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福建
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第三野战军解放和经营东南诸省的战略任务,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粟裕于1949年5月22日(上海战役期间)就向军委建议,鉴于国军已全线溃退,福建守军不多,入闽部队能否早日出动,但具体时间请军委决定。一个战役还在进行之中,就已开始酝酿下一个战役,这可是粟裕的一贯作风。次日军委复电,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而指挥进军福建的人选,军委考虑到叶飞是福建人,又有长期在福建开展游击作战的经验,对福建情况比较熟悉,所以选定了叶飞,因此这一作战任务也就自然落在了叶飞担任司令的第10兵团身上。
根据中央5月23日的指示,粟裕于5月27日电令第10兵团立即撤离上海,开始着手进行入闽准备。叶飞接到这一电令后,认为第10兵团在上海战役中迭经苦战,伤亡较大,部队相当疲劳,急需休整补充,加上进军福建准备工作各项事物由较繁杂,所以建议推迟一个月再开始进军福建。
中共华东局同意了叶飞的这一建议,并于5月29日报告中央军委,拟以叶飞兵团三个军休整一个月后于7月初入闽。中央军委于6月2日复电,行动时间如能提前至6月下旬更好。后又来电补充,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就绪,进军时间推迟至7月上旬也可。
进军福建的决策确定后,第10兵团随即撤出上海,在苏州、常熟、嘉兴等地集结,开始进行军福建的准备。准备工作主要有:首先补充了近4万名解放战士,充实整顿各级组织;其次根据福建地形特点,调整装备,加强山地作战的训练;后勤方面准备事项最多:第三野战军后勤部下发三个月的经费;苏南支前司令部在江西江山为进军福建部队准备了150万公斤大米;三个军各成立了1500人、300副担架的担架队,兵团成立了500人、250副担架的担架队;为入闽部队准备了重武器10个基数、轻武器4.25个基数的弹药;为各军增配12辆汽车;为部队配齐单军衣、鞋帽、水壶、蚊帐、药品等物资;在江山、玉山、古田设立兵站,负责物资转运。同时针对部队满足现状不愿意继续进军、害怕困难甚至出现逃亡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动员。
6月上旬,兵团组织了400人的先遣队先期入闽,对福建地区的敌情、地形、道路等进行侦察,并会同福建地方党筹集粮草,抢修道路,为主力入闽创造条件。6月14日,先遣队到达福建建瓯与中共闽浙赣省委会合,闽浙赣省委立即全力投入迎接大军入闽和支前工作,抢修道路,筹集粮草,组织民工。
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福建省委,由张鼎丞任书记,从各地抽调了600多干部,加上从上海招收的2000知识青年,随军南下,作为建立各级地方政权的骨干。7月下旬,福建省委到达建瓯与闽浙赣省委会合,7月25日福建省委正式开始工作,闽浙赣省委随即宣告结束。
第10兵团完成各项准备之后,叶飞和兵团政委韦国清于6月27日发布进军福建命令,7月2日,所属各部开始行动,兵团部和第29军、第31军从苏南地区乘火车抵达江山,再徒步经浦城、建阳向古田、建瓯开进,第29军则乘火车到达上饶,再徒步经崇安、建阳向南平开进。至7月26日,各部抵达建瓯、南平。随即开始战前准备,叶飞决定分两个阶段解放福建,首先围歼福州地区国军,控制闽中地区,再南下泉州、漳州、厦门,解放福建全境。
国民党认为福建地区出海口较多,便于接受美国援助,又有大量近海岛屿可以利用,蒋介石就曾说过:“台湾是头颅的话,福建就是手足,没有福建,无以确保台湾!”然而1949年5月,福建地区的国军单位繁多,番号复杂,而且多受到过解放军的打击,部队残破,重武器几乎损失殆尽,兵员缺额严重,战斗力相当薄弱。因此国民党于1949年5月对福建地区的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国军在福建地区兵力情况如下:福建省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部10个军27个师约12万人防守福建沿海地区;第六兵团李延年部5个军13个师约6万人,防守福州地区;第八兵团刘汝明部2个军6个师约3万人,防守漳州地区;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部3个军8个师约3万人,防守泉州、厦门地区,以上部队共计30万人,由东南军政长官陈诚(7月18日正式任命)统一指挥。
此外国民党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对各部队进行点验,核实部队员额;福州绥靖公署征集调配人力物力,加紧修筑各地工事;联勤总部将储存于台湾高雄的2个师的国械装备补充第六兵团;马尾弹药库所储存的国械弹药,迅速下发各部;台湾补给区给福建美械部队补足3个基数的弹药。原准备在7月对福建部队进行第二次整编,因解放军入闽战事开启而未能进行。
第10兵团7月下旬召开作战会议,研究进攻福州作战方案,最后决定兵分三路,迂回钳击围歼福州守军,计划于8月9日开始行动,15日发起战斗。
国军发现解放军即将进攻福州的征兆,随即开始收缩防御,叶飞察觉这一情况,果断下令提前开始行动。
8月6日,各部开始进击。战斗于8月11日开始,右路解放军第29军先后攻占永泰、福清、长乐,切断守敌南逃之路;左路第31军先后攻占三都沃、丹阳、闽安、连江、马尾,控制闽江北岸,切断守敌海上逃路;正面第28军先后攻占闽清、雪峰、大湖、小北岭、徐家村,至此完成对福州的合围之势。国民党守军畏惧被歼,于8月16日晚弃城而逃,解放军于17日进占福州。叶飞随即令29军阻击南逃之敌,28军、31军衔尾急追,至23日守军除小部逃至平潭岛外,大部被歼。
福州解放后,第10兵团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以扩张战果。至9月中旬,相继解放莆田、惠安、泉州、晋江、南头、水头、围头等城镇以及湄洲岛、南日岛、大小练岛、平潭岛等沿海岛屿。
福州战役后,第10兵团除以部分兵力担负城市警备和剿匪,主力继续南下,以实现第二阶段作战目标,歼灭闽南地区国军,解放福建全境。
闽南地区不仅是福建工商农渔密集的富庶之地,而且厦门、金门正扼海上要冲,对于台湾安危关系重大,因此国军对该地区非常重视,7月下旬后,蒋介石亲自来到厦门主持防御部署,并重新调整指挥体系,由汤恩伯接替朱绍良担任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兼福建省政府主席,统一指挥第8、第22兵团防御漳州、厦门、金门地区。
