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上周與印度安全部隊陷於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態,這一事件嚴重到足以驚動總理莫迪辦公室的程度。對峙是從9月10日開始的,今年中國人在東拉達克的久馬爾地區“實際控制線”周邊的活動大大增加。政府人士說,印度軍方發現了200多名解放軍軍人以及12輛重型車輛,其中包括起重機、推土機和一輛越野車,這些人試圖填平一個小溪,修建一條深入“印度領土”兩公里的臨時公路。 報道說,印度軍隊與解放軍針鋒相對,要求他們撤退,從而導致不下七次對峙。9月10日晚,印度軍隊利用重型設備拆毀了約15到20米長的臨時公路。超過130名印度軍人和230名中國人參與了上周的對峙,但後來雙方都後撤了。事件前後持續了5天。此次,中印邊界“對峙”發生在習近平主席訪印前夕,按常理來說,中印雙方都會儘量保持克制,從而為中印首腦會晤創造良好的氛圍。那麼,中印邊界“烽煙再起”背後真相何在? 近年來關於中印邊界對峙的報道並不鮮見,2013年4月,印度媒體就曾報道過,中印兩軍在邊境地區發生了”帳篷對賬“事件,並引發中印兩國不小的外交摩擦。而印度媒體在習近平主席訪印前夕,再次曝出中印邊界對峙實際上有兩種意圖: 其一,渲染中國“威脅”,倒逼莫迪政府在與中國的相關談判中更加強硬。在亞洲來說,對於中印兩國的關係,可以說是幾乎和中日之間的關係一樣,屬於最複雜的雙邊關係。在戰略上,中印兩國都處在崛起階段,都有實力發展成為未來世界的一極;在歷史上,中印兩國曾因領土糾紛發生過戰爭因而心存芥蒂。在印度國內恐華、疑華甚至反華仍有相當市場。印度的一些媒體炒作中國威脅論已經是“輕車熟路”。所以,印度媒體在習近平主席訪印前夕曝出中印邊界對峙實際上是旁敲側擊本國政府,期望在與中國的相關談判中更加強硬。 其二,以炒作“中印邊界問題”吸引眼球,在印度國內只要在媒體上有關中國的消息,基本上都會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何況是在中印即將進行首腦會晤的前夕。此時,對於中印的雙邊友好合作不提,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肆炒作中印邊界對峙,這將擴大報紙銷量,獲取經濟利益。不排除印度某些媒體被大國收買控制印度國內輿論離間中印關係的嫌疑。 當然,也不排除印度政府藉此變相對華施壓。作為傳統的南亞大國,印度一直在加強對爭議領土的力量控制,並將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為此,印度一直大手筆購買和發展軍事裝備,提升印軍戰力水平。為了加強對中國的戰略打擊與威懾能力,還積極研發彈道導彈等“殺手鐧”武器。2013年9月15日印度對其最先進、最強大的“烈火”-5戰略導彈進行了5000公里全射程試射並獲得成功,這表明了印度具備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而且這種導彈讓印度首次獲得向中國的許多大城市投送核武器的能力。有鑑於此,印度國內一些人將“烈火”-5導彈稱為“中國殺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9日,據《印度時報》網站報道,印度軍方已開始組建一支新的山地打擊軍,以增強印軍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與中國的對抗能力。據悉,印度軍方計劃在7年時間了耗資約110億美元召集9萬名士兵加入該部隊。這支新的山地打擊軍包括2個山地步兵師、1個炮兵師和2個獨立裝甲旅,繼而增強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打擊能力。 除增強自身軍事實力外,印度還參與越南在南海的油氣開發項目。一方面是因為印度身為發展中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渴望獲得能源來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印度期望在中印領土糾紛中獲得談判籌碼,這使得原本就已經複雜的南海局勢又增添“新患”。 必須指出的是,在美國加緊“重返亞太”和周邊某些國家與中國的領土領海爭端日趨尖銳的背景下,美國要打造對華包圍圈,重心就在於與東南亞緊密合作,可以說拉攏印度是打造對華包圍圈的重要一環。對此,印度一直處於持保守和觀望的態度,但我們相信印度方面會作出較為明智的選擇。 總之,對於中印兩國的走近,一些國家常常心懷不滿。而個別媒體更是樂此不疲地就中印兩國領土問題大做文章,甚至鼓譟和煽動“中印對抗”,實屬居心叵測。因此,中印兩國的人民都要擦亮了眼睛,只要中印兩國不斷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加強在外交、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就能共同崛起,共同繁榮。我們有理由相信習近平主席訪印,必將為中印關係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