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念谱(二) |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6月13日00:52:2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1938年 2月3日(正月十二) 出外遛马时被友军阎锡山部误伤。阎军真是打日军不行,打八路军就一枪一个准,而且还是打的抗日名将。 3月2日中央军委电令回延安医伤。 8月26日,毛泽东致电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联系去苏联的航班。 12月2日同妻子刘新民一同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驻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契若庄园。 1942年 1月29日与刘新民离婚,刘新民留在莫斯科工作。 2月13日 从苏联乘飞机经兰州到西安。这时,蒋介石正在西安,毛泽东让首先拜蔼蒋介石。 2月14日从西安回到延安,沿途与地方当局晤谈。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当时毛泽东兼任校长。 2月16日115师指战员致电欢迎老师长。 2月18日在延安的干部欢迎会上畅谈苏联已获战争主动权。 3月6日堂兄张浩(林育英)病逝,牵头成立中共中央三人治丧小组。 3月9日新四军六师指战员来电致敬。同日,张浩(林育英)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以遗属身份出席了追悼会。 7月21日蒋介石约见周恩来,说他想在西安与毛泽东见面,商量解决国内问题。 8月14日蒋介石再次约见周恩来,急于在西安与毛泽东见面,商量解决国内问题。周恩来根据他了解的情况,认为毛、蒋见面时机过早,建议毛泽东称病,另派人出面谈判。 9月14日从延安动身赶往西安,代表毛泽东出面与蒋介石谈判,中途因山洪爆发,未能如期抵达。蒋介石返回重庆。 10月7日飞抵重庆会见蒋介石。由于是黄埔生,蒋介石很重视,再也不派何应钦之流去应付,而选择了与共产党甚好,而又可信任的张治中代他与周、林洽商。 12月16日在张治中陪同下会见蒋介石,提出彻底实行“三停三发两编”的建议。即:停止军事进攻;停止政治进攻;停止舆论进攻。发放新四军被俘人员;发饷;发弹。中共军队编为两个集团军。 12月24日又呈上四点方案:1、共产党合法化;2、扩编四军十二师;3、边区合法化;4、战后,原则上接受开往黄河以北的规定,但目前只能做准备工作。蒋介石看完方案非常不满地说:“林彪、周恩来提出的方案,表面有进有退,实际上是让步少而得利多,狡猾之至。”国共两党就这样谈谈歇歇,歇歇谈谈,前后经过了八个月之久。 1943年 5月2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这时正值国共谈判处于搁浅状态,这件事被国民党视为一个压制共产党的机会。 6月1日 国民党开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6月日周恩来、林彪约见何应钦、张治中,敦促加快谈判进程。何应钦称:“前方摩擦继续,情况不明,谈判须搁一搁。”周恩来说:“在目前情况下,作为谈判代表,林彪已在重庆无事可干,他决定回延安,请通报蒋先生。”事后,蒋介石同意他回延安。 回延安后,参加延安整风运动。这次运动因过激而走火入魔,连其夫人叶群也属审查之列,打击面太大,激起普遍怨愤,动摇的党心,终于迫使毛泽东紧急刹车,在大会上亲自向无故受害者鞠躬赔礼道歉。整风委员会副主任康生落下了“整人阎王”的可怕名声。刘少奇虽然获得了地位,却也让人们领教了其挖空心思网罗他人罪名的手段。二十多年后,到了他挨整的那一天,党内竟找不到几位同情者了。1944年 10月18日 在陕甘宁边区部队高干会议上发表对战术的看法:“我们的部队爱成批地涌来涌去,勇气很好,但是缺乏有智术的动作。”“如果被人家的大炮和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损失就太大了,因此,现在我们要教育战斗员三五成群的战斗,一个两个的去战斗。”1945年 4月10日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得票数名列第六位。 8月1日 出席延安炮兵学校的开学典礼。 8月2日 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8月8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24日 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肖劲光、陈赓等乘美军运输机飞晋东南黎城。 8月26日 毛泽东致电山东分局:“林彪、肖劲光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山东军区。分工:罗荣桓为书记及政委,林彪为司令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如罗荣桓同志必须休养时,林代理罗的职务,林、肖均为分局委员。” 9月19日 由晋东南黎城至河南濮阳,接中共中央电报,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 9月22日 在濮阳电告中共中央并转山东罗荣桓、黎玉: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 10月11日 在冀东接中共中央电报,“命林彪急至沈阳协助彭真指挥作战”。 10月16日 中央在给东北局的电报中说:“蒋军在东北登陆及以任何方面进入之蒋军,望坚决全部消灭之。” 10月19日 中央又发出《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党争夺辽宁、安东的方针》给东北局。 10月23日 中央又指示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10月25日 抵山海关。 10月31日 中央鉴于苏联军队不赞成东北部队用八路军名义,遂决定将东北部队统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任总司令。