第10兵团根据闽南地形和国军防御情况,决定实施漳厦金战役,首先攻取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再进行登陆作战,夺取厦门、金门。
9月19日,第29军、31军以正面攻击与两翼迂回相结合的战法向漳州发起攻击,经过短暂战斗,29军于20日占领漳州,主力继续挟胜南下,于23日进占集美。
第31军也向厦门方向攻击前进,31军91师20日猛攻嵩屿,遭国军第55军顽强阻击,攻击受挫。随即重新进行组织,并集中全师炮火,于24日再次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攻占嵩屿。31军93师22日攻占屿仔尾,解放军控制屿仔尾后,其火炮射程可覆盖厦门岛,对国军威胁甚大,所以国军立即调集部队在飞机、军舰掩护下向屿仔尾反击,一度夺回屿仔尾。解放军再组织反击,终于24日再占屿仔尾。
至9月25日,解放军顺利实现第一阶段作战目标,解放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厦门、金门直接暴露在解放军攻击矛头之下。9月28日,第28军主力到达集美东北石井。
9月26日,第10兵团在泉州召开作战会议,参战部队师以上主要指挥员出席会议。会上讨论了厦门、金门作战方案,当时提出了三种方案,分别是“金厦并举”、“先厦后金”和“先金后厦”,三种方案各有利弊,经过认真讨论和分析,最后决定采取“金厦并举”,以第31军3个师和第29军2个师攻厦门,以第28军4个团和第29军2个团攻金门,并将作战方案上报三野。
三野对此方案进行研究,于10月11日复电指示:同意战役部署。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同时发起攻击。否则以一部牵制金门,首先歼灭厦门守军,此方案比较稳妥。究竟如何,由你们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第10兵团根据这一指示,对作战准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总共只搜集到一次运载4个团的船只,而且多为平底江船,根本无法同时攻击厦门和金门。因此改为先厦后金,以29军和31军攻击厦门,28军则攻占大、小嶝岛,保障厦门作战的安全,并牵制金门守军。
10月9日夜,28军84师1个加强团和29军87师1个团在炮火掩护下,利用退潮徒涉过海向大嶝岛发起攻击,经一天的战斗完全占领大嶝岛。随即于11日和15日接连攻占小嶝岛和角屿。
10月15日下午,解放军开始对厦门实施炮火准备,天黑后,31军4个营分两路向鼓浪屿发起攻击,由于运载登陆部队的船队在航行途中遭遇大风,船只损害严重,大部被吹回大陆,一部遭到国军炮火拦截射击,只有少数船只在鼓浪屿零星登陆,深夜,31军再次派出3个营,结果仍只有极少数船只在鼓浪屿登陆。两次登上鼓浪屿的部队约数百人,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顽强作战,最终几乎全部阵亡。但在鼓浪屿的激烈战斗使国军以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鼓浪屿,将预备队调往厦门南部,这就为解放军在厦门北部的主攻创造了条件。
当晚,29军85师、86师和31军92师在厦门北部偷渡,在塞上、高崎、钟宅一线登陆,于16日凌晨突破国军前沿防线,并攻占厦门北部重要的支撑点高崎,建立了巩固的滩头阵地。天亮后,突击部队开始向纵深发展,后续部队也源源登陆,于中午前后占领厦门北部地区,国军这才察觉解放军主攻方向是在北部,急忙组织部队反扑,激战至黄昏,解放军击退了国军反扑,兵分两路向厦门市区推进,负责指挥厦门防御的汤恩伯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残部向海滩撤退,并用报话机呼叫军舰靠岸接应,然而此时正值退潮,军舰无法靠岸,汤恩伯在海滩上急得团团转!叶飞在报话机里听到这一情况,立即命令部队全速向海滩进击,可惜攻击部队正忙于作战没有打开报话机,失去了活捉汤恩伯的大好战机,使他在涨潮后迅速登上军舰逃离。
17日清晨,31军91师再次对鼓浪屿发起攻击,此时厦门已危在旦夕,鼓浪屿守军无心恋战,正在集结撤退,92师顺利登陆,追歼了未及逃跑的国军后卫部队1400余人。
17日上午8时,鼓浪屿解放。11时许,厦门全部解放。
金门血战
厦门解放以后,福建大陆基本上已被全部解放,解放军的下一个攻击矛头自然就是毗邻大陆,正扼厦门出海口的金门岛了。
金门地区实际上是指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二担、东碇等十二个岛屿,本文所提及的金门则特指金门地区的主岛大金门岛,大金门岛位于厦门岛以东约10公里,北面与福建大陆的距离也是约10公里,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全岛形如哑铃,东西宽约16公里,最窄处为岛中部蜂腰地带,仅3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金门县城位于岛西部。岛东半部为山地,山高岸陡,又多礁石,不易登陆;西半部则是相对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尤其是西北部海岸是泥沙质海滩,是登陆的理想地区。
在1949年6月以前,国军根本未在金门岛上设防,甚至没有部署一兵一卒。直到6月中旬,国民党厦门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门要塞总台,由从上海吴淞要塞撤下来的残部配备10门57毫米战防炮、10具探照灯担负防御,从这时起才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不久,又增加了20门25毫米机关炮。
1949年8月起,随着福建战事的发展,国军开始逐渐增强金门防御。首先于8月初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率领所部进驻金门地区,其中兵团部、第25军军部及第45师守大金门,第5军军部和第200师守小金门,第40师守大嶝岛。
8月27日,国军战车第3团第1营的第1、3连从台湾船运金门,共计有22辆美制M5A1轻型坦克,该型坦克全重16.5吨,1门37毫米炮,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机枪,乘员4人。
9月3日,国军青年军第201师师部及第601团、602团(603团调往福建马尾)也从台湾抵达金门。上述两支部队在离台开赴金门前,蒋纬国和蒋介石都曾亲临部队驻地视察训示。因为蒋介石非常重视金门,他一直认为无金门则无台澎,曾于10月22日严词电示负责金门地区防务的汤恩伯:“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否则军法论处!”
