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战略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崛起 |
送交者: 迈克尔 2006年04月26日15:25:2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英国专家深度分析:美国的大战略是绝对不允许中国崛起
在布什政府上台后的最初七个月里,遏制中国这一目标支配着白宫的计划编制;只是在2001年9月11日后,由于感到有义务凸显反恐,这一目标才被放在一边;现在,尽管乔治·W·布什面临伊朗、伊拉克的当务之急,但白宫还是重新强调中国是其首要关注点,并为此不惜冒险在亚洲重新掀起一场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军备竞赛。 布什及其高级助理们在2001年初进入白宫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重新实施1996—1999财年防务计划编制纲要(DPG)中明确提出的长期优势学说,这是美国在后苏联时代第一次正式提出的美国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文件最初的官方草稿(它在1992年初被泄露给媒体),美国战略的基本目标将是阻止一切在未来可能对美国压倒性军事优势构成挑战的竞争者的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又出现一个新的对手……它会象苏联那样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于是,“我们(必须)致力于防止任何敌意政权支配某个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如果被置于集中的控制之下,就足以产生全球性的力量。”
然而,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后,在精英们看来,潜在对手的名单已经减少到只剩一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据说中国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超级大国,拥有挑战美国经济和军事能力。因此要将美国的全球优势永久化,就意味着要对中国力量进行遏制。
出于这些原因,她宣称,“中国不是一个‘现实’的大国,但是一个由于其自身利益考虑而可能改变亚洲力量平衡。仅此一点,即可使它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而非克林顿政府一度称谓的‘战略伙伴’。”她提出,采取一种战略,防止中国崛起成为地区性大国,这是至为关键的。特别是“美国必须深化其与日本和南韩的合作,并维持其在此地区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承诺,”并把美国带入一个反华联盟体系。
白宫的高级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后来指控说,由于赖斯把当务之急放在俄国、中国和大国政策上,因此忽视了基地组织可能对美国发起袭击的警告,从而没有能够采取本应能够防止袭击的防卫性行动。尽管911委员会没有认可克拉克指责的准确性,使得赖斯得以侥幸逃脱厄运,但一切认真的历史学家必然会从这一关键时期美国过于重视遏制中国这一事实开始,寻找布什政府不可原谅地罔顾潜在对美恐怖袭击警告的原因。
到2005年春,白宫已经重新回归到赖斯的全球大战略上。6月4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莫斯菲尔德在新加坡会议上发表了一个广为公布的演讲,意示白宫政策制定中将有新的重点,他在演讲中叙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军力建设,警告说这对地区和平和稳定将造成威胁。 他声称,中国“正在扩张其导弹力量,使它们能够打击世界许多地区的目标”,而且在亚太地区“提高其投射力量的能力”。他随后以一种高岸的虚伪姿态问道:“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威胁中国,我们就必须思索:为什么中国要增加军事投资?为什么要继续和增加购买武器?为什么要继续增加军事部署?”尽管拉莫斯菲尔德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其含义是明显的: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可能使其成为地区性强国的道路,因此有朝一日可能站在让人难以接受的平等地位上挑战美国。
●新的大棋局
沿着这条路线,华盛顿对发展中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的关切已经与美国在波斯湾和中亚的霸权纠缠在一起。这使得对华政策在华盛顿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并且有助于解释它颇带情绪化的回应,虽然它表面上正在全力以赴以应对伊拉克战争。 无论各种因素如何才能实现完美的平衡,布什政府现在显然致力于作出协调和系统的努力,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力量及影响。这一努力看来有三个大的目标:将现有的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韩的关系转变为一种稳固和有机的反华联盟体系;把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纳入这个体系;扩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自从布什政府在一年前开始努力加强与日本的关系以来,两国已经接连进行会谈,制定用以实施其2005年战略协定的相关条约。10月份,华盛顿与东京公布了联盟转型与重组报告,以指导美日进一步整合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及同时对美国驻日基地系统进行改造。(其中一部分基地,特别是冲绳岛的基地,已经成为美日磨擦的一个根源,因此五角大楼现在正在考虑缩减其招致反感的设施。) 日美官员也致力于研究联合“协同能力”,以使美日间战斗与通讯系统的“接触面”更加顺畅。“在联合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密切合作,”美国太平洋司令部(PACOM)的总司令威廉·法隆海军上将报告说。 在这个正在进行的巨大努力中,美国也已采取步骤把南韩和澳大利亚牢牢地纳入美日联盟体系中。南韩很久以来对于是否与日本合作感到犹豫不定,因为朝鲜半岛在1910年至1945年期间被日本残暴地占领,至今仍然担心日本军国主义;然而,现在布什政府却鼓动在汉城、东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所谓“三方军事合作”。正如海军上将法隆所指出的,这个提议明显含有反华因素。