此时,我党赴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达二十人,其中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是中央委员)。东北局成立时,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东北,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是军事工作的第一把手,彭真则是党政工作的第一把手。 11月1日 国民党部队13军在美军31艘军舰的护运下,在秦皇岛登陆集结完毕,开始大规模的向山海关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原山东军区6师的杨国夫部队)发动进攻。 11月13日 国民党部队52军也在秦皇岛登陆集结完毕,并配合13军进攻山海关。 11月15日 看到东北形势发生了变化,火速致电中央军委及东北局: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应避免仓皇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人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破。这个意见与毛泽东此前提出的先在锦州、锦西地区作战,消灭敌人三个军的设想完全相左。 11月28日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对于怎样在东北与国民党军打仗,这时他们才算达成了共识。 1946年 1月2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这时远在重庆的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了停战协定,规定从13日午夜生效。但蒋介石在停战协定中坚持将东北排除在外,认为东北是接受主权问题,并密令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点。” 1月13日午夜 经中共谈判代表团的力争,停战协定生效。 2月8日 蒋介石命令从葫芦岛登陆的国民党军队,由锦州沿北宁路两则向沈阳方向攻击前进。 2月11日国民党军队13军89师的4个营进占秀水河子。 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在秀水河子歼灭国民党军队13军89师的4个营共1500余人。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反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个歼灭战。 3月1日,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成立。 3月8日,苏军突然开始从抚顺、吉林撤退,将政权交中共接收。 3月9日,苏军代表通知中共东北局:沈阳红军将于13日撤退,希望中共 占领,沈阳以南苏军也将不再向国民党交接;一切苏军撤走地区,中共可以自由破坏。 3月11日 苏联红军开始由沈阳沿中长路逐步撤出。 3月13日 国民党军队主力进占沈阳。 3月15日,毛泽东亲自致电重庆谈判的周恩来:哈尔滨决不能让国民党驻兵,抚顺及营口要力争双方不驻兵。不要答应国民党其他条件,苏军态度极强硬,将有重大发展。 3月16日,毛泽东在转发东北局给中央的电报时,再度提醒周在东北问题上要强硬,称停战协定并未规定让国民党接收长春路全部及苏军全部撤退区,具体问题必须协商解决,让他们去与我东北前方将领商谈。 3月17日,毛泽东批转周恩来发来的东北停战协定草案时批示:请东北局速与苏军接洽,“将整个中东路(包括哈市)让我驻兵,永远占住,不让国民党进驻一兵一卒”。他并且明确要求东北局根据苏方建议,立即进驻沈阳以北长春路沿线所有苏军撤退区。 3月21日,鉴于蒋介石坚持不同意在条约中限制国民党接收范围,毛泽东明令周恩来:“我们不签含有重大危险之协定”,“宁可战而失 地,不可在谈判中失地”。至此,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已全无可能。 3月22日晚,苏联大使奉命通知国民政府,苏军将于4月底前全部撤退完毕。与此同时,苏军以瘟疫、交通不便等各种借口推延国民党军队沿长春路北进,以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破坏北宁路及沈阳附近的长春路,便利东北民主联军迅速接防苏军撤退的各个城市及战略要点。 3月25日 中共中央致电指出:东北无条件停战协定将在数日内签字。 3月27日 双方关于东北无条件停战问题的谈判达成协议,但墨汁未干,国民党军就抢占战略要地。 3月29日,苏军通知中共东北局,苏军同意尽速撤退长春驻军以方便中共军队占领。 4月2日 国民党军开始北犯四平。 4月6日,苏军开始向中共转交北满的日军武器库, 其中仅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苏军要求中共派主力分别控制长、哈、齐等城郊,并派少数部队入城,以便苏军撤出时可顺利夺取三市。他们明确表示,希望中共坚持东北;使东北问题悬而不决,让国、美双方都不能达到目的。 4月14日,苏军撤出长春,东北民主联军迅速向城内国民党军队发动 攻势,并第一次使用了包括坦克和大炮在内的重型武器,于19日将该城完全占领。 4月18日 正式开始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军派了7个师,我军集中了13个师。 4月27日 中央军委电示:“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嘉奖。” 4月28日 又电示: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东北民主联军又占领了哈尔滨。 5月1日,航校为了躲避国民党空军的频繁轰炸,转至牡丹江。不久,我党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来的航空技术人才都云集到这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飞行训练。