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空天戰力猛增 新型雷達探測距離4千公里
送交者: qwtie66 2014年07月05日16:24:2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青在線編者按:近日,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SSI)發表題為《下一場軍備競賽》的報告,作者是“2049項目研究所”負責人馬克·斯托克斯和伊恩·伊斯頓。

  報告稱,亞太各國對空天使用權和控制權的爭奪已經開始,這場爭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軍事力量和相關戰略的發展推動的。作為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實力的急速增長將對目前及未來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本報現將原文重點內容編譯如下,僅供讀者參考。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仍在不斷加速,大批先進航天工程的立項、研發、測試和部署正在削弱本地區其他國家在危機爆發時使用和控制大氣層以內和以外空間的能力,換句話說,在制空和制天權的爭奪中,中國正逐步確立優勢地位。從更廣闊、更長久的維度看,在可能的衝突中,整個亞太地區都將成為龐大的空天戰場,屆時,能否有效利用甚至控制空天兩大空間維度,將成為決定能否取得陸上和海上軍事衝突勝利的最關鍵因素。

  最重要的事實,就是北京正不斷提升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中的地位,還在進一步加深對這種力量的依賴。大規模的戰術導彈突襲——並結合其他針對敵方指揮和控制中心或防空系統等核心節點實施的打擊手段,如反衛星作戰、網絡攻擊和電子戰等——能夠取得以往只有核打擊才能取得的效果,政治風險和成本也遠比後者要低。

  同時,中國相關機構還在不遺餘力地幫助解放軍提升對本地區的海上監視能力,以滿足“導彈核心戰略”的需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一代情報偵察衛星星座群的建立,這些衛星有助於提高解放軍跟蹤、定位敵方戰艦和機動式防空系統的能力。

  導彈家族壯大 威懾力日增

  裝備數量不斷增加的常規彈道導彈和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正迅速成為解放軍未來作戰能力的基石,這些導彈的打擊精度和破壞力也與日俱增。過去的20年間,解放局二炮部隊實力增長明顯,這對於在衝突爆發的初始階段奪取制信息權和制空權有着極為關鍵的意義。

  近程彈道導彈力量。如今,這支部隊已成長為擁有至少7個旅的強大力量,其中的5個旅隸屬於基地,還有2個旅由軍區直轄,共裝備各型導彈超過1300枚(包括地面部隊裝備的戰術導彈)。不久前剛剛裝備部隊的DF-16導彈,被認為是一款新型近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1000公里,能夠有效突破台灣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

  中程彈道導彈。二炮用於執行區域作戰使命的核心武器是DF-21(CSS-5)系列兩級式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目前,末端制導型的DF-21C射程超過1750公里,圓概率誤差小於50米。如果該導彈部署到中國東部或東北部地區,其射程能夠覆蓋日本列島;如部署到新疆,則可以打擊新德里;如部署到雲南,足以將印度西部全盤納入打擊範圍。

  陸基巡航導彈。由於難以攔截,陸基巡航導彈從誕生之初就被視為有效的政治和軍事威懾手段。解放軍列裝此類武器的時間不長,但短短幾年下來,中國已經擁有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中遠程陸基巡航導彈庫。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二炮現役的DH-10型巡航導彈,該導彈憑藉優越的性能(射程至少達到2000公里,能夠有效突破敵方防空系統的攔截並對敵關鍵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在解放軍的武器採購單中占據了極為優先的地位。

  反衛星武器。2007年元月11日,中國成功進行了動能殺傷式反衛星導彈的發射試驗。2010年元月11日,中國再次進行了中段攔截裝置的測試,這標誌着中國的反衛星能力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另有消息稱,中國還在不遺餘力地研發其他多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系統,如微型衛星武器(也被稱為寄生衛星)、高能微波和粒子束武器、高性能雷達和電子干擾作戰平台、以及能夠對敵方衛星跟蹤和控制基站實施直接打擊的網絡攻擊能力。

