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为何守辽东(2) |
送交者: 相炳 2002年11月29日16:10:1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毛泽东、林彪为何反目? “9.13”事件发生了,林彪死了,而英明伟大的毛泽东是怎么事先发现他的反 革命计划 的?如果说是毛泽东提前发现了《“571工程”纪要》,这是不可能的, 一是因为在林彪死后才找出来的证据,二是《纪要》所涉及的时间在开始“批陈整 风”的运动之后,期间已经发生北京军区的改组和李先念被派到中央军委办事组等 事件,也就是说先动手的不是林彪,而是毛泽东。而“设立国家主席”一说更不可 能,设立国家主席只是关系到中共在国际上的 政治形像,毛泽东不看重这个职务, 林彪即使黄袍加身也不会看中这个位子,而且连与林彪保持着距离的周恩来、康生 、陈毅、汪东兴、许世友、钱学森、郭沫若等人都在庐山上赞同设立国家主席,可 想而知赞同“设立”的出发点是从树立国家形像,维护民族利益来考虑的,而不是 代表那个私人的阴谋。与“阴谋”对立的是“阳谋”,有时在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是 恰恰相反,毛泽东如此坚决果断地否认设立国家主席一职,这里面有没有无法公开 的阴谋,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设立国家主席只不过是 毛泽东发动倒林运动的一个借口而已。另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审林彪反革命集团 案件时,据1980年全国人大特别法庭举出的证据曾提到:“9.13”前期,已经有军 队开始南下调动,并以此作为林彪调兵南下,准备反叛的证据。这不又是在睁着眼 睛说瞎话吗?当时的中苏关系与1969年发生珍宝岛武装冲突时的情况相比,是不能 同日而语的,1971年的中苏、中蒙关系已较两年前明显缓和,苏、美两大国都已经 采取了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的举措,此时再在北部边境驻扎百万大军,显然是不合 情理的。即使林彪调兵真的是准备南下造反,由於中共军队没有发生反叛的客观事 实,如此捕风捉影式地给林彪捏造罪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 致毛、林反目为敌的呢?在姚明理写的《林彪的阴谋与死亡》一书提醒了我,倒不 是因为标题如何醒目,而是姚明理本人在未写完这部作品的时候就谢世而去,也就 是说他的作品是个半成品。正因为是个半成品,才引起我的好奇,姚明理在未完成 的作品中提到了林彪不愿意调起中苏战争一说,但是他又提出毛泽东对林彪准备采 取行动的三个理由,其中之一就是:周恩来总理汇报吴宗法的关系材料,这个材料 说吴宗法是林彪、黄永胜派遣的,专门联系对苏联战争的特务。 这个姚明理是什么人,什么来历,我一点也不清楚;吴宗法是何方神圣,本人 更无法去核实;周恩来汇报的材料是那来的,本人也无法去考究。但是,即使姚明 理是胡言乱语,“吴宗法”是凭空捏造,周恩来的材料是子虚乌有,姚明理提出的 观点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如果林彪、黄永胜参与派遣吴宗法一案的证据确凿,杀 黄永胜的头就绰绰有余,给林彪定个十恶不赦的罪也能名正言顺,可是林彪反革命 集团并没有“吴宗法”这条罪名,而且在 监狱服刑的人员中里最顽固不化的首推黄 永胜,直至他患癌症去世,也没承认自己犯过什么罪,这不禁使我想起满清皇太极 施反间计凌迟袁崇焕一事,难道历史的悲剧真的会重演? 早在1950年2月,毛泽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斯大林就施过 反奸计,这其实应该是高岗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岗在解放战争时任东北局副书 记,林彪入关后 成为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5 0年代初高岗奉调进京,号称“五马进京,一马当先”,同时兼任的职务有:国家副 主席,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高岗长期在东北工作,与苏联关系甚密,得到苏共高层领导人的高度“器重” ,他为红军立足陕北,为中共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国后东北的工农业大 力支援全国经济建设,为抗美援朝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拥护毛泽东的核心 人物,毛泽东对他也同样器重,曾作过“林(彪)不如高”的评价。但是高岗因为 苏联的“支持”,在与刘少奇、周恩来的政治较量中,反而失去毛泽东的信任而败 北,最后被迫自杀于狱中。下面就是斯大林献计的一段史实(笔者注:见中央文献 出版社《叶子龙回忆录》P201): 在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一天晚上斯大林来别墅会见毛泽东。他 把苏 联铁道部副部长、东北铁路系统苏联总顾问柯瓦廖夫写的《关于中共中央若干政策 与实际》的秘密报告交给毛泽东。报告说中共内部有一个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亲美派。 这引起了毛泽东对高岗的关注。 斯大林密交给毛泽东的报告,从表面上看支持的是高岗,反对的是刘少奇,可 在毛泽东手里所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这份密报提交的地点是莫斯科,时间是在19 50年初,如果按斯大林的暗示,刘少奇就是亲美派,可高岗与刘少奇究竟是谁更亲 美,在仅隔几个月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两人的立场就旗帜鲜明,展示得清清楚 楚。高岗不仅是中共党内的反战派代表,而且高岗的反战立场还不同于林彪,林彪 反战硬是坚持到了始终,而高岗虽力主反战,但一旦开战,他又是负责志愿军后勤 的总司令,并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初毛泽东在与公安部长罗瑞卿的谈话中,曾明确指出:“搞阴谋的,组 织地下司令部的,就是高岗。”想到高岗的自杀身亡,再联系到“9.13”前后发生 的一系列事件,不禁让人觉得可怕,1971年是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收获的一年,中美 关系经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结果是在国际上取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解除了 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围堵;迫使美台防卫条约撤销,美军撤出了 台湾;恢复了联合国会籍;全面对抗的中苏关系得到彻底缓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 史,在1971年都留下无法让人忘却的三大著名事件:一是基辛格7月密访北京;二是 “9.13”事件;三是10月加入联合国。三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又如此紧密相连,已经 充分说明了彼此之间的必然联系,而“9.13”林彪坠机于蒙古国的温都尔汗,是这 三大著名事件中的重中之重。 四、蒙古国独立史 “9.13”林彪坠机于温都尔汗,死在异国的他乡,他为什么选择蒙古作为 自己的归宿,这好像是个永远的谜。对此官方虽早有结论,但世人仍有很多猜疑, 使“温都尔汗”充满了神秘。据说世上知道这个谜底的只有4个人:勃列日涅夫、 安德罗波夫、亚历山德鲁和一个为此调查了一年多的克格勃成员,而且调查出来的 结果既不能告诉中国人,也不能告诉蒙古人。是什么天机要如此保密?如果此话可 信,它必涉及中、蒙、苏三方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中、蒙两方知道了事件真相, 应该对苏方极为不利,这不禁让人想起这块土地的今天和过去。 内、外蒙的由来蒙古国是中国北部的重要邻国,地处中俄两国之间,地理位置 独特,两国边界线长达4676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关系基本上与 中苏关系同步,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波动。中蒙双方于1960年签订《中蒙友好 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70年代,两国恢复互派大使。8 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9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两国关系和两国执 政党相互关系实现正常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蒙历史素有渊源,外蒙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今天外蒙已变成独立的 蒙古国,它的由来得从这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说起。 1206年,52岁的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 。随后,他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不断征战,最终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蒙 古帝国。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把原来的西夏、金、宋、大理和蒙古本土合 并成一个帝国,国号“大元”,其疆域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大 帝国。