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二戰美國陸軍各軍軍長
送交者: 顧劍 2002年03月06日14:35:0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二戰美國陸軍各軍軍長

顧劍

美國陸軍的師和軍編制比較大,又注意及時整補,所以出現的軍師番號並不是很多。整個二戰期間陸軍在各個戰區作戰軍番號先後共計23個,曾經有34人擔任過軍長職務。以筆者看來,這34人的軍事水平參差不齊相差很大,有巴頓,李奇微,海斯利普那樣相當出色的,有帕奇,布萊德雷那樣中規中矩還算稱職的,也有弗雷登多 爾那樣完完全全的庸才。以下是他們的名字和所指揮軍的番號,時間,和戰區。

姓氏 所指揮軍和時間 戰場

艾克爾伯格 1軍42/8-44/8 太平洋

斯威夫特 1軍44/8 太平洋

巴頓 第1裝甲軍43/1-撤銷 北非

2軍43/3-43/4 北非

弗雷登多爾 2軍42/10-43/3 北非

布萊德雷 2軍43/4-43/9 北非,意大利

凱斯 2軍43/9 意大利

米利金 3軍43/10-45/3 歐洲

范弗里特 3軍45/3 歐洲

23軍45/2-45/3 歐洲

克里登伯格 4軍44/3 意大利

傑羅 5軍43/7-45/1 歐洲

許布納 5軍45/1 歐洲

道利 6軍42/4-43/9 意大利

盧卡斯 6軍43/9-44/2 意大利

特拉斯科特 6軍44/2-44/10 意大利

布魯克斯 6軍44/10 歐洲

科林斯 7軍44/2 歐洲

米德爾頓 8軍44/3 歐洲

西伯特 10軍44/8 太平洋

赫爾 11軍42/10 (44/6解散) 太平洋

庫克 12軍43/1-44/8 歐洲

艾迪 12軍44/8-45/4 歐洲

艾爾文 12軍45/4 歐洲

吉列姆 13軍43/10 歐洲

帕奇 14軍43/1-43/4 太平洋

格列斯伍德 14軍43/4 太平洋

海斯利普 15軍43/2 歐洲

安德森 16軍44/1 歐洲

李奇微 18空降軍44/8 歐洲

科利特 19軍44/3-44/11 歐洲

麥克萊恩 19軍44/11 歐洲

沃克 20軍42/9 歐洲

米爾本 21軍43/10 歐洲

哈蒙 22軍54/1 歐洲

霍奇 24軍43/1 太平洋

1 出身

這34名將軍生於1882年至1896年之間,年齡最大的是斯威夫特,最年輕的是科林斯。科林斯在歐洲一直擔任第一集團軍第七軍軍長,在布萊德雷(第一集團軍司令和第12集團軍群司令)和霍奇斯(繼任第一集團軍司令)手下是最受信任的軍長,從諾曼底打到易北河。後來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策劃仁川登陸時,擔任陸軍總參謀長並反對仁川登陸計劃但最終被麥克阿瑟說服的就是他。

各國的著名將領有很多是出身於軍人世家,尤其是德軍將領。另一方面,蘇軍和解放軍將領大多數出身貧寒,很少有人有家庭軍事背景,是從革命戰爭中鍛煉成長的。美軍的情況則介於兩者之間。有些將軍出身軍人世家,最著名的是麥克阿瑟,其父是美西戰爭的英雄,駐菲律賓美軍總司令,門生遍布軍界。巴頓的祖父是南北戰爭中南方軍一位著名的上校,陣亡沙場。還有些將軍的父輩沒有軍人,甚至考上軍校還是因為沒有錢上收費昂貴的私立大學,象艾森豪威爾,尼米茲(尼米茲的祖上是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貴族,但移民美國很多代再也沒有從軍,是德克薩斯山裡的農夫)。

