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那么再回到所谓的潜伏的“第三方”和金振中是否知情的问题。挑起事端这个事情,按道理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旅长何基沣派出精干人员埋伏于暗夜,在团长吉星文的具体指挥下予以实施,至于埋伏的地点是要远离宛平城,在以北1500米龙王庙附近,这样才会把日军引向龙王庙而不涉及宛平城,也许就是准备牺牲龙王庙的守军两个排60个人就好了。
龙王庙阵地是远离宛平城3里地两个排兵力的简易阵地,既不能呼应铁桥和宛平城,也不能得到宛平城的支援,可谓是孤悬于四野之地,而且是在6月份、也就是事前不久刚刚布置的,以至于7月7日夜事发时北平特务机关还没有掌握龙王庙还有中国军队阵地的情况,甚至是第29军代军长秦德纯也不掌握这个情况——午夜前枪击事件发生后,第29军的日本顾问樱井德太郎少佐樱井立刻会见了第29军代军长秦德纯了解情况,秦德纯回答,“冯治安的部下绝对没有在卢沟桥城外配置部队。不是中国部队吧。”
事发前几日在龙王庙设立孤立的简易阵地,看不出有任何积极的军事意义,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要准备在此挑起一个孤立的、可控制的小事端。第29军的军一级不掌握龙王庙这个情况,再联系到7月7日冯治安从保定返回北平的情况看,此夜的行动应该是第37师师长冯治安布置的,并且没有将行动汇报给代军长秦德纯,因为事前早已经定好了精神,具体情况自有具体人负责执行,况且也不是每次开枪都能搞出想要的效果是不是?何必每次麻烦请示汇报?如此推论也就可以得出在“协调小组”从北平出发赶往宛平之后,从北平通知吉星文让龙王庙凌晨3点25分第二次开枪的电话,应该就是冯治安所指使的。至于第三次开枪,自然是宛平城内的吉星文看到“协调小组”进城了,随即电话向冯治安汇报,冯治安也就下令让龙王庙再次开枪。至于第110旅旅长何基沣,自然是全程清楚,至于开枪的命令,应该是冯治安下达的,因为何基沣不能掌握北平“协调小组”的情况。
可是龙王庙打起来之后,宛平守军、特别是铁桥西首和龙王庙都是第11连的阵地,总共4个排分布两地,他们会不会前去支援?如果去支援,那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就不知道了,不过肯定成了大打,所以呢事前应该打了招呼——不要支援龙王庙的战斗,因为那是日军挑衅,不要扩大事端,甚至都下了“禁令”。当夜负责行动的团长吉星文前进至宛平城,至于金振中呢?根据铁桥东西两首总共一个半连的兵力一枪不放就跑了的情况来看,部队是知道这个准备在龙王庙挑起事端的这个事情的——消息扩散了。
龙王庙是按照事先的估计打起来了,可是日军怎么又向铁桥冲过来了?这完全出乎意料啊!咱们并没有准备打啊!咱们是打还是不打?打?那就违反了上级关于挑起事端的精神?不打?那就跑吧,随之就一哄而散。既然如此那么营长金振中自然也是知情的,至于所谓的潜伏的第三方也就不存在了,就是龙王庙守军开的几次枪——“看到芦沟桥城墙上、和河堤上有手电似的东西在一闪一闪,似乎在打什么信号……”至于“吉星文和第3营营长金振中立刻查验执勤士兵子弹,一颗不少”,你们日本人怎么会知道俺有几颗子弹?是不是?
至于共产党埋伏于暗夜放枪、放鞭炮挑起事端的谣言再讲起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最主要是后两次开枪都是踩着事件发展的,共产党是如何能知道这些节奏的?是如何能在宛平城内得到消息而又向城外发“一闪一闪”信号的?其实最关键的就是、共产党是不可能让宛平守军不开枪的啊是不是?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了,金振中生造一场战斗并且精心构造了大量生动细节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是故意还是无心错误?好在匝瑜熟读心理学多年颇有心得,是七窍已然通了六窍、只有一窍是不通的,所以就可以胡乱分析心理了。金振中参加指挥了几次对日作战,战况激烈、战友伤亡惨重,而且自己也负过伤,是确确实实的抗日英雄。可是抗日英雄在后来的生活当中却是历经苦难,遭遇了非常不公的对待。金振中是不是需要人们知道自己是抗日英雄、这样才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苦难经历产生同情和尊敬?特别是自己是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营长,这样同情和尊敬才来得更有分量?大家都知道吉星文、可是都不知道金振中啊?他是团长、俺是营长、是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营长!这可不可以算成金振中撰写这篇回忆的原因之一?那么原因之二呢?是不是要通过编造来掩盖自己并没有打响这个第一枪、而是一枪不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