9月12日,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抵达金门视察。此时,国军在金门地区的总兵力约2万人,其中在大金门岛约1.7万人,具体部署是第45师防御岛东北部,第201师防御岛西北部。尽管熟悉国军的人从部队番号可以看出,第5军、第25军和第201师都是国军的嫡系精锐,但此时除了第201师,其他部队都是重建的,新兵占70%,战斗力与昔日的王牌部队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第201师尽管没有遭到过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但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也非常脆弱。
国军也意识到金门地区部队战斗力并不足以担负起防御重任,便将最后一个主力兵团第12兵团从潮汕地区调往金门地区。该兵团司令是有着“猛如虎,狡如狐”之称的原12兵团副司令胡琏,胡琏1907年出生,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与林彪同期),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抗战后历任旅长、副师长、师长,1943年升任嫡系王牌部队18军军长,后又升任第12集团军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整编第11师师长和18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在淮海战役中逃出重围,于1949年3月出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在江西以收容的原12兵团零散官兵五六千人为骨干,加上招募的新兵4万人重建新12兵团,下辖第18军、19军和67军。胡琏沿用国军五大王牌之一18军的练兵方法,仅经半年整训,就使新12兵团成为国军残余部队中较有战斗力的主力兵团。
10月9日,第18军军长高魁元率领第11师、第118师从汕头抵达金门,这两个师都是下辖4个团的加强师,共计2万余人。其中第11师的31团进驻大嶝岛,第11师33团进驻小金门,主力全部进驻大金门,统归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指挥。
10月22日,金门之战前夕,国军守备情况如下:大金门岛东部由18军军长高魁元指挥18军11师主力和25军45师防御;大金门岛西部由25军军长沈向奎指挥25军40师残部(从大嶝岛逃出)和201师防御;小金门岛由第5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200师和第18军11师33团以及从厦门逃出的第166师残部防御;第18军118师(位于琼林地区)和战车营2个连为机动部队。所有金门地区部队由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统一指挥,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则将从厦门逃出的绥靖公署总部一分为二,一半在金门海域的船上,一半在大金门岛西南海岸的水头村。
国军海军厦门巡防处也于厦门失守后撤至金门,改称金门巡防处,共有中荣号、楚观号、联铮号、淮安号、南安号、扫202号、扫203号、炮15号、炮16号等9艘舰艇,负责大金门西侧海域巡逻警戒。
驻台中的国军空军第1大队,拥有25架B—24轰炸机和60架FB—26蚊式战斗轰炸机,负责对金门地区的空中支援。
国军判断解放军如果进攻金门地区,大金门岛最有可能首当其冲,而又以大金门岛西北部古宁头至垄口段最有可能。因此防御计划是以大金门岛西部为重点防御地区,加强构筑工事,并控制有力的机动部队随时策应。根据这一计划,国军在海岸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在原有工事基础上,大力加修野战工事,布设大量障碍物,并在水际滩头布设了7000余枚地雷和800余枚水雷。在修筑工事中由于金门岛缺乏木料、水泥等建筑原料,国军大量征用民间的门板,甚至墓碑,所有征用物资,国军均开具借条,言明日后反攻大陆成功后由福建省政府赔偿,后于八十年代由台湾“国防部”向有借条的每户居民赔偿新台币一百五十万元。
10月17日,厦门失守后,东南军政长官陈诚立即命令已撤离潮汕地区正海运增援舟山地区的第12兵团主力改航金门,接替第22兵团的防务。
10月22日晚,第12兵团部和第19军3个师已到达大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由于风大浪高,运输船无法靠岸,只好在海上抛锚避风。23日黄昏才开始靠岸登陆,至24日晚(即金门之战开始之时)上岸的部队已有5个团。——第12兵团司令胡琏于26日上午10时上岸,于11时半接过指挥权。
解放军攻占厦门后,第10兵团部就从泉州移至厦门,兵团领导认为厦门是海外通商口岸的大城市,又多海外侨胞侨属,如果出现纰漏,影响很大,而金门基本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守军只有2万多人,又多是战斗力较弱的残兵败将,其防御根本不能与拥有大量坚固永备工事和兵力充足的厦门相比,攻取金门不在话下,因此主要忙于主持城市接管,只是10月18日向28军下达了攻击命令,没有召开过一次作战研究会议(而攻击厦门前,第10兵团召开过三次作战会议)。
第28军军长朱绍清因病在上海治疗,政委陈美藻在福州负责城市接管,参谋长吴肃则刚刚调职,新参谋长尚未到任,因此以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组成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军82师全部、84师251团、29军85师253团和29军87师259团共6个团攻取大金门。