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战略 |
送交者: 老田 2002年05月08日16:56:4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需要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上迅速调整中国的经济战略特别是外经贸政策 经过最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一些原来的设想和预计政策效果并没有出现,相反一些原来预计不会发生或者认为能够避免的后果却出现了,这种情况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和所掌握的材料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代表们参考。希望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能够找到实现中华民族快速发展和最大利益的途径,并能够为世界和平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因此不揣鄙陋就本人的认识水平所及,择其大者分述如次。 经过最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现实,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在一些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国政策没有反映出经济现实中最重要的变数,对“竞争万能”的信心掩盖了更为重要的事实:我国企业建立明显带有“备战备荒”年代的深刻烙印,是基于“有比没有好”“分散比集中生存能力强”的战备观念下的产物。中国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下,并不是什么极端精英主义者所鼓吹的那种中国人什么都不行,企业技术落后和管理观念陈旧,而是企业当时所服务的目标与今天的和平时期有根本不同。把这样的企业盲目按照国际标准推入市场,再加上旧负担与税负不均,结果在短短的10年之内,国内市场上就发生明显的政策选择效应,国企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丧失生存能力。而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上,问题就表现得更为突出。 结合最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看,我国的经济战略应该重新加以审视,对外经贸政策更是迫切需要根本调整。 一、 外企制造垄断损害市场竞争 联合利华公司旗下的和路雪,进入上海冰淇淋市场后,因为做不过本地工厂,所以索性出高价收购了那家工厂,以消灭竞争者,在获得垄断地位后,以垄断高价在消费者身上把收购成本捞回来。美国百威和法国达能在收购武汉的中德和东啤后,武汉市场啤酒的加权批发价格竟然上升4倍之多。取消竞争维持或明或暗的垄断价格同盟(即卡特尔),其结果是消费者利益受到巨大损害,中国就是这样成为跨国公司“发洋财”的乐土。 在1995年,广州宝洁公司的利润率高达50%,而且是在巨额广告投放,在管理、市场营销、人员高薪等这一切大手大脚政策下的成果。这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势所能够解释的,这是地地道道的垄断地位带来的垄断利润,是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的,是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是应该受到所有西方国家法律严厉管制的价格不法行为。 二、 中国受到海外企业垄断价格的盘剥尤其严重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康宁公司发起的光纤价格垄断同盟,参加的有欧美日几乎所有的主要光纤供应商,总产量占世界光纤生产总量的87%。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光纤供应价格就上涨200%以上,而且在极其严厉的限产提价政策之下,几乎所有的国内光缆通信建设工程进度,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联通、移动和电信都不能幸免。由于缺乏全面控制生产技术的能力,并害怕受到西方同业的制裁,实际上武汉的长飞公司也间接地参加了这一垄断同盟,长飞公司的光纤不是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是根据“合同”提供给康宁公司。 考虑到中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外最主要的光纤消费国,这个垄断同盟实际上是主要针对中国的。据保守估计,每年我国需要因此多支付外汇10亿美圆以上,相应地西方跨国公司就每年增加垄断利润10多亿美圆。 美国的垄断企业在国内,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反垄断法律管制,但是对于出口卡特尔美国政府却法外留情,予以豁免,实际上就是放任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对法律制度不严密而且管理也有疏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刻剥。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中采购西方产品最多的国家,所受到的垄断价格盘剥也最为严重。中国市场上经常有西方和日本的质次价高的洋货横行,就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放任和我国国家管理制度中的疏漏,所共同提供给跨国公司的“发洋财”机会。 中国在立法上,应该坚决明确地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公平交易条款,其效力应该首先及于进口的外国产品,而且应该专门成立公平交易机构,管制洋货价格违法行为,保护我国消费者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考虑到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受到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地位的损害之巨大,对于质次价高的洋货管制力度,应该大于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管理力度。逐步地根绝洋货在中国市场发洋财的机会,跨国公司必须学会在中国市场按照游戏规则行事。 三、 外向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失去经营独立性 中国企业规模小,多数没有国际市场经营能力,只好成为跨国公司的转包工厂。世界上最大的照明灯具生产商荷兰菲利浦公司,采用包销等手段,极力压低中国国内工厂的产品出厂价格,利用中国工厂的成本优势打败欧洲的同行,然后再提起针对以前的中国供货方的反倾销诉讼,试图以此把中国竞争者赶出欧洲,制造自己的优势地位,追求垄断利润。 正是由于中国企业规模小没有独立的国际营销能力,实际上无法实现我们的工业发展目标。盲目发展所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最后是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大量投入,成为作为跨国公司的转包工厂,为跨国公司建立垄断地位撮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实际上由于谈判地位的不对等,产品出厂定价完全由外方控制,经营结果不仅没有正常的利润,而且对工人也无法提供安身立命的衣食住行条件,在免税政策的关照下对国家也没有履行相应的纳税义务,投资者也无法实现正常的资本积累和增殖。