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在烏克蘭陷井,誰想讓步誰就要大出血
送交者: 三把刀 2014年05月14日04:50:2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2010年春,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主導權失手以後,為了穩固自己在巴以和談問題上的控制權、保住美元霸權,美國開始了推翻巴沙爾政府的行動。

應該說,美國對敘利亞動手不是一種戰略上的進攻行動,而是在防守,美國的這一行動不是衝着中國來的,它動的是俄羅斯的奶酪。之後,俄羅斯死挺巴沙爾,美國的進展很不順利。

為了儘快拿下敘利亞,美國向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大搖橄欖枝,希望以同意穆兄會掌權為代價換取穆兄會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配合,結果,局勢的走向超出了美國人的 想象,穆兄會居然要聯手伊朗、沙特和土耳其架空美國。為了扳回局面,美國再次支持埃及軍方收拾了穆兄會。於是,埃及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動亂當中。

埃及亂局對中國的影響是很大的。中國的高鐵戰略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經過蘇伊士運河進入非洲,埃及混亂以後,這條線就被卡住了。不僅如此,如果美國控制了埃及,蘇伊士運河就可以抓在手心了。中國與歐洲、西非之間的海上貿易通道就被別人攥在手心裡了。

為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中國以攻代守,主動在南海出手,成立了三沙市,做出了拿下整個南海的姿態。中國這個動作的意思很簡單,如果美國人敢在蘇伊士運河 上卡中國的脖子,中國就在南海卡美國的脖子,因為美國的進品商品主要來源於中國和東盟,如果中國控制了南海,可以控制住東亞產品輸出到美國的通道。而且, 中國控制了南海之後,可以順勢南下印度洋,把美國的海上力量切成太平洋和大西洋兩段。

如果中國真要拿下整個南海的話,那麼中國的第一發力點應該是日本,其次是越南。到那時候,既然他們不找中國的麻煩,中國也會找他們的事,有理由要開戰,沒 有理由創造理由也要開戰。拜日本那幫右翼低智商的拙劣表演所賜,我們打日本的理由實在是太充分了。到時候,只要打垮了日本,南海所有的國家都會望風披靡, 一切均在掌握中。

再說巴沙爾,那廝的命是相當大,美國弄了他兩年都沒弄死他,美國人心裡着急呀,“小國殺手”的外號不是白叫的呀,再這麼下去豈不丟人?怎麼辦好呢?既然死撐巴沙爾的是俄羅斯,那就給俄羅斯找點麻煩,逼得他抽不出手來幫巴沙爾。

去年年底,美國準備在伊朗核問題上作吐血式的讓步,這時候,美國人感覺到在伊朗核問題上沒什麼需要俄羅斯幫忙的了,於是就在烏克蘭出手了。

三年前,為了拿到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支持,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了。現在,美國人不需要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支持自己了,烏克蘭就沒必要親俄了,於是,亞努科維奇的麻煩來了。

烏克蘭大亂以後,局勢超出了各方的控制能力,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都陷進去了。首先,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是輸不起的,烏克蘭一丟,俄羅斯將全面受制於人, 所以,拼了老命也要頂住;其次,美國照顧不了烏克蘭,烏克蘭欠債太多,美國不能替他還,這麼一來,接了盤的美國人不知道怎麼善後了,美國當然希望俄羅斯能 毛手毛腳的把這個攤子砸了,那後果就全部由俄羅斯負責了,可沒想到的是,普京這回玩得也很精明,烏克蘭反對派又是一幫豬隊手,把能得罪的烏克蘭人都得罪 了,形勢對俄羅斯來說遠沒有想象的那麼不利。第三,歐盟也很麻煩,當初收拾亞努科維奇的時候歐洲人也幫忙了,現在這個爛攤子歐洲人也沒錢清理,烏克蘭還想 加入歐盟,歐盟不能不管烏克蘭,歐盟又沒有錢管,也沒有軍事力量管,所以,歐盟也沒了大方向。