他们到各地收集零星的器材,用自行车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用马车牵引飞机,用酒精代替汽油,想尽各种办法保障飞行的正常进行。到1949年7月共培养航空技术干部560人,为空军的创建作了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 5月14日 国民党军10个师的部队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向四平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轮番进攻。致此,我军已伤亡8000余人。 5月18日 深夜东北民主联军主动退出战略要地四平。并向中央和东北局发报:“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现退出战斗。”这不是请示,而一份正在行动的报告。 6月1日 向中央发电,要求放弃哈尔滨。 6月6日 在中共谈判代表团的竭力坚持下,国共双方又达成协定,从6月7日中午12时起,停战15天。实际停战延续了4个月,为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整训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 6月11日 毛泽东致电说:如果我们把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6月16日 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集所有正职于一身,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彭真则退任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这无疑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人事变动。 7月2日 在哈尔滨召开的东北局扩大会上决定放弃哈尔滨。 7月7日 东北局召开的扩大会上通过了《七.七决议》。 9月12日 致电军委:“我们甚盼吸收关内作战经验,望将冀鲁豫及苏北等地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夜间作战经验,在战役、战斗、技术上的各种办法陆续告我们以便研究吸收。” 10月19日 国民党军集中了9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向南满大举进攻。 10月23日,与罗荣桓在给各纵队并报东北局、军委的一封电报中,剖析了影响并不很大,但颇典型的沙后所和王道屯两个 “不良战例”。 12月17日 国民党军6个师的兵力向南满的临江地区发动了第一次进攻。 1947年 1月5日 东北民主联军调动12个师,渡过松花江,发动了“一下江南”的攻势。 1月6日 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三师突然包围了其塔木,并发起了进攻,以便打援。 1月7日 一纵主力伏击打援全歼国民党军新编38师1个团;与此同时六纵伏击打援全歼国民党军新编1军50师1个团部加两个营。 1月30日 国民党军纠集4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再次进攻临江地区。 2月3日 三纵、四纵在高丽城子一带,将国民党军195师5个营歼灭,击毙师长何士雄。 2月8日 在三源蒲又歼国民党军207师一个团。挫败了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二次进攻。 2月13日 国民党军纠集5个师的兵力分多路第三次进攻临江地区。三纵、四纵在10天内共歼国民党军7800余人,取得了三保临江的胜利。 2月16日在东北军事干部会议上作《军事干部会议上的结论》,发言时告戒部队“不要进行没有准备的进攻。” 3月27日 针对国民党军再次调集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电告陈云、肖劲光:“作战方针应以运动战为主。” 4月8日 致电陈云并报中央军委:“决定将我军战略进攻方向与主要力量使用于南满。北满以8个师及2个炮团于开江后大举南下,到达南满,…….形成一个拳头为主的集中作战。” 4月13日 三纵主力、四纵一部在通化地区歼灭国民党军13军89师和54师1个团共8000余人。 4月19日在《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中谈到:“一点的战术的基本作用,在于打垮敌人,”“两面是把打垮的敌人消灭。” 4月20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的冀察热辽军区及所辖部队共8 万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至此,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到46万人。 4月底 东北地区的土匪基本肃清 5月13日,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全国战场上率先转入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性反攻,发动了夏季攻势。打山城镇、草市,克东丰、辽源,占梅河口、大石桥,又连下通化、安东、本溪诸城。歼敌8万余人。 5月28日 东北局党政领导机关作了调整,任书记,并与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张闻天、林枫组成7人常委,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高岗兼秘书长。 6月11日 集中10个师转攻四平。 6月14日晚八点,一纵三师首先向四平发起进攻。 6月22日,我一纵伤亡惨重失去攻击力撤出战斗,六纵又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守军压至城东北隅,苦战久攻不得下。 6月29日 针对国民党军集中10个师从沈阳和长春两个方向增援四平。