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席黄绍宏组织保安团清剿刘英、粟裕领导的挺进师,由于没有正规师参加,结果屡战屡败,根本不是挺进师的对手,挺进师在浙西南也搞得风风火火。甚至蒋介石从东南日报上看到粟刘共匪在自己的老家猖獗的消息,把黄绍宏臭骂了一顿。于是换兵遣将罗卓英出马,正规师现身,挺进师立刻坚持不住了。于是突破封锁线,撤到叶飞的地面上,大家还算能够同甘共苦,叶飞待挺进师也不薄,而且还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
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之初,叶飞给刘英、粟裕一块地盘,刘英、粟裕给叶飞一些干部,双方关系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挺进师在应对罗卓英清剿中,元气大伤,没有能力在罗卓英还在清剿的条件下,打败敌人,恢复浙西南根据地。因此,刘英要求叶飞率闽东独立师,和挺进师一起打回浙西南,重建浙西南根据地。叶飞坚决反对,粟裕从军事的角度,也认为现在还不是力拼的时候,现在仍是保存力量时期,打回去未必适合。这就是后来刘英、叶飞出现意见分歧的根本原因。
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和自己的山头,都有点“唯我独革”的味道。大家的分歧,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重大分歧,是军事上很正常的分歧。只因与中央失去了联系,没有一个权威,因此,很难团结共事,略有个矛盾,立刻分裂,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粟裕支持叶飞的意见,不仅鼓动叶飞找黄道,而且他自己亲自也给黄道写信, 要求黄道出面摆平。 没成想,黄道跟叶飞所提的建议,却不是共事,而是闹分裂,劝叶飞率闽东特委从临时省委独立出去,还说以后在中央那里打起官司来,我给你们证明。这是粟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于是,叶飞作为闽东的地头蛇,在黄道的挑拨下,就要和省委闹分裂了。刘英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于是检讨自己的错误。但检讨没用了,叶飞执意要分裂。
从另一方面来说,没有中央统一任命,省委是“临时”的,缺乏权威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当时有电台,和中央能通上话,不论中央成立什么样的统一机构,如此一来,叶飞闹分裂,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黄道也绝对不敢劝叶飞分裂。 这个事件,充分证明了中央统一领导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当时中央自己也面临张国焘的危机,自己都实现不了统一领导。
南阳事件,起源于正常的分歧,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对比之下,彭德怀当初在井冈山时,火并王佐部队,导致分裂,进而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性质是相同的。 只不过彭德怀有股狠劲,不象粟裕那样为“德”不卒,既抓叶飞,又不在遇袭时,毙掉了事。
在智取叶飞的时候,充分表现了粟裕的性格。 只说了一句话, 说明粟裕不善于交流,然而整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其智慧, 且当机立断毙其警卫。其性格上的弱点也是其与上处不好,统下也有不逮的原因。对比之下,陈庚就好得多。当然,粟裕也不会投机,不会拉帮结派。但他与人为善,不记仇,不打击和他有矛盾的人,例如刘英和他矛盾很大,但后来刘牺牲后他主动照顾刘的老幼。
那么怎么来看待南阳事件呢?应该说南阳事件起因是主客军之争, 刘英的主意, 粟裕跟叶飞处的还可以, 否则后来叶飞也不会上当。刘则和叶矛盾激化。然而,.粟和刘属于一个系统,一支部队, 再怎么粟裕也不可能站在叶方。 但是粟裕用正常的方式抓不住叶飞, 因为叶是地头蛇, 只能诱捕。 在逮捕叶飞时,赶来救驾的叶的警卫班长被一枪击毙,如果不是叶冷静,恐怕也被一枪击毙了。这足见当时情况也是剑光血影。粟裕是真心要逮捕叶飞,而叶飞真的逮到了刘英处,粟裕如果为叶飞说情的话,是不是保得住?我看是没有希望的。在那个年代里, 你不杀我,我就要杀你的, 大家都是为了革命而革你的命, 特别是经历了这么多次肃反的人, 每个人都认为对方是反革命,自己是真革命。 因此叶飞逮到刘英处后被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也是苍天有眼,叶飞命不该绝,押送叶飞的途中,遇袭, 陈挺背着叶飞跳下悬崖, 得以逃命, 由此可以看出叶飞也是看透了如果被押送道刘英之处,也是必死无疑。 粟裕不是故意放跑叶飞,而是没下毒手。 因为部署严密的情况下,若叶飞逃脱粟裕就开枪,叶飞还真不一定逃得掉,粟裕的枪法可是百发百中。
南阳事件对粟叶都有一定影响。 这也算是粟裕一生中不多见的“污点”。 后来新四军重新成立时,陈毅对叶飞说粟当第三支队司令叶为支队副司令兼团长,但是叶飞向陈毅汇报了南阳事件后,陈毅大吃一惊,于是粟降为二支队副司令,叶仅为团长, 而且两个人的部队不在一个支队。
此事也是58年叶飞跳出来猛烈攻击粟裕的一个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