对于赖斯来说,将澳大利亚纳入这个正在成形的反华网络具有重大的优先性。赖斯于3月中旬在澳大利亚呆了几天。尽管她这次访问的意图是加固美澳联系(这在过去几年被华盛顿忽视了),但其主要目的却是与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高级官员会谈,研究制定一个共同战略,以抑制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没有宣布正式的结果,但纽约时报的史蒂文·维斯曼在3月19日报道说,赖斯召集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加深三方区域联盟,部分目的是与无处不在的中国取得平衡。” 在华盛顿看来,更大的战利品是把印度整合到这个正在成形的联盟体系中,这是首先由赖斯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可能前景。由于美国国会反对印度的核武器计划以及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这个步骤受到了挫折。
在与印度签署核协议时,布什没有暗示其政府的反华计划,只是说这将为一个“持久的防御关系”奠定基础。但是没有人会被这种含糊不清的表述所欺骗。根据纽约时报维斯曼的报道,多数美国议员将这个核协定视为美国政府意欲将印度变成“中国力量抵消者”的表现。
五角大楼2月5日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第一次明确阐述了美国战略的广阔范围。在谈论对美国安全的长期威胁时,它一开始就重申1992年已经清楚地表达过的基础性规则:美国将不允许任何一个竞争性的超级大国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美国“将试图阻遏一切军事竞争者发展破坏性或者其他性质的能够形成地区性霸权或者以美国为敌的能力”。它随后认定中国就是这类竞争者中最有可能和最具危险性的国家。“在主要的正在崛起的强国中,中国部署了具有破坏性的军事设备,可能不断抵销传统上美国具有的军事优势”——然后,它没有忘记补上一脚——“如果美国不采取对抗战略的话。”
换言之,对于美国军事—工业联合体中的大型武器制造公司来说,备战对华战争将成为未来的摇钱树。例如,备战需要是获得如F—22A“猛禽”战斗机、多用途联合打击战斗机、DDX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新型洲际突击轰炸机等昂贵新型武器的基本理由,这些武器只有在与另一个大强国发生全面冲突时才可能具有效用,这样的敌手只会是未来某个时候的中国。
由于每艘航母其实都是一个由诸多支援舰和保护舰构成的巨大阵列的核心,这一行动肯定会使美国在西太平洋上面临繁重的海军能力建设任务,而且将肯定使美国需要对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实质性的扩张。——法隆海军上将及其PACOM的参谋人员已经对这一需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此外,为了评估作战行动对军力建设的需求,今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上进行它自越南战争以来最为广泛的军事机动,可望有四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很多支持舰船参加。 综上所述,那么作为结果的战略只可能看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遏制行动。没有政府高官会用这么多话来谈论它,但是有可能把赖斯和拉莫斯菲尔德以各种方式的行动作出解释。从北京的观点来看,现实是绝不会被弄错的:美国持续在中国东边、南边和西边边境进行军力建设。 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的这种威胁?目前看来还得依赖于魅力外交和运用经济利益,以疏离澳大利亚、南韩甚至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因为这些国家都寻求从中国目前非同寻常的经济繁荣中得利——中国经济需要从其亚洲邻国得到种类广泛的如石油、铁、原木和其它物资供应。 胡锦涛主席在最近对美国的访问中,也会运用这种战略。当中国的钞票在波音和微软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大放光芒时,胡锦涛也就提醒了共和党那些有着企业背景的人士:只要继续保持不威胁中国的姿态,就会继续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将使得台湾问题和北朝鲜核计划的持久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增加亚洲爆发并非有意的全面战争的危险。在这场大灾难中,很可能不会有胜利者。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德国媒体严厉批评日本对二战血腥罪行反 | |
2005: | 扁籲朝野建立兩岸政策共識 | |
2004: | 请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 | |
2004: | 中美关系的胡思乱想 | |
2003: | 雁鸣随笔(6):生命的意义 | |
2003: | 小心印度IT革命和人才战略 | |
2002: | 看胡锦涛如何打好“形象牌” | |
2002: | 中南海间谍部门大揭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