实际负责指挥的是28军副军长肖锋,1916年出生,江西泰和人,1927年参加革命,历任游击队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独立团团长、红一军团第1师第3团政委,参加长征(肖锋有写日记的传统,他在革命斗争中所写的日记一直保存到解放后,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物,就是根据他日记里的记载,累加出红军长征的行军总路程为二万五千里,这也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说的出处),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政委、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3团政委、第5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警备第6旅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山东野战军第7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11师师长、解放军第28军副军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装甲兵副司令、装甲兵第一训练基地司令、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1981年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91年去世。
原计划以31军92师同时攻击小金门,后因船只不足,所以第10兵团决定免除31军攻击小金门的任务,集中所有船只保障28军攻击大金门,在得手之后再攻击小金门。第10兵团要求28军于20日发起攻击。——第28军,前身是抗战时期山东渤海军区部队(特务第1、第2团、警备第6旅第11团、警备第7旅第13团、第14团、警备第8旅第17团),抗战结束后在上述6个团基础组建山东野战军第7师和第11师,最后于1947年2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首任纵队司令员就是以擅守著称的宋时轮,因此第10纵队也就成为华野防御作战的头等主力,在国军中流传着“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评价。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改称第28军,全军下辖第82、83、84师3个师,总兵力3.4万人。而在金门战斗前夕,由于作战中的大量缴获,28军单兵武器和营团重武器基本已实现美械化。
28军领受作战任务后,即将军前指前移至莲河,随即下达作战部署命令,计划以82师长钟贤文统一指挥82师244团、84师251团和85师253团为第一梯队,244团为左翼,在垄口至后沙之间登陆,攻占后半山、双乳山,警戒金门岛东部,掩护251团和253团;251团为中路,在西保至古宁头之间登陆,攻占湖南、傍林,协同253团攻击金门县城;253团为右翼,在古宁头登陆,占领林厝、埔头后攻击金门县城,歼灭岛西部守军。在解决西半部守军之后,投入第二梯队82师245团、246团和87师259团,从双乳山兵分两路,南北夹击消灭东半部守军,预计三天解决战斗。计划上报第10兵团,并开始战前准备,但是由于船只大多已被国军带往金门,而当地刚解放,船民担心解放军为作战而征用船只会导致船只损坏,所以并不配合,很多人隐藏船只,甚至故意损毁船只。因此船只搜集非常困难,到20日总共才搜集到100多条船,远远不能满足一次运送6个团的要求。在这样情况下,兵团同意了28军的请求,将攻击发起时间推迟到23日。
10月21日,第10兵团察觉国军第12兵团一部已抵达金门,该兵团主力也已离开潮汕地区登船启运,但去向不明。其实28军早在10月9日攻占大嶝岛战斗中已俘虏了12兵团18军11师31团的官兵,并报告第10兵团,但兵团认为是敌军谎报,根本未予置信。
22日,叶飞与肖锋通电话,告诉肖锋胡琏兵团已乘船离开潮汕,目前正在海上徘徊,究竟要到哪里还不清楚,因此必须抢在胡琏兵团登陆金门之前发起战斗。23日,又获悉第12兵团18军118师已抵达金门,后续部队正在海运途中,判断第12兵团有到金门增防或换防的可能,因此必须集中目前所有船只,立即组织登陆,抢在第12兵团到达之前,攻取金门岛。为了进一步做好战前准备,第10兵团决定再推迟一天,于10月24日晚发起攻击,以目前全部船只运载3个团登陆,然后返回大陆扣除一些损耗至少还能运送2个团,这样就能有5个团,足以消灭岛上守军。
10月24日上午,解放军28军前指召集参战各部师、团长举行攻击金门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目前敌情,检查落实战备情况,此时总共有300多艘船只,可以一次运送3个团,参战第一梯队部队已准备好了三天的粮弹。与会者提出一些问题,主要还是船只不足,以及船工不可靠,因为当地是新区,又是说闽南话,解放军很难与之沟通,甚至在攻击平潭岛战斗中出现过船工在航行途中跳海逃命的事例,(在私下里82师师长钟贤文、85师师长朱云谦、251团团长刘天祥都预感到此战凶多吉少,对作战提出异议,朱云谦甚至去厦门直接找叶飞汇报情况)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于本晚发起攻击,争取抢在胡琏兵团上岸前解决战斗,预计付出四五千人的伤亡。
上至华野、第10兵团,下至28军,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军事理论学习,根本不知道登陆作战是战争样式中最复杂的,尤其是28军以平潭岛、大小嶝岛登陆作战的胜利,认为渡海登陆作战不过如此。而厦门登陆作战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淹没在胜利的欢呼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大登陆作战最有研究的美国军队来说,不仅有专门的登陆作战理论体系,还有强化训练专门用以登陆战的海军陆战队。美军认为登陆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掌握天气、潮汐和敌情三方面的详细准确资料,其次必须隐蔽登陆战企图(登陆方具有主动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登陆时间与地点),而保证胜利的关键三要素是登陆地域兵力占优势、绝对优势的海空火力支援和足够的运输船只(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中,盟军就因为登陆艇数量不足而多次推迟登陆时间)。反观此次金门登陆,解放军在所有决定作战胜负的天气、潮汐、敌情、登陆战企图、兵力占优势、海空火力支援和运输船只等七方面全无一点胜算,可以说,登陆作战还未打响,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就在24日上午28军召开作战会议的同时,无独有偶,国军第22兵团司令李良荣也召开了军事会议,汤恩伯到会。会上根据金门岛北太武山观察所连日观察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解放军的登陆作战将在一两天里开始,会上还决定担负重点区域岛西部防御的201师和机动任务的118师及战车营当天下午在古宁头至垄口地段进行联合演习,演习的内容就是守备部队如何和机动部队配合,协同进行抗登陆作战。演习于下午19时许结束,次日凌晨,解放军就在此地段登陆,金门国军后来的反击作战,据说与此次演习几乎如出一辙。
