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米諾遊戲中伊朗骨牌何時倒下 |
送交者: 劉月琴 2004年10月25日19:28: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震驚中拋出的“胡蘿蔔” 伊朗核問題近日愈演愈烈,其核計劃的進程據說已到了讓西方“震驚”的程度。10月15日,西方八國在華盛頓出台了一個一攬子計劃,提出如果伊朗停止其核活動並接受檢查,雙方將就安全與經濟合作展開對話,從而幫助伊朗實現與國際社會關係的正常化。 這同國際原子能機構9月18日那個“最後通牒”式的決議相比,顯然有建設性多了。那份決議要求伊朗暫停與濃縮鈾有關的活動,並規定11月25日為最後期限,否則將把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伊朗的核計劃已經讓世界如坐針氈了,國際原子能機構9月18日的決議,無疑更像一塊舞動的、刺激“伊朗公牛”的紅布.對此,伊朗的反應是以“退出核不擴散條約”提出反威脅。 現在,華盛頓會議總算拋出了一些和解的氣息。儘管據16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接受歐洲三國的提議非常勉強。不過,雖然較歐洲國家多有保留,但美國至少暫時同意用和平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這同8月8日賴斯警告伊朗“如果斡旋不能奏效,布什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行手段制止伊朗核武器計劃”相比,已經溫和了許多。 不過,美國並沒有鬆開那隻已經握在紅布上的手。所以,伊朗現在除了重申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之外,只表示要等看到華盛頓提案的具體細節後再說。 由於美國鷹派高官早已放出話來,如果布什連任,將攻打伊朗,推翻伊朗現政權。如果比較一下美國當初對伊拉克的政策,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美國這是在為對伊朗實施先發制人尋找藉口。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的態度,在於美國是否願意拋棄前嫌,與伊朗這個夙敵實現和解。 伊朗到底犯什麼“罪”? 8月的時候,“9·11”調查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曾列舉了伊朗的三“宗”罪:為恐怖主義分子“漂白”護照;反恐避實就虛;挑唆美國除掉伊拉克。 據美國調查,有8名參與“9·11”襲擊的恐怖分子在2000年10月到2001年2月期間,從阿富汗過境伊朗。然而,伊朗官員指示其邊檢人員,未在他們的護照上蓋上邊境印章。由於劫機者所持護照沒有進出阿富汗和伊朗兩國的記錄,這“掩護”他們順利進入美國。由於伊朗未加否認,所以此指控對伊朗極為不利。 其實,“9·11”之前,美國就指責伊朗直接捲入中東地區的恐怖活動。“9·11”後,儘管伊朗也譴責恐怖主義,抓捕基地組織成員,並關閉了伊阿邊境。但在美國看來,這無非是“王二小放牛”,自欺欺人而已。 這些只是伊朗的前科,最讓美國擔心的是伊朗的“核計劃”。在拔掉薩達姆、招安卡扎菲之後,伊朗成為中東最後的釘子。美國相信,伊朗到2010年可能擁有足夠製造核武器的裂變材料。而且,美國對伊朗在帕爾欽進行的“相當於核武器試驗”的高爆炸藥試驗也表現出特別的警覺,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證實,沒有跡象顯示該地區曾進行過核活動。 美國打伊拉克不需要證據,未來打伊朗也可如法炮製,其實伊朗像伊拉克一樣並未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只是想武裝自己而已。因為以色列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中東國家已沒有可以與之進行較量的軍事力量了。 美國真正的動機 反恐、防止核擴散等對美國冠冕堂皇的幌子。眾所周知,伊朗政府與“基地”組織沒有關係,也沒有與本·拉登進行合作的確鑿證據,而且,伊朗距離能製造核武器還很遠,那麼,美國為何一定要剷除伊朗而後快? 其一,美伊交惡20多年,伊朗稱美國為“大撒旦”。美國則視伊朗為“邪惡軸心”之一。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威脅被消除後,伊朗自然而然就會上升為美國的政策重點。 其二,在美國中東戰略中,伊朗像伊拉克一樣,擁有原罪。伊斯蘭教色彩濃厚的伊朗現政權無論怎麼做,都不會令美國滿意。何況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巴基斯坦、中亞和波斯灣的駐軍,早已把伊朗團團包圍。