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日東海之爭zt
送交者: ppd 2004年11月09日19:12:3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日本單方面測繪的200海里範圍地形圖,藍色為“已經勘查海域”


  近來,中日兩國圍繞東海的石油天然氣開採問題糾紛不斷,矛盾日益加深,其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之爭。從上世紀60年代東海發現蘊藏油氣資源以來,該海域的能源開發就逐漸成為有關方面關注的焦點之一。

  中日兩國的主張與分歧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但中日兩國領土之間的海域不足400海里,若按照200海里的規定,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客觀上存在着兩國專屬經濟區的劃界的問題,中日海洋權益糾紛在所難免。引起中日海洋權益之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兩國利益上的差異外,尚有對有關國際法理解不同以及國際方面的背景。

  中國的立場與主張。1998年6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三次會議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屬經濟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區域,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延至二百海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陸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以外依本國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至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足二百海里,則擴展至二百海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七十六條對"大陸架"的定義作了明確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大陸邊緣的距離不到二百海里,則擴展到二百海里。"顯然,中國關於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張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原則是完全一致的。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定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包含釣魚島所處海床在內的東海大陸架是個廣闊而平坦的大陸架,向東延伸至沖繩海槽。該大陸架是中國大陸的水下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屬於中國。

  日本的立場與主張。1996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關於排他性經濟水域及大陸架的法律》,所謂"排他性經濟水域"即專屬經濟區之意。該法規定"排他性經濟水域,是由我國的基線至從基線開始測量出的最近距離為200海里的所有點所構成的線段之間的海域(領海除外)及其海床和底土"。該法還規定,在國家間海岸相鄰或相向時,如果這一"從基線開始測量出的最近距離為200海里的所有點所構成的線段"超過了"從基線起測定的中間線(即與雙方國家基線等距離的線) "時,"其超過部分以中間線為準(或以我國與外國協商一致的取代中間線的線為準)"。這就是日方主張的"等距離中間線"原則。關於大陸架,該法規定為 200海里"排他性經濟水域"及其外側相接海域的海底以下。日本對排他性經濟水域和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

  日本主張背離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原則。其一、日本單方面劃定的所謂"中間線"顯然違背海洋劃界的"公平原則",關於海洋劃界現在國際上通行"海岸線長度與海域成比例原則"。中日兩國,特別是在相向的南部海域,以等距離方法劃界對中國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為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遠遠長於相向的日本列島海岸線。其二、日本單方面劃定的所謂" 中間線"將釣魚島完全包括在日本的"排他性經濟水域"之內,致使該"中間線"在釣魚島西北方向西(中國方向)推進了數十海里,該海域與日本四國島的面積不相上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四十七條規定"群島國不應採用一種基線制度,致使另一國的領海同公海或專屬經濟區隔斷"。日本以其基線劃出的專屬經濟區割斷了中國釣魚島的領海與中國的專屬經濟區的聯繫,顯然是不合理的。其三、日本在劃定"中間線"時,顯然考慮了釣魚島的因素,這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的規定相牴觸。其四、日本的大陸架劃分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原則背道而馳,琉球群島以西不遠處就是沖繩海槽,何來大陸架之有,不過區區"島架"而已。

  【新聞述評】關於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糾紛的思考

  中日海洋劃界十分複雜,受多種因素影響。中韓、中日漁業協定的簽訂一度對兩國關係的改善及漁業生產發揮過某種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它對中日海洋權益糾紛的解決及海洋邊界劃定產生了某些負面效應。上世紀90年代後期,為了適應國際海洋新秩序的建立,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政府分別批准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宣布要建立各自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區域,拉開了中、日、韓三國國際海洋邊界劃定的序幕。就專屬經濟區問題三國分別簽訂了日韓漁業協定、中韓漁業協定、中日漁業協定。其中涉及到三國的漁區與海洋邊界的關係。1999年1月22日正式生效的日韓漁業協定規定了兩國在東海的共同捕魚區界線,即濟州島南部暫定水域。韓國和日本曾於1974年在東海大陸架上劃出非法的共同開發區,有效期為50年。為此,中國政府對日韓兩國政府提出過強烈抗議。日韓東海新漁業協議範圍的劃定,如同1974年雙方劃定的東海大陸架共同開發區一樣,沒有與中國商量便劃分了濟州島南部的海域,並且較1974年日韓設立的大陸架開發區進一步向西推進了4海里,與中日漁業協議範圍部分區域出現重疊。這反映了日韓對東海劃界的新的意圖和構想。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中國在該區域的專屬經濟區權益以及漁業活動不受該協定的限制。