演习结束后,战车第3连1排长杨展之的坦克在观音亭山以北海滩履带脱落,由于缺乏维修工具,连长周名琴派了1排的其他2辆坦克来拖带,可是非常邪门,连拖带坦克的履带也脱落了,反反复复几次,一直搞到半夜十一、二点也没搞定,见士兵筋疲力尽,杨排长便命令全排就地休息,明日天亮再回部队驻地。自己驾车先返回驻地,一是向报告连长情况,二是顺便带回可以便于将坦克拖出沙滩的铁丝垫板。几个小时后,解放军244团就在这一海滩登陆,结果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解放军面前,这3辆坦克并不猛烈的火力竟然成为解放军极大的阻碍。——此事被国军喻为金门之战胜利的“冥冥天意”。
10月24日上午9时,解放军参战部队开始进行登船准备,各部分发弹药和作为识别标志的袖套(一面红一面白,白天用红色一面,夜晚用白色一面),每个战士携带200发子弹、12颗手榴弹、三天的干粮、一条三角巾和两个急救包。
晚18时,天色已经全黑下来,攻击部队第一梯队开始登船,由于国军飞机的袭扰,解放军登陆部队的船只无法集中在一起,只能分散在三个地方,所以部队也是在三个地方分别登船。
第一梯队共10个营约8500人,其中82师244团3个营在莲河登船;配属该团的82师246团3营,在大嶝岛阳塘登船;84师251团3个营在大嶝岛东蔡登船;29军85师253团3个营在汪厝登船,由于船只数量不足,各团都有少量部队(一至两个连)无法登船而留在大陆,244团团长邢永生因船只不足,为了多运战斗部队,甚至将原计划运载82师师长钟贤文的指挥船都要走了,钟贤文认为并没有规定师指挥部必须随第一梯队行动,而且历来战斗中师指挥部都是随第二梯队行动,最多不过晚几个小时上岛,便让出了船。金门战斗的最高指挥官28军副军长肖锋也亲自来到莲河海边检查部队登船。
20时许,兵团指挥部电话通知肖锋据确切情报,胡琏第12兵团已在大金门登陆1个团,在小金门登陆1个团(实际情况是已有5个团登陆)。肖锋一听,觉得本来把握就不大,现在就更难打了,因此向老上级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提出推迟发起登陆作战,但刘培善明确表示兵团已经对此情况进行了研究,按原计划执行,作战决心不变。
胡琏兵团2个团已在金门登陆的情况被传达到团级干部,以文武双全军政兼优著称的244团团长邢永生立刻意识到登陆行动凶多吉少,在出发前最后一次给师长钟贤文打电话就说:“再见了师长,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我们回不来了!”谁知此话竟一语言中。
此时肖锋也没意识到登陆作战的复杂与艰巨,认为友邻部队连连奏捷的情况下,一再提出推迟作战(金门登陆已推迟两次),影响不好,虽然敌情有了变化,但最多不过多付出一些伤亡,战斗时间延长一些,还是能打下金门的,所以并没有坚持推迟作战,而是于21时30分下令起航。
运载登陆部队的船队先在大嶝岛海面会合,再向金门航行。起初,航行还是较为有序,随着海上逐渐刮起三四级大风,而船只又是临时编组,船工也多来自福州、泉州,对金门航道不熟悉,加上通讯联络不畅(只有各团团部配有1部美制V—101型报话机,海上航行时的联系主要依靠灯光),船只队形逐渐开始紊乱,各部只能各自为战,以船为单位,向金门驶去。
金门岛北太武山观察所24日晚报告,天黑后大陆沿海未见一丝灯光,联想到当日白天沿海船只全部停止活动,金门地区国军判断解放军极可能在24日晚或25日凌晨开始攻击,因此李良荣下令各部加强警戒。
10月25日凌晨1时许,驻守大金门岛西北部的国军201师601团中尉排长卞立乾查哨途中,误触埋设在海滩上的地雷,寂静深夜里的一声爆炸,顿时将第一线的守军惊醒,防御工事里的探照灯也迅速打开,耀眼的光柱扫向黑茫茫的大海——第五连哨兵龚上贤借着灯光,看到海面上风帆摇曳,数十艘帆船正向海滩驶来!立即鸣枪三声,揭开了金门之战的序幕!国军轻重武器按照前一日演习的标定目标猛烈开火,仅一个机枪班在短短几分钟里发射了5000发子弹!金门要塞和201师的师属炮兵也随即开火。
凌晨1时半,解放军244团见已被发现,遂将偷袭改为强攻,团长兼政委邢永生用报话机向前指报告:“距敌5里,请求炮火支援!”同时,按照预先规定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呼叫炮火掩护。肖锋立即命令由军、师炮团组成的炮群开火,解放军担负炮火掩护的共有80门105毫米美制榴弹炮和75毫米山炮,榴弹炮部署在沃头,山炮部署在大嶝岛,立即开炮,但是由于夜间隔海射击,效果很不理想。
2时,244团报告部队已开始登陆,请求炮火延伸射击。接着253团团长徐博报告部队正在航行中,还未登陆,肖锋命令253团加快行进,强行登陆。但是与251团始终联系不上。
由于登陆时东北风正盛,大多数船只的登陆位置都比预定地点偏西,而且因为船只各自为战,队形散乱,根本无法成建制地集中登陆。
244团于1时40分左右在后沙、垄口至观音亭山一线登陆,其中只有1营、3营和团部虽然登陆点偏西,但至少还在团登陆地区内,而2营则大大偏离预定登陆点,在古宁头以东的林厝、安歧一带登陆。
244团前身是1945年9月由山东渤海军区武装组建的特务第1团,1946年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第1团,1947年为第10纵队28师82团,1949年3月改称28军82师244团,是28军的建军团,在28军里属于头等主力团。登陆时,建制已完全打乱,各部均根据战前“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不等待,不犹豫,向里猛插”的战术思想指导下,奋勇向纵深突击,团部所在的船在登陆前被国军炮火击中,参谋长朱斐然重伤,仅有的2个参谋1死1伤,邢永生上岸后就在海滩上的地堡里建立团指挥所,1营主力在观音亭山附近登陆,迅疾占领了观音亭山和湖尾乡高地。天还未亮,国军机动部队118师354团便开始向观音亭山反击,双方激战近两个小时,1营是登陆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利用地形和工事顽强阻击,顶住了国军的反击,天亮后,国军354团得到了8辆坦克的支援,由于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无法阻止坦克的冲击,仓促构筑的一些火力点和工事都被坦克碾压而毁,接着步兵蜂拥而上,展开了短兵相接的鏖战,1营营长耿守安和代理营长李道三先后阵亡,教导员郭元福不甘被俘而自尽,1营伤亡惨重,余部且战且走向安歧、林厝转移。至上午8时许,观音亭山和湖尾乡高地均得而复失。3营登陆后迅速占领垄口,营长刘忠义收拢部队准备向纵深突击,此时国军刚到金门的18军18师师长尹俊(淮海战役中他率数百人从双堆集杀出重围)亲率52团和师警卫营向垄口反击,国军连续三次攻击均被击退,第四次攻击时,国军得到了从观音亭山赶来的坦克支援,一举攻入村内,解放军又在村内与国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巷战,刘营长重伤身亡,部队伤亡惨重,在优势国军连续猛攻下,余部被迫向西撤退。