中国社会大量资源动员的结果,其成效却完全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垄断利益上。 中国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最后获得收益的却是西方的跨国公司,完全无法体现我们的民族发展目标,最后由于跨国公司的叛卖行为,国家和社会还要承受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的后果,再接再厉发扬雷锋精神,为跨国公司擦屁股。这样的后果却被当做成就来吹嘘,天底下有比这更荒唐的笑话奇谈吗?这就是为什么出口比例越高,发展的前景反而越模糊,人们对未来反而更加缺乏信心的根本原因。 四、 外贸依存度过高损害经济自主权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目前按照出口产品离岸价格统计,我国出口产品总值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个数据的后面是非常惊人的战略失误。 外贸出口加工行业的就业人员不仅在生存水平线上挣扎(看一看沿海的打工崽),而且由于国家经济资源大量地分布在这样的行业上,使得国家发展资源配置偏离正常轨道,没有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综合国力增长服务。 中国所谓的外向型经济的恶性膨胀,由于出口产品结构与第三世界国家相同,恶化了国际市场的初级工业品的竞争态势,对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是一个极大的破坏,极大损害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条件(当然包括中国自己),使得中国曾经拥有的号召力消失。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得益最多的,却是反华最积极的西方霸权国家。 盲目地把增加出口当做国家目标,是极端错误的,特别是外贸平衡状况不错,国家具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中国民众水平改善和国家实力的真正进步,才是应该更加优先的目标。 五、 自主技术能力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目前中国新产品普遍从国外进口,自主的技术能力受到限制,如果中国在做战略选择时受到极大的制约。实际上由于贪大求洋的引进热,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技术自主,在近二十年已经形成了对西方空前的“技术依赖”。 由于“技术依赖”所造成的新技术落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来越大。例如,在三峡外送工程中,总投资为592亿元,其中设备部分的采购量近300亿元,工业利润不低于100亿元,外商将得以利用三峡工程采购带来的利益输送,完成新技术研发和工业化生产;而中国厂商由于“落后”得不到这样的采购合同,就永远没有缩小技术差距的机会,最后的结果是中国会越来越依赖国外的“先进技术”。甚至如果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有一天不得不选择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话,那么三峡工程可能要停工。这样程度的“技术依赖”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市场效率和比较优势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尊严和根本利益。 实际上在国内大力鼓吹“比较优势理论”的某北大名教授,其人的治学态度有非常大的问题。从他的一些表现看,不是依托“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治学精神,而是经常履行跨国公司公关部工作人员的职责,从事研究什么“可口可乐公司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一类的卖文生涯,热中于与街头的广告公司抢生意。 实际上在输变电这样的技术上,没有多少技术秘密可言,所涉及到的监控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现代的计算机发展前沿相比,都是“落后的”成熟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问题。中国政府如果投入10亿元,完全有可能实现技术综合和应用突破。这样在降低工程造价和实现工业技术突破和储备方面,具有无法估量的长远利益。即使需要进口,也一定能够轻易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地位,争取到以竞争性价格成交的机会。 六、 对与西方的长期分歧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中华民族过去的道路与西方不同,未来也将与西方相区别,这样的?br> 制绮皇侨宋淖魑筒蛔魑梢悦趾系摹6抑谢幕闹饕诵脑戳魈逑秩嗣堑闹鞫嫘鳎砣嗣嵌猿ぴ独婧驼謇嫔羁坦刈ⅲ挥胛鞣揭源粤址ㄔ蛭〉奈幕愿鋈酥饕搴途⒅饕逡约凹讼质乐饕逦质德呒姆制绱懈拘浴?br> 存“天理”需要主动克制“人欲”,体现共同利益需要对个人利益作出主动限制,这与西方无限制地追求个人利益,在国际关系上所表现的霸权主义的分歧,也是深刻而持久的,实际上已经是全人类的生存利益与西方的独富利益的分歧。这其实就是我们外交上经常强调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优先、国家民族无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华文化是与西方具有敌对性的东西,西方的血腥兴起历程和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底蕴---只见人欲没有天理,所以西方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仇视,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不是一个“不出头”就能解决的,而且经事实证明“消气外交”也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是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还是从道义上讲,在西方仍然极力推行丛林法则的今天,我们都必须挺直腰杆,已经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和逃避的可能。只要提一提大使馆事件,我们就仍然能够参照领会毛泽东主席的“为什么先生总是打学生”的深刻命题。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有长期的打算,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都必须与此相适应,降低外贸依存度(比如考虑在10%左右),降低外资企业和洋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重建中国的自主工业技术能力,已经成了自主更好发展中国经济、实现民族根本利益的当务之急,而出口产业的建立和规模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控制,尤其不能把满足外国消费者的需要置于比满足国内民众需要更优先的位置上,政府对此不能有任何幻想和动摇。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