决定留下一部佯攻四平,集中9个师迎击沈阳之敌。由于国民党军队形密集,不易攻打,民主联军最后撤出了战斗,四平攻坚战失败了。 6月30日拂晓,民主联军不得不撤出战斗,撤出这座血城…… 7月3日 罗荣桓从苏联治病回国后,全力抓二线兵团建设。 9月16日 东北民主联军8纵和独立师在锦西以西的扬杖子,歼灭国民党军暂22师。 9月1日 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发起秋季攻势,历时50天,于11月5日结束。歼敌69800余人,扩大解放区34800平方公里。 10月23日,与罗荣桓在给各纵队并报东北局、军委的一封电报中,剖析了影响并不很大,但颇典型的沙后所和王道屯两个 “不良战例”。 12月15日 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发起冬季攻势。短短两周,我军就歼敌1个师又两个团计2.3万人。整个冬季攻势歼敌8个整师15.6万人,攻克17座城市。国民党军被分别压缩包围在沈阳、长春、锦州地区,其统治面积仅占东北面积的3%。 1948年 1月1日 东北民主联军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任军区、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改称后,东北军区辖9个二级军区,31万人;东北野战军辖9个纵队,另10个独立师,42万人。 1月6日晚 东北人民解放军2、3、6、7纵队包围由新编第5军据守的沈阳外围据点公主屯,经激战于次日全歼该部2万人。 1月7日毛泽东指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内有“书记在前线指挥作战时,除自己报告外,指定代理书记或副书记作后方活动的报告。”查中共当时设东北局(书记林彪)、华北局(书记董必武)、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中原局(书记邓小平),其中只有东北局书记军事首长,这已证明东北局书记负战役指挥的重要责任。 1月12日 致电毛泽东拒绝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军不利的过早战略决战, 1月3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2纵队攻克辽阳。 2月6日 东北人民解放军2纵队再克辽阳。 2月1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7纵队 收复法库,同日东北人民解放军3纵队攻克鞍山。 2月27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一部攻克开原。 3月9日 东北人民解放军一部解放永吉(今吉林市)和小丰满水电站。 4月18日 东北局和东北军区领导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主张先用9个纵队攻打长春。 4月19日在《关于攻坚战的战术问题》中讲到:“不要打急了,”“队形不要太密了,”“大胆插到敌人后面切断敌人,分割敌人。” 4月22日 中央军委回电:“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 5月24日拂晓 东北人民解放军1、6纵逼近长春。 5月25日拂晓 东北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春西郊的大房身飞机场。通过这次试打,发现长春的国民党军仍有很强的战斗力,因此,只得改强攻为围困,队伍进行练兵和休整。 7月20日 在东北局常委会上主动提出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沈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7月22日 中央军委致电林、罗、刘指出:“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 8月29日 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发出了《辽沈战役行动前政治动员指示》,指出将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作战。 9月7日毛泽东致电说:自1948年7月至1949年六月的一年间,中共的目标是歼敌115个旅(一般所称的“师”),分配给陈毅、粟裕部是40个旅,彭德怀部12个旅,刘伯承部14个旅,徐向前、周士第兵团14个旅,东北野战军的任务则是配合华北聂荣臻部两个兵团共歼卫立煌、傅作义两军35个旅,攻占华北、东北地区平绥、平保、平承、北宁各线上除北平、天津、沈阳之外的全部城市。证明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没有在东北打大歼灭战的想法。 9月12日 辽沈战役正式开始,东北野战军各部全线展开。 9月24日阴雨之夜,解放军八、九两个纵队以强大兵力从西北和东南两方奔袭而来,对锦北的纵深阵地实施攻击,给锦州国民党守军以沉重的打击。 9月25日东北野战军7、9纵攻克冒山屯、葛文碑、薛家屯,锦州至义县之间的交通被完全断绝。当夜,在锦州通义县公路两旁葛文碑一带警戒阵地上的国民党部队,也同时遭到解放军自东北方向来的强大夜袭,双方发生混战。 9月28日东北野战军独立4、6、8师攻克绥中、兴城,锦州至山海关之间的交通被完全断绝。 9月30日 蒋介石飞赴北平调兵增援东北国民党军。同日,毛泽东致电“林罗刘”,表扬东北野战军九纵控制了机场,“毁机五架”。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3、2纵、冀察热辽独立师和炮兵纵队主力攻克义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朱瑞就在攻城作战中踩中地雷牺牲。同日,冀察热辽部队攻克崇礼、尚义二县城。锦州外围的据点被一一拔掉。 10月2日夜22时签发给中央军委的特级电报,提议放弃北宁路作战,仍回师打长春。