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解放軍96A坦克。
5月底,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了“北劍-1405”實兵對抗演習,引起了網上很多爭論。在演習中,第27集團軍某裝甲旅採用履帶行軍方式在兩晝夜內行軍234公里,有40輛裝甲車出現故障,其中85%經過搶修重新投入戰鬥。
這幾個數字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吐槽,認為兩晝夜跑了234公里,平均每小時速度不到5公里,而按大家的常識,徒步強行軍速度為5公里,這些裝甲車的開進速度還不如徒步的速度快。而多達40輛車出現故障,被網友認為我軍裝備質量太差。
講到這裡,我想起十年前的兩次經歷。一次是我採訪生產坦克的軍工企業,和一個坦克總裝廠廠長聊坦克,他問我你知道坦克一次加滿油能跑多遠?我很輕鬆的告訴他說按照400公里左右。他卻說在實戰情況下也就一百公里左右。後來瑞典發布了一個數字,豹2坦克一升油也就能跑100多米,以此計算下來,跑100公里差不多需要1000升油,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廠長的話。
後來我又採訪了我軍的一個裝甲師,遇到一個坦克團副團長,據他介紹說,他經歷過的履帶行軍最遠不到100公里,行軍下來之後駕駛員已經從駕駛艙里出不來了,是被別人拖出來的。從這樣的兩個經歷中就可以看到,在越野環境下履帶行軍的難度有多大。
這次演習,從集結地域向戰鬥地域開進的過程中,碰到了藍軍的雷障、直升機等,是在接近實戰的條件下行軍。在行軍過程中,第一個難度是道路的選擇。朱日和訓練基地中的路十分難走,而這次演習中也設置了很多極端的環境。第二個難度是在開進過程中藍軍不斷對紅軍進行騷擾,包括空襲、反坦克小組的襲擾等,而且頻度很高,開不了多久就會有“敵情”。
兩晝夜234公里,這樣的行軍速度可以和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左勾拳”行動相媲美,也可以和冷戰時期蘇軍規劃的在歐洲平原大縱深的坦克集群突擊作戰的速度相媲美。有膽量組織這種長達200多公里的連續履帶行軍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部隊的骨幹力量以較高的完好率投入作戰更是了不起。對這樣的成績,應該得到的不是吐槽而是點讚。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如果這支部隊是一支全輪式的輕裝甲部隊,有可能在兩晝夜開出500公里甚至800公里到1000公里。若干年前法國組建快速機動部隊的時候曾經專門組建過一支全輪式的裝甲部隊,號稱“日行千里師”。
技術的進步、裝甲車輛形態的變化使得機動速度可以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如果採用直升機的空中機動,200多公里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部隊的訓練要貼近實戰,同時裝備的發展也應該與時俱進。今天很多的軍事強國很長時間已經不發展坦克了,重心放在了輪式機動和空中機動上。
其實,像這樣的演習和訓練,要出好成績很容易。換一個環境、換一個背景,同樣是這支部隊,兩晝夜行軍500公里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那樣的數字體現的恐怕只是和平時期的做秀。
軍隊的建設要以戰鬥力為唯一標準,講的不是在和平時期的標準,講的是在戰場環境下的實戰標準。這種完全以實戰標準的訓練,恰恰反映了我軍目前的訓練堅持了戰鬥力標準、堅持了實戰化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為兩晝夜234公里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