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周二凌晨,烏克蘭東部逐漸升溫的僵持演變成戰爭,將這場衝突推向了一個危險的新階段,並促使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再次警告稱,自己保留以武力保護講俄語的民眾的權利。
政府軍在整個地區發起了地面攻擊和空中轟炸,在反叛者控制的斯洛夫揚斯克市周圍開展了重型火炮轟擊,也為控制頓涅茨克的政府大樓而進行了激戰。烏克蘭總統彼得羅·O·波羅申科(Petro O.Poroshenko)宣布終結為期10天的停火,並下令政府軍繼續鎮壓東部親俄分離主義叛亂之後不久,攻擊就開始了。
政府軍再度發起進攻前,波羅申科與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舉行了兩天的電話會議,但會議未能制定出達成和平協議的具體步驟。政府軍發起攻擊之時,波羅申科還譴責普京一邊談論和平,一邊武裝和鼓動分離主義者。
去年12月前任總統維克托·F·亞努科維奇(Viktor F. Yanukovych)拒絕與歐盟(European Union)簽署一項貿易協定,而是選擇了俄羅斯提供的150億美元(約合930億元人民幣)貸款及其他一些優惠措施,之後烏克蘭就一直處在混亂中,亞努科維奇也在隨後的抗議中被趕下台。普京3月奪取克里米亞後,分離主義叛亂就開始在東部醞釀。在歷史上,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關係密切。
儘管奧巴馬總統和歐洲領導人,與烏克蘭一道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製造和維持叛亂,但普京卻指責西方應為那裡的混亂負責,並曾泛泛地談到,將會保護國外的俄羅斯人。
普京說,“我想向所有人講清楚:這個國家將繼續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從政治和經濟,到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法律的行動,再到自衛權——來積極捍衛俄羅斯人,我們在國外的同胞的權利。”
俄羅斯總統在講話中斥責波羅申科結束停火,並敦促繼續開展和平談判。但同時,普京稱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是“敲詐”,並表示西方因為多年來漫不經心地無視俄羅斯的利益,而引發了烏克蘭的衝突。
自波羅申科6月20日宣布單方面停火以來,已經至少有27名烏克蘭士兵在與反叛武裝的衝突中喪生。這給波羅申科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要繼續採取軍事行動,停止與反叛者的談判。許多烏克蘭人認為反叛者是恐怖分子。就連波羅申科的部分支持者也不贊成他與普京談判。在今年早些時候入侵並吞併克里米亞後,普京廣受非議。
上周,歐洲領導人向俄羅斯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俄羅斯為結束分離派造成的暴力做出更多努力。但對政府軍的攻擊依然在繼續,而且通牒的最後期限周一已經過去,並未出現以和平協議為方向的進展,也沒有跡象表明歐洲準備繼續實施新的制裁。於是,波羅申科決定結束停火。
有報道稱,本周二,烏克蘭東部各地均發生了激烈的槍擊和炮擊,還出現了平民傷亡。在頓涅茨克州首府的中心地帶爆發了槍戰,叛軍和政府軍為爭奪內政部大樓,以及一棟被分裂分子攻擊的警察大樓的控制權而激戰。
據烏克蘭新聞機構報道,在北部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有四人因一輛麵包車受到炮火襲擊而身亡。
烏克蘭政府軍取得了一場重大勝利,重新控制了盧甘斯克州多爾然克斯(Dolzhanksy)的一個檢查站。它是通往俄羅斯的三個重要邊境檢查站中的一個,此前被叛軍占領。上周五,歐洲領導人要求叛軍向烏克蘭當局交出這座檢查站的控制權。
波羅申科發表了一則聲明,慶賀烏軍重新奪取了這座邊境檢查站。烏克蘭官員表示,烏軍已經清理了被安放在邊境哨所里的20枚爆炸裝置和周圍公路上的15枚爆炸裝置。
官員們說,隨着戰鬥加劇,跨境公交和火車交通偶爾出現了中斷。
有報道稱,夜間的兩起爆炸破壞了東部地區的鐵路線。炮火摧毀了一座給被圍困的城市斯洛夫揚斯克提供服務的電視塔,網上貼出的照片顯示,電視塔的金屬網化成了一堆亂糟糟的碎片。
烏克蘭政府的許多支持者紛紛為當局重啟軍事行動而叫好,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所長阿廖娜·蓋特曼丘克(Alyona Getmanchuk)表示,雖然不斷有士兵被殺害,波羅申科依然在進行漫漫無期的和平談判,他沒能履行自己競選時許下的承諾——不和恐怖分子談判、迅速平息叛亂。
蓋特曼丘克在一次採訪中說,“他是以危機管理者,而非外交家的身份當選的。早在選舉前,他就說反恐行動應當持續幾個小時,而不是數月或數周。人們喜歡這種說法,認為他會堅決果斷地在兩三天內,至多是幾周內把問題給解決掉。”
周二,普京在莫斯科對外交官發表講話時說,在周一的電話會議上,他和其他領導人曾設法勸說波羅申科繼續實行停火,不過波羅申科選擇了戰爭而非和平,現在,這個後果要由他個人承擔。
普京重申了他的誓言,稱無論講俄語的民眾居住在哪裡,都會給予保護。他沒有發出要即刻採取任何軍事行動的威脅,也沒有像其他局勢緊張的事件中所做的那樣,宣布要在烏克蘭邊境重新部署俄軍。
普京說,“不幸的是,波羅申科總統已經下決心恢復軍事行動。我們失敗了——當我說‘我們’時,我指的我的歐洲同僚和我自己——我們沒能勸說他相信,要想走向安全穩固、無法破壞的和平,不能靠戰爭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