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 |
送交者: 索额图) 2003年05月08日18:28:49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本文首发在《枫桦园》<西线观察>第七期,题目和内容略有改动。 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 索额图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发端于美国有其客观必然性。美国具备产业革命所需的一切必要条件。良好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产业革命发生的基础条件,美国政府推行高利率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军事工业孕育了产业革命的骨干技术,八十年代世界政治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契机。美国产业界旺盛的技术创新冲动通过军民一体化产业体制迅速将新技术导入民用产业,掀起整个工业界和全社会的以追逐高技术为目标的产业革命。笔者在《生命在于军火――美国高新经济发展的奥秘探源》一文中已对这一问题作了机制方面的探讨。在高科技工业的带动下,美国经济在九十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创造了战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又一奇迹。从二零零零年第一季度开始,高科技工业由盛转衰,导致美国经济滑坡,股市狂泻,高科技“泡沫”崩裂,华尔街经纪人成为投资者和新闻媒体口诛笔伐的罪人。高科技“泡沫”的成因笔者在《中美“牛虎”之争》系列文章(见万维军事论坛文库)中作过初浅探讨,《生命在于军火》(见《枫桦园》西线观察总第三期,2003年3月10日)对高科技工业体制方面的成因作了分析,本文拟对高科技“泡沫”作进一步量化分析,并对高科技“泡沫”对美欧新经济的影响,结合西方经济政治的新特点,作一些分析和评估。这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笔者的努力旨在对一些人们熟视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或深度的分析,同时也不忘书生之杞人忧天的传统,对时局发几声感叹。 两年过去了,美国经济仍然没有起色,高科技“泡沫”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危害似乎不浅。高科技“泡沫”到底有多大?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借鉴。据Nick Beams(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1991-2001, www.wsws.org)提供的分析数据,1994年美国股市市值总规模是6.3万亿美元,到高潮的2000年第一季度,市值总规模达到19.6万亿美元。市值占GDP的比例,由1995年的50%,在五年之内翻到150%,但同期公司利润仅上升了41.2%。而从1982年到1995年13年间,市值占GDP的比例才从25%升到50%,同时公司利润在这一期间增长了160%。显然,股市泡沫是铁定的事实。遗憾的是,在股市高涨期间,却没有人把这触目惊心的数据公布出来。 投入股市的资本主要来源于部门间融资、各种养老保险互助基金、美国居民个人储蓄,以及外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外国政府和个人购买美国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等,外来投资流动性最大、最活跃,对股市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最大。据估计,股市暴涨期间,美国家庭平均将四分之一的储蓄投入了股市。BEA(美国商业部委托的专门从事数据统计和整理的公司,www.bea.com)整理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5-2001年间,外国在美拥有的资产净增额合计高达1.64万亿美元,其中外国跨国公司在美直接投资净额合计达2,730亿美元(流入投资总额1,129,782亿减去美国对外投资总额856,795亿),外国政府和外国个人购买美国股票、债券及其它动产和不动产总额达1.36万亿美元(1,363,265亿)。这是世界各国的投资人对美国经济的直接贡献。另据世界银行的《世界投资报告》用回归方法计算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FDI,指投在非金融债券类资产上的资本)数据,在1995-2000年期间, 美国对外投资总额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7%,流入美国的直接投资占世界的比例为24%,美国显然是九十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投资活动的主要场所。日本五年间对外净投资额达1,242亿美元,欧洲对外净投资额为9,154亿美元,是主要的资本净输出地区。由于世界外来投资的70%和对外投资的80%发生在发达国家间,即欧美和日本,显然美国的外来净投资主要是欧洲和日本的贡献。其中大英帝国又是欧洲最大资本输出国,五年间对外净投资1,018亿美元,大部份投在了美国。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英国在外交政策上紧跟美国的原因了。国际跨国公司和外国个人都选择美国作为主要投资场所,这是导致股市膨胀的主要外部助推力量。 但是单靠行业内部的需求是产生不出最终利润的。而投入的巨额资金在一定时期后必须看到利润,否则这些资金宁肯放在国债上,或者根本就不会流入美国。高科技工业由盛转衰,正是由于投资人不再追加投资、使亏本经营的高科技企业无法继续维持而引发连锁破产开始的。经济萧条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产品过剩导致的危机,只是当今过剩的不是大量的物质产品, 而是高科技服务过剩、物化了资本和知识的软件产品的过剩、高技术人材的过剩。造成过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产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它行业的应用并没有跟上来或有能力吸纳高科技产出,信息产品的外部市场并没有成熟或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就是投机心切,生怕误了这班车而良莠不择、疯狂下注催生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重复投资、饿狼争食,根本上仍然是信用膨胀、供给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这种制度的内在缺陷不因冠上“高科技”而避免,不因时代变迁而消失。