随后国军乘势向海滩进击,244团团部和直属队没有战斗部队掩护,很快就被打散,邢永生团长守伤被俘,原已受伤的团参谋长朱斐然因无法行动也在团部被俘。海滩上的团部人员和第1、3营的余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东进入金门岛东部山区,在山区坚持战斗到28日;一部分向西退到古宁头。
244团2营在团政治部主任孙树亮、营长董玉福指挥下,只集合起50多人,而且登陆地点是在古宁头以东的林厝、安歧一带,大大偏离预定地点,由与团部失去联系,便就近接受251团指挥。
配属244团的246团3营由该团副团长刘汉斌、营长王军率领,与2营情况相似,登陆地点在林厝、安歧一带,该营登陆后参加了251团对安歧的进攻,在战斗中伤亡惨重,副团长刘汉斌、营长王军先后阵亡,余部后退入古宁头。
至中午前后,244团就基本无成建制部队在战斗了,拥有4个营的244团在登陆作战担负着攻占金门岛中部双乳山制高点,阻击岛东部国军屏障岛西部我军作战的重任,却是团级战斗单位中第一个遭到覆灭性失利,给以后的作战带了严重不利影响,国军机动部队和后援部队可以从容投入对岛西部的攻击。
在244团登陆后不久,251团也开始登陆了。该团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山东渤海军区警备第6旅11团,1946年11月编入山东野战军第11师,1947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6团,1949年3月改称第28军84师251团,该团是84师的建师团,也是84师的尖刀团。金门之战时作为登陆部队的中路,抢占湖南和榜林地区,协同253团攻打金门县城。
团的一梯队第1、3营在金门岛西北部安歧以北、林厝以东顺利登陆,虽然由于船只分散,部队登陆比较分散,但伤亡并不大。而二梯队第2营在登陆时遭到猛烈炮火拦阻(其中国军3辆在海滩的坦克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多船只中弹沉没,还未登陆全营伤亡就几近三分之一,很多弹药都随船沉没。第1、3营登陆后,集合起来的人大约2个连,在3营长刘德升的指挥下,向安歧猛攻,并攻入村内,与据守安歧的国军展开激烈巷战,双方都付出很大代价,解放军终于基本控制了安歧。但天刚亮,国军就向安歧大举反扑,村内村外到处都在战斗。8时过后,国军机动部队在解决了244团后也从观音亭山、湖尾乡赶来,对安歧形成了包围,解放军在村内苦战两个多小时,终因力量悬殊太大而退出安歧,依托村北的小山组织防御。
中午过后,国军在坦克支援下连续发起攻击,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无法抵挡步坦协同攻击,下午4时许,251团团长刘天祥决定主力向西撤退,与253团会合,副团长马绍堂指挥1营余部坚守林厝,掩护主力撤退,连续击退国军7次冲击之后,马绍堂率仅余的2个班撤至古宁头。
253团是三个团中登陆最晚,但坚持时间最长的。该团是抗战时期由叶飞、傅秋涛率领的坚持三年南方游击战的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苏中军区部队,最早是由新四军第1师第1旅伤愈的战斗骨干组成的特务连,后逐步扩编为特务营、特务团,1945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5团,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55团,1949年3月改称29军85师253团,是29军的建军团,战斗力在29军里首屈一指,尤其是该团2营在渡江作战中表现突出被授予“渡江战斗模范营”。
25日凌晨2时许,253团在金门岛西北部古宁头五沙角至林厝一线登陆,由于登陆地带比较狭窄,所以部队不像另两个团那么分散,相对比较集中。登陆后在团长徐博的指挥下,迅速将当面守军201师601团击溃,俘敌近千人,并占领古宁头的北山和南山。随后留下3营巩固登陆滩头,主力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于3时10分占领林厝,控制了古宁头通往金门岛腹地的要道,团的先头部队2营进展神速,4时30分攻占埔头和132高地,并继续向金门县城推进。
132高地位于古宁头与金门县城之间,是岛西部的重要制高点。253团进展神速,占领132高地后,国军还不清楚这一情况,19军军长刘云瀚和25军军长沈向奎同乘一辆吉普,准备前去组织部队反击,就在驶近132高地时,突然遭到解放军机枪扫射,车身中弹,这才明白132高地已落入解放军之手,慌不迭调头,才侥幸逃脱。——30年之后,刘云瀚在回忆录里仍心有余悸地写到此段经历:“当此生死之机间不容发,锋镝余生,亦云幸在矣!”
6时许,253团2营已推进到东坑一带,遭到国军14师和118师各一部阻击,经过激烈交战,解放军且战且退,于6时30分放弃132高地。
徐博团长随即用报话机向后方报告战况,并请求炮火轰击132高地,同时他积极组织力量,准备发动新的进攻。10时30分,253团重新组织力量从埔头发起攻击,正遇上国军反击,此时天色已大亮,国军不仅在132高地建立炮兵阵地向埔头猛轰,还出动飞机临空扫射轰炸,在国军陆坦空协同攻击下,解放军竭尽全力坚持到午后,终因力量不继,在埔头地区失利,主力退往林厝,少数人还在埔头村里坚持战斗,还有少数人则向南突击,最远打到距离金门县城仅1公里的下埔。
林厝村的战斗从凌晨开始,林厝位于古宁头东端,是从古宁头进入金门岛腹地的唯一通道,253团2营一部在林厝以东高地与反击的国军353团展开激烈的争夺,中午后,解放军进攻埔头的部队退回林厝,加强了林厝的防御力量,解放军利用村内原有的防御工事和坚固的石头建筑,顽强抵挡,与国军反复争夺,使国军在该地区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该团副团长俞望曾重伤,3个营长1死2伤,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国军19军14师在攻下埔头后也继续北上,从南面攻击林厝。与解放军展开激战,42团团长李光前也在战斗中被打死,成为金门之战中国军阵亡的最高职务的军官。
