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日本人怎么看中国与日本感情?
送交者: 本日日本 2002年04月15日15:54:1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挂川惠美子

  ●中日最近几年来的摩擦以及日本与中国国民的感情变化,有着多年的积淀。问题的根本在于日本人对二次大战认识模糊

  ●虽然日本右派的政治观点并非主流,但他们的观点特异,常常会引起各种媒体的注意。正如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一样,这样的报道多了,会令中国人觉得日本似乎有很多人支持右派的观点,使得中国人怀疑日本政府的真正态度

  ●把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世界历史割裂,单独编写自己的历史书是危险的,因为那样的历史脱离真实情况。用世界历史过滤日本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和中国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但是最近十几年,两国关系常常因为历史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2001年10月8日,小泉首相访问了卢沟桥,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中国媒体面前表达了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歉意。但是这次访问是否实现了首相所说的“消除中日之间的芥蒂”?中日两国从此能够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吗?我认为只靠参观一次抗战纪念馆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中日最近几年来的摩擦以及日本与中国国民的感情变化,有着多年的积淀。问题的根本在于日本人对二次大战认识模糊。

  日本国民态度的变化

  1972年日中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30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发表“中日共同声明”以后的大约10年间,中日双方没有把历史认识问题作为特别重要的议题。在那些岁月中,中日两国总的来说保持了友好的气氛。日本出现过“中国热”,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也很友好。根据日本总理府每年进行的民意调查,在1989年以前,像“对中国是否还有亲近感”、“中日两国是否友好”之类的询问,持肯定回答的人占半数以上。但是到1997年和1998年,调查中持否定回答的人占半数。2000年日本TBS电台进行的有关与中国关系的民意调查认为:“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占34%,而认为“中国人对日本抱有好感”的仅占20%。

  据一份1996年在中国人中进行的调查,对“提到日本,想到什么”的询问,回答“南京大屠杀”的占了84%,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占了81%,93.3%的中国人认为“日本对过去侵略的态度”是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最大的障碍。

  由此可见,中国人民非常注意日本对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在中国人心目中,历史问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这就是造成中国人不信任日本的主要原因。
日本国民对华感情变化的原因

  日本国民对中国感情发生的变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限于篇幅,不可能作详尽的分析,本人从日本国民目前普遍存在的心态入手,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本人一般都同意中日战争是侵略战争,但是对战败后,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的处理方法感到不满。在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中,对日本的审判不只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直接战争行为,而上溯到中日甲午战争。对此,日本国内认为不公平。

  第二,日本人认为已经多次向中国道歉,所以不少日本人对中国仍然不断提出“日本进行反省、谢罪”的要求感到厌烦,感情上有抵触情绪,有人甚至提出疑问:“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中国满意呢?”2000年3月20日日本朝日电视台的节目中,主持人跟中国驻日大使讲“日本人对华感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方不断提出的谢罪要求”,虽然中方不能同意,但这就是日本国民的主流看法。

  第三,由于在战争中,日本人民也受到很大的伤害,很多人战死,广岛和长崎也受到原子弹的袭击。因此,虽然日本自己是“加害者”,但是很多日本人感到自己也是“受害者”。在日本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多人会想到和美国的战争,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战争痕迹大多是美国留下的。由于中日战争的战场主要在中国,因此日本的“加害者”意识不如“受害者”意识那么强烈。

  上述的观点粗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以为这和媒体舆论有关系。以“道歉问题”为例,日本人总觉得已经多次向中国道歉了,但是由于在日本还有一部分右派,政治观点十分保守,他们总是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发表拒绝认错的观点,并常常发表一些挑衅性言行。虽然这些人并非主流,但他们的观点特异,常常会引起各种媒体的注意。正如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一样,这样的报道多了,会令中国人觉得日本似乎有很多人支持右派的观点,使得中国人怀疑日本政府的真正态度。加上最近几年日本首相常常更替,很容易出现前后态度不一的情况。因此中国多次希望日本政府表明谢罪的立场,这就使日本国内产生厌烦的感觉。