马克思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生活在当今资本社会的人们,搞不懂什么问题,不妨再回顾一下马列主义理论。伟人们的理论不是万能钥匙,却常常是特效药! 我其实一直不同意“高科技泡沫”这种说法。出现泡沫的是股市而不是高科技工业。“泡沫”有作假的意思。信息工业是以密集的高技术人才为特征,人的智慧是物化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知识产品虽然是无形产品,但大部分仍然是货真价实的,因为任何一点作假,系统就不工作。美国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其雄踞世界的科技创新实力。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经济的龙头产业,而且正在发展成为美国的主体产业部门。高科技产品市场广阔,获利丰厚,对国际游动资本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风险固然高昂,与收益平庸的传统产业相比,仍然是其不能舍弃的选择。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资本逃逸,寻找安全场所,在西方经济中从来如此。中国虽然增长形势看好,但微观经济基础不稳固,宏观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容量太小,不会是国际资本的理想落脚地。中国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380亿,2001年上升至430亿,为亚洲资本输入最大国,香港2001年是资本净流出地区,对外投资总额为630亿,其中一半以上去了中国。雄心勃勃的印度,外来投资仅20亿美元。整个亚太地区的外来投资由上年的1,340亿美元下降为2001年的1,020亿美元,占世界2001年资本输出总量13,000亿的比重不足8%。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欧盟经济区目前相对稳定和安全,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投资机会,国际资本流向欧洲有其现实的必然性。笔者找不到2002年的世界资本流动的统计数据,仅从已有的世行《世界投资报告》2000和2001两年的数据我们仍然可以作出一些趋势判断。2001年,世界外来投资总额7,350亿美元,比2000年下降50.7%,对外投资总额为6,210亿美元,下降55%。这与西方经济开始转入萧条、投资必然收缩的一般现象是吻合的。美国2000年外来投资总额3,010亿,对外投资总额1,390亿,净输入619亿;2001年外来投资总额降到1,240亿,对外投资总额降为1140亿,净输入降为100亿,输入资本随着经济增长趋降明显减少。欧盟2000年对外投资高达7,730亿,外来投资6170亿,净输出1,560亿;2001年对外投资3,650亿,外来投资3,230亿,净输出420亿。日本2000年对外净投资约250亿,2001年超过300亿(看图估计数)。如果欧盟对外投资净额在2002年进一步减少,我们可以相信欧盟对美国的资本输出绝对地下降了。再加上产油国近年也纷纷将石油美元换成欧元,资本流出美国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有人说,美国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目的是打垮欧元,不无道理。因为一旦资本净流出成为趋势或持续过程,美国经济复苏就将成为泡影。而发动战争,控制中东石油,也就间接控制了欧洲的经济命脉,美国通过操纵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完全可以将欧洲甚至中国经济增长微弱的百分点铲平,而美国仍可以依赖本国和邻近委内瑞拉的石油保持经济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欧洲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前景是巨大的,但是欧洲以高技术工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成长是缓慢的,不但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台湾等经济后进地区。究其原因,欧洲经济存在阻碍经济成长的内在问题。欧洲国家中GDP达到一万亿以上的国家(注:2001年UN数据)有德国1.94万亿美元,法国1.45万亿,英国1.36万亿,意大利1.27万亿,俄国1.12万亿。简单相加会是个庞大的数字,但欧洲经济的庞大总量与其内部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不溶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欧盟经济区与美加墨经济区最大的不同。欧盟成员国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最大障碍是各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结构趋同,互相排斥,又难以取舍。这一点在大多数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中被忽略了。汽车及机械装备工业无一例外是各大国最主要、最成熟、最钟爱的传统产业,是谁都无法放弃的支柱产业。由于这些产业本身又是各国的主要就业行业,强大的工会及其它政治反对力量会使得产业间裁并重组变得异常困难。这就限制了各国产业走向联合的步伐,限制了资本和技术按照市场或效率原则进行组合,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得不到足够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也难以发展起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困难重重。而欧盟经济区经济结构得不到调整和优化,汽车等支柱产品成本就降不下来,规模效益就出不来,内部市场就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作为独立的经济统一体就成长不起来,只能是美国工业机械和汽车的高级加工生产基地。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欧洲许多工业企业生产优秀的产品却不能成为世界级大公司,而美国的公司如汽车行业等产品质次价高,却是世界顶尖大公司。没有统一的大市场,是无法养育大公司大企业的,而没有巨型公司群体作支柱,经济是弱不经风的。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不可能短时期内解决,向美国经济挑战,欧洲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 欧盟不愿接纳俄罗斯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一旦俄罗斯的设备制造工业注入欧洲的资金和技术再次复活,加上俄罗斯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将构成对欧洲各国传统支柱产业的巨大威胁。