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巨浪潜地中程导弹研制过程
送交者: ranch 2002年03月28日18:42:4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巨浪潜地中程导弹研制过程(全文)
 

中国潜地导弹研制工作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方案论证、技术攻关和合、筒、艇试验3个阶段。

一、方案论证与设计

根据中央专委的决定,一九六五年八月,七机部四院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了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是从设计近程、单级固体导弹开始的。但起步不久,科技人员便对研制这种固体导弹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九六七年一月,在国防科委听取近程、单级团体导弹方案汇报时,有人认为近程单级固体导弹的战术技术指标难以满足使用部队的要求,主张立即开始研制中程潜地固体导弹。这个意见引起了领导机关的重视。随后,在四院组织深入调查,国防科委提出报告后,经周恩来主持的中央专委会议研究确定,为了与导弹核潜艇研制取得同步,应提前完成中程固体导弹的研制。

一九六七年三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跨越近程单级的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样艰巨的任务,对于四院刚组建起来的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潜地导弹方案论证中遇到了诸如潜艇空间有限。导弹外型尺寸有严格限制,弹头核装置、装弹仪器设备必须轻型化、小型化;水下发射方案及水下运动规律;在潜艇运动和海水浪、涌、流的作用下,导弹点火时的大姿态稳定;导弹水下严重受力引起的载荷、强度设计计算;导弹气密、水密性保证;油雾、盐雾、霉菌等恶劣环境下的防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总体万案论证与设计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四部的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

第二个问题是选择何种发射方式。要将一个10几吨重的导弹从水下几十米深处弹射出水,使导弹具有一定的出水速度和较小的出水姿态角,并保持弹体初始姿态的稳定,除在导弹外型设计上采取广定的技术措施外,还要选定一种动力源,使导弹在发射简内就能获得足够大的出水速度。承担发射装二研制的七院十三所的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第三个问题是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鉴于国外潜地导弹试验程序复杂,周期很长,使用的导弹数量过多,耗资巨大,中国不能这样办。四部科技人员经反复论证,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提出了中国独创的"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第四个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导弹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了组合锥形。为了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制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动力装置为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在固体发动机研制中,首次采用了较先进的摆动喷管(一级,和液体二次喷射(二级)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为了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准确控制二级发动机按指令关机,在二级发动机前封头上设置了3个反向喷管,以实现推力终止,并提供头体分离的反向惟力。制导系统研制经广泛调查,从系统性能、精度、体积重量等方面比较分析,并考虑到满足潜地导弹特殊需要和将来的发展,决定采用陈德仁主持研究的平台一-计算机方案;导弹瞄准系统,既要适应潜艇方位的不断变化,又要满足发射多发导弹的作战需要,经论证,采用了长春光机所唐九华提出,王家理等研制的补偿艇体变形的全光路瞄准仪方案。此外,还对控制、遥测、安全、弹体结构和地面设备等分系统方案作了大量论证工作,于一九六八年确定了备份系统的方案,并作了相应的设计和试验。一九六七年三月,国防科委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

同年十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一九六八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


二、技术攻关

一九七0年一月一日,周恩来批准将四院四部迁到北京,划归七机部一院建制。一院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到四部,并任命控制系统专家黄纬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加强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力量。担负潜地导弹研制任务的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人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试验工作。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六机部七院二所的试验水池,进行了缩比模型弹射等试验,为洛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为研究潜地导弹水下运动状态,需要测量水下弹道。然而,要对从活动潜艇发射出来,在海水中高速运动的导弹进行拍摄和测量,技术难度很大。一九八四年,辽南潜地导弹试验场翟序春等提出应用微光电视技术进行水下弹道测量的方案。在公安部的支持下,经研制小组的努力,于一九八五年组合成一套试验用的水下微光电视系统,解决了水下发射导弹的测量问题,并为外弹道水下测量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四部开展了水下载荷环境的试验研究,经过3种不同的缩比模型的试验,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时各种载荷的测量,找到了导弹的最大受力情况,获得了水下发射导弹载荷环境的参数,为全弹结构设计提供了强度计算依据。此外,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刘怀忠等对测速器进行多次改进,使测量导弹出筒口速度等参数的成功率由10%提高到100%,并保证了测量精度,为考核发射动力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为了研究真实条件下的水下发射技术,四部和五院五0八所、一院二一0厂、一0一站、上海锅炉厂协同完成了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的设计和生产任务。