  1997年11月11日中日簽署的漁業協定規定了雙方"暫定措施水域",期限為5年(2000-2005 年)。該水域南北是從27°N至30°40′N,東西分別是從兩國領海基線起各自向東西52海里的中間海區。儘管中韓漁業協定和中日漁業協定談判都明確表示不影響將來的彼此的海洋劃界。但國際海洋劃界實踐表明,漁業協定線可能影響到海域劃界,甚至會成為專屬經濟區的邊界線。因此,中韓和中日漁業協定所確定的漁業協定線會影響到黃海、東海的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邊界的劃分。中日漁業協定界線設計是從雙方的基線起各向東西52海里。雙方在不足400海里寬度的海域中面積各占一半,其實就是"中間線"的翻板。由於我方忽視了我國浙江和福建的海岸線大大長於相向的日本琉球群島的海岸線的地理優勢,導致有利於日本的" 中間線"主張,並會對將來中日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國應當加強對我國漁業協定的研究,儘快尋求解決的方案和對策。

  關於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糾紛的幾種選擇

  海上劃界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根本利益,同時又會影響到兩國關係及雙方民族感情,是一個十分複雜和敏感的問題,有關方面應堅持積極穩妥、慎重行事的原則。我們既應當堅持對國家民族負責的精神,又要着眼地區穩定、共同發展的大局。在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糾紛問題上,應重視以下原則從具體問題做起。

   1、堅持協商原則。現階段解決中日海洋權益之爭的選擇有三。其一、提交國際仲裁機構,但此類做法通常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其二、訴諸武力,最終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但這種做法與時代精神相悖,也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種方式,也就是唯一可取的方式,即通過廣泛協商,互諒互讓,談判解決。解決中日海洋權益之爭,應堅持公平原則,堅持"利益共享,謀求雙贏"的精神。中韓漁業協定對中日海洋權益糾紛的解決和海洋邊界劃定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因為,中韓漁業協定將兩國敏感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問題暫時擱置起來。

  2.先易後難、"先海後島"。對於中日有爭議海區資源的解決可採取共同開發的方式解決,但是應當堅持"先劃界後開發",先易後難,"先海後島"的原則解決,因為只有大前提解決了,才好確定雙方可以接受的共同區域進行開發;即第一步首先解決海上劃界問題(釣魚島海區暫且不劃),爾後再創造條件解決釣魚島問題。

  3.官民互動。解決中日海洋權益糾紛,除了兩國政府積極努力之外,還應當充分發揮中日兩國民間部門的積極性,很好地利用研究機構、學者的智慧,集思廣益,並可成立一些民間團體或半官半民機構,從不同側面、以不同方式研究探討解決分歧的途徑。

  4.從統一領海基線標準着手。目前影響中日海上劃界障礙之一是當事國作為劃界基礎的領海基線標準不規範、不統一、不符合新的國際標準。建議中日兩國外交部門應當從統一領海基線標準着手縮小分歧,減少矛盾,為最終完成海上劃界掃清道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新聞述評】處理中日東海劃界之爭必須服務於國家大戰略需要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必須理性對待中日東海能源爭奪,多講策略,多考慮政治因素,以免人家下了套子就鑽。總之,中國既要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上石油通道,同時仍應堅持和平崛起,注意不要為宣揚"中國威脅論"者提供口實。畢竟,外交博弈是以強大的綜合國力為後盾的……

  近日,日本的一些不尋常的動向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尤其以圍繞東海石油資源的中日東海劃界之爭為甚。先是日本媒體指責中國侵占日本海底資源,從而挑起了一場中日"東海資源之爭";接着日本內閣最新"防衛白皮書"再次炒作中國威脅,建議東京方面"小心鑑別"中國軍力發展"是否已超越國防之需"。據分析,日本之所作所為源於其對未來國家戰略地位的定位。隨着兩極格局瓦解,國際政治格局出現變化,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正常國家"成為日本政界孜孜以求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致力於和平崛起的中國就成了日本最大的對手。

