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社評 - 香港零售銷貨值下挫9.8%,創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香港零售表現更遜金融海嘯時,既有特殊因素,亦因自由行增長見頂。特殊因素就是去年4月大批「中國大媽」趁國際金價暴跌,涌港搶金,令去年4月珠寶首飾銷售額暴升近70%,現則因中國大媽熱情不再,今年4月珠寶首飾銷售額大瀉近40%,成為拖低零售表現主因。
至於自由行見頂衝擊零售業,則因中央雷霆反腐,令不少內地豪客不敢再來港高調搜購奢侈品;加上不少地區如南韓、新加坡、台灣等均積極招攬內地客,香港對內地客的吸引力正此消彼長,不再是「皇帝女唔憂嫁」。
且不能忽略的是,近期香港社會屢現一些不歡迎內地客的舉動,在內地形成極大反響,除進一步加深中港矛盾,更打擊不少內地民眾來港旅遊消費的意慾,對香港旅遊、零售以至經濟,構成負面衝擊。
旅業與零售業減速,雖增添香港經濟壓力,惟伴隨的「迫爆」問題亦應因而稍紓,港府與業界應乘此空間,重新審視旅業與零售業的發展模式,主要問題至少有二。
其一,優化自由行。如將一簽多行改為一日一行,減少內地水貨客對香港民生的滋擾,以緩和中港矛盾。
其二,推動旅業擴容。港府與業界應趁旅業、零售業趨緩之機,全面提升旅遊設施、酒店、交通運輸的承接能力,並確保一些關鍵商品的供應充裕。
香港的成功之道在打開門吃四方飯,港人應藉旅遊、零售業減速之時,思考怎樣的待客之道,才最能彰顯香港的國際都會地位、最有利經濟與民生並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