精密机械加工工业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支柱优势产业,但俄罗斯的曾经服务于军事工业的精密机械加工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毫不逊色。以单一国家的经济潜力来看,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俄罗斯。俄罗斯经济的复活,就是欧洲经济厄运的开始。此外,新欧洲内部经济落差太大,新加入的国家在经济整体水平和技术结构上与老欧洲有巨大差异,而机械制造等某些产业又与老欧洲重合。重建东德,重整东欧各国经济,在长期内将是个资金黑洞,投入资本不见效益,这不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能单独承担的。新欧洲在一个时期内将是老欧洲的沉重负担。还有其它投资要素如劳工条件、工作效率、技术创新条件、市场要素流动性、市场规模、消费水平及文化差异等各方面,欧洲仍无法和美国相比,改变这种状况决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而且还有一个愿不愿意的问题。欧洲资本一直在向美国净输出的事实可以佐证上述分析的可靠性。美国经济不景气、资本发生回流,有物归原主的成份在内,还不能肯定这将是今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建设新欧洲,是一种政治愿望,能不能实现,取决于跨国公司的投资决定。而跨国公司的考虑比政治家要现实的多。如果在德国和美国之间作出选择,很难想象大英帝国的投资人会青睐前者。 历史地看,欧洲经济是美国经济的延伸。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只要有荣辱与共的英国存在,只要美国保留在德国等国的欧洲驻军,欧洲就会在美国的控制之下。两次大战后,都是美国资本担当重建的。二战后的重建,使美国资本控制了欧洲主要国家特别是英、德、奥、比、荷等国的主要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金融行业。因而欧洲各国的经济与美国经济有着联动效应。美国对外总投资2001年为1139亿美元,投在欧洲561亿,占总数的一半。其中荷兰161亿,英国132亿,德国114亿,瑞士66亿,法国仅6.6亿。由此我们也许可以演义法美关系,与其说法美在诸多外交和国际经济事务中发生冲突,不如说是法国在向美国抱怨,抱怨美国对法投资太少,对朋友关心不够。如果美国跨国公司每年投向法国100亿资本,法国立刻就会成为美国最忠实的朋友。美国资本冷落法国的真实动机可能是利用投资手段压制法国,防止“戴高乐主义”干扰美国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和控制。更何况法国产业工人的劳动效率和强大的工会组织,足以吓退跨国公司。美国在欧洲的全部投资中,分布在制造业250亿,金融业为206亿,这两项占去总投资的81.4%。美国产业界控制欧洲的目的很明确。即使欧洲经济兴起势不可挡,美国资本仍然是受益者。而欧洲的产业要想壮大,必须寻找欧洲以外的市场,单靠欧洲市场的容量远不能满足产业规模扩张的需要。美国完整的大市场是欧洲产业扩张的首选。美欧经济关系中,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处于主导地位,美国仍然是全球最佳投资场所。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但股票价格有无限缩放的功能,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际价值。股市低迷,并不说明美国经济一团糟。相反,美国企业通过紧缩开支,整理资产,变得更有竞争力,管理得更好。世界各国都关注就业问题。西方各国中,美国的就业状况始终是最好的。近二十年中,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年份是1982年,达9.7%,经济状况最好的年份是2000年,失业率仍保持4%。从2001年起经济回落,失业率升至4.8%,2002年上半年平均失业率仍低于6%。失业率低,政府的社会负担就小,就有能力实施支持结构性调整的经济政策和扩张性外交政策,为下一步经济回升和未来经济发展打基础。 2001年华尔街估计,高科技“泡沫”鲸吞了投资人5万亿资产,2002年根据股市落幅更新的估计,股市缩水使7万亿投资蒸发。那些资本哪里去了呢?投入股市的资本通过银行转化为产业投资,各类公司齐开张,老板赚了钱,雇佣者拿了高工资,政府收了税,社会财富增加了,各项福利事业得到改善,军火工业继续研发新武器,科研部门向新的技术难关进攻......2000年联邦预算收入中,个人收入税高达1万亿,占预算总收入的一半。预算支出中大于一半用于社会福利支出,还给了民众。国防预算支出约3000亿,占总支出的16.5%,政府还有预算盈余2364亿美元。总统大大方方把钱给美国人民搞了福利,民众乐上眉梢。所谓若干万亿的养老保险基金随“泡沫”破裂而消失,其实没有高科技“泡沫”,美国政府和个人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2000年美国GDP达到9.8万亿,比1994年增加约40%,净增额2.8万亿,相当于中国两年的GDP。美国2000年发行公债1,333亿,使美国公债总规模达到5.8万亿,占当年GDP的57%。2000年美国财政实际支付的公债利息是2,232亿美元,占预算总收入的11%。八十年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经济学家就开始担心美国的巨额公债会使政府破产,但二十年过去了,公债规模并未缩小,美国经济继续实现了增长。巨额公债的存在,是股票市场的调节器。股市不利的情况,股市资本转而购买公债,继续留在美国。只要美国政府还能付得起公债利息,这种机制就会稳定地运转下去。即使股市“泡沫”破裂,资本也不会大规模外逃,经济就不会遭受重创而无法回升。外国政府和投资者个人继续持有美国债券或股票,是对美国经济直接的贡献,是经济复苏的必要和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已经是建立在世界各国经济和投资人手上的“世界经济”。 我想起历史上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十二铜人的故事。秦始皇的成功是短暂的。在那以后,中国历代皇帝再没有动过收缴兵刃的念头,他们认识到民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经常实行一些仁政,让民休养生息,给民以宽容。当山姆大叔仍然在为庞大的新经济陶醉、为战争的胜利兴奋得发晕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提醒他多读些书,特别是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呢?也许这是不现实的,是我们善良的书卷文人的一厢情愿。但是难道非得等到成为现实的那一刻,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某一城市爆炸,山姆才会醒悟吗? 索额图于北美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