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在舟山的八百英軍官兵 胡牧 1937年8月,由130多艘日本海軍艦船組成的航母編隊,作為重要的侵華軍事力量,集結在舟山嵊泗海面,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機,轟炸上海等地的中國戰場,整個舟
里斯本丸號運輸船(資料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在舟山的八百英軍官兵
胡牧
1937年8月,由130多艘日本海軍艦船組成的航母編隊,作為重要的侵華軍事力量,集結在舟山嵊泗海面,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機,轟炸上海等地的中國戰場,整個舟山群島籠罩在戰爭硝煙中。 地處舟山群島東端的中街山列島,分布着苗子湖、青浜等四個住人島嶼,今屬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管轄。當年東極諸島是遠離大陸的懸水小島,島上沒有可耕農田且交通不便,雖然舟山已淪陷,但島上沒有日軍統治。島上民眾依靠貧脊的山地種植少量番薯,以充糧食。基本上都以捕魚為業養家糊口。每當漁訊期到來時,使用傳統的木帆小對船在家門口的海上捕魚,漁民們用捕撈來的魚貨到幾十里外的沈家門漁港小鎮換些生活用品,全年收成很少,過着清貧生活。
遇難東海洋
1941年12月8日,日軍轟炸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侵華日軍同日向已成“孤島”的香港發起進攻,大量日軍渡過深圳河炮擊駐港守軍陣地。駐港英軍和在港的中國軍隊經過十多天的香港保衛戰,在12月25日香港宣告淪陷,7000餘名英軍官兵淪為戰俘,關押在赤柱等地的戰俘營,開始長達三年的戰俘生活。
1942年9月底,一艘船名為“里斯本丸”日本軍用運輸船,載着回國的日軍士兵和掠奪來的軍需物資,在船底艙里還關押着1800多名淪為戰俘的英國皇家海軍、皇家蘇格蘭軍團、密德薩斯軍團的官兵。輪船從香港起航前往日本,途中為躲避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軍隊的攻擊,輪船出了台灣海峽後沒有直奔日本列島,而是沿着中國大陸曲折岸線作規避,一路北上擇機東進到達本土。儘管日軍運輸船使盡伎倆企圖逃避盟軍打擊,還是被擔任破壞敵海上交通線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鱸魚號”潛艇盯上,一路跟蹤至舟山群島海域擊發魚雷,舟山群島就此成為盟軍抗擊日本軍國主義戰場。命中魚雷“里斯本丸”輪船經過一天一夜的漂浮,終在舟山群島中街山列島附近海域沉沒。就在輪船沉沒時,匆匆趕到的日本登陸艇上的日軍,一面指揮輪船上的日軍鎮壓反抗的英軍戰俘,用鐵釘封住木板艙蓋不讓戰俘逃生,一面接引船上日軍逃出船艙,且用機槍、步槍射殺跳海逃生的英軍戰俘。看到遠處海面上有許多英軍官兵被中國小漁船救走,日軍當即停止了對海面上英軍官兵的射殺,恐倖存者會把日軍戰爭暴行公諸於世,出於無奈把剩下的六百多名英軍官兵轉移至日軍登陸艇帶往上海。
1942年10月2日即農曆八月廿三早上,天氣晴朗,海面上刮着東風,海潮東北起漲,潮水由外往港里汆。島上的漁民突然看到大量從海上漂浮過來的物品和隨波逐浪掙扎的人群時很震驚。根據當年被救英軍老兵漢彌爾登回憶錄《里斯本丸的沉沒》一書介紹,第一位被漁民救上島的軍官豪威爾中校,他用在香港工作時學的上海話,向漁民解釋落水的那些人並不是日本人,而是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抗擊日軍的英軍人。獲知實情後的漁民便紛紛駕船出海救人要緊,數十隻小對船隻搖了二、三海里時,海面上便到處可見氽在水裡的英軍官兵。當時島上漁民共派出小對船46艘,救助65船次,參與救助的漁民有196人,經過長達12小時的救助直至晚間,先後往返救助遇險的英軍官兵384人上島避難。
第二天,一支從定海來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在軍官的指揮下登島搜查,氣勢凶凶地踢門破屋挨戶搜查。無奈己逃出敵爪的英軍官兵被迫舉手集中再次被俘,直到下午二時,全島共有381名英軍戰俘又被日軍抓捕押上日艦離去。然而,令日軍意想不到的竟然還有三位英軍官兵在漁民的冒死掩護下,藏匿在外人不知的為漁民躲避海盜的海邊岩洞裡躲過一劫。三位英軍官兵不能再落敵手,大家決心要和地方政府聯繫,把三位英軍官兵送到內地政府。幾天后趁夜色掩護,受眾所託的三位漁民駕小對船,護送三位英軍官兵至葫蘆島,交給地方抗日武裝力量一一定海縣國民抗敵笫四大隊,由其派兵護送至大陸象山縣,交給已淪陷的定海縣長蘇本善聯繫象山縣政府,通過陸路送往浙江省政府駐地雲和縣,最後輾轉抵達重慶,由英國駐華使館接回。犧牲在舟山群島海域的英軍官兵共有八百二十人。
