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戰後初期中共現代軍事裝備何處來——答劉統關於解放戰爭中東北野戰軍武器來源的質疑》 作者:楊奎松 原載於《深度解讀中國現代史:讀史求實》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事實上,四平一役打響前,中共東北軍隊已經編成34萬人,裝備充足,光步槍就近20萬支,有輕重機槍近7000挺,各種炮700餘門。而且,照2月下旬林彪等報告,當時所得武器數量因為較多,部分武器剩餘,只能暫存於倉庫中。
3月中旬蘇軍又從朝鮮“給槍三萬(余)支”。《東北局轉報周保中處消息致中央電》,1946年3月16日。毛澤東得
訊後曾專門電令林彪等,要求將這些多餘的槍支用於組建和裝備地方武裝。同時他還要求蘇軍多給武器,稱應“請他們加撥槍炮若干(例如步槍十萬,機關槍一萬,
大炮五百門,彈藥稱是),以便廣泛武裝東滿、北滿民眾及我軍”,實現我“占領長春,以長春為我們的首都”的政治目標。《中央關於蘇軍撤退前力爭占領長春致東北局電》,1946年3月25日。而蘇方對此一要求也表示了明確的認可。
高崗4月20日從哈爾濱電告東北局和中共中央:蘇軍已確定25日撤完,今送兩輛裝甲車及一部武器。“交涉送十萬步槍、一萬輕重機槍、一千門炮,他答應我們進哈市後即會得到東西。”《高崗關於與蘇軍交涉情況致東北局並中央電》,1946年4月20日。四平戰役期間,光是蘇軍幫助秘密從朝鮮運來的軍火,就有上百車皮因疏散不及,被國民黨空軍炸毀。由此亦可知林彪四平、本溪作戰能夠堅持近兩月,其大量彈藥供應所由何來。
已知四平戰役結束後,退入北滿的十幾萬林彪部隊很快就得到蘇軍的援助,1947年9月發展到48萬人,12月更猛增到73萬人。《東北局致中共中央電》,1947年9月18日,轉見劉統:《東北解放戰爭紀實》,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第496頁。1948年以後更進一步發展到105萬人,編成了12個縱隊,14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一個坦克團。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413—414頁。部隊人數猛增,1947年武器裝備還不很充足,1948年不僅不缺,還十分完備,且質量和火力水平大為提升。
1947
年至1948年初,東北野戰軍主要作戰只有“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正如劉文所說,勝仗不多,繳獲有限,但部隊槍炮卻相當充足,其火炮配備甚至明顯超
過了國民黨守軍的配備,就連卡車的擁有量都超過了國民黨守軍。如此大量的裝備和強大火力配備,既不是靠戰勝國民黨軍隊繳獲得來的,也不可能是靠中共東北的
軍工廠所能全部提供的除劉文介紹的情況外,有關1947—1948年間中共東北軍工生產主要還是修復槍炮和製造彈藥,不能大量製造火炮的情況,還可參見
《黑龍江軍事志》第七篇,及大連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大連建新公司兵工史料》,等。直到1949年春已建成的中共全國160家兵工廠月產山炮也只有兩三門,野炮不過4門,步兵炮只有7門,小炮略多約500餘門。參見程剛等:《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兵工生產概述》,《軍事歷史研究》1996年02期。,蘇方幫助顯然是很主要的一個來源。
1947年初,即四保臨江作戰開始前夕,僅中共東北鐵道司令部所屬臨江運輸司令部,就經由朝鮮運進來10萬多支步槍和1000餘萬發子彈。戰爭打響後,又搶運了7萬多噸軍用物資進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第2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597頁。
1947年秋,經過東北局軍工部部長何長工的交涉和爭取,蘇軍還將存放在中蘇邊境滿洲里的一大批日軍重型裝備,全部移交給了東北野戰軍,東北局組織運力用火車拉了幾天才拉完。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第427—428頁。
從
林彪1947年12月28日電報亦可知,蘇軍這年底還向東北野戰軍提供了30個步兵團和2個山炮營的武器裝備。林彪在電報中向斯大林要求蘇聯從蘇軍所繳獲
的日本武器中,或從德國戰利品中再幫助提供20萬支步槍,1.5萬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700門重迫擊炮,1000門輕迫擊炮,100門高射
炮,200門山炮及其較多數量的彈藥和20個師用的通信器材。轉見萬年:《解放軍中解放軍戰略猛增的背後》,《海事大觀》2006年第5期。斯大林隨後從朝鮮輸送了2000多車皮的軍火給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