当时的“大元”是一个超级大国,地域之广,几乎无法作有效的统治。蒙古 人拥有如此庞大的元帝国,仍对一些没被征服的邻邦进行大规模征伐,包括日本、 缅甸、占城、安南和爪哇等。连绵不断地征战和元政府歧视汉人的政策,使蒙古统 治者在汉人不断地反抗下,终被逐出中原,重新回到蒙古故地。 元末,蒙古人虽被逐出中原,但他们仍在不停地骚扰边境。明太祖朱元璋曾八 次北征沙漠,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后迁都北京,因蒙古人不断犯边,遂重修 长城。至明末,因蒙古人内部分裂,部分蒙古人得到明政府允许,在长城以北与汉 人和睦相处,村牧而居;另一部分被逐至“漠北苦寒之地”,从此开始有了内、外 蒙古之分。 至清初,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不断征战,逐渐统一蒙古诸部。皇太极灭“后元 ”后,内、外蒙古再次收入中国版图,受中央政府管辖。 清末,因朝政腐败,国力衰弱。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 “皋华丽”号上,订立了《南京条约》,从此外强开始全面入侵。在夺我领土者中 ,犹以沙俄为甚,沙俄先后占去东北黑龙江以北,新疆以西的大片领土,对中俄之 间的这块土地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长江以南的湖南湘潭县韶山冲;19 07年12月5日,林彪诞生于长江北岸的湖北黄冈县林家大湾,这时的温都尔汗 仍在满清的版图。 1911年清亡,民国成立。外蒙的活佛和王公在沙俄的支持怂恿下于191 2年宣布独立,国际社会少有承认,中国政府和孙中山等人皆不承认其独立,但中 国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国民政府无力北顾,遂一拖再拖。袁世凯上台后,沙俄以承 认袁政府为条件,于1913年和1915年,先后签订“中俄酢鮈和中俄蒙协约 ”,条约称外蒙为中国一部分,但实行的是自治。随着条约的签订,外蒙宣布取消 独立。 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因急欲在世界上寻求支持 ,打破外交困境,在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对中国作了许多友好姿态,包括废除 沙俄和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重新签订友好互助条约,退还中国所有俄国租界, 废除治外法权等等。 1921年,外蒙出了个贫苦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其人受“十月革命” 的影响,笃信革命理论,曾到莫斯科见过列宁,在20年代初领导了外蒙的社会主 义革命,成为蒙古国英雄。外蒙在苏赫巴托和乔巴山等人的领导下组建了蒙古共产 党──“蒙古人民党”,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始向中国驻军进攻,并将中国驻军赶出 了外蒙古。5月,苏联红军应“人民党”邀请进入外蒙古。7月10日,组建了“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1924年,外蒙政府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同年5月,以中 国北京政府承认苏联在外蒙驻兵和继承帝俄时期拥有的中东铁路,苏联放弃帝俄在 华特权和庚子赔款、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为交换条件,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 协定》,其中的一条很重要:苏联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然对已吞并 的土地,列宁“把握”得很有分寸。从此,外蒙虽放弃了独立,但苏赫巴托坐上了 社会主义“老二哥”的交椅,苏联派兵进驻,与外蒙的关系亲于兄弟。蒙古以苏联 为老大哥,唯苏联是从,加上中国政府无力北顾,竟也维持了20几年。 蒙古国独立 1945年2月,二战的炮火接近尾声,盟国开始算计战后的各自利益,英、 美、苏三国巨头聚在克里米亚之雅尔塔,分别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中国缺席的 情况下,三国作出了有损中国主权的划分,这实际上又是一次出卖中国的巴黎和会 。苏联的主张与中国有关的部分有:维持外蒙现状,划中国的大连为国际港,而旅 顺作苏联军港,苏联在南满铁路享有特权等。美国答应了苏联的要求,主要是苏联 承诺在欧亚等地区对美国作出让步,同时准备出兵满洲对日作战,其中比较重要的 一条是苏联不准备插手中国局势。当时苏、美等国际社会都认为中共没有希望在内 战中取胜,斯大林把他的“宝”基本上跟美国一样,全压在蒋介石的身上。 当蒋介石得知三国瓜分方案后,表示出极大的不满,于是他派蒋经国去莫斯科 与斯大林面谈。蒋经国说:中国对日一战,收复失地是为一雪百年耻辱,现在台湾 尚未光复,日本尚未投降,先失外蒙,政府将无颜以见国人。斯大林则点明了为什 么自沙俄起俄国一直觊觎外蒙的理由:俄国横跨欧亚,一条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贯 穿东西,是连接两端的命脉、原沙俄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均以双头鹰作为国徽, 一头朝东,一头向西。蒙古边界距贝加尔湖南端的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太近,如果 有人在此作梗,无异于将双头鹰一劈两半,所以苏联必得外蒙而后快。 当时,苏联在亚洲的主要敌人是日本,而日本已行将战败,蒋经国称中国政府 拟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并修万世之好,中国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实际上很明显 ,斯大林在此不肯让步,一是他明知蒋介石亲美,故信不过他;二是中国作为亚洲 最主要的大国,不可能一直对苏联俯首贴耳;三是小而封闭的外蒙人口缺乏,教育 和科技落后,远比中国容易控制得多;四是外蒙的矿产丰富,能为苏联所用。所以 在中苏之间设如此一个缓冲区,对苏联来说可说是去了一个心腹之患。苏联提供的 好处不仅仅是“苏蒙联军”对日作战,最为关键的一条是苏联答应在未来的国共内 战中不帮助中国共产党,而这一条是蒋介石正求之不得的,所以在美、苏多重压力 下,蒋介石同意尊重外蒙的“民族自决”。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宋子文深知一旦自 己在这个“中苏友好条约”上签字,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所以找个借 口辞了外交部长的官,而王士杰无可奈何地做了冤大头,遂有后面“全民公决”一 事。 8月,苏联红军迅速击败日本关东军,占领全东北。蒋介石担心斯大林变卦, 共产党会借苏军之势控制东北,所以王士杰和莫洛托夫在8月14日签下《中苏友 好条约》,并互换《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蒋介石得以接收东北。为阻止蒙古 独立,在条约里写上了独立必须经过公民投票一条。这项条款虽然没什么实际效果 ,但蒋介石此举多少还是为了有点面子。10月20日,国民政府派代表监督外蒙 古公民投票,投票的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中共与蒙古国 1949年,国际社会都不看好的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取胜,只用了4年时间 就打败了国民党,美、苏的利益划分未尽如所愿。10月1日,苏联首先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因此恼羞成怒,坚称苏联不遵守“友好条约”,指其暗中支持 中共,在中共建国后立即弃蒋于不顾,与北京建交,于是蒋介石宣布“友好条约” 作废,其中关于承认外蒙独立的条款也包括在内,台湾的地图又把外蒙划进了中国 。 10月16日,中共建国刚刚过去半个月,中蒙建立外交关系,中共正式承认 外蒙独立。 12月16日,毛泽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辰第一次出访苏联。1950年1 月20日,周恩来也随后抵达莫斯科。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协定》。中苏关系与中蒙关系一道,双双进入“蜜月期”。 1961年,蒙古加入联合国。至90年代,蒙古已与130多个国家建交, 蒙古形同“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默默地过了几十年。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关系 中,中蒙关系几乎完全等同于中苏关系,苏蒙之间密切得跟西伯利亚寒流一样,苏 联一刮风,蒙古就降温。中苏关系恶化时,苏联在中蒙边境上屯下重兵;当中苏关 系缓和时,苏联从蒙古撤回军队成为中苏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先决条件。 外蒙受汉人的影响较小,加之多年来受苏联的影响,应该说他们选择独立是自 愿的。不过,独立的蒙古国得到多少自由,是值得怀疑的,这只是又选了另一个靠 山而已。当然,独立的蒙古国人民也确实得到不少好处,如在国共内战时,躲过了 战乱浩劫;在中国闹天灾人祸时,享受到了苏联的援助。 蒙古是个内陆国,交通不便,人口缺乏,发展经济必须从它仅有的两个邻国找 出路,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里,当初正是因为如此才容易被人控制。 因此,蒙古国发展经济的渠道,与中、苏相比较,通过中国向南亚发展,在南方找 个不冻港与世界相连,跟通过苏联,向北往北冰洋发展,或在西伯利亚绕一圈在远 东找个港口,孰优孰劣,是不难得出结论的。如今前苏联已不复存在,俄罗斯经济 尚处在自顾不暇境地,所以蒙古国的目光又重新瞄向了南面四季温暖的曾经是自己 祖国的──中国。 