  反艦彈道導彈。2010年3月,有美國智庫稱,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項目已進入測試階段。短期來看,在有針對性的防禦手段被研發出來之前,這種新概念反艦武器將賦予解放軍在距本土海岸線1500~2000公里範圍內對航母和其他各類海上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的能力。從長遠來看,中國可能會發展常規全球精確打擊能力,預計在未來的10~15年間,得益於國產慣性和衛星輔助導航系統、高性能末端制導系統和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不斷提升,解放軍常規彈道導彈力量的打擊精度和範圍有望得到顯着提高。

  三重監視體系掌控風吹草動

  目前來看,解放軍區域監控體系的覆蓋範圍較為有限。為擴大戰場感知範圍,中國在至少三方面投入巨資,以提高對西太平洋、中國南海和印度洋地區的監視能力。

  天基監視體系。天基監視系統提供的數據,對軍事行動規劃的制訂以及導彈的導航與末端制導而言有重要意義。中國區域打擊能力的發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光學-電子偵察衛星和電子情報衛星系統。緊急情況下,中國可能會使用固體火箭等向軌道發射大量微型衛星,以迅速擴大天基偵察系統的規模和覆蓋範圍。

  持續的“近天”監視。根據目前的定義,“近天”一般是指距地面高度20~100公里的空間領域。中國的分析家們把“近天”——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區域——視為未來世界各國必將爭奪的戰略制高點。儘管技術風險切實存在,二炮及研究者都對發展“近天”飛行器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這些飛行器可以執行偵察、通信中繼、電子對抗和精確打擊等任務。中國的航天企業——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C)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ASIC)——相繼組建了專門機構,負責“近天”飛行器的設計、研發和製造。

  超地平線雷達。除了各種天基和“近天”監視系統,後向散射超地平線雷達(OTH-B)也是中國未來遠程空中和海上監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目前最流行的是天波式超地平線雷達,其工作原理不算複雜:發射器向電離層發射一束低頻脈衝,遇到電離層後反射回地面,“照亮”空中或海面目標。這種雷達的廣域探測距離高達1000到4000公里。

  新軍備競賽已掀起風暴

  中國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力量的不斷增強,正直接改變着本地區的戰略格局。這些武器具備的高速度、高精度和低可攔截性等特點,使得它們一旦部署足夠多的數量,便能夠由量變引發質變,成為解放軍手中一項具有決定性力量的軍事優勢。但從另一方面講,對於彈道導彈和遠程巡航導彈的依賴也刺激了本地區其他軍事力量競相發展類似的能力。除了台灣、日本和印度制訂了相關軍力的現代化計劃,中國航天力量的迅猛提升也是美國對其未來防務政策進行調整的重要原因。

  對於解放軍不斷增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能力的描述,在2010年版的美國政府《四年防務報告》中占據突出的地位。“反介入”戰略使得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不再安全,而解放軍“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則會大大壓制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活動範圍,這一切都將迫使美國減少在日本或其他地區盟國駐軍的數量。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注意到了這場愈刮愈烈的軍備競賽風暴,並預測稱:未來,美國將會把大量軍事基地和駐軍從盟國領土上撤出,轉而遷至更加安全的美國“內海”——關島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地,美國海軍也將減少在亞太地區的活動範圍,同時加大在印度洋海域的存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日本海空實力遠超中國
2013: 台海巡人員首登日漁船檢查 直呼“太爽
2012: 毛子太牛了!俄軍4架TU22轟炸機攜帶導
2012: 中國扣押美戰機影響深遠 專家抱美機裝
2011: 朝鮮士兵沉迷韓劇軍紀異常散渙 邊防軍
2011: 美分黨人渣特大喜訊:勇敢參加僱傭兵
2010: 華盛頓進黃海來者不善 而我們歌舞昇平
2010: 俄羅斯出賣中國的理由:面對比它更強大
2009: 劉蔚: 彈弓,弓箭兩樣兵器的優點—喚
2009: 外電稱中國軍方對外交部的歪理論公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