烏克蘭已經亂成這樣了,各方想收手也不可能了,既然三方的招勢都用老了,中國就好出手了。先是習大大在歐洲表態,東方的睡獅醒了,之後,英法德三國開始爭 奪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接着,李總在博鰲宣布,要建立亞洲共同體,最高領導人的動作是一以貫之的,軍方高級將領這幾天也沒少跟美國人示強。

很顯然,睡獅既然醒了,就要有自己的地盤,人民幣的空間何在?李總劃了一個圈,亞洲這一片我都要了。亞洲包括中東,中國的野心不小。如果真的拿下了整個亞洲,非洲本身就在掌控之中,那這個地球上剩下的地方就不多了。

要拿下亞洲,當務之急是先把埃及局勢控制住。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過度被動的話,有可能顧不上敘利亞,巴沙爾的好日子也許真的不多了。如果巴沙爾倒台 了,美國就可以在以色列周圍豎起一塊盾牌,這時候,我們必須在另一個方向上找到向以色列加壓的空間,這個地方自然是埃及。而且,拿下了埃及之後,中國南下 非洲的陸上通道就打開了。

馬航的飛機失蹤以後,中國軍艦進入了印度洋。說實在的,能進印度洋不容易,既然進來了,我們就不走了,我們不走也是有道理的,在茫茫的大海上把飛機的所有 殘骸一塊不落的找到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估計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吧,我們中國人有耐心,我們沉得住起,我們需要認真的找,不急。之前,我們的海軍已經 在索馬里跟海盜們進行親切友好的交流了,現在我們需要要把從南海經印度洋到亞丁灣的這條海上通道全控制住,這條運輸線控制住了,再把蘇伊士運河拿下來,我 們的海軍力量就可以前出到地中海了。

強大的軍事力量是貨幣霸幣的保障,人民幣在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大面積使用,離不開中國軍事力量的保護,挑戰美元霸權也要求中國的軍事力量能夠長期的駐留在紅海至地中海一線。

綜合來看,拿下埃及是當務之急。埃及是中東地區的大國,拿下來自然不容易,不過,烏克蘭也是東歐的大國,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短期內也搶不下來,只要他們三 家有時間在烏克蘭玩,我們就有時間在埃及滲透,烏克蘭和埃及隔得比較遠,大家各玩各的,互不相擾。等美俄歐三家在烏克蘭玩累了,我們可以出面收攤子,中國 最喜歡打交道的,就是小國中的大國,比如非洲的蘇丹和南非,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中東的沙特、埃及、伊朗和土耳其。

俄羅斯已經占領了烏克蘭的克什米亞,開弓就沒了回頭箭,俄羅斯沒有退路了,局勢是美國和歐盟挑起來了,想退也退不回去了,誰想讓步誰就要大出血,誰就要在全世界面前當狗熊,烏克蘭現在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陷井,成功地套住了三個大傢伙,現在誰也出不去了。

應該說,這三個傢伙真不容易,剛剛從科索沃那個陷井裡出來,又一頭扎進了一個更大的陷井。兄弟們,為他們祝福吧,希望他們能在三年內從陷井裡爬出來。等他們爬出來的時候,發現陷井旁邊站着一頭威風凜凜的獅子。



今天換個角度,從地區局勢的角度分析一下烏克蘭局勢的演化。事情要從2009年說起。

當時,歐盟與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6國簽署《東部夥伴關係宣言》。這個計劃是從經濟層面挖俄羅斯牆角的,因此,俄羅斯非常反感這個計劃。

為了阻止烏克蘭與歐盟的牽手,2013年8月,俄羅斯發起了針對烏克蘭的貿易戰,烏克蘭經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衝擊,2013年1-11月的工業產值下降了5%。這一下子難壞了債台高築的烏克蘭政府。