二戰勝利後
戰後,從日本戰俘營歸國的英國皇家蘇格蘭軍團第二大隊漢彌爾登上校,在回國途中向英國國防部報告當年發生在舟山群島海域的“里斯本丸”輪船沉船經過。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重視,在1948年4月,通過駐華使館向中國政府提出致謝,並對當年勇敢救助英軍官兵的東極漁民贈於一筆款項,同時獲知該島民眾依託漁業為生後,於1949年2月,在香港請總督葛量洪爵士,贈於東極漁民以價值一萬六千元港幣造價的馬達漁輪,還望此禮物能有益於島上民眾。戰爭中的患難之交推動了中英兩國政府友好交往,當年根據同盟國《租借法案》條例,英國政府幫助中國訓練海軍,並將13艘艦艇移交給中國海軍,共同維護戰後世界和平秩序。
隨着戰後世界政治形成東、西方冷戰格局,舟山群島也於1950年5月建立新政府,邊遠的東極島直至在1953年7月,才上島建立新政權。由於當年東極漁民轉移英軍官兵的過程和舊政府地方武裝有關,有些當事人隨舊政府越過海峽來到台灣,留在島上曾組織漁民轉移的留守鄉長,因和舊政權有關被鎮壓掉,從此善良的漁民恐受牽連都不敢講述抗戰往事。發生在舟山群島重要的二戰歷史由此沉寂,只是在富饒的中街山漁場的海底,出現一個經常勾住漁網的障礙物。後經海事部門供布的海圖上,此處標有一條不明沉船。
冷戰結束後
歷史進入九十年代初,香港舉行抗擊日軍侵占香港50同年的盛大活動,250位在二戰時參加保衛香港戰鬥的英軍官兵,應邀抵港。持續四十多年的冷戰結束,重新喚醒了人們對二戰的記憶。這些白髮蒼蒼的老軍人很多都是二戰沉船“里斯本丸”事件中的倖存者,被舟山漁民所救後又被日軍擄至日本本土集中營,這些戰後倖存的英軍官兵親臨他們昔日戰場,悼念當年犧牲的戰友,來到曾被關押的戰俘監獄,憶獄中囚徒生活和舟山海域沉船驚魂,劫後餘生共話滄桑。來自英國肯特郡的皇家海軍法倫斯中尉,多次談及他在舟山群島海域的遇險經歷,亟盼與舟山群島昔日救命恩人重新敘會暢談往事。
199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間,舟山漁民在抗戰中救助遇險英軍戰俘事跡也凸顯其中。隨之而來的二戰沉船“里斯本丸”成為舟山市社會科學界的主流話題,各種有關圍撓“里斯本丸”學術研究與活動紛紛舉辦。學術界從探索舟山漁民在戰爭中的勇敢救助精神,更關注到“里斯本丸”沉沒過程中,慘遭日軍槍殺和沒有逃出船艙而犧牲的八百多名英軍戰俘,他們的遺骸隨着沉船一起,還靜靜地躺在舟山的海底,幾十年他們還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
近年的紀念
在2005年4月,中國政府發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活動通知,舟山市政府積極組織開展紀念活動。特地邀請當年曾被舟山漁民營救的英軍老兵佐敦先生,一起來到東極島上參與紀念,他是至今為止惟一一位於戰後來到舟山的英軍老兵,他在島上對陪他而來的家人動情地說:“如果沒有舟山漁民的見義勇為,他早就葬身大海,不能回到英國,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感激之情難以言表。隨後他和舟山老漁民一起出海,來到英軍戰俘陣亡海域進行紀念活動,深情地和大家在沉船海面上,灑下八百朵象徵着陣亡英魂的紅色康乃馨,獻上為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而犧牲在中國舟山的八百英軍官兵一片敬意。由此,為參加反法西斯戰爭而犧牲在舟山的八百英軍官兵,也進入到人們的視線。
出於藝術家的敏感與良心,由舟山海洋文化薰陶的著名藝術家朱仁民,動念要為在舟山陣亡的二戰八百英軍官兵,設計一座犧牲官兵紀念碑來升華烈士英靈。2009年9月28日,一直對舟山海洋文化默默守望的舟山綠眉毛航海隊,出於對在舟山陣亡的二戰英靈敬仰,根據朱仁民院長提供的設計稿,在久久紀念網上創建一座二戰英軍陣亡官兵紀念館,供人們網上瞻仰,至今已有1384名人士點擊和祭拜。
2012年10月2日,在舟山陣亡的二戰英軍官兵七十周年日,由這支民間團隊發起並聯合浙江海洋學院師生和舟山市社科聯組織各界人士50餘人,在普陀蓮花洋旁的蓮花島上,面朝大海對着二戰沉船方向舉行一場祭祀活動。遠在英國一直關注發生在舟山二戰沉船的原密德薩斯軍團老兵費恩祺少校,也為表達對戰友懷念之情,專門從英國空運一隻罌粟花環到香港,委託香港二戰老軍人協會送達到舟山,一起和中國人民獻給二戰中在中國戰場犧牲的英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