五、个人恩怨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称林彪是个“不懂事的娃娃”;建国后,称赞他是个“无 与伦比的元帅”、“无敌元帅”。斯大林在莫斯科称林彪是“天才战将”,蒋介石 在台湾称林彪是“战争魔鬼”,这世上不知道还有什么比“魔鬼”更可怕?“不懂 事的娃娃”在蒋介石眼里变成了魔鬼。1949年底,毛泽东在莫斯科见到斯大林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叶子龙回忆录》里, 就写得很清楚: 那天一见面,斯大林与毛泽东热烈拥抱,寒暄过后,斯大林即毫不掩饰地称赞 毛泽东,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却摇着 头说:“不,我是个受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啊。反对我的人厉害哩。有些是非不 明……”──这显然是暗指斯大林支持王明…… 毛泽东在斯大林面前一再称自己是个长期靠边站的人,尽管他对斯大林是虔诚 有加,但斯大林从来没瞧得起过毛泽东。蒋介石骂林彪是“魔鬼”,可毛泽东称呼 蒋介石是“卖国贼”和“老朋友”,如果蒋介石也认为毛泽东是“老朋友”,那么 林彪在毛泽东眼里又是什么呢? 林彪死于“9.13”事件,这是林彪自己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从 此林彪的功绩随同他的肉体一并从中国大陆的这块土地上消失。和他活着一样,他 的死同样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在这个短暂的震惊后,紧接是更大的震惊,他的名 字被铺天盖地的叫骂声吞没,他的名字不再代表胜利和正义,而是所有的失败和邪 恶。从此,“林彪”这两个字在所有的党史、军史,以及影视文学中均以邪恶出现 ,他成了共和国的罪人,成了恶魔的化身,在毛泽东眼里“无敌元帅”竟然“魔鬼 ”成真! 1976年,随着毛泽东的去世,反思想、反知识的反右斗争也划上了句号, 投身入世界行列,加入国际竞争,接触到先进的世界人文思想,中华民族已逐步融 入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中国的巨变,被毛泽东思想指引了多年的数10亿国人,又 开始有了自己的感触,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言论,善良而勤劳的中国人逐 渐恢复了记忆,开始了回忆,回忆过去曾经有过战无不胜的红一军团,回忆过去曾 经有过奋起抗日的115师,回忆过去曾经有过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第四野战军,回 忆那些难以忘却的过去,就免不了回忆“9.13”存在过一个真实的中国人。 林彪曾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在“九大”以前,林彪可以说一直都是毛泽东的铁杆亲信,林彪能升任共和国 副统帅,作为接班人写进中共党章,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林彪在历史上也曾救过 毛泽东多次,本人只列举一例,这是发生在1937年的延安,毛泽东与张国焘在 政治决斗时发生一件小事(笔者注:见中央文献出版社《叶子龙回忆录》P61、 P62)。 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进行审查工作,并在自上而下地对张 国焘的错误进行批判。这时发生了一件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937年春的一个中午,红大校长林彪急匆匆地来到毛泽东住的李家窑院,我 正准备出院们,与他撞个满怀。他劈头对我说:“许世友要杀害毛主席。快让警卫把 门看紧,我马上派人来!我去向主席报告!”正在这时,门帘一挑,毛泽东走出房间: “什么事啊,这么急?”林彪回答:“主席,我得到可靠情报,张国焘指使一批红大 学员要在今天搞武装暴动,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杀你!”毛泽东用挟着香烟的手指着林 彪:“消息可靠吗?哪一个有这么大的胆量!”毛泽东接着说:“既然这样,你就处 理吧,先把带头的抓起来,再做计议!” 林彪走后,来了一个连的红军战士,把李家窑院严严实实警戒起来。毛泽东早就 听说过许世友其人,他会武功,好喝酒,仗义豪放,骁勇善战,是红四方面军闻名的 战将。许多天以后的一个早晨,毛泽东把红大副校长罗瑞卿叫来,说:我们看看许军 长去! 我们陪同毛泽东来到红大(此时红大已改名为抗大),许世友及红四方面军的几十 个高级干部都已集合在院子里。毛泽东作了即席讲话。他再次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另 立中央的事实。接着他说:红四方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不是他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 的广大干部对中国革命是有功劳的,是好同志、好干部,党是相信你们的。后来,这些 干部经过学习分配到新的工作岗位,许多人得到了重用。 毛泽东在许世友身上做了不少工作,对他不计前嫌,并委以重任,令许世友十分感 动。张国焘表面上也承认了错误…… 从《叶子龙回忆录》里,可以看出张国焘曾试图用武力加害毛泽东,他所率领 的四方面军差点成为打头阵的急先锋,多亏许世友能悬崖勒马,才没有使悲剧发生 。在与张国焘的这场殊死斗争中毛泽东被救一命,身为抗大校长的林彪立了头功, 四方面军军长许世友能弃暗投明,功劳也不算小,所以他们俩人都得到了毛泽东的 重用。 当然,林彪能出手相救毛泽东于危局,与他堂兄林育英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林育英作为中共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 ,曾两次到苏俄学习工作。从1936年1月起,他就一直参加中央政治局工作, 在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政治决斗中是坚定的拥毛派。1942年3月6日林育英病逝 于延安,中共党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何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任弼 时、徐特立等人亲自为其执绋、抬棺、行奠土礼,毛泽东还亲笔写下“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的挽词。据笔者所知,毛泽东在参加张思德、陈毅的追悼会上只三次鞠 躬,林育英能享受如此恩遇,毛泽东当时对林家兄弟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小事,是由陈毅元帅提起,都是发生在林彪不到20岁时 的事情。“9.13”后,身患绝症的陈毅元帅从医院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周恩 来主持的“老干部座谈会”,在会上他把深藏在心中多年,党内极少有人知道的秘 密一一说了个清楚,为此他作了3万字的发言,几乎讲了一个上午,把在红军创建 初期林彪历史的真实面目,作了系统、全面、实事求是的讲解。由于陈毅元帅身患 的绝症已到晚期,在他讲完这些话后,鼻腔涌出鲜血,从此再也没下过病床,直至 去世。当然,在陈毅把这两件事说出来的时候,离林彪葬身外蒙事隔不到一个月, 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陈毅曾是林彪的救命恩人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叶挺、贺龙和刘伯承的指挥下,共产党领导 的军队发动了南昌起义,但很快因重重围剿而告失败。发动起义后,蒋介石急调重 兵围堵。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广昌向南转移,途中因酷暑、饥饿、 劳累和紧张,猛烈地袭击着部队,人困马乏使军心开始不稳。部队刚到赣南瑞金又 遇到一场恶战,被迫向会昌方向退却。起义部队每到一地,喘息未定,敌人便尾追 上来,只得马不停蹄地再次转移,负伤的、牺牲的、因病减员的、逃跑的是比比皆 是,部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这时发生了一场突发事件,幸亏陈毅及时地“刀下留 人”,差点就要了林彪的命。 当时林彪所在7连的全部军需费尚有120块光洋,由于他的大意,这笔钱让 一个勤务员背上拐跑了,而这位可恶的骗子居然还是林彪的表弟,在当时筹措军费 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连上百号官兵的生存都维系在这百余元光洋上,林彪的过失 可称得上是罪上加罪了。在身为连长的林彪胆战心惊地向团长黄浩声报告时,黄团 长在盛怒之下要枪毙林彪,幸亏该团党代表陈毅从中力劝,才使黄浩声免其一死, 当时的林彪因此而感激不尽,视陈毅为再生父母。 林彪曾当过逃兵 同年9月底,南昌起义部队转战进入广东。10月2日,林彪所部在三河坝地 区再遇强敌,虽取得胜利,但部队伤亡过大。4日,被迫撤离三河坝地区,而其他 各路军已溃不成军,领导人已开始分头撤离,至此中共党第一次领导的武装起义失 败了,最初2万多人的起义队伍到现在只剩下朱德身边的2千余人,况且四面都是 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随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7日,朱德、陈毅率部向闽赣边 界地区转移,又因立足未稳被钱大钧所部一路追赶,终于突围进入江西境内,在到 达安远县的天心圩时,才得以短暂的休整。这时部队的战斗力已大大削弱,对于武 装斗争的悲观情绪,日益严重地摧毁着部队的斗志。时值深秋,露宿山林、风寒露 冷,官兵们还穿着南昌出来时的单衣单裤,加上缺药断粮,饥饿、疾病使部队两眼 抹黑,对前途一片迷茫,散伙的现象日益严重,有的带着整班、整排公开离队,有 的携枪自谋生路,部队人数骤减到1千人左右。