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冷战中的较量:美苏主战坦克竞争揭秘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2月15日14:08:3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与腥血,成就了坦克“陆战之王”、“地面霸王”的美称,使世界各国看到了坦克在地面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阵营互相抗衡。在这两大军事阵营的对峙中,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尤为激烈,双方在坦克的生产和研制方面你拼我强,寸步不让。

  温故而知新。用现在的目光回顾过去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或许会对我们今后的坦克发展有些有益的启示。

  冷战伊始:坦克的生产竞争

  1945年,苏军攻陷柏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947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美苏之间的对抗开始明朗,之后便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军事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军事阵营之间的对立,冷战随之开始。

  支撑这两大军事阵营的武器装备分别主要来自美国和苏联,因此东西方的坦克竞争其实就是美苏两国之间的坦克角逐。

  坦克竞争是以奇特的方式开始的。当时,美国独家操纵着原子弹这类超级武器,在苏联面前有恃无恐,因而对常规兵器的生产和发展有所淡漠。

  如何应对美国的原子弹,成为当时苏联最紧急的研究课题。苏联的办法是以大规模的坦克部队牵制北约各国,使美国不敢轻举妄动。北约各国也深刻明白一旦战争爆发,战场肯定是在自己的领土上,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那么到头来遭殃的还是本国的人民和国土。因此,西欧国家也对美国的原子弹深怀恐惧心理,绝不敢让美国轻易使用超级武器。

  苏联在对德作战期间,曾依托乌拉尔山建立了两个坦克生产厂,即鄂木斯克坦克厂和下塔吉尔坦克厂。从1950年开始,苏联将这两个坦克厂充分发动起来,大量生产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T-54/55坦克,并装备一线部队。

  美国的反应明显迟了一步。新研制的M46坦克仍然按部就班,保持缓慢生产,装甲部队的主力依然是
二战期间的M4“谢尔曼”坦克。

  当时美国拥有约1万辆M4坦克,而苏联的T-54/55坦克则在3万辆以上。当苏联于1947年宣布可以和美国共同组建核俱乐部时,美国人才急了眼,意识到自己的军事优势已被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军事差距集中体现在坦克的性能和数量上。

  1950~1960年:T-54/55对M48/60

  针对苏联坦克部队的绝对优势,美国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发展。

  首先,集中力量大批生产M47坦克,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研制出M48坦克。 M47/48坦克使用90毫米火炮,T-54/55坦克使用100毫米火炮,仅从火炮口径来比较,M47/48处于劣势。但从当时的情报数据来看,100 毫米炮和90毫米炮的威力基本相当,实力的悬殊关键在于坦克数量。

  其次,研制新一代坦克,希望通过坦克性能的提高来弥补自己坦克数量的不足。1957年,美国开始着手研制T95坦克。T95坦克大量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坦克技术,例如半球形炮塔、低矮的外形设计、新型电子式火控装置、液压悬挂装置等。

  考虑到火炮口径还逊色于苏联,美国于是在研制T95坦克的同时,又从英国引进了105毫米坦克炮。在M47坦克上安装105毫米炮后便形成了M60坦克,该坦克于1958年装备部队。

  与此同时,美国从获得的情报中,得知苏联也在积极发展新一代主战坦克,这使美国的坦克升级计划更加迫切了。美国不得不快马加鞭,研制出既可以发射普通炮弹又可以发射导弹的M162型152毫米坦克炮(后文中略称为152毫米G/L炮)。这种坦克炮射程远、精度高,可以在T-54/55坦克的射程外将其摧毁。

  152毫米G/L炮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航空航天分公司研制,可以发射红外制导的“橡树棍”炮射导弹和普通坦克炮弹。“橡树棍”炮射导弹的有效射程在5000米以上,通过第二代SACLOS红外制导,命中精度非常高。

  炮射导弹确实能够大幅度提高坦克的火力,但它本身也有许多缺点。比如造价昂贵,不适于广泛运用;包括制导装置在内的火控系统太精密,导致故障频繁、维修复杂,可靠性很差。

  总之,152毫米G/L炮稍稍让美军有些失望,因此美国只在M551“谢里登”坦克和M60坦克上安装了152毫米G/L炮,而且数量也比较少。安装152毫米G/L炮的M60坦克被称为M60A2坦克。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推出了安装105毫米坦克炮的M60坦克,同时迅速少量装备了安装有152毫米G/L炮的M551“谢里登”坦克,希望通过增强的火炮口径和新颖的坦克炮挽回点面子。

  好景不长,很快就有情报表明苏联已经研制出了装有115毫米滑膛炮的T-62坦克。新型115毫米滑膛炮的威力,远远大于原来T-54/55坦克上的100毫米线膛炮,苏联坦克的实力更强了。

  忧心忡忡的美国不得不紧随苏联的脚步,开始研制可以安装152毫米G/L炮的新一代坦克。这次,美国采取了联合研制的办法,把坦克工业实力雄厚的西德拉到了身边。1964年,美德两国分别在各自的国防部内成立了研制小组,共同研制开发下一代坦克,并将这种新型坦克命名为MBT70。美德两国对新坦克提出了比较高的技术指标,如安装轻型高功率发动机和动力传动装置、全自动装弹机、全天候型电子式火控装置、炮塔要能容纳车长、炮长和驾驶员三名乘员、新型液压悬挂装置可以调整车姿、20毫米机关炮能在车内遥控操作。