肖锋得知82师师指挥所没有随第一梯队登陆,而目前又没有船只能将师指挥所送过海,为了便于统一指挥金门岛部队,通过报话机指定由251团团长刘天祥统一所有岛上部队。
战斗开始后,国军从最初的混乱中清醒过来后,李良荣根据金门岛东部和小金门都未发现解放军进攻,判断解放军目前攻击范围只是在垄口至古宁头一线,便决定投入机动部队实施反击。凌晨3时下达反击部署:18军军长高魁元指挥118师的352、354团和19军18师52团配属战车第3连的2个排6辆坦克,从琼林向观音亭山、湖尾乡反击,这3个团兵分两路,一路352、354团团从观音亭山向湖尾乡、安歧攻击,一路52团从琼林、后沙沿海岸向西,侧击解放军登陆滩头;第19军军长刘云瀚和25军军长沈向奎共同指挥14师41团、42团、13师39团以及25军40师从金门县城北上,迎击攻势正盛的253团;战车营营长陈建威指挥2个排6辆坦克在琼林作为预备队待命。海军方面,也于25日清晨紧急出动,中荣号、南安号、淮安号、扫202号等军舰从古宁头西测海域对解放军因退潮搁浅的船只,进行猛烈轰击。其空军第一大队从上午8时起大举出动,一部分飞机对大陆莲河、阳塘、围头等地进行轰炸,另一部分飞机则在金门岛上空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当天国军空军司令周至柔亲自乘座飞机飞临金门上空观察战况。
24日晚19军的13师38团、14师的40团和18师的53团、54团都在金门外海的运输船上,凌晨被密集枪炮声惊醒后,很快就接到18师师长尹俊的紧急命令,要求他们迅速驶入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立即登岛参战。因此运输船便顶风急驶入料罗湾,但是风浪太大,一直到中午都无法靠岸。在尹俊的一再催促下,54团于当天下午15时登岛参战,而40团25日晚才登陆,38团更晚,登岸时岛上战斗已基本结束,而53团则驶往小金门岛,增强小金门的防御力量。
至下午,解放军244团主力已遭覆灭,仅余700人,251团也损失惨重,还剩1200人,只有253团实力尚在,但登陆之初所取得大部分战果均已丢失,各部退守林厝以东以及古宁头,等待后援。黄昏前后,251团也恢复了下午3时许与后方中断的报话机联系,要求第二梯队乘夜间在古宁头登陆。
天黑前,国军深知夜战乃是解放军所长,便停止进攻,收拢部队调整部署,从台湾起飞的飞机则不断在金门岛上空盘旋,并不时投下照明弹,监视金门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域。
如果战况仅仅只是这样,那还不算太糟,最糟的是由于登陆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三,正是天文高潮,而且解放军又多是平底帆船,抢滩之后,尽管事先布置在每艘船有1个干部和1个战士负责押船,但这些人并不熟悉水情,也没有统一的船只调度的组织机构,未能及时督促船工乘高潮迅速返航,而是留在岸边无谓等待,因此错过了潮汐,结果所有船只全部搁浅。天亮后,国军飞机、军舰、大炮和坦克以燃烧弹猛烈轰击,几乎将所有船只全部焚毁在海滩上,致使返航接运第二梯队的计划彻底落空,也使岛上的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在大陆的肖锋,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金门岛海滩上船只爆炸、起火的场面,五内俱焚,心如刀绞。82师师长钟贤文急怒攻心,一病不起。由于国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白天渡海根本无可能,便命令第二梯队全力搜集船只,准备夜间渡海增援,同时请求第10兵团从厦门征集船只。第10兵团立即下令在沿海地区紧急征集船只,征集到6艘可以运载2个团的机帆船,但是这6艘船在驶往莲河途中,船工惧怕参战,有5艘船被故意损坏而无法使用。
此时,28军指挥所对于增援金门岛也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根据情报金门岛敌军兵力已达7个师,再增援一两个营,根本于事无补,只有白白增加伤亡;还有的人认为与其增援一两个营,还不如组织船只接应岛上部队撤离,能撤回多少算多少。肖锋不敢决断,一面命令82师246团作好增援准备,一面向兵团请示,叶飞回答:“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决派兵增援,同敌人打到底!”
根据这一指示,246团团长孙云秀率领82师246团第1营第2连、团迫击炮连第1排全部和第2排一部以及从全团抽调的30多名战斗骨干,共300多人,全部配备自动武器,乘坐竭尽全力才搜集到的3艘船,于21时从大嶝岛出发,临行前孙团长对28军侦察科长张宪章说:“这次我算革命成功了!”把自己的手表和钢笔送给张宪章,还请他转告妻子,如果自己回不来,愿意随军就随军,愿意回家就回家。由于夜色的掩护,加上船少目标小,航行途中未被发现,26日凌晨在古宁头以东海滩顺利登陆,没有任何伤亡,上岛后迅速与岛上部队会合。
同时,在沃头的29军87师259团千方百计搜集到几条帆船,由3营代理营长梅鹤年带领从全营挑选出的200名战斗骨干,都是来自解放区的老兵(不是解放战士),多带弹药,天黑后从沃头起航,由于风向有1艘船折回,其他船只上的100多人顺利登陆,与岛上部队会合。
这两批援军,使岛上部队知道大陆的主力仍在竭尽全力组织增援,但是也看到大陆方面是有兵无船,增援杯水车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二梯队增援的所有官兵,与第一梯队不同,他们都知道岛上的险恶局面,也清楚此去极可能是一去不回,很多人留下了遗言,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确实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真实写照,不仅没有人退缩,甚至一些团、营长都抢着要去,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第二梯队登陆前,251团不顾连日苦战的疲劳,抓住国军飞机、坦克夜间无法活动的有利机会,在出动小部队袭扰的同时,组织主力发起反击,在天亮前曾一度推进到埔头一线。