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黄纬禄在现场组织七机部的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弹壁在阳光暴晒下,温度升到60摄氏度左右,在弹舱中安装仪器,调试设备,清洗污物,干不多时便浑身汗水。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于一九七0年八月,圆满完成了导弹的落水冲击试验,测到了不同投放姿态下的弹体载荷、入水深度等参数,获得了宝贵的资料。一九七二年十月,海军试验基地在辽南海域组织进行了模型弹首次真实海情下的潜艇水下弹射试验。试验前夕,有人鉴于曾有潜艇在用火药燃气作水柜排水试验中,因二次燃烧发生过爆炸事故,对这次担任水下发射任务的潜艇的安全表示担心。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确定由七机部四院杨南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题小组进行研究。经辽南潜地导弹试验场方世武等研究分析,认为发射动力系统点燃工作时,发射筒内会产生二次燃烧现象(原设计末考虑到),但产生的能量不会对发射装置产生威胁性的破坏力,消除了参试人员的疑虑。试验潜艇按预定时间驶向试验海区,在水下测试完毕后,发射装置的动力系统点燃,经过冷却后的燃气、蒸气混合气体充入发射筒底部。在强大气压作用下,弹被推出发射筒,穿过海水,飞上天空。模型弹首次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对研制潜地导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项试验结构简单可靠,试验中无需地面支援,且不受时间、地点和海情的限制,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院四部戴进泉等在这次试验中作出了贡献。弹头是导弹运载的有效载荷。潜地导弹的弹头装有能毁伤敌人战略目标的核装置,是导弹组成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系统。导弹弹头的研制工作是在李绪锷副总师的主恃下进行的,根据潜地面体导弹的特殊要求,在七机部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的积极配合下,七机部一院十四所突破了外形选择、结构与防热设计以及参数测量等方面的技术关,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轻小型弹头,在导弹弹头设计技术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实现制导系统平台一计算机方案的关键是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简称液浮平台)与弹上计算机。七一七厂于一九七一年组装出第一个模型平台。通过试验,证明原理正确,但主要技术指标都未达到预定的技术要求,难于在大的过载、冲击、振动和大姿态条件下可靠地工作。丁衡高、钟万登等又组织进行不大量的改进试验和理论分析,找出了提高产品性能的主要关键和途径,于一九七六年底研制出质量较好、外形小巧的4套初样平台系统。弹上计算机,由七七一所从一九六八年十月开始研制。沈绪榜等提出并采用当时在国内还处于研制初期的小规模PMOS集成电路,于一九七0年底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弹上用MOS型计算机,显示出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等优点。后来又采用更先进的中小规模CMOS集成电路,扩大了计算机的功能。固体发动机的研制也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的课题。摆动喷管是潜地导弹一级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一九六七年,七机部四院开始研制时,连续多次试车失败。经科技人员反复试验研究,确定了摇摆喷管球面的密封间隙量,改进了设计和加工工艺,终于在一九七九年九月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发动机所用材料涉及化工、冶金、轻工、机械、兵器、石油等工业部门的55个单位。每种材料几乎都有特殊的性能要求。其中发动机壳体材料由冶金部组织有关厂、所经过多年的奋斗才研制成功。其他如装药与壳体界面脱粘等计术问题,由杨南生.崔国良、邢球 等组织科技人员努力攻关,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导弹弹体结构先后由二一一厂、三0七厂负责研制。设计人员和工人对整体化铣加筋网格型式的弹体结构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试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张德全等的精心操作下,达到了质量要求;导弹弹体上的对接口、大小口盖和连接件之间的密封,虽通过试验,选定了"O"型密封圈的方案,但如何保证密封面加工精度,一直没有解决。三0七厂发动研制人员人人出谋献策,不分昼夜地苦干了一年零四个月,终于研制出了以球模为主的一套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能保证密封性能的加工设备,解决了在仪器舱圆锥表面上加工空间曲率多变的大型密封口盖的技术难题。潜地导弹的地面设备是由导弹运输、起吊、停放、装填、退弹、地面电源、氟里昂加注及供气等共40余种,160多台件设备组成的系统。一院十五所于一九七二年初步完成了l套以公路运输车、装填筒为主的供全尺寸模型弹试验用的地面设备。一九七六年,一院四部承担了潜地导弹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三0七厂、五一九厂、上海建筑机械厂、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武昌车辆厂及无锡电力电容器厂等10个单位承担了30多项急需设备的试制生产任务,并于一九八0年二季度及时提供了飞行试验用的全套地面设备。一九八三年初,又根据使用部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补充设计,使全套地面设备系统更加合理和完善。一九七七年九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把潜地导弹研制列为国家3项重点任务之一。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固体导弹研制工作。一九七九年四月,一院四部、十七所划归二院建制,由二院负责潜地导弹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了以黄纬禄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和以程连昌.柴志为首的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了统一指挥、型号抓总、专业协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了整个工程的研制步伐,二级固体发动机连续试车均获成功,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厂产品修改设计。到一九八0年三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在王世业指挥下及时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一九八0年五月,四部按不同的技术状态,又组织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在此基础上,于一九八一年底至翌年一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导弹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经过上述不同发射状态的较大规模的匹配试验,对弹上设备及发射控制系统各种仪器.各个系统之间的技术协调性和适应性进行不综合检验,从而基本完成了导弹弹上设备和发射控制设备试样研制阶段的工作任务,确定了备份系统弹上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为即将进行的潜地导弹飞行试验做了全面的准备。