34名軍長中,有7個人的父親是軍人(弗雷登多爾,艾爾文,凱斯,帕奇,李奇微,西伯特,斯威夫特) ,其中李奇微,艾爾文,西伯特,和斯威夫特的父親還是西點軍校畢業生。西伯特的父親還是將軍。斯威夫特的祖父是將軍。

2 教育

很奇怪,這34名將軍並不都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但他們總體受教育的程度相當高。24 人上過西點軍校,23人畢業了,最後的那個是弗雷登多爾,他因為數學不及格,被西點退學,算肄業,但你猜怎麼着,弗雷登多爾從西點出來以後考上了著名的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就是MIT。順便說一句,不少美軍將軍在軍校時數學都很糟糕,例如巴頓和辛普森(第九集團軍司令),不是留級就是差點兒留級。

另外沒有上過西點的10人中,傑羅是弗吉尼亞軍校的,馬歇爾的校友。埃迪上的是SHATTUCK軍校。另外7個人上的是一般大學。只有一個人,19軍的麥克萊恩沒有受過任何高等教育。這個麥克萊恩可不是個簡單角色。他不但沒有上過大學,而且根本不是正規的陸軍職業軍人,而是在國民警衛隊任職。後來能夠升任軍長,恐怕完全是靠扎紮實實的領兵戰績贏得上司青睞的。麥克萊恩在歐洲戰場一直當國民警衛師的師長,在巴頓第三集團軍和霍奇斯第一集團軍作戰,44年接替科利特任19軍軍長。

美國陸軍的高級軍官必須經過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的培訓,34人中只有范弗里特例外,連麥克萊恩也參加了3個月的國民警衛隊速成教程培訓。范弗里特後來在朝鮮戰爭中接替李奇微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按照他自己的解釋,輪到他去利文沃思堡的時候,他正在佛羅里達大學當軍事學教授和橄欖球隊教練。

與其它各國軍界相比,美二戰陸軍將領的特點一是戰前的作戰經驗帶兵經驗少,二是開戰時軍銜低,三是學院派色彩濃。這跟美國二戰前陸軍規模小有很大關係。就連這些軍長中資歷最深的,象巴頓,布萊德雷,甚至連艾森豪威爾在內,二戰爆發時都是校官,大多數甚至到1941年底美國參戰時還是校官,而同時美國海軍的尼米茲,哈爾西都是資深的海軍中將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34名二戰軍長中只有16人參加過戰鬥,不到半數。有4個人受過傷(巴頓,許布納,埃迪,盧卡斯)。許布納拿到兩枚優異服務十字勳章,巴頓是美軍第一批坦克指揮官之一,拿到一枚優異服務十字勳章,米德爾頓成了美軍最年輕的上校之一。另外艾克爾伯格,後來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軍軍長和第八集團軍司令,在一戰時是隨日本干涉軍進攻蘇聯西伯利亞的美國軍事觀察員。肯定他的觀察讓他日後在太平洋戰場打日本人受益不淺。

大多數美軍將領在二戰前沒有作戰經驗,極端的例子象布萊德雷和艾森豪威爾,甚至沒有獨立指揮過一個團的經驗。但絕大多數將軍都有教書的經歷,34名軍長中只有麥克萊恩一人例外。比較極端的例子象後來在巴頓指揮下橫掃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第八軍軍長米德爾頓,在利文沃思堡教書時,17名後來的軍長都是他的學生。另外後來在意大利戰場的第六軍軍長布魯克斯,曾經是哈佛大學的軍事學教授。

3 升遷和作戰經歷

仔細看看美國陸軍將領的背景,可以感到美軍升遷的"近親繁殖"是滿嚴重的。1939年二戰爆發時,美陸軍只有18萬人的兵力,要快速擴充到作戰實力,又沒有實際作戰經歷可供參考,高級軍官的選拔基本上是由參謀長馬歇爾一個人說了算。馬歇爾有一個後來變得很有名的"小黑本",記着他從當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起認識的軍官和對他們的評價,這個本上的評價基本上就是選拔高級軍官的根據。象小黑本的第一頁就是巴頓,另外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克拉克(意大利戰場美軍司令,戰後任西點軍校校長,後來朝鮮戰爭最後一任遠東總司令並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史迪威這些人都是在馬歇爾本上評價極高的。所以後來美軍師長軍長的任命,除了作戰表現以外,與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的私人關係也很重要