  這場資源爭奪戰背後隱藏日本更深的戰略意圖

  日本自衛隊的一名高層情報官員稱:"隨着中國的迅速工業化,它會需要大量的石油,因此,在東海海域進行的資源競爭即將開始。"這一由日本媒體惡意炒作的一場中日東海資源開發之爭已延燒有日。日本媒體稱,中國搶占了日本的海底資源,但實際上這場資源爭奪背後隱藏着日本更深的戰略意圖。

  日本是個資源窮國,在面積狹小的日本列島上,除森林、水利資源外,石油、礦產等發展工業必需的天然資源極度匱乏,嚴重依賴進口。因此,日本政府一直十分注重對海洋、特別是對大陸架的調查、勘測工作。據悉,日本海上保安廳早從1983年起就開始對日本大陸架的地形、地質和大陸架的資源情況進行多方面調查。日本政府有關方面認為,如果日本能夠將目前的大陸架外側界線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開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處,日本就有望解決困擾它發展幾百年的資源問題,大幅提高綜合國力。日本政府一名高官表示:"如果這些海域65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全部歸屬日本,日本成為資源大國將不是一個夢。"

  東海大陸架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日本早就垂涎三尺。同時,這片大陸架在戰略上和軍事上對日本也有重要意義。這片大陸架海域是中國向東進入太平洋、美國向西進入東亞以及俄羅斯南下的必經通道,日本認為,控制了這條國際通道,就能影響幾個大國,並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另外,日本是一個地形狹窄的島國,防禦縱深非常有限,內陸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過120公里,在戰爭爆發時極易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空中與海上的襲擊。日本一旦控制和擁有了所要求的這片大陸架海域,將使它的防禦範圍向西擴大300公里。

  日本民間的排華情緒大有升溫之勢

  除了日本政府處處以中國為敵外,在政府的引導下,日本民間也存在着對中國不友好的情緒。一些右翼分子認為,日本在二戰中並非敗給中國,戰敗的原因在於敵人過於強大。在這些人看來,日本文化最先進,種族最富創造性,教育最發達,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發達國家,在高科技上,也遠遠領先,因此沒必要向中國道歉,日本人不能"民族自虐"。在政府的刻意縱容下,這種不能正視歷史的右翼思想在日本民間有一定的市場。

  同時,由於近年來日本經濟發展停滯,國內政治趨向保守,再加上中日之間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沖之鳥、能源爭端等問題上摩擦不斷,日本民粹主義有泛濫之勢,在右翼勢力的煽動下,日本民間產生了"排華"的情緒。日前,日本媒體惡意炒作中國人在日本犯罪問題,將日本社會治安每況愈下的主因歸結為只占日本國內整體犯罪率 0.4%的在日中國人的犯罪案件。類似這樣"妖魔化中國"的宣傳,使普通日本民眾對在日中國人的印象急劇惡化,"排華"情緒不斷升穩。有民意調查顯示,約有7成日本國民的觀點受媒體左右。打開日本網站的留言板,關於中國的文字多半並不友好,目前正在發燒的中日東海資源開發事件的激化也與日本網民態度分不開。而日本的政客反過來又利用了國民中存在的排華情緒,在處理中日關係時態度日益強硬,敵意也不斷加重,給未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投下了很大的陰影和變數。

  透視東海劃界之爭的日本國內政治

  經歷過十多年的經濟衰退和政局動盪,日本社會自信心大失,對前景變得悲觀。處境的困難導致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保守派政治家變得很受青睞,逢華必反的"反華原教旨主義"趁勢浮出水面。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所屬的森喜朗派以前一直是自民黨的非主流派別,特點是比較保守,強調狹隘的民族主義,其前身福田派曾反對中日邦交正常化。小泉2001年上台後,日本政府風向右轉:連續四年參拜靖國神社,造成中日關係惡化,兩國首腦會晤中止;打破歷屆政府在美國和亞洲國家之間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對美國一邊倒,"9.11"後更把自己綁上美國戰車。他把自己包裝成敢說敢做的人物,在很多問題上採取冒進的攻勢外交。近來日本對華政策多次出現搖擺,"中國救世主論"(即日本的經濟復甦有賴於中國)和"中國威脅論"並存,對中國的定位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究竟是威脅還是友鄰),沒有一個明確的國家戰略。東海油氣資源爭議正是產生於這一背景。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研究員馮昭奎認為,新一輪爭議有其政治因素:原先日本企業界對東海資源並不怎麼關心,真正感興趣的主要是政府的資源廳。由於飽受兩次石油危機之苦的日本民眾對能源問題危機感強烈,在11日參院選舉前,小泉內閣為了轉移國民對社保改革和出兵伊拉克問題的不滿,有意製造中日對立氣氛,誘使中方作出激烈反應,以便多拉選票。

