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空军将上个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进口的数十架单座苏27SK以及双座的苏27UBK全部退出现役,由国内自主生产的歼11及歼16战斗机替换的消息开始刷爆了各大军事自媒体和新闻报道。
不少人都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军队在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意味着20多年来由外国飞机担负中国空军主力的尴尬局面终于结束了,虽然替换这批外国飞机的其实也是国内在其基础上复制研发出来的歼11家族,但毕竟还是实现了全部的国产化,绝对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退役全部的进口苏27既可以看成是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让我们的军队有底气实现主战装备的自主化,但这也暴露出了至今依然是中国空军主力的歼11系列战斗机的一些致命缺陷,值得我们警醒探讨一番。
因为就在我们为中国空军将这批入役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原装苏27给除役时,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是关系和我们最为复杂的日本却依然在不断改进着他们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从美国买回来的F15机队,苏27与F15这对著名的三代机老对手的命运似乎在这里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众所周知,苏联研发苏27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压制美国的F15战斗机,而在天才设计师西蒙诺夫的主导下,依靠天才的总体设计和苏联数十年来在航空气动学方面的积累,在航电材料和发动机全面落后于美国的不利前提下,最终还是让苏27的综合性能完全达到了与美国F15战斗机抗衡的程度,成为了一款苏联航空工业的巅峰之作。
而由于当时各自特殊的引进背景,无论是首次出口给中国的苏27SK还是早早的获取了生产许可证的F15J,都与他们的研发母国自己准备的同类型战斗机性能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中日两军的这两款主力重型战斗机基本就可以评定出各自的优劣所在了。
毫无疑问,苏27首先输给F15的就是它的可靠性和寿命了,与大家普遍印象完全不同的是,事实上,苏联武器的可靠性与寿命根本无法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武器相抗衡,要知道,就中日两国空军的训练来说,
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年均训练时间是直到最近这几年才勉强实现了对于日本飞行员的超越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近三十年间,日本飞行员的年均训练时间一直都是远远高于中国空军飞行员的。
而就是这样的使用强度之下,日本人驾驶的那批80年代初服役的F15J都还能修修补补又三年,而中国空军在90年代中期才开始使用的苏27SK就已经到了不得不退役的份上了,两款战斗机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差距可见一斑。
至于不少俄黑们一个劲鼓吹的苏27在机动性方面的缺陷,也就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苏27跨音速陷阱这事反而显得远没有他们渲染的那么严重,毕竟对于任何一款上个世纪的重型战斗机来说,在重载高速的情况下,
限制作战飞机的使用过载是很正常的,就连号称一克重量也不用于空战以外的F15都一样的需要在跨音速阶段限制到7G以下嘛。
真正让苏27与F15拉开差距的其实除了寿命和可靠性之外,就属原装苏27那落后的航电系统了,重达近1吨的庞大雷达看似功率超强,实则在中国空军自己的测试中却发现就一典型的不坚定份子,随便一个干扰过去就成睁眼瞎,
再加之原装苏27甚至还没有可靠的视距外交战能力,中远距离空战基本只能依靠被外界戏称为无控火箭的R27,也就说在未来中远距离空战逐渐成为主体的时代,苏27已经远远的落伍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空军在熟悉了这批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SK之后,基本上也就断绝了改进这批原装苏27的念头,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改进国产的歼11,让中国最新研发的武器实现在歼11上的正常使用,而苏27更多的是担负了让庞大的二代机部队熟悉三代机操作的教练机角色以及承担日常巡航等消耗低的飞行任务。
落后的航电让苏27的潜在性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短暂的机体寿命却让航电系统的大规模改进毫无意义,最终中国空军手上的这批苏27不得不扮演了一个服役时间最晚而退役时间最早的重型三代机这一难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