在這34名軍長裡面,後來獲得進一步升遷的比較為一般軍史愛好者所知。象巴頓,短時間任第二軍軍長以後就去擔任進攻西西里的美第七集團軍司令,後來在歐洲指揮著名的第三集團軍,戰後因為言論不當,轉任閒職第15集團軍司令,並被指定在艾森豪威爾不在時指揮全歐美軍。不久因車禍而死。布萊德雷曾是巴頓的第二軍副軍長,巴頓指揮第七集團軍打西西里戰役時,布萊德雷是第二軍軍長。但巴頓打了士兵的耳光,失去指揮諾曼底戰役的資格,布萊德雷擔任美第一集團軍司令指揮諾曼底戰役,1944年8月巴頓的第三集團軍進入作戰序列以後,布萊德雷升任美12集團軍群司令,指揮霍奇斯的第一集團軍和巴頓第三集團軍。戰後擔任退位軍人管理局局長,然後接替艾森豪威爾的陸軍總參謀長職務。他還是第一位正式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朝鮮戰爭時是五星上將。

其它軍長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李奇微了。李奇微最初是82空降師師長,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空降作戰,後來升任18空降軍軍長,直到戰爭結束。他被軍史愛好者熟悉主要是因為朝鮮戰爭。他當時是陸軍參謀長科林斯的副手(二戰時第一集團軍第七軍軍長),在志願軍二次戰役以後接替指揮第八集團軍,經過第三,第四次戰役,然後接替麥克阿瑟遠東總司令職務。志願軍第五次戰役以後朝鮮轉入相持,李奇微又轉到歐洲擔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最後李奇微擔任陸軍總參謀長。李奇微的老部隊82空降師現在駐紮在北卡羅來那州布雷格堡,筆者任教的學校離那裡不遠,他們還有些軍人是我們學校的在職學生。戰後82空降師一直是美軍的精銳部隊,這跟他的老師長李奇微曾身居高位有很大關係。二戰的另一個著名空降師101師就沒那麼幸運,雖然101師的戰績一點不比82師差--曾和82師一起參加諾曼底戰役,阿登戰役副師長麥考利夫率全師死守巴斯托尼成為整個戰役的轉折點(師長泰勒沒來得及趕回前線)--但戰後101師因為朝中無人,在裁軍潮中竟被撤銷了番號。直到60年代老師長泰勒擔任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才恢復101師,編為空中突擊師。對比82師和101師的經歷,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出美軍中人際關係之重要。

另外還有兩位後來在朝鮮戰爭中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二戰軍長。一個是沃克。他在二戰中是歐洲戰場的第20軍軍長,一直在巴頓手下作戰。朝鮮戰爭爆發時沃克是第八集團軍司令,後來跟巴頓一樣死於車禍,由李奇微接替。志願軍五次戰役之前,李奇微升任遠東總司令,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是范弗里特。這個范弗里特在二戰中的經歷很有意思。他在諾曼底登陸時,還是第七軍第一步兵師的團長,僅僅9個月以後,已經是第3軍軍長了,這裡除了他本人表現搶眼以外,還有個讓人苦笑不得的原因。原來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並不太認識他,但有過一面之緣,糟糕的是馬歇爾把他和另一個無能之輩的同姓范弗里特的人搞混了,所以每次范弗里特升職授勳的申請都被馬歇爾壓下來。直到194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馬歇爾才明白自己搞錯了。馬歇爾畢竟是老實人,覺得很對不起范弗里特,所以後來一有晉升的機會就不忘提攜范弗里特。