  中國的反擊必須充分考慮國家大戰略的需要

  7月14日,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在頭版頭條發布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中國出動軍艦維護東海主權"。文中轉載了《日本經濟新聞》13日題為"中國船隻在東海妨礙日本的調查"的報道稱,據知情人士12日透露:"日本政府租借的調查船從7日開始對海底的地質結構進行立體調查。但在9日突然出現數艘約 2000噸級的船隻,擋住了調查船的前進路線。日本調查船以'妨礙航行'為由要求對方改變航路,但對方置之不理。於是日方調查船隻好繞道而行,避免與其接觸。儘管調查船的活動海域是在日中中間線日本一方,但中國政府卻聲稱此處為中國海域。"《參考消息》同一天轉載的,還有俄塔斯社的相關報道。如果此事確實發生,就意味着中日一個多月來圍繞東海海底資源開發的爭議,已經出現進一步升級。但是,北京的《新京報》15日又登出一條消息:"外交部否認有關中國軍艦攔截日本調查船的報道";文中寫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在回答本報的電話諮詢時表示,經查在該海域沒有此類事件發生。日本駐華使館方面昨日也表示,《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是完全失實的。"

  僅僅24小時之內,國內媒體便刊登了截然相反的兩則消息。對此,國內民眾的心態出現了極大的反差。許多網民先是歡心鼓舞,但隨即感到極度失望,認為政府"軟弱"者大有人在。但筆者認為,現在分析前面消息的真實與否並無多少實際意義,我們必須要站在中國國家戰略的全局去考慮和處理中日海權之爭。很顯然,中國在處理東線國土及海域糾紛時應始終遵循一條基本原則,既首要解決台灣問題、然後是南海,最後處理中日的海權劃線及釣魚島問題。從政治、軍事以及地緣戰略角度來看這條原則都毫無問題。因為中國必須保證周邊國家對"一個中國"的支持,而南海問題和中日海權糾紛又有試范性的連動效應。此時的台灣問題正處於劍拔弩張的關鍵時期,釣魚島問題還在弦上,如今又捅出個"春曉油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採取低調處理的作法自有它的道理,其深層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春曉油氣田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如何解決中日在海權、領土之爭,相信我國政府應該胸有成竹。

  值得關注的是,王毅副外長在召見日本大使時曾強調,東海劃界只能通過談判解決,這是惟一正確的選擇。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日本室主任吳寄南表示:" 中方一要堅持原則,二也不要讓日本右翼勢力牽着鼻子走。應理性看待這一問題,看清其深層原因,把此事放在中日關係大局下考慮。在參院選舉失利之後,小泉的執政基礎不很穩固,在經濟和東亞安全問題上又有求於中國,所以應不至於和中國對抗到底,應該會'見好就收',作出姿態就找台階下。"筆者堅持認為,日本對中國態度陡然強硬有着深刻的國際政治背景,當前又恰逢台海局勢異常緊張,而一些東盟國家大有與台灣軍事結盟之勢。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必須理性對待中日東海能源爭奪,多講策略,多考慮政治因素,以免人家下了套子就鑽。總之,中國既要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上石油通道,同時仍應堅持和平崛起,注意不要為宣揚"中國威脅論"者提供口實。畢竟,外交博弈是以強大的綜合國力為後盾的。(文/張勝,摘自中國日報網站)

  【新聞述評】美國是否會介入中日東海能源爭端?