三、台、筒、度试验

遥测弹飞行试验是导弹武器系统最重要的综合性检验。飞行试验分两个阶段实施。一九八0年三月,在全国近百个科研单位和工厂的协作下,首发潜地导弹的各类设备陆续在总装厂齐套,经过各个系统的验收试验合格后,开始总装。对导弹的总装测试,采用了全弹水平状态操作方案。由于导弹具有重量大,各部段仪器安装空间小,火工品种类多、弹体水、气密封要求高等特点,给导弹的总装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提高总装测试的质量,排除因疏漏给导弹造成的隐患,三0七厂的研制人员采用先进工艺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生产过程的质最控制,从而圆满地完成了第一发遥测弹的总装测试任务。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七日,陆台状态遥测弹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一九八二年一月七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了第一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发射试验的口令下达后,燃气发生器点火,高温高压燃气经过水冷却器进人发射筒底部,以强大的推力将导弹高速弹射出筒,随之尾罩自动脱落,一级发动机点火,导弹飞向空中,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实施的第二次陆筒飞行试验又获成功。这次试验与前次的不同点是在导弹尾罩底部安装了-含小发动机。导弹从发射筒弹出后,小发动机即点火,给导弹一个侧向推力,使得导弹产生一个偏斜的姿态,藉以考核导弹稳定系统的纠偏能力。这次飞行试验成功,证明稳定系统功能良好。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固体导弹的飞行试验阶段,对潜地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最严格的考核。为确保试验的成功,导弹研制、生产单位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质量复查,并按航天工业部制定的全优标准的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


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

潜地导弹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试验分3步进行: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定型试验。