  1976年,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第一辆试生产车。但是这辆试生产车采用了太多崭新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使新坦克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了两国可以容忍的限度。为此,美德两国将坦克上认为是技术过剩的装备拆除下来,又生产出一辆廉价版的XM803坦克。

  但是,就在降低成本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负责经费预算管理的委员会就已经开始吵嚷着要中止MBT70坦克研制计划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152毫米G/L炮在先前暴露出的成本高和可靠性差等缺陷,也招来了众多批评指责,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话又说回来,能够发射多种弹药的坦克炮的后坐力非常大,假如炮长不及时把眼睛和脸从瞄准镜上抽回来的话,将会非常危险。

  在越南战争中,安装152毫米G/L炮的M551“谢里登”坦克表现得非常差劲。越南高温多湿,不良的气候导致弹药外壳膨胀,使炮弹和导弹无法装填到炮膛内。由于在这场战争中的糟糕表现,美军士兵对152毫米G/L炮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1970~1980年:T-64的出现与M1的研制

  就在美国热火朝天地研制152毫米G/L炮和MBT70坦克的时候,苏联则通过两个方面继续巩固他们在坦克竞争方面的优势。

  一是苏联另辟蹊径,成功研制出可用普通坦克炮发射的炮射导弹,这一技术明显优于美国的152毫米G/L炮。二是苏联又推出了构造和性能更佳的T-64坦克。

  T-64坦克外形更加低矮、使用自动装弹机、安装1门125毫米滑膛炮,由此形成了新一代的主战坦克。特别是125毫米滑膛炮,在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弹道近乎于直线,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和穿甲能力。

  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研制出了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据西方技术人员声称,这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苏联的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相当。这使处于困境中的美国看到了一丝希望。美国从1975年开始将M60坦克上的弹药都换成了这种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将 M48的坦克炮也换成105毫米口径,以便也能够使用这种炮弹。

  为与以往的高速穿甲弹相区别,美军将这种高性能炮弹称为中程弹药(MRM)。通过使用中程弹药,美国坦克的火力接近了T-64坦克的水平。

  为了粉碎美国的美好愿望,苏联又相继推出了T-64B、T-72以及T-80坦克,继续保持着在坦克竞争领域的优势。T-64B坦克火炮可以发射“眼镜蛇”炮射导弹(西方称为AT-8“鸣禽”反坦克导弹),T-72坦克是针对T-64坦克的缺陷而进行改进的新式坦克。T-80坦克则是将T-72 坦克的
柴油
发动机换成燃气轮机,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能。

  MBT70合作计划失败之后,绕了一圈的美国又将坦克研制的立足点放在了实战需要上。1972年,美国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当前和以后的军事需求,并对新一代坦克提出具体战技术指标。

  对于新一代主战坦克,特别调查小组提出的最低要求是:总重量在55吨以下、使用目前的105毫米坦克炮、具有高速机动能力。指标虽然很简单,但背后却明确指出新一代美国坦克的总体性能要超过T-72坦克。

  随后,美国开始了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研制工作。1976年,克雷斯勒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生产出第一辆试验车XM1;1978年,克勒斯勒公司又生产了第二辆试验车XM1;1982年,第一辆标准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驶出生产线。

  1980~1990年:120毫米坦克炮的时代与“坦克竞争”的终结

  以赶超T-64坦克为目标,美国终于研制出了M60坦克的后继车型M1“艾布拉姆斯”坦克。但是,M1坦克沿用了105毫米坦克炮,口径仍低于 T-64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另外,苏联提高坦克火力的意图更加坚决,正逐步使125毫米坦克炮成为坦克部队的标准配备。德国的“豹”2坦克也安装了 120毫米坦克炮。因此,M1坦克换装120毫米坦克炮的升级改造计划,迅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M1坦克的第一辆改进车,安装了与“豹”2坦克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被命名为M1A1坦克,于1985年装备部队。美国终于有了可与T-72、T-80坦克相抗衡的坦克。

  就在M1坦克和M1A1坦克陆续装备美军部队的时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1950年开始的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顿时走到了终点。

  为了更好地扑捉美苏之间坦克竞争的全貌,特将两国主要坦克的出现时间和坦克炮口径绘表如上。

  回顾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我们不由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美苏之间坦克竞争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坦克火力上。虽说坦克要追求火力、机动、防护三要素的平衡,但美苏两国分明是把火力放在了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在美苏之间的坦克竞争中,苏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时刻不给对手以喘息赶超的机会。这种现象的背后,也说明了苏联的情报能力远远超过了美国。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从竞争的实质内容上来看,老坦克的改进竞争远远超过了新坦克的研制比赛。这种做法即使放到现在仍不过时,纵观当今坦克世界,不正是改来改去的天下吗?曹 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龙卷风:中央情报局24小时的效率
2005: 穿过裤裆看美国
2002: 中国军方动向引人注目
2002: 清点台军地下基地,台军钻地也难求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