  美國國務院負責人7月15日就中日兩國在東海天然氣田開發問題上對立日益加深一事表示:「強烈要求兩國就劃清分界線達成協議」,並提議在締結最終協議之前,先達成一個「臨時決定」,儘可能避免事態惡化。這是日本為了同中國對抗開始獨立進行地質調查使問題趨於複雜以來,美國政府首次作出的正式表態。
  美國政府的這一正式表態,看上去十分中立。但若聯繫其他一些有關聯的細節,卻可發現,美國在中日東海能源之爭中的地位和立場十分詭譎。

  東海基線:美或施加影響

  首先,在與東海大陸架有着內在聯繫的釣魚島問題上,美日之間曾經或今後仍將有緊密的合作;其次,在中國「春曉」氣油田的開發中,又有包括美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國際石油集團的參與。因此,美國今後在中日東海能源爭端問題上的立場,以及是否或將在多大程度上介入這一爭端,成為觀察家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中日東海爭端,包含了領土爭端和能源爭奪兩大特點。有專家認為,東海這個大範圍對中日兩國而言,包含了三個層次的意義:第一是釣魚島主權的歸屬問題,這是東海的一部分,也是領土問題;第二是海床資源,亦即東海海域中日專屬經濟區以及毗連區的問題,天然氣開採即屬於這一範疇,而中日有關專屬經濟區的界限問題還沒有解決;第三是海洋資源問題,這是在海床資源之上更為廣泛的意義,其中不僅包括資源,而且還有制海權等問題,也體現了軍事安全的深層意義。

  顯然,就上述第一和第三點而言,美國無可置疑有其戰略利益;至於第二點,亦即海床資源問題,美國至少迄今為止介入還不是很深。但據可靠內幕消息,美國對於中日兩國目前就東海海床基線問題的各自立場,均不滿意;美國有其自身關於東海基線劃分的立場,並將以合適的方式逐漸出台。

  所謂基線,是指用精確度很高的測量工具在地面或海面上直接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作為測量時構成三角形計算邊長的基準線段。而東海基線,則是中日雙方今後就專屬經濟區界限展開談判時不可繞過的一個重大技術問題。作為中日東海爭端理論上的「旁觀者」,美國對中日各自關於東海基線劃分的立場提出異議,而提出一套全新的基線劃定方案,令人感到不同尋常,並由此推測美國的企圖所在。

  這幾年日本的策略一直是迫使中方走到海上邊界劃分的談判桌邊上來。隨着此次因「春曉」氣油田而引發的爭端掀起,相信日方將再次提出這一要求。另據可靠消息,日本認為中國在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邊界談判中,具有與解決中日海上糾紛不同的「雙重標準」;因此,日方也很可能就所謂的「雙重標準」問題向中方提出交涉。

  美對華能源戰略一體兩面

  不管怎樣,只要中日雙方就東海邊界問題展開談判,那麼基線便將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術問題。美國若在此時提出其關於基線劃定的方案,十分明顯是想對中日雙邊談判施加影響。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美國關於東海基線劃定方案的具體內容,日方官員也一再私下表示,東海爭端是中日兩國的雙邊事務,「美國不會插手」,但聯繫到美國在「安納線」問題上對日本的支持,人們對美國基線劃分方案的影響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隨着中國經濟崛起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中美潛在能源衝突也在逐漸孵化之中,目前的主要形式是作為頭號能源消費國的美國,對中國能源競爭的擔憂逐漸上升,並試圖通過多種手段來保護其海外石油來源。

  九一一事件以後,布什政府調整了能源政策,尤其是通過針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得了兩場戰爭,確保了在中亞和中東地區的石油輸出管道,因此無論是中國這樣的能源消費大國還是俄羅斯那樣的能源產出大國,其實都面臨美國能源戰略全球性的競爭和擠壓。

  從目前來看,美國對華能源戰略可能通過幾個渠道展開:一是持續關注中國石油消費以及海外石油來源的情況,及時評估其對美國的影響,並制定相應的策略,其中包括適當堵塞中國海外石油來源的渠道;二是通過私人石油公司參與中國油田的開發工作,如美國優尼克公司對中國「春曉」氣油田開採工作的參與。

  因此,關注中國能源消耗情況,適當進行圍堵,和參與中國能源開發,是美國對華能源戰略的一體兩面,並分別通過政府和私人公司的面目出現。鑑於這一分析,美國暫時不會大規模介入中日東海能源之爭,但--如上所述--不排除可能會以種種幕後方式對這一風波施加影響,而且基本基調是傾向於日本。但與此同時,美國石油公司參與中國能源開發的工作,則將不受此影響而照常進行。(文/邱震海,摘自學說連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帝國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