一,先期准备

六十年代末,为适应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试验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由海军试验基地负责筹建潜地导弹试验场。据此,一九六八年三月,总参谋部、国防科委组织海军及有关工业部的人员,由海军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冰野带队,进行实地勘察选点,并于一九七--年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在辽南建设潜地导弹试验场。经过八、九年的奋斗,相继建成了技术阵地,发射阵地,试验指挥所,安全控制中心和光测、雷达测且、遥测站点,时统通信设施,以及铁路专线、码头、吊装、水文、气象等保障设施,设在甘肃省境内的弹着区也初步建成。

在建设试验场的同时,一九七七年三月,组建成立了潜地导弹试验部,属海军试验基地领导,杨洪贵任司令员,孙六任政治委员。在国防科委、海军组织协调和各研制部密切配合下,经多年努力攻关,各种测控设备陆续研制.改装成功,并投入使用。为了解决试验实施过程中水下潜艇与水上通信联络和信息传输问题,七十年代初,试验基地牛顺长等会同七院十九所范淳生共同研制出结构简单、实用方便的通信浮筏。它由具有一定抗风能力的浮筏作为载体,载体上装有特殊的天线和曳光管架,并通过附着在钢缆上的密封电缆,与艇内通信肘统设备联接。经多次水下发射试验考核和不断修改完善,使这种独具一格的通信浮筏,成为解决水下潜艇与岸基、水面、空中通信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功能是传输时统信号和发射零时,为岸上测量设备提供照准条件和判断水下潜艇的概略位置。

一九八0年,中国已建成了远洋测量船队,具备了对运载火箭再入段进行海上测量和打捞数据舱的能力。同时,也考虑到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的西射向方案。有影响沿途重要城市的安全问题。国防科委会同海军反复进行了研究,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改变射向,撤销西北弹者区,末区任务改由测量船基地担负。首区测控系统只对某些由于射向改变,难以满足试验要求的测控、通信方案和测量工程设施,进行了必要的改动。有关部门经三年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各项试验准备工作。

二、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

潜地导弹试验首次水下发射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是用改装的常规动力潜艇进行的。由于试验的技术难度大,协作面广,保障兵力和参试单位多,为加强对试验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抓总,于一九八0年成立了潜地导弹海上试验领导小组,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任组长,国防科委副主任马捷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海军装备技术部副部长陈右铭任主任。一九八一年,建立了试验总师制度,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任总师,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国防科委测通所副所长沈荣骏及海军潜地导弹试验部参谋长谢国琳任副总师,负责试验中的技术协调工作。一九八二年三月,成立首、末区指挥部。首区指挥部由海军试验基地司令员田作成任指挥,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周诚,旅顺基地副司令员马立欣,潜地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试验区司令员杨洪贵,潜艇支队长李文发等任副指挥。水区指挥都由国防科委测量船基地司令员田震环任指挥,东海舰队副参谋长景敏.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刘洪陆,测量船基地副参谋长孟宪诚等任副指挥。为保证这次试验任务的完成,二院组织了试验队,在队长王光麒带领下,来到海军潜地导弹试验场。这次试验的调度指挥由国防科工委指挥所统一组织实施。首末区之间的测控通信和信息交换方案由国防科工委测量通信总体所负责制订.渭南测控中心担负首、末区之间的信息交换。首区的准备工作按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通信和防救警戒等4个主要方面同时展开。技术阵地在二一0所所长周金林的带领下,提出了阶梯式的工艺流程,把只能准备2发弹的厂房条件,扩大为可以同时谁备3发弹、存放2发弹的能力。技术阵地组织力量编制了各种操作规程和细则,还对几百台专用地面测试设备进行了复查标校,并解决了出现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导弹的质量,如期完成了测试任务,在艇长石宗礼和潜地导弹试验场等参试单位密切配合,严密组织下,先后完成了艇员训练,试验艇航行试验。设备标校、安装调试、匹配试验、通情浮筏试验以及带弹出海合练、发射程序演练、协同匹配演练、水下脱险训练等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了发射程序和操艇的技能。