为此朱德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在 鼓舞士气的同时也坦言相告:“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陈毅也讲了话:“一个革命者不仅要做得起胜利的英雄,更要经得住失败的考 验。” 可天心圩的鼓舞和动员,并没有改变现实的困境,饥寒、疲劳、疾病、贫困、 伤员等在随后西进的路上更为严重。在此情况下林彪领着几个黄埔4期的连长来见 陈毅。林彪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着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 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其他几个连长都跟着附和,劝陈毅带他们走。陈毅明确 表示他不走,他说:“现在我们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他们怕我们。一旦离开队 伍没有枪,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们。我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其他几个连长被劝 住了,只有林彪独自一个人离队,但没走多远他又回来了。因为走到梅关时,他看 到国民党军在搜查、抢夺、打人、杀人,他想这样去送命太不值,还不如回去。 中午时分,林彪回到了部队。他立即到团部检讨了自己动摇、逃跑的经过,并 指天发誓不再犯二过,团里的几位首长被林彪改错的诚心所打动,他们认为现在开 小差已是司空见惯,林彪能主动归队,这说明他已把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联到了一 块。于是大家一致宽恕了他,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当7连连长。 以上是晚年的陈毅讲述林彪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发生的两件小事。在事隔44年 之久,在林彪摔死不到一个月,陈毅能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迅速回忆出来,确 实不简单!在林彪差点被杀头的这例事件中,当时的起义部队已身陷困境,突然发 生拐跑光洋的恶劣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都称得上相当严重的大事故,陈毅元 帅能记忆犹新地回忆出来,说明这事在他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林彪身为全 连负责人,理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部队生死攸关的时候,遗失巨额的军需费 ,对已经动摇的军心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这个骗子还是他的亲戚,更是罪加一等 。如果此事当真,黄浩声团长要枪毙林彪的举动是无可非议的,其做法完全正确, 可身为团党代表陈毅却要网开一面,就有失公允,其行为与包庇纵容违法乱纪无异 ;如果此事当真,勇于承担责任,在可能被杀头的情况下敢于承认错误,亲自去向 团长报告,这个年轻连长的人品和武德还有什么不值得称道的?陈毅能行大义,饶 过罪该枪毙的林彪,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因素的考虑吧。 在另一件事中是林彪当了逃兵。他当时出逃的背景很清楚,朱德在天心圩就说 得很坦率:“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要知道起义部 队由起初的2万人马变成区区1千,战斗人员急剧下降,部队编制也大量缩减,就 足以说明局势的严峻。如果此事当真,林彪身为连长,和别的指挥人员完全不一样 ,逃跑时既未带枪,也未带走一个兵,是孤零零一个人开的溜,而且在临走之前还 当着几个连长的面,向陈毅提出自己的计划──“想改变目前的逆境,到上海再图 发展。”这起码能说明林彪并不是放弃革命,也没有想到过要回家,所以他的“逃 ”,并不能说明是叛变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朱德所说的这句话难道不绝对吗?难道非要跟着朱德 干才能叫革命?否则就是放弃革命!如果此事当真,林彪离开队伍只能说明朱德的 军事指挥存在问题,这如同后来在井冈山上,林彪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也是不满, 于是在1930年1月5日亲自写信,当面提出了批评意见──“红旗还能打多久 ”,此事后来被毛泽东的回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掩盖,并反而以此污 蔑林彪,说其革命立场不坚定,时常发生动摇。若说当时的部队陷于逆境,造成一 个十分残酷的险境,难道与高级指挥人员的错误决策没一点关系吗?在朱德的英明 指挥下,起义部队严重减员20倍,林彪只是个区区连长,以他个人能力根本无法 改变眼前的现实。而历史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1928年春在来阳发生的两次 战斗中,林彪一直冲在最前面,屡立战功,由连长升到了营长,时任中国工农革命 军第一师第一营营长,当时的领导人还不是毛泽东,而正是朱德和陈毅。 患难之交 历史是无法掩盖的。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新泉亲笔写了一封《给 林彪的信》,该信长达8千余字,客观公正地记载了当时毛泽东与林彪个人之间的 “恩恩怨怨”,信的开头这样写到: 林彪同志: 一、给我很大的感动,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起来了,我一定 向你及一切谋有利于党的团结个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 思想、习惯、制度奋斗。因为现在争论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和一时 的问题,是整个四军党的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不过从前因种 种原因把它隐蔽了,到近日来才暴露…… 这封信在《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和《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中首次公开,笔 者初读的感觉正如同是学生与老师、后人与前辈的关系,只是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 在此处正好相反,俩人对换了个位子。对于意志刚强,敢于天斗与地斗的毛泽东, 竟然用如此口气去与一个年轻的部属说话,确实让人感到意外,这也说明了当时的 问题十分严重,毛泽东因受排挤而大权旁落,身心受到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在写《给林彪的信》事后一年,即1930年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召开,会 议通过的决议是:对毛泽东同志予以严重警告。会后确立了朱德对红军的领导权, 由中央指定的原前委书记毛泽东因此落选,而当选的书记正是陈毅,毛泽东被分配 到地方去指导闽西特委工作,也不知是真病、假病,反正不久,毛泽东就重病缠身 ,一蹶不振。7月8日,毛泽东、贺子珍和前委秘书江华被下放到闽西蛟洋,此刻 是毛泽东一生中极度失意之时,而林彪却是唯一一位在此时支持毛泽东,反对朱德 的红军高级将领,直至红四军召开八大。 1933年12月25日,红一军团在李德、博古的直接指挥下连吃败仗。在 三岬嶂、凤翔峰打了败仗后,林彪和聂荣臻联名上书,在《凤翔峰战斗及经验教训 》的战斗总结中林彪指出:应改变战术,尽量避免“堡垒对峙”的“短促突击”战 术,以运动战消灭敌人。要知道林彪敢说这番话的勇气,李德、博古当时在中央苏 区正大搞“惩办主义”,极力排斥异己,对敢于提不同意见者基本是“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林彪的上书竟敢对他们严格把持的中央军委表示异议,是完全有可能 被撤职、逮捕,甚至有被杀头的危险。林彪和聂荣臻虽然都没有因此遭到打击报复 ,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敌当前的形势所迫,李德、博古还没有更好的战将 来替换;二是因为林彪年轻,而且这几场败仗都与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不无关系, 所以李德、博古对别的领导人都不含糊,却惟独对林彪和聂荣臻不得不手下留情地 网开一面。由于林彪的上书在起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中央军委的战略决 策没有丝毫地改变,因此红一军团在李德、博古的直接指挥下仍是败仗不断。到了 遵义会议的转折点上,为毛泽东能顺利出山,林彪的上书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抹的作 用,毛泽东一旦掌权,就把红军的主力部队交给林彪掌管,其后林彪的军事天才重 新得到重用,红一军团又成为战无不胜的常胜军团。 林彪在1929年、1930年、1933年都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孤立无援的 毛泽东,难道是为了自己今后的政治前程而孤注投资,是他耍的大阴谋吗?显然不 是,历史的事实已经彻底否定了这种假设。1935年5月,在长征时的会理会议 上,林彪又一手导演了拥护彭德怀,公开逼毛泽东交出军权的“阳谋”,此举令大 权在握的毛泽东十分恼火,但是他却以“不懂事的娃娃”为借口,放过林彪,反而 迁怒彭德怀整整24年,期间几次欲翻彭德怀的老账,最终导致1959年的庐山 会议彻底与之决裂。 在中共十大元帅中,敢当面顶撞毛泽东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彭大将军,一位是 无敌元帅;一位是毛泽东的“张飞”,一位是共产党的“韩信”。