14.8萬美軍就駐紮在距離伊朗幾海里的波斯灣海面和伊拉克境內,在擺平阿富汗和伊拉克政權後,倘若乘勝追擊,一舉拿下伊朗,讓伊朗重新回到巴列維親美時代何樂不為。 其三,一旦拿下伊朗,不但中東又少了一個“敵國”,整個海灣連同當地的石油也盡在美國掌握之中,這種誘惑不可謂不大。 其四,美國認定伊朗核武化即便不是對付美國,但極有可能用來對付以色列。一旦擁有了核武器,伊朗有可能對以色列採取更富有進攻性的政策。事實上,以色列對伊朗核問題的反應比美國還激烈,它甚至揚言要像1981年摧毀伊拉克核設施一樣,摧毀伊朗的核設施。而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不沉的“航空母艦”,是它的戰略基地,美國無論如何也要設法保護以色列的安全。 一句話,美國嘴上攻擊的是伊朗核設施,醉翁之意卻在伊朗現政權。據俄羅斯《獨立報》披露,美國早在今年5月就已制定了攻打伊朗的計劃,而且軍事上的部署一直在進行。 伊朗主動回應石沉大海 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最大的障礙反而可能是美國政策本身,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成見。而這有可能使國際社會錯過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時機。 2003年11月,伊朗曾主動承諾暫停“濃縮鈾”計劃,並於12月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2004年2月,根據法德英三國與伊朗達成的布魯塞爾諒解備忘錄,伊朗又暫停了離心機部件的生產組裝。這一系列舉措無疑是希望能換取相應的回報。 然而,美國是如何應對伊朗主動示好的行動呢?5月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第398號決議,主張對伊朗採取懲罰性措施。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薩姆·布朗巴克甚至計劃推出一部“伊朗解放法案”,而該法案是以“伊拉克解放法案”為範本的。伊拉克法案曾授權在巴格達實行政府更迭,並向伊拉克的反對派提供9700萬美元作為資助資金。對伊朗的針對性以及用意可謂不言自明。 不久,伊朗遂決定恢復“鈾濃縮”計劃,稱它有權自願停止鈾濃縮提煉計劃,也有權恢復該計劃,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此外,伊朗還針對性地進行了射程增加的導彈試驗,與美國“叫板”的意味昭然。 說美國會立即發起對伊朗的進攻,顯然為時過早。目前,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又忙於國內選舉,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對其他國家推行強硬政策的能力。而且,伊朗不同於阿富汗、伊拉克等國,作為海灣地區的重量級國家,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引發中東、乃至世界新的動盪。伊拉克反恐越反越恐的現實告訴美國,貿然對伊朗動武將冒讓整個中東成為恐怖主義策源地的風險。 不過,在伊朗被美國“拿下”之前,事情也遠沒有完,美國鷹派早已在他們的作戰計劃上,把伊朗列為中東多米諾骨牌的第3張。只要他們不改變對伊朗的態度,中東就隨時孕育着風險。 目前,距離11月25日這個最後期限還有一個多月時間。然而,大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態度仍未達成共識——歐洲的立場與美國有明顯分歧,歐洲認為武力沒有前途,最多主張“含蓄的威脅”;俄羅斯、中國則基本支持伊朗的立場;至於美國,對華盛頓會議顯然沒有抱太大希望。美國依然警惕地執著於“伊朗可能提煉出的足以製造4枚核武器的濃縮鈾”,並隨時準備發起針對伊朗的全面政治、經濟和外交制裁。因此,即使最後提交安理會,不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還會加劇伊朗的不安全與不信任感。 目前,美國在伊朗的兩個鄰國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內,共駐紮着17.5萬名美軍,伊朗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伊朗核問題的解決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年底前不會有危險,美國大選之後一段時間內將進入準備期,伊朗與美國就伊朗核問題的較量愈演愈烈,今後數月內雙方的動向將至關重要。 劉月琴(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