测控通情设备多,分布广,有的近在咫尺,有的远在千里之外。要把众多的测量、引导、遥控、遥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信、数传等设备,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系统,并具有实时测量和处理的能力,技术复杂,工作且大,时间紧迫,困难很多。测控系统的广大工程技术干都和操作人员,在潜地导弹试验场副司令顾守仁的组织领导和有关厂、所协同支持下,克服困难,团结奋战,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了执行这次试验任务,潜地导弹试验场还组织厂测控系统校飞、通信传输合练、干扰测试、首末区信息联调等试验。经过16次动态校飞,验证了测控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可靠性,使整个系统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在检查了测控系统校飞情况后,挥毫题词:"试验突破千重关,操作练就绝妙手",以资鼓励。

海上兵力保障以旅顺基地为主组织实施。担任海上警戒、护航、防救、护缆任务的58艘各型舰艇,认真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并多次组织了防救兵力援潜演练和脱险训练。

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凌晨,试验工作严格按指挥程序,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着。试验指挥所里,指挥组长、试验基地副参谋长王惠壳作了"临战"动员,各战位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做好了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十五时十四分零一秒,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后不久,导弹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十月十二日十五时零一秒,第二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试人员发了贺电。潜地导弹发射成功,是中国舰艇及导弹科技事业的重大成就。

三、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水下发射潜地导弹试验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试验。

这项试验是在一系列陆上试验和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考核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次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由七院十九所负责。试验从一九八四年三月八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八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发射了4枚模型弹。试验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整个试验,除因海洋水文气象不具备条件,未能考核高海情外,其余均按试验大纲要求,完成了规定的项目,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测量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全武器系统的综合性能,鉴定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这次试验的特点是:参试单位多,人员多,协作面广,对导弹试验航区安全要求严格;导弹从水下发射,测量设备瞄准和捕获目标困难;海洋水文气象瞬息万变,难以掌握;潜艇发射导弹时,水下定位、瞄准、实时信息和发射零时的传输等,精度要求高,难度大;水下力学环境复杂,发射艇室空间狭小,与陆上试验相比,有独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九人五年五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的要求,建立了试验组织,明确了分工。首、末区分别成立了指挥部。首区建立总师组,由黄纬禄、黄旭华、赵仁俏和周(水)金林担任试验总师,黄纬禄任组长。总师组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研究和协调试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这次试验任务,首区直接参试单位有139个,重大测控设备42台(套),事后处理设备24台(套),时统通信设备245台(件);各型舰艇48艘,飞机3架。九月中旬,在首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技术阵地.发射艇、测控系统和海空兵力,分别按计划进度,完成了最后的准备。九月二十八日,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末取得成功。这次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此外,经国防科工委和海军批准,还安排了第二次导弹核潜艇实施水下发射模型弹试验。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潜地导弹定型试验

导弹核潜艇瞄准精度试验。导弹核潜艇瞄准精度试验是导弹核潜艇研制试验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定型前必须完成的项目。导弹核潜艇瞄准精度试验的实质,就是要摸清和鉴定导弹武器系统在水下动基座上初始瞄准的工作精度。它直接关系到导弹武器系统最后命中目标的精度。一九八六年四至七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导弹核潜艇瞄准精度试验。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即码头装调及方案检查阶段、码头系泊试验阶段和海上试验阶段。这次试验,动用各种舰船7艘,直接参加试验的有17个单位。导弹核潜艇共出海4次,完成9个有效航次试验。试验结束后,经半年的努力,完成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16份试验结果报告。试验场二一0所副所长曹言悌,是这次试验现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在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自始至终坚持在第一线,做了大量的技术组织工作。这次试验证明应用参考座标系对测法进行高精度试验,检验战略武器的瞄准精度是可行的,并为鉴定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精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潜地导弹定型试验。潜地导弹定型试验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一九八七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首、末区分别成立了指挥部,负责指挥各参试兵力和组织试验工作。首区指挥长由试验基地司令员王忠壳(心)担任,弈恩杰、陈佑仁、赵盂、黄旭华、何志诚、丁桂阁、周(水)金林、周勤民任副指挥长。首区指挥部下设总师组,黄纬禄任总师顾问,陈得仁任总师组长,负责研究处理试验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水区指挥部由国防科工委测量船基地司令员盂宪诚担任指挥长,副司令员王立春和东海舰队参谋长李俊才担任副指挥长,统一组织末区舰船、飞机的行动以及测量、通信、气象、护航、警戒、防救和数据舱的打捞工作。