他俩打天下都功 高勋著,基本上就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可最后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善终”。韩 信本是位历史悲剧性人物,此处暂且不论,可张飞虽没有善终,但蜀汉政权对他不 薄啊,桃园结义的刘关张,是何等的情深义重,誓死同生而成为千古美谈!可毛泽 东的“张飞”却死得不明不白,可想而知,毛泽东虽口誉彭大将军,但他既非刘备 ,彭德怀也不是张飞。彭大将军的个性比无敌元帅相差很大,林彪比彭德怀更懂得 一些“节制”,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毛泽东恼火;林彪坚持自己意见时, 常使毛泽东感动。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并成功做到了的人物,在中国 历史上除了林彪还没第二个人,历史也无数次地证明了林彪决策的一贯正确。19 46年1月5日,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 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毛泽东的意见:“我们 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林彪坚持不同意 见,回复说: 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在 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 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彭德怀敢讲话,林彪更是有话敢说,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 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毛泽东,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感情宣泄,而林彪在此时 就不如此讲话。在成功化解四平危局后,林彪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根本问题 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党。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 立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东北战 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1 945年12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毛泽东,而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 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他在1958年“大跃进”时就斥责毛 泽东是“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可他又号召全党全军“高 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并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世界顶峰论;他私下里说毛泽东“ 言行不一”、“搞权术”,可又在庄严的大会上,手捧红宝书,大声疾呼:“谁反 对毛主席,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林彪对毛泽东的错误,做得更多的是当面 坚持意见,不惜直接顶撞,但在背后却高喊四个伟大,在公开场合始终都维护着毛 泽东的“光辉形象”。 因此,正是这位“会理会议”的始作俑者──林彪,在庐山会议期间公开承认 自己的反毛“错误”与彭德怀无关,反而因此青云直上,深受毛泽东器重,从此接 替了彭德怀,开始执掌共和国的军、政大权。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毛泽东南巡到 “9.13”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通过多次讲话,不断发表定性的演说,但 都没有提及林彪在历史上有什么重大错误,这与他对王明、张国焘、彭德怀等人的 做法是完全的不同,这是毛泽东所经历的历次路线斗争中绝无仅有的。 而陈毅作为中共十大元帅之一,解放后曾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 中央政治局委员,因为在文革中敢于对中央文革小组“放炮”,被定为“二月逆流 ”的主将。他手中虽然无多少实权,但自始至终都在中共高层担任要职,在“九大 ”会上被毛泽东指定为上海的右派代表,仍被选举为中央委员,如果是林彪要整倒 老帅,那么在被整的元帅里面,陈毅就是受迫害最轻的一个,这也可能是林彪报答 当年“救命之恩”的缘故吧。 陈毅从1971年10月底卧床,经常处于昏迷状态。12月24日清晨5点 ,突然从沉睡中醒来,在没有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要吃面条为毛泽东祝寿,病重的 陈毅当然是记错了日期,因为毛泽东的生日是12月26日,陈毅抱病祝寿的事感 动了一大批老战友,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震、乔冠华等都到医院来看望,老 年的毛泽东当然也会深受触动。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此时的毛泽东也 是身患重病,经多次抢救的病弱之躯尚未恢复过来,在8日圈发了举行陈毅追悼会 的文件后,过了两日,到10日下午也是在没任何人的提醒下,临时决定要亲自参 加追悼会,仓促出发时只穿着薄毛裤和睡衣,仅在外面披了一件大衣就上了车。 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多次提到林彪叛逃、暗害他和摧残老同志的罪行,如他对 西哈努克亲王说(笔者注: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铁竹伟著的《陈毅元帅的最 后岁月》P319、P320、P321): 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们的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 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我就一个“亲密战友”还要暗害我,阴谋暴露后,他自己叛逃摔死了。难道你们在 座的不是我的亲密战友吗?陈毅同志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英勇战士,在长期革命 斗争中,是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给中国人民立了功的。他是我们党的一个好 党员、好同志。他能团结人。他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 得很好。我们家里有时也发生吵架,吵架是难免的,你们家里不也是常吵架吗?但 你们推翻朗诺反动集团是团结一致的。 西哈努克亲王因此成为由毛泽东亲自告诉林彪摔死的第一个外国人。然后,毛 泽东又面对在座的中央领导人接着说: 林彪是要打倒你们老帅的,我们的老帅他一个也不要。你们不要再讲他们“二 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陈老总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 戚”的。都是政治局委员在一起议论一下有什么不可以,又是公开的。当时你们 (指在座的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为什么不找我谈谈呢? 最后是周恩来致悼词,毛泽东戴着找张茜(陈毅的夫人)要的一个黑纱,在一 片哀乐声中,对着骨灰盒鞠了三个躬,算是对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之情作了最好 的表达,也是对陈毅一生的最好肯定。直到毛泽东离开会场,一直在旁陪同的江青 同志,可能是因寒冷的天气缘故,始终都没脱下自己戴着的帽子。 从陈毅的追悼会上可以看出:30年代初的林彪对毛泽东是忠心耿耿,“9. 13”后的毛泽东对林彪是恨之入骨。1972年2月21日,在毛泽东抱病会见 查理.尼克松时也是这么说的:“我们国内有一派也反对跟你们来往,结果坐一架飞 机跑到外国去了。”由此可见,在林彪尸骨未寒之时,毛泽东都不肯放过曾经舍身 救己的恩人和亲密无比的战友。蒋介石骂林彪是“魔鬼”,作为校长,为自己这个 不共戴天的学生伤透了心,倒是情有可原的;可毛泽东作为林彪的恩师和领导,却 如此善待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无敌元帅,在毛泽东眼里的林彪简直比蒋介石眼中的 “魔鬼”还要“魔鬼”! 六、民族主义 独来独往话天马 林彪一生好学,熟读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而且是个难得 的全才。他在1966年5月18日发表了一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史称“5.18”讲话,“9.13”事件发生后被称之为发动反革命 政变的“政变经”,受到全国批判。笔者以为,凡搞政变者,会如此公开地宣扬历 史上的政变事件,还鲜有所闻,现摘录出一段: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历代开国后,10年、20年、30年、50年,很短时 间就发生政变,丢掉政权的例子很多。周朝建立以后,不久就发生了叛乱,到春秋 战国就大乱了。“春秋无义战”,各国互相颠覆,内部互相残杀。楚成王的儿子商 臣,以卫兵包围王宫,逼成王自杀。成王好吃熊掌,要求让他吃了熊掌再死,企图 拖延时间,以待外援。