2014年烏克蘭政府必須籌集到170億美元的資金才能度過難關的,可是,歐盟只答應向烏克蘭提供6.1億歐元金融技術援助,氣得亞努科維奇在公開場合差點罵了娘。沒辦法,亞努科維奇只好向中國和俄羅斯求援。為表誠意,烏克蘭政府宣布暫時中止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和自貿區協定,之後,亞努科維奇專門跑了一趟北京,習大大跟他簽了100億美元的合同,其中一半是商品貸款,另一半是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專項投資。習大大給的錢不少,不過亞努科維奇能直接拿到手裡的現金不多,不超過50億美元,沒辦法,亞努科維奇來到了莫斯科,普京答應購買150億美元烏克蘭歐洲債券,這150億美元中的100億來自俄羅斯國家福利基金,另外50億美元是特別提款權。俄羅斯國家福利基金是俄羅斯人的養老錢,特別提款權是俄羅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裡面的一點資金使用權利,這兩樣資金都是不能輕易動用的,普京還是咬牙動用了,可見烏克蘭在俄羅斯心目中的地位。

應該說,俄羅斯和中國對烏克蘭那是相當大方,比起把烏克蘭的33噸黃金儲備都掠走的美國來更是天壤之別,在這種情況,烏克蘭老百姓應該支持政府才對,可是,烏克蘭國內很大一批人不幹了,開始上街鬧事,要求總統下台,這幫人的腦子要是沒進水,那一定是被驢踢了。

烏克蘭的反對派們上街以後,局勢一發而不可收。最初,大家都以為,跟亞努科維奇較勁的是三大反對派頭克里琴科、佳格尼博克和亞采紐克,結果,事實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真正左右局勢的關鍵是一個半路殺出的組織,名叫“右區”。這個組織對亞努科維奇的態度非常強硬,在基輔發生的數次騷亂中,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是沖在最前面的,用燃燒瓶和石塊同警方對抗,這個組織也不買其他反對派的賬,三大反對派都很忌憚它,在與亞努科維奇談判的時候都不敢觸及它的利益。這個“右區”組織有點來路不明,主要是通過網絡組織人來鬧革命,而且根本不鳥歐盟,雖然我們不知道它是誰,但它的路數讓我們看着眼熟。

2月18日,數千名示威者舉行號稱“和平進軍”的示威活動,要求議會恢復2004年憲法。隨後,示威者與維護秩序的防暴警察和內衛部隊軍人發生激烈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19日,亞努科維奇同反對派領袖達成協議,雙方停戰,可是 “右區”以從未簽署停戰協定為由,繼續暴力行動。克蘭安全局局長亞基緬科發表聲明說,“烏克蘭發生目標明確的蓄意暴力行為,僅一晝夜就有1500多支槍和10萬發子彈被搶。激進組織使用槍支,縱火、謀殺、綁架、恫嚇,對千百萬公民的生命構成現實危險。安全局宣布採取反恐行動。”搶槍,上街,要求總統下台,跟當年的安集延事件如出一轍。 21日,在美歐壓力下,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簽署了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協議。22日,反對派驟然搶班奪權,反對黨主導的議會通過決議釋放前總理季莫申科並解除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宣布將於5月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亞努科維奇則被“通緝”,亞努科維奇被迫離開基輔。

眼看着烏克蘭丟了,普京決定撈點老本回來,於是,克里米亞公投了。克里米亞是黑海的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想當年,為了拿下克里米亞,沙俄跟土耳其打了9次克里米亞的戰爭,前後幹了一百多年,直到葉卡捷琳娜女皇時期,俄國終於擊敗土耳其帝國,將克里米亞納入自己的版圖。志得意滿的葉卡捷琳娜驕傲地說,“克里米亞是我帶給俄國的嫁妝。”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米亞是僅次於斯大林格勒的絞肉機。可以說,為了一個克里米亞,俄羅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可是,到了1954年,為了慶祝"兄弟的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300周年",赫魯曉夫主卻把屬於俄羅斯版圖的克里米亞半島作為"恆久友誼的象徵"贈給烏克蘭,赫魯曉夫為什麼這麼大方呢?因為他是烏克蘭族,他是在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的民族謀利益。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繼續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3月16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投結束,95.5%的克里米亞人贊成加入俄羅斯。接下來,烏克蘭軍方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把烏克蘭讓了出來。