在這34名軍長中,在戰爭結束前獲得晉升到高一級職務的,除了布萊德雷和巴頓以外,還有帕奇,傑羅,特拉斯科特,和太平洋戰場的艾克爾伯格。傑羅原來一直指揮第1集團軍的第5軍,1945年初晉升新編成的第15集團軍司令。帕奇其實原來一直在太平洋戰場作戰,他的部隊參加了瓜達卡納爾島戰役,瓜達卡納爾戰役的主角是第一海軍陸戰隊師,帕奇的步兵師登陸的時候,戰役最艱苦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他們擔任協助陸戰隊占領全島的任務。他被調到地中海,當第7集團軍司令,1944年在法國南部登陸,和諾曼底登陸的盟軍會合後是巴頓第3集團軍的右鄰。

艾克爾伯格則一直在太平洋作戰,44年底升任麥克阿瑟手下的第8集團軍司令,直至占領日本。戰時他的第8集團軍司令部和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司令部輪流指揮西南太平洋美國陸軍,就象海軍中哈爾西和斯普魯恩斯輪流指揮中太平洋艦隊主力一樣。

其它軍長中有19名呆在軍長職務上直到戰爭結束,包括李奇微,科林斯,沃克,范弗里特等人。赫爾的情況比較特殊,他的軍在太平洋戰場被解散,赫爾回到華盛頓當了主管人事的陸軍副參謀長。

最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7名在戰爭中離職或被撤職的軍長。其中巴頓手下的12軍軍長庫克在1944年眼鏡蛇戰役以後,和海斯利普的15軍,沃克的20軍一起橫掃法國(海斯利普戰後擔任陸軍副參謀長),但是因為高血壓不得不離職。接替他的是在北非,意大利擔任師長表現突出的埃迪。但埃迪在戰爭臨近結束時也因為高血壓而離職。

另外5名軍長被撤職。第一個被撤職的是弗雷登多爾。弗雷登多爾這個人很有意思。上文說過他因為數學不及格從西點肄業,結果上了MIT,成為所有美軍將領里學校牌子最硬的。他和艾森豪威爾和馬歇爾都是私人朋友,所以在美國陸軍初次對外用兵的西北非登陸中就被委以重任,和巴頓分別指揮3支登陸部隊中的兩支。然後當上了第二軍軍長,這是當時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作戰軍。但是緊接下來的卻是在北非卡塞林隘口戰役中被從阿拉曼敗退下來的隆美爾的非洲裝甲集團軍群打得丟盔卸甲,這就是電影"巴頓將軍"開頭的那場美軍大敗。艾森豪威爾不得不撤了他的職,調當時已經內定準備指揮第7集團軍進攻西西里的巴頓來臨時代理軍長,布萊德雷當副軍長(西北非登陸後巴頓的第一裝甲軍已經撤銷,他當了一段摩洛哥軍事總督,並開始計劃未來的西西里戰役)。有意思的是,弗雷登多爾被撤職以後反而被從少將晉升為中將,因為他的晉升是在打敗仗之前批准了的。弗雷登多爾被送回美國以後,竟然還升了一級,當了總部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第2集團軍司令,負責國內防衛和訓練部隊,當然還有吃南方燒烤。此公着實是走竹節運的主兒,壞事總能變成好事。不過他也是幸虧有和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的私交,還有占了第一個被解職的光,安排得相當體面,看來幹什麼都要趁早啊,連撤職也要趁早。一笑

後來被解職的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西西里戰役以後,盟軍進攻意大利本土,登陸薩萊諾。這次是由英國的亞歷山大(1942年在緬甸被孫立人從日軍包圍里救出來的那個,後來成為地中海戰區盟軍最高司令,英軍元帥)當地面部隊司令,下面是克拉克(後來朝鮮戰爭中的最後一任遠東總司令)的美國第5集團軍,蒙哥馬利的英國第8集團軍。薩萊諾登陸戰中第6軍軍長道利作戰不力,被克拉克撤職。道利撤職後馬上被降回他的永久軍銜---上校,送回美國當了自行火炮訓練中心的指揮官。