商臣不许,说“熊掌难熟”,成王被迫立即自杀。吴国公子 光派专诸刺杀了王僚,夺取了政权。晋献公、齐桓公、齐懿公当政前后,多次发生 政变杀人。春秋战国这类事太多了,我就不说了。除了相砍相杀夺取政权外,还有 用其它阴谋诡计掌握实权的。例如,吕不韦送怀孕的赵姬给秦庄襄王,生了秦始皇 ,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统治的初期,实际上政权落到吕不韦的手里。 …… 辛亥革命,孙中山当了大总统,三个月就被袁世凯夺去了政权。四年后,袁世 凯做了皇帝,又被人推翻。此后,军阀混战十几年,两次直奉战争,一次直皖战争 。蒋介石,正是靠篡夺军权、党权、政权,发动反革命政变上台的,对革命人民进 行了大屠杀。 林彪的这篇“政变经”上至周朝下到民国,前后三千年,件件事例举得清楚明 白,他对历史的了解,不可谓不精通。解放后,林彪称病不出,亲手写过很多字幅 ,如“张良范蠡 急流勇退”、“天马行空 独往独来”就是其中的两条,唯独“ 天马行空”一幅没有悬挂在客厅,也没有出现在触目张扬的公开场合,却出现在极 其黑暗,四周被封闭得死死的卧室床头。 “天马行空”当然是指“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不受拘束。”这和他“独往 独来”的个性是相吻合的,可为什么独上床头呢?为了搞清一个疑团,笔者查阅了 一些与林彪事件相关的历史资料,才真正搞清楚此处“天马”的本意。正是因为“ 天马”的驱使,正是因为“天马”的召唤,才使我要给大家一个发自内心的表白! 说到此处的“天马”,不禁让我想起汉武帝从西域大宛国得到的汗血马,《史记· 大宛列传》曾为此记载,内容大致为: 汉武帝欲得汗血马,先用重金交换不成,随命将军李广利率师两度出 征大宛国(西域古国之一,位于前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战争先后持续四年, 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最后迫使大宛国臣服于汉,李广利带回了大宛的“善马数十匹 ,中马以下牡牝3000余匹”。武帝得名马,使汉朝马种得到改良,保证了西行 商路的通畅,促进了双边的文化、经济交流。 何谓汗血马?经史料研究,它是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一个马种,其先祖生长在 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据传它曾经是成吉思汗的坐骑,因 其在奔跑时颈部位流出的汗有红色物质,其色鲜红似血而得名。目前主要分布在土 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总数量在3000匹左右。 汗血马被誉为天马,源于汉武帝特别喜爱战马。当他从《易》占卜里得知“神 马当从西北来”后,以为是神马降临,有《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武帝不辞劳苦, 兴师动众,往返跋涉4000多公里,就为得到这几匹战马。起先,武帝已得到了 乌孙的战马,已将其命名为“天马”,在得到大宛的汗血马后,发现比乌孙马更健 壮,武帝大喜,如是更名乌孙马为“西极”,汗血马为“天马”,并亲笔写下了令 炎黄子孙万世敬仰的《西极天马歌》。 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千古时空己逝,四夷已服,文治武功的汉武帝所作《西极天马歌》后来一直列 为汉《郊祀歌》十九章之一。据史料记载:“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 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汗为血红色),因号曰天马子”。这些引进 的汗血马,使汉朝战马体质、性能乃至形貌都大为改观,为抵御外族侵略立下了赫 赫战功。 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在位54年,是西汉的全盛时期。他 继续推行削藩政策,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将其封地分封给各子弟,撤消了很多诸 侯国,巩固了中央集权;他派兵攻打匈奴、南越及朝鲜,扩大了汉朝的版图,打通 了河西走廊和中亚各国的交通,促进了中国和中亚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他改 变汉初与民休息体制,推行新经济政策;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一个新的士 人政府。汉武帝时代,国家强盛,政治稳定,是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 展时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就是在武帝建元3年(前138年)出 使西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在武帝征和2年(前91年), 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国历史上 最著名的的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就出自武帝左右。 霍去病,平阳人(今山西临汾,与卫青同祖籍),为卫青(武帝时的大将军, 封长平侯)的姊子,生于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117年),年仅2 4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年军事家。他16岁统兵,曾先后六次出兵塞外,屡次 打败侵犯疆域的匈奴,为大汉帝国立下了巨大功绩。为此,武帝要为他“治弟”, 赐予他高贵的住宅和官邸,可是他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拒绝,没有接受,足 见他是一位不图享受以国事为重的爱国将领。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热情颂扬卫青 和霍去病的诗篇,这是其中一首: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光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催。 刚满20岁的霍去病率骑兵1万出陇西,入胡地,历经5年,打过焉支山、居 延海,直插祁连山下。河西匈奴被迫放弃焉支山和祁连山这两道天然屏障,下面就 是当时匈奴所唱的悲歌: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无蕃息! 亡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的悲歌传入内地后,霍去病声威日盛,汉武帝又要为他营建府第,霍去病 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霍去病和卫青一样,努力推行汉武帝的外交政 策,为打通河西走廊,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两位功高盖世的山西名将,活着曾是大汉帝国的 青山白玉柱,驾海紫金梁,死后雄风犹存,在冥国之中守护着汉王朝的百年基业。 汉武帝特喜爱这位年轻而功高出众的小将,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其名望与 卫青并驾齐驱。因为两位英雄建立的盖世奇功,汉武帝由此一跃而为千古一帝,堪 与秦始皇媲美称雄。但是,如果没有卫青、霍去病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武帝也 只能枉有兴国之志,苦无左膀右臂的鼎力相助而对天空叹了!汉武帝十分清楚卫青 、霍去病对于大汉帝国意味着什么,所以对他俩宠幸备至,爱护有加。公元前11 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病故,《汉书》为此记载:“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 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在茂陵旁,冢上有(竖石), 冢前有石人马者是也。”汉武帝因惋惜与悲痛的心情,把他葬于自己陵墓的旁边, 并为他举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礼。在埋葬的那一天,动员了霍去病生前所招降者,身 穿黑甲,排成长队从长安至茂陵送葬。武帝还为了炫耀他河西抗匈的武功,纪念他 生平的伟大业绩,在墓的封土上用天然石块堆积,象征祁连山,借以表彰霍去病在 祁连山的辉煌战果;并雕刻各种大型动物石像,置于墓前及墓冢上,作为装饰。霍 去病墓位于茂陵东北1公里处。墓为一锥形土石丘,现建有茂陵博物馆。在茂陵的 周围,还有20多个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据历史文献记载,陪葬墓多属于武帝及西 汉其他时期的功臣、将领、外戚、后妃之类的墓冢,其中较大的有霍去病、卫青、 霍光、李夫人、上官桀、上官安和敬夫人等墓。现在霍去病墓前仅存有几件石刻雕 象,如:“马踏匈奴”、“马跃祁连山”、“马卧河山”等。 漠北之战 楚汉相争结束次年,匈奴单于大举南侵。汉高祖率大军讨伐,在平城被包围了 7天,食尽援绝,后以陈平的计策得以逃脱。汉高祖不得已派遣刘敬到匈奴签订和 约,以宗室之女当做公主做为单于的妻子,每年呈上一定数量的食物、用品给匈奴 ,与匈奴□为兄弟、高祖死后,匈奴对汉继续保持优势,吕后时代,单于曾给吕后 侮辱的书信,吕后不敢与匈奴决裂,只好委屈回信。汉文帝汉景帝时代,国力仍未 充沛,仍用屈辱的和亲政策交好匈奴。 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充沛,再加上祖母太后去世 ,这个青年皇帝便开始了他专制的君主行动,而最初的问题就是对匈奴的政策。元 光元年,匈奴并出军臣单于出兵马邑,遭到汉军的伏击,这就是所谓的“马邑之役 ”。从此汉与匈奴决裂,汉武帝也非对匈奴作战不可。卫青是汉武帝爱姬卫子夫的 弟弟。他于元光6年第1次出击以后,一共7次出击匈奴。