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3个阶段。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4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技术阵地在导弹进场前,提前对厂房设施、地面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维修和改装;完成了对通用仪器仪表和专用测试设备的标校;改进了工艺流程,进一步缩短了技术准备周期,完善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阵地管理制度,加强了质量监督;试验总师对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采取了解决措施。试验场二一0所李艳、胡文萃和方世武一起,根据前几次试验中出现问题,深入研究了导弹水下运动速度与高频振动的相关性,写出了《改善潜地导弹水下力学环境的一条途径》的论文,提出了解决导弹的力学环境,降低出口速度的建议。艇长杜永国组织担任发射任务的导弹核潜艇全体艇员,进行了基础和技术训练;对导弹仓、机电和核动力系统,进行了检修;配合科研单位,对临时上艇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和标校。分布在沿海山头、岛屿、航船、飞机等站点上和机房内担负测控任务的指战员,在测控组精心组织下,全力以赴,先后完成了检修、改造和安装新设备的任务。试验场技术处总体室李铁山提出了在不增加新设备的情况下,把遥测地面站,由2点频改为3点频的技术方案,并和部队一起,完成了改装任务,经使用证明方案正确,工作可取,还节省了两套遥测地面站。在车内和地方邮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通信保障的各项准备工作。对首区的通信电线进行了检修和加固;测定了首区无线电干扰的情况,并采取了有效的管制措施。此外,测控通信系统还组织了15次校飞和6次首、末区联试。到九月初,首、末区测控系统处于良好状态。海、空勤务保障方面,拟定了海上巡逻、校飞和观察等各种方案,明确了分工,并组织了援潜训练和潜水训练;试验勤务保障舰船,拟制了测量水文气象、拖带通信浮筏、打捞尾罩和发射实况拍摄等各种方案;总参气象局统一建立了首区气象保障网,制作和发布了各种天气预报,组织进行了天气会商和实况传递。

八月十九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陪同下,到首区视察,听取了试验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看望了技术阵地、发射阵地和导弹核潜艇的参试人员和部队指战员,并分别给试验基地、导弹核潜艇题了"提高综合试验能力,为海军现代化而奋斗"和"壮大海上威慑力量,兴国利民"的题词,勉励全体参试人员完成这次试验任务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艰苦、精心的准备,各项试验准备工作就绪。九月十五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九时正,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途中,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般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驰骋在试验海域的11艘猎潜艇、护卫艇和3般渔政船,劝阻国内外船只进入试验警戒线。十二点三十分,核潜艇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十四点正,导弹从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象。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跟踪正常","导弹飞行正常","二级关机","头体分离","发现目标",在海上等候已久的远洋测且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船队指挥所报告。刹时间,站在甲板上的人群,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象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九月二十七日,第二次发射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制导弹核潜艇潜地导弹定型试验全部结束。第一代导弹核潜艇试验走完了全过程。导弹核潜艇潜地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中国从一九五八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一九八八年核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三十年。通过核潜艇研制,造就了一支科研.设计、试验、生产核潜艇的专业队伍,推动和促进了一大批新技术、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中心,试验基地.生产工厂和配套协作网,为研制新一代核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