  模糊认识是导致感情变化的根源

  仔细想想,日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是否有问题。比如“受害者意识”。二战中,日本人民确实是受害者,中国领导人也表示了“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的看法。但是,有些日本人好像要利用这样的看法逃避自己的责任。这种想法回避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谁发动了战争?到底是谁给亚洲各国带来灾难?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也给日本人民带来苦难。但是,日本人民受到的苦难与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受到的苦难有本质上的不同。日本人民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几百万日本人被迫使去战场,成为军国主义推行侵略战争时的牺牲品,犯了不可宽恕的罪行。虽然他们的罪行没有被受害国家以及人民直接追究,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罪行没有发生。他们心理的负担永远不会消除。另一方面,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庭也会感到十分悲痛。但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是日本,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人民,认不清这一事实,就不可能消除中日之间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差异。
我认为从战败后到现在,日本人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历史问题认识模糊,对天皇发动战争的责任、战争性质的问题认识模糊。所以,每次出现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教科书问题,亚洲各国的反应强烈,很多日本人都还不清楚为什么。去年4月小泉当上首相以后多次传达8月15日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思。临近那一天,媒体开始大量介绍外国的批评及主张参拜者的意见,不少日本国民这时才知道或才重新认识到甲级战犯的牌位在靖国神社。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作为日本首相战后首次正式参拜了靖国神社,当时中国新华社发表《侵略战争的性质不容模糊》的评论,警告日本政府阁僚参拜靖国神社有美化侵略战争之意。1999年6月7日在《每日新闻》上登出的采访报道《怎么看靖国问题》里,中曾根前首相回顾1985年的参拜时说,“当时我们不知道甲级战犯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甲级战犯是1978年10月合祀在靖国神社的,1979年4月各报纸都广泛地报道了,所谓“不知道”的话显然是狡辩。

  涉及到日本国民的模糊认识时,不能不提到近代天皇制,不少日本国民对近代天皇具有异常的敬畏心理。从明治时代创立近代天皇制,一直到昭和初期,日本国民都不敢对“天皇现人神论”进行批判,所以对天皇自己统帅的陆海军也就不可能彻底进行批判。这样,我们只能停止思考,或者只能以一种疯狂的状态投入战争。战败半个世纪之后的现在,日本人也没有对此深入思考。可以说,“合理的精神“在日本国民中间尚未真正树立。

  只有让日本人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消除隔阂

  日本人对战争的模糊认识与战后的教育不无关系。在一般的日本中学,历史课主要是讲解古代史,而讲到现代史,特别是日本在二战中行为的少之又少,这类课程还常常因为不考试而被老师省略。现代日本人其实并不太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对别国在二战中受到的痛苦也不太了解,当然对别国作出的强烈反应会感到困惑,甚至有厌烦情绪。要想保持中日友好,恢复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让日本人充分了解历史是十分必要的。日本的政治家要想保持中日友好,与其把力气花在搞外交上,不如努力在国内创造一种正视历史的气氛。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经验。

  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常常与其他民族,国民以及世界所有人的历史相关。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具备自尊心是重要的,可是更要紧的是尊重别国人民对其国家和文化的自尊。如果承认自己的积极民族主义的价值,那也一定要承认别国的积极民族主义的价值。把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世界历史割裂,单独编写自己的历史书是危险的,因为那样的历史脱离真实情况。为了接近真实,把他者的观点采纳在自己历史的记述中,不断认识“对方”的故事以及“大家”的故事,用世界历史过滤日本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成为焦点的《新历史教科书》的绪论写道:“历史因民族而各异是当然的。国家有多少,历史就有多少,这不足为奇。”他们否定了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他们想灌输完全从日本人角度来看的历史观,而不管它是否符合真实。他们认为不如此就不能让国民树立信心。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认为现在日本民众能够做的,是正视自己的历史,与其他民族建立坚强而理性的关系,为实现彼此间的和平共存而共同努力。清算过去错误的最有效办法是表达自己的真诚反思。宽恕的感情只能来自于彻底的反省。▲


  《环球时报》 (2002年04月11日第四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