第2次是在次年,亦即 他的姐姐受封为皇后那年。元朔元年(前128年)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3万骑 兵,从雁门关出击斩首数千人。第3次在翌年元朔2年出击云中,压制了河套地方 ,斩首数千,捕获了牛羊百余万头,击退匈奴的白羊王,而楼烦王也败走,结果在 河套地方设立朔方郡,依其军功,卫青被封为长平侯(3800户)。前124年 ,卫青率领6个将军和10余万骑兵,做第4次的出击,目标是匈奴的右贤王,卫 青的军队从河套地方深入塞外攻击。前123年,卫青为大将军,同样地率领6个 将军,10余万骑的军队,做第5次及第6次两回的出击。第7次之出击是在4年 后(前119年),但是此时主角不是卫青,而是移到青年将军的霍去病身上。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元狩2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1万 余从陇西方面向匈奴出击。这位20岁的青年将军,渡过焉支山,再经过1000 余里西进,在此与匈奴会战,斩了折兰王、虏胡王,捕捉浑邪王之子及其高级官员 ,得其首级18000余级,更进而获得休屠为祭天之金人,得到远超过《汉武帝 》所期待的成果。由于这次霍去病的大胜,匈奴的西防卫完全崩溃,浑邪王为恐被 诛杀而投降汉朝。投降的浑邪王受封为漯阴侯,给予封邑10000户,对于仰慕 汉帝国皇帝的德望而归顺者,给予皇帝恩德的一种表示。因浑邪王的投降,减轻了 汉帝国对西北方面的防备,在浑邪王故地,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所谓 的河西4郡,成为汉帝国出入西域方面的据点。 元狩4年(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两人各自领5万骑出击单于 根据地,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漠北之战”。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 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是最艰巨的战役,此役对卫青而言,是第7次出击,卫青 与匈奴单于经过昏天黑地的鏖战,出奇兵大胜,斩首19000余级,单于败退, 卫青至阗颜山和赵信城而还;而霍去病一部的进攻虽然不是很残酷,左贤王基本是 不战而逃,但是,此役彻底击败匈奴左贤王主力,斩杀匈奴北车旨王,俘获屯头王 、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匈奴吏卒70443人,并亲 率得胜之兵追至瀚海附近而返,下面就是《汉书·匈奴传》中关于此役的一段记载 :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临潮海而还。 对这段史载,笔者需要说明一下: 1、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一部的主战场位于蒙古温都尔汗东北,离“9.13 ”坠机地不远。 2、林彪葬身之地位于狼居胥山中的一块草地。 3、瀚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霍去病临瀚海而还处离伊尔库茨克不到200 公里。 由卫青、霍去病两路人马同时发动的漠北之战,是汉帝国对匈奴的大决战。在 这次战役中,汉军虽然付出了数万兵士和10余万匹战马的代价,但给予匈奴前所 未有的打击,汉军以全面胜利而告终,大汉帝国也因此战威名于世。匈奴骑兵损失 人马达9万,左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大批物资丧失,匈奴不敢再在漠北立 足而远遁,从此迁入漠腹深处的苦寒之地,再也不敢南下犯关,因而出现了“幕南 无王廷”的局面,危害汉朝达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到解决。 经过漠北之战后,虽然汉帝国北面的边境安宁了,疆域也大大地拓宽,但因为 数次与匈奴战争,军马消耗过大,国库财力严重吃紧,加上对南越、朝鲜开始用兵 的关系,匈奴战争无法继续维持。因此,在漠北之战后,汉帝国一度停止了对匈奴 的战争,再次始战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后半期。 霍去病因在漠北之战中大胜,战功之大远超卫青,加上武帝的偏爱,小将的地 位竟超过累立战功的卫青。2年后(前117年),年轻有为的大将军霍去病因病 去世,他是位专门为讨伐匈奴而生的人物,经他奋力拼杀,匈奴退出漠北,在长城 以北再也看不到匈奴的影子时,小将的生命也告了终结。11年后卫青善终,也被 厚葬在汉室皇陵之中。今天,每当我们十分自豪地大谈大汉民族,热情歌颂由55 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时,可曾想到,其中最大的民族自豪是从刘彻、卫青、霍去 病那里开始的! 民族主义 在“9.13”的当晚,林彪在上飞机前曾流着眼泪说了一句话:“我至死是民 族主义者。”这句话由女儿林立衡和其他在场的工作人员证实,或真或假,事实自 有公认。要弄清事实真相,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民族主义,其次是林彪与民族主义 有什么关联,只有搞清了这两个前提,才能理解林彪的死怎么会与“民族主义”扯 到一起。 所谓“民族主义”,在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中已高度概括,它是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是推翻满族统治,恢复汉族政权,是把本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人类历史 发展中,特别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 主义是支撑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1894年6月,在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就提 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 的一声枪响,没落腐朽的满清帝国宣告终结,在“鞑虏已逐,中国已复”的前提下 ,孙中山于1924年对民族主义又作了重新定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19世纪的下半个世纪,一些事件极大地刺激到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由鸦 片战争带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一连串的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洋人在中华 大地肆虐暴行,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太平天国”、“ 小刀会”等在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中都极富有民族主义思想。 按理说,历史上霸占我国土最多的是沙俄,对中华民族生存危害最大的还是沙 俄,反对帝国主义首先就应该反“老毛子”。但是,俄国恰恰在1917年爆发了 “十月革命”,由于列宁倡导的“世界革命论”具有很强的反帝国主义色彩,加上 苏联废除了俄中一切不平等条约,这是符合落后国家民族主义者的口味的,而孙中 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经历了“二次革命”的挫折,使孙中山决定转向了刚诞生不 久的苏联,以反帝运动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因此抛开了由沙俄演变成的苏联,把反帝 的矛头对准了西方列强。因此,在孙中山领导下国民党与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密切 合作,并请来了苏联的鲍罗廷(M.Borodin)担任顾问,鲍罗廷帮助国民 党开办政治学校,起草党章,按苏联的模式发展了很多地方性的基层组织。其间, 孙先生还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了3个月。1924年,在蒋介石归国后,任命他为 新成立的黄埔军校校长,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并重组国民党。 此时的中共党尚处在“婴儿期”,国、共党员人数的比例高达30:1,在孙 中山改组国民党后,由于中共的弱小,属于急需团结的对象,“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的政策随之出台。而中共党要穷毕生精力去推翻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就是帝 国主义,这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又占了首位,所以国共两党都信奉孙中 山倡导的三民主义,这就是后来爆发北伐战争时,两党能并肩战斗的主要原因。如 果说两党的主张曾经取得高度一致的话,就是“还我河山,兴我中华”的反帝运动 。 林彪与民族主义 林彪是民族主义者吗?“我至死是民族主义者”只是他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 在不经意间听到的一句话,其可信度是令人怀疑的。但是,这句话的真假无须争论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问题的关键就要看林彪活着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要证实 他所做的一切,是否跟民族主义有关联,这就必须回顾林彪的过去,回顾他的戎马 一生: 1907年林彪出生于有钱人的资产阶级家庭。 18岁的青年小伙子就违背父亲林明清的初衷,投笔从戎,考进孙中山创办的 黄埔军校。