歐盟非常想挖俄羅斯的牆角,但它絕不希望因此把烏克蘭搞亂,美國非常想挖俄羅斯的牆角,它不在乎因此而把烏克蘭搞亂。克里米亞回到普京手裡以後,烏克蘭人急了,這時候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歐盟目前歐盟尚未準備好接納烏克蘭為成員國,但不排除烏克蘭在未來加入歐盟的可能性。歐盟在這時候希望局勢不要再鬧大了。可是,美國國務卿克里說,北約準備好接納任何歐洲國家加入,北約“在歐洲傳播民主、繁榮和穩定”。。很顯然,美國希望局勢再亂一些。這時候就看烏克蘭人怎麼做了,烏克蘭代行總統權力的議長圖爾奇諾夫說,越來越多的烏克蘭居民支持加入北約。媽的,壞事就壞在這幫帶路黨手上。

這幫不知死活的帶路黨讓普京坐不住了,如果烏克蘭加入了北約,那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將失去最後一塊屏障。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普京不得不做出解體烏克蘭的架式,烏克蘭國內開始大量出現要求獨立的聲音,特別是頓涅茨克。為了“維護國家主權”,這幫帶路黨開始與親俄勢力發生衝突,烏克蘭國內局勢越來越混亂,流血衝突不斷,一直折騰到今天。

應該說,局勢激化到今天這一步,幕後有一隻黑手,這隻黑手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把局勢往更加混亂的方向推:

在把亞努科維奇趕下台的過程中,一直都以類似僱傭兵的角色參加基輔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據3月6日的CCTV報道,他們採訪的反對派“僱傭兵”承認,參加抗議活動可以得利,數額不等,充當人體盾牌日薪50美元,暴力抗議者每天100美元。被傳到網上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和愛沙尼亞外長的通話記錄顯示,反對派僱傭的狙擊手既射擊警察,也射擊反對派的抗議者,所以,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說,俄羅斯希望位於基輔的秘書長助理伊萬·希莫諾維奇能協助展開對基輔抗議期間狙擊手射殺民眾事件的調查。

烏克蘭東部俄語地區三大城市開始要求加入俄羅斯以後,烏克蘭的帶路黨們開始調動部隊前去平亂,包括身穿烏克蘭制服的黑水僱傭兵。據美英報刊報導,在烏克蘭東南部行動的僱傭兵總數將達到1800人。

4月25日, “右區”領袖亞羅什要求帶路黨當局立即開始大規模武裝烏克蘭人,一旦烏克蘭人手一槍,局勢就徹底失控制了。俄羅斯希望局勢能緩和下來,所以多次呼籲解除非法團伙的武裝,包括“右區”武裝分子。鬧事的人手裡都沒了傢伙,自然可以坐下來。

這個神密的“右區”組織總是在想盡一切辦法把局勢往更亂的方向推,這個組織是去年11月30日才註冊的,既不買歐盟的賬,也不跟俄羅斯好好說話,它的背後金主是誰?

毫無疑問,烏克蘭是個可憐的國家。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大批的老百姓為了錢可以去充當搞亂政局的炮灰,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有前途呢?還有幕後那隻黑手,把4000萬烏克蘭人推入火坑,你們怎麼就那麼心狠呢?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到底是什麼態度呢?俄羅斯駐歐盟常駐代表弗拉基米爾·奇若夫上個月宣布,莫斯科和北京已開始圍繞克里米亞深水港項目展開合作。這是俄羅斯方面接納克里米亞入俄後首次就深水港項目做出正式表態。建設這個項目的不是別人,正是去年以投資尼加拉瓜運河而聞名世界的中國商人王靖。

烏克蘭亂局,怎麼少得了中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能否讓菲律賓人哭一次?他們對被殺害的
2013: 吳哥古蹟里的柬埔寨兒童(圖8)
2012: 農業部霸氣:直接宣布黃岩島休漁
2012: 第二架殲-20原型機曝光 DSI氣道獨一無
2011: 怯懦者的恐怖
2011: 安瑪:拉登之死與中國的中東戰略(原創
2010: 開國領袖,絕對強悍!當年中國這樣警告
2010: 淮海戰役徵用540萬民工是得民心還是壓
2009: 誰在“西安事變”後“坑”垮了東北軍?
2009: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