在意大利戰場,1944年美軍實施了安其奧登陸戰役,結果是一場災難,雖然僥倖沒有被德軍趕下海,但也沒有完成包圍德軍的戰役目的。因此,克拉克又撤了第6軍第二任軍長盧卡斯的職務。盧卡斯沒有被降軍銜,回美國指揮訓練部隊去了。

除了克拉克以外,歐洲戰場第1集團軍的霍奇斯也不是一個好伺候的老闆。1944年10月在法德邊境,第1集團軍發起亞琛戰役,企圖一舉突破德國的"西壁"防線,結果戰役進行得很不順利,打成了消耗戰,霍奇斯解除了19軍軍長科利特的職務。科利特曾在太平洋戰場擔任師長,因為戰績突出才晉升為軍長的。

後來在1945年3月,在橫渡萊茵河的時候,第1集團軍從德軍手中搶占了完整的雷馬根大橋,但霍奇斯對第3軍軍長米利金沒有及時投入更多兵力發展戰果表示不滿,撤了他的職。米利金沒有回國,很快當了一個作戰師的師長。有意思的是,米利金的第3軍曾在巴頓的第3集團軍指揮下作戰,當時巴頓給米利金打的評分報告評價很好,但轉到第1集團軍以後,米利金卻被撤職了。

4 綜合印象

一般來說本人對大多數美國陸軍將領的軍事指揮藝術水準評價不高,應該說美軍在戰役學領域是比較守舊的,沒有系統地形成德國或蘇聯那樣以裝甲集群為中心的諸兵種合成戰役理論,坦克兵最大的編制是裝甲師,僅有的一個裝甲軍(巴頓的第一裝甲軍)還在北非登陸以後解散了,更不用提裝甲集團軍。但這個問題被美軍的機械化裝備優勢所彌補:美軍步兵師裝備的坦克就不少,再加上大量裝備的運輸車輛,美軍普通步兵師的機動能力實際上已經相當於甚至優於德軍或蘇軍的裝甲師。象巴頓,哈蒙,海斯利普這樣騎兵或裝甲兵出身又通曉坦克戰原理的個別高級指揮官,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大多數指揮官的風格過于謹慎或稱平庸,相比之下,倒是陸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的戰役更加精彩。不過我覺得美國陸軍在二戰時空地和海地配合作戰的水平相當高(在初期摸索經驗時不是沒有代價的,比如44年"眼鏡蛇行動"空軍大規模誤炸了步兵師,把現場觀戰的陸軍地面部隊司令麥克奈爾中將也炸死了,成為美軍二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將領)。公允地講,軍事理論和實踐水平首先是由國家的物質水平決定的,那時的中國或日本就不可能有坦克戰的理論和實踐,因為根本沒有多少坦克。"空地一體戰"你得有足夠的近戰航空兵才行,蘇軍這方面就不如美軍和戰爭初期的德軍。"戰略轟炸"也得有足夠的4引擎轟炸機,蘇德日就無論如何比不上英美。只有具備了物質基礎,才能把軍事理論和實踐的先進程度歸於人的因素,比如日本海軍堅持信奉大艦巨炮,而不是以航空母艦作為艦隊作戰的核心,這就不能找物質上的藉口了。美國陸軍也是如此:具體到美軍缺乏系統的機動作戰思想,其物質基礎不是太弱,而是太強了,以美軍在歐洲戰場對德軍的物質優勢,打勝仗並不稀奇,大多數指揮官想的是儘量少冒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本貼的主要參考資料是美軍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作戰研究所的"US ARMY WORLD WAR II CORPS COMMANDERS",另外還參考了中文版"19顆星"和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巴頓,艾克爾伯格,麥克阿瑟的回憶錄,馬歇爾,巴頓,泰勒的傳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