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某民企的一架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在西南某机场成功进行了首飞,获得了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型名为“双尾蝎”的无人机由于其外形相对特殊,获得了不少赞扬,甚至有人将其誉为“军民融合的典范”。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盘点这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无人机如果军用,其实用处并不大。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型无人机的公开资料:“双尾蝎”无人机机长10米、机高3.3米、翼展20米,最大飞行高度8000米、最大起飞重量2.8吨、任务载荷能力近1吨,航程6000公里、航时35小时,机体采用上单翼、双尾撑、双发翼吊设计布局。
从军事用途的角度来看,“双尾蝎”无人机最大升限为8000米,甚至不如正在进行测试、最大升限在9000米的“翼龙”-II无人机。而这一参数也说明该型无人机无法在全疆域执行任务,其在中国西部遇到7000米的高峰时,很难用自身携载的探测设备对地面展开侦察。
之所以“全球鹰”这样的高空无人机侦察能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飞行高度高。所谓“登高望远”,高空无人机因为飞行高度高,只需要通过转动镜头或者雷达就能监视很大宽度的战场情况。而如果距离地面1000~2000米,则很难实现使用大视场镜头或者宽波束扫描雷达来监视车队、大批量流动的人员以及对高海拔地面零星目标活动等动态趋势的监控,几乎没办法对大范围内战术信息做出统计和判别。
另一角度来看,放眼中国周边,尤其是可能于中国大陆发生潜在冲突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的各类防空武器,不少射高都超过10000米。这意味着战时如果真的让“双尾蝎”这样飞行高度的大型无人机去执行相关任务,很有可能会成为敌方的“活靶子”。
盘点中国国内各类军用大型无人机,其实最适合执行类似“全球鹰”无人机任务的型号就是“翔龙”无人机。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翔龙”无人机本身也有一些缺点。那就是续航时间太多,此前公开的信息表明“翔龙”使用的是涡喷-7型发动机。其油耗接近“全球鹰”发动机的2倍,另外,由于发动机推力过大,在高空巡航时燃烧效率并不在发动机的最佳工作区,油耗差别更大。但目前“翔龙”无人机似乎已改用新型“岷山”发动机,在油耗方面可能有了长足进步,相应其续航时间应该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分析认为,如果是针对军方用户,国内航空工业的相关公司不应该生产升限低于10000米的无人机,而是应该针对军方迫切需要的与“全球鹰”无人机这样升限高,侦察效果好的型号,从而更加满足军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