为推翻以帝国主义为首坐的“三座大山”,19岁的林彪就加入了国民 革命军,参加北伐,并累建奇功。林彪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十分喜欢模仿校长蒋介 石的演说,如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讲话,林彪竟然能倒背如流,模仿得惟妙 惟肖: 本军为继承先大元帅之遗志,贯彻国民革命之主张,基于国家与民族利益,以 打倒军阀及反革命派,调大军,先肃清湖南,然后再会师武汉,进而与我北方国民 军联合,以期统一中国,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林彪后来成为共产党的高级军事将领,并深受毛泽东重用,但始终出自蒋介石 门下,深受蒋之熏陶。所以,他对蒋介石的北伐演说词能倒背如流,是令人信服的 。 1926年10月10日,林彪参加第二次北伐,在国民革命军攻武昌,夺汉 口的战斗中,冲锋陷阵,累立战功。随后,国民革命军在武汉接受英租界,当时的 独立团就是林彪所在的部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林彪率领115师奔赴抗日前线,他从参战到 受伤只有半年时间。在这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他率领的土八路多次类建奇功,其功 勋分别如下: 9月25日,林彪不顾毛泽东一再劝告,毅然率领一群土八路奋起抗击入侵者 ,取得了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场胜仗。当时坂 垣率领的是日本最精锐的陆军机械化部队,被称为日本的“钢军”,坂垣师团自从 踏上中国的领土,在华北战场连战连捷,一路如无人之境,气焰极端嚣张,骄横至 极地在山西平型关,被身为师长的林彪打得大败,损失惨重。林彪取得平型关大捷 ,当场击毙坂垣师团的旅团长,使盛开的日军之花凋谢在太行,他也因此一战,贺 词、照片登载在全国所有的报纸杂志上,其“抗日英豪”、“民族英雄”、“常胜 将军”等头衔震撼华夏,响誉海外。当他率队进驻五台县时,万人空巷,齐聚城外 迎接英雄豪杰的115师,为争睹英雄风采,连五台山上的僧人也全披袈裟,手执 佛号佛笛佛簋,齐奏梵乐。蒋介石为此发来贺电:“二十五日电悉,二十五日一战 ,歼寇如麻,足微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毛泽东也盛赞115师为中国人民打了一个争气仗,原115师政训处副主任肖华 为大捷咏诗: 九月长城秋风尽, 平型关下开战端。 枪炮声袭震山谷, 痛歼坂垣美名传。 在万人欢呼,举国欢腾的日子,贺电、贺信象雪片一样齐聚而来,林彪没有陶 醉,胜利只能代表昨天的成绩,他思考的是如何打好下一仗。 10月15日,林彪的部队在广灵县冯家沟设伏,再消灭坂垣师团的一只运输 部队,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大量战略物资。 11月4日,林彪率343旅由五台南下,在广阳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 人。 1938年初,他率部队至吕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直到3月初中枪负伤。 “我们要在日寇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 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这是师长林彪 在平型关的战前动员会上,挥舞着拳头下达的任务。平型关、冯家沟、广阳、吕梁 都坐落在大汉帝国霍去病、卫青将军的故乡山西,林彪以辉煌的战绩算是给在九泉 之下的先人们一个满意的告慰,只可惜林彪痛击日寇的时间太短,随后中枪,被转 送到延安,又因医疗条件限制,在年底他第一次离开祖国,到了另一个民族统治的 国家,就是国人曾经称作“老毛子”的苏联。林彪一生去过苏联两次,他去苏联的 目的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不一样。两次都是为了治病,第一次因枪伤,是真 治病;第二次因人祸,是治假病。他第一次在苏联呆了3年时间,亲自和斯大林打 过交道。日本投降时,他在东北亲自和苏联占领军密切接触。他深知自己祖国的历 史,了解斯大林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他通过跟苏军高级人员的接触,更加清楚 斯大林在苏联国内的“肃反”和“清洗”。 平型关等一系列胜利,使林彪成为威名远扬的抗日名将,可林彪远在黄冈老家 的父亲林明清、母亲陈茂在得知儿子杀死了那么多日本鬼子后,成天是惶惶不安, 惟恐遭到日本人的报复。在日军逼近黄冈时,林明清丢弃产业,举家南逃,林母突 生疾病,因无法医治病逝途中,后流落到山城重庆,才被中共接送至延安。而沦陷 后的黄冈,受到日寇多次烧、杀、奸、抢,使林家大湾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19 42年2月,当林彪从苏联治伤回到延安时,毛泽东一反上午不起床的习性,定要 亲自迎接这位民族英雄的凯旋,此举实在让当时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朱德、周恩来、 任弼时等吃惊不小,他们可没有享受过毛泽东如此的“盛情款待”。 林彪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全才,他不仅了解自己的祖国,而且了解苏联。 在打下海南岛后,他就预言:中国只要经过20年的建设,就能超过苏联!当时他 才42岁。可是,在新中国建国在即,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还是发生了。194 9年6月,刘少奇带领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他看到了访问的结果,他更看出了“ 小毛子”在这帮追随者的纵容下,即将跪倒在“老毛子”的脚下,顶礼膜拜,俯首 帖耳;他看到了民族利益被出卖;看到了并肩战斗的同志们成了另一个帝国主义的 打手和帮凶;看到了抛头颅撒热血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迅间改变了颜色;看到了千 百万中华儿女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付诸了东流;他更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联俄 联共”被学生们肆意地歪曲!看到眼前的一切,一颗民族主义者的心彻底地被击得 粉碎,从此林彪称病不出,包括毛泽东在内,他拒绝与任何人的来往。 为民族主义奋斗终身 中共建国后,毛泽东和他的一帮追随者,在国内一意孤行地奉行投苏反美政策 ,他看到毛泽东一夥制造出“焚书坑儒”式的反右斗争,他看到中共一系列危害人 民利益和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祸,在此期间还要他挂帅去充当“老毛子”的打手 ……。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他害怕,他恐惧,他后悔,他无力去改变眼前的一切 ,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借鉴“张良范蠡”的归隐之心足不出户,一头躲进自己的卧 室,将“天马行空”的横幅高悬床头,用饱受“八国联军”欺凌的慈禧太后所用的 “八音箱”来催眠,“兴我中华、还我河山”的民族大义只能算作南柯一梦,“承 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的这首《西极天马歌》只能在黑暗、幽静的梦境 里悠久回荡。 为了能在黑暗中苦苦地探索,等待着梦醒的时机,他借用自己的枪伤和矮小的 身材,创造出了一种令世人都感到疑惑的怪毛病,这种怪病是他自己亲手“创造” 出来的成果。他用深远独到的天才谋略,将这个成果转化成利器,从而成功地捍卫 了炎黄子孙的民族利益,他用鲜血和生命使民族复兴的大业又重新露出了生机。这 就是经他自己“诊断”出来,向世界发出悲壮的呐喊:“神经性毛孔扩张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林彪立下了盖世奇功;为了民富国强,他费尽了心机;为 了民族的复兴,他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滴鲜血!林彪不愧为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 政治家、思想家,他不能消极地虚度一生,他要扭转这种危害中华民族的人祸局面 ,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在黑暗中苦苦探索,在痛苦中静静等待 ,这一等就是十年,直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扭转乾坤的机会才终于出现。 可能是天夺之魄!毛家湾卧室里的哪台慈禧太后专用的“八音箱”,据说上一 次弦可以放12首音乐。从1959年到“9.13”正好12年,林彪经过12年 的忍辱负重,经过12年的奋力拼搏,虽然无法亲眼看到身后的一切了,但他深知 自己为之终身奋斗的祖国即将巨变,深知封闭的国门将再度打开,深知中华民族这 条巨龙即将觉醒而腾飞,更知道历史会还他一个客观公正!在那个月黑风高的那个 晚上,为新中国打下半壁江山的老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要“独来独往”地把“ 天马行空”的梦想变成现实,将一块让后人无法忘却的“不毛之地”作为自己戎马 一生的归宿。他的理想清澈见底,能满怀着希望,追寻到了天马的踪影,所以他走 得从容自若;他的飞行正大光明,能作为一个军人,带者天马的忠魂,所以他走得 信心坚定。因为大汉帝国的将军们在荡平匈奴的时候,曾踏过他身下面的一小块草 地。“驱除鞑虏”他没世不忘;“恢复中国”他至死坚信;“革命尚未成功”他听 到了同志的召唤。“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驱使着老将军下了最后的一道命令: 我至死是民族主义者! (未完待续)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