26日凌晨2时许,国军海军驻澎湖列岛马公港的第一舰队司令黎玉玺亲自指挥旗舰太平号冒着大风大浪抵达金门海域,立即驶入古宁头西北海域,猛轰大嶝岛解放军炮兵阵地。
26日早晨,解放军控制着古宁头半岛包括林厝、南山、北山三个村庄和四块无名高地,总共约1.8平方公里范围的地区。
经过一夜的休整和调整,第18军军长高魁元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可以从湖下涉水过海湾,攻击解放军据守的林厝侧后,便决定出奇兵实施突击,攻击前曾组织人员徒涉,因地形不熟未成,后经向湖下居民询问,才知道只有低潮时从特定地点才可徒涉。经过精心准备,7时30分国军开始攻击,第14师41团第1营、第201师601团第1营和第3营8连,共两个营又一个连乘低潮从湖下出发徒涉双鲤湖,在林厝侧后的东鳍尾登陆,解放军没有想到国军竟会越过海湾攻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急忙仓促调集部队前往南山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双方在南山附近展开战斗,经过激战国军于10时攻占南山,解放军退守北山。南山一失,林厝就陷入了腹背守敌的险境。
上午8时,天色大亮,国军飞机飞临古宁头,进行轰炸扫射,为地面部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9时许,国军54团在右,354团居中,352团在左,三团并列,在坦克掩护下从南面进攻林厝,解放军凭借林厝村里坚固的石质建筑顽强防守,与国军展开逐屋争夺,巷战的战况殊为惨烈,不断发生白刃格斗。11时30分,国军占领大半个林厝,解放军除少数人还在个别据点坚持外,主力退往海滩。
11时许,国军第12兵团司令胡琏登上金门岛,他刚一上岛就立即与18军军长高魁元通电话,了解战况,半小时后胡琏正式接过金门岛作战指挥权,作出以下部署:18军军长高魁元统一指挥118师、19军18师54团和14师41团,进攻古宁头;19军军长刘云瀚指挥所部在湖尾高地、湖南高地和132高地一线布防,阻止解放军从古宁头突围。
中午先后,蒋经国乘飞机抵达金门岛,飞机在金门岛上空时,俯瞰全岛,惨烈战况令他触目凄凉。一下飞机就驱车直奔汤恩伯在水头村的指挥部,一路上更见尸横遍野,血肉模糊,其状惨不忍睹。汤恩伯不仅没有安排蒋经国与胡琏见面,反而声称战斗已基本结束,蒋经国便未与在前线督战的胡琏会面,随即慰问了附近官兵之后便返回台湾。汤恩伯此举的目的无非是把金门之战的功劳记在自己帐上,但是毕竟争不过胡琏,因为金门之战的主力部队是胡琏的12兵团,此战后,汤恩伯就在蒋介石面前失宠,并逐渐淡出军政界。与汤恩伯形成鲜明对照的,胡琏在战后的祝捷会上神色淡然,丝毫没有欣喜之色,部属不解,问之,答曰:“八百万国军都被人家消灭了,我们在一个小岛才消灭人家九千人,有什么值得庆贺的?”
就在蒋经国来到金门岛的同时,解放军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来到莲河的28军军部,迎接他的肖锋和李曼村,三人面面相觑,心乱如麻,此时有兵无船,毫无良策。刘培善用电话命令29军85师师长朱云谦准备渡海上岛指挥作战。后来因没有船只,加之岛上战斗已近尾声,刘培善又取消了这一命令。
午后,国军在胡琏亲自指挥下,向古宁头发起攻击。国军在坦克掩护下,步步推进,坦克冲进村落和携带火箭筒的步兵一起逐个轰击解放军据守的石头建筑,墙倒屋塌后步兵再冲进建筑逐屋搜索。解放军死战不退,几乎每个建筑的得失都经过激烈争夺。
肖锋和李曼村于午后致电金门岛上各团指挥员,高度赞扬了他们的英勇战斗,要求目前活着的同志继续战斗,为了保存力量,利用岛上一切工具想法越海撤回大陆。
15时20分,253团报告:“敌人三面进攻,情况十分危急……”报话机里可以清晰地听到枪炮声,突然一声爆炸,金门登陆部队与大陆的无线电联系彻底中断!
17时30分,国军354团经过血战攻占北山,此时金门海岸线除古宁头附近一小段外已全被国军攻占,解放军余部只占据着古宁头村和邻近的几个碉堡。
天黑后,解放军在岛上的五位最高指挥:251团团长刘天祥、251团政委田志春、253团团长徐博、253团政委陈利华和246团团长孙云秀在北山古洋楼的一处民房里举行作战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严峻的局面,最后一致决定分成几股打游击,并利用一切工具设法渡海撤回大陆。
22时,各团领导率领各团的残余人员,利用夜暗向北突围,在海边找船未果,便向东突围,一些没接到通知的战士则继续在古宁头坚持战斗。
拂晓时分,解放军29军87师259团1营2连约30名战斗骨干在营教导员李风池率领下乘着1艘汽艇来到古宁头海滩,接应伤员后撤,结果上船的人太多,又逢低潮,船只搁浅动弹不得,天亮后国军占领古宁头村并很快涌到海滩,李风池和众多伤员全部被俘。
27日,古宁头村虽被国军占领,但各地仍有解放军余部在坚持战斗,因此古宁头地区终日枪声不绝,战斗不断。国军海军发现在古宁头沿岸崖下地面炮火死角聚集不少解放军,便迅速派出扫202号和南安号两艘吃水较浅的军舰驾驶近古宁头,用舰炮进行抵近射击,给予解放军重大杀伤。在国军海陆协同夹击下,古宁头地区的解放军伤亡惨重,非死即俘,至上午10时,古宁头地区大的战斗已基本结束。
数百名解放军乘夜色冲出包围,进入金门岛东部山区,下午国军搜索部队在双乳山地区发现解放军一部,经短暂战斗后,解放军余部继续转移。
28日起国军开始在全岛进行搜捕,上午,由251团团长刘天祥和政委田志春率领的数十人在沙头地区遭到包围,刘天祥受伤被俘,其余人也同时被俘。
经过一夜战斗,246团团长孙云秀身边只剩下12人,不久也被国军搜索部队发现,孙云秀高声大喊:“朋友,过来吧,我是团长!”国军端着刺刀冲了过来,孙云秀连开数枪,打倒了冲在前面的几名国军,随即将最后一发子弹射进自己的头颅!余部大多被俘。
27日中午,国军东南军长长官陈诚抵达金门视察,下午他乘车经过132高地附近,近百名解放军突然冲出,令陈诚饱受一惊,随行的警卫部队立即展开战斗队形,一面还击一面喊话,此时这些解放军余部已经粮尽弹绝,精疲力竭,又见大势已去,便缴械就俘。这才使陈诚有惊无险,平安而归。
金门岛上的战斗直到28日才逐渐平息,但零星战斗持续更长。在金门岛上坚持战斗时间最长的莫过于253团团长徐博,他在26日晚突出重围进入东部山区后,就一直隐蔽在北太武山的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饥,孤身活动等待第二次登陆!直到1950年1月,即金门战斗结束三个月后才被国军发现俘虏,被俘之时他衣衫褴褛,须发皆长,形同野人,但其不屈的精神与战斗意志,连国军都深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