同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慌忙决定从华北及山东抽调11个师的兵力,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以沈阳地区11个师、3个骑兵旅,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增援锦州。 10月3日与罗荣桓、刘亚楼3人紧急磋商,表示同意罗、刘的意见还是继续攻打锦州,并将情况电报中央。林、罗、刘重新发了一份电报:“我们拟仍攻锦州……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同日,毛泽东分别于17时、19时连发两封电报批评“放弃北宁路作战,仍回师打长春。”的作战方针。直到收到林、罗、刘决心打锦州的电报,毛泽东才又回电:“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当日夜,召集军事会议,确定攻锦部署:以主力2、3、7、8、9纵及6纵第17师共16个师的兵力及炮兵纵队主力,攻打锦州。以4、11纵及两个独立师共8个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东进兵团”。以1纵(缺第3师)位于高桥为总预备队。另以5纵、6纵(缺第17师)、10纵(附1纵第3师)共9个师,位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牵制敌“西进兵团”。以12纵南下通江口地区,准备参加新民方向的打援和截击长春突围之敌。以第1兵团指挥9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 10月4日 率东北前线指挥所到达阜新,然后换汽车继续南下。 10月5日 率东北前线指挥所到达锦州西北的芒牛屯,这里距锦州只有15公里。 10月10日 塔山阻击战拉开序幕。同日,毛泽东致电称“这一时期的战局,很有如你们曾经说过的那样,发展成为极有利的形势,即不但能歼灭锦州守敌,而且能歼灭葫、锦援敌之一部,而且能歼灭长春逃敌之一部或大部” 10月14日上午10时,下令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 10月15日经31小时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全歼守敌十万余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被俘。这条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扁担给打断了。在攻取锦州的同时,东野塔山地区阻援部队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成功地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战。 10月17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长春率部起义,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独立6、8师进入长春接替国民党军60军的防地。 10月18日 蒋介石再次飞赴沈阳部署总撤退。 10月19日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等部与东北野战军围城部队达成放下武器投诚的协议,长春解放。 10月23日 东北野战军10纵、1纵1个师在黑山进入阻击阵地,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为主力部队东调赢得了时间。 10月24日国民党军52军抢先占领营口,毛泽东因此致电批评:“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 10月25日晚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大虎山强攻受阻,遂于当晚向营口撤退。但遭东野8纵和独立2师阻击, 10月26日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又掉头向东撤回沈阳,被5、6纵侯个正着。至此,东北野战军1、2、3、10纵队的数十万大军把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包围在12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 10月27日凌晨,下令“四野”全线出击,将廖耀湘的十万大军,围歼于辽西的几十个“窝棚”内,敌人垮了。 10月28日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10万人被歼。两昼夜消灭5个军这在解放军的征战史上又创造了一项新记录。 10月28日9时,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开始向营口撤退。 10月30日 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从沈阳飞锦西,一星期后飞北平。同日,东北野战军7、8纵队先后收复辽阳、抚顺、本溪、鞍山、海城等城市,合围了沈阳,并急转向营口方向前进。 10月31日东北野战军9纵队和南满独立2师又合围营口。同日,毛泽东来电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主力应于明年1至6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 11月1日东北野战军1、2、12纵队和独立3、4、12、13、14师开始向国民党军东北“剿总”的老巢沈阳发起总攻。 11月2日结束战斗,沈阳守敌13万4千人被歼,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被俘,沈阳获得解放。同日,东北野战军9纵并指挥南满2师攻克营口,歼敌1万4000余人,东北残敌在杜聿明指挥下撤往关内。至此,从9月12日开始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在辽沈战役中,与罗荣桓等一起指挥东北野战军歼敌一个剿匪总部,四个兵团部,十一个军部,三十三个师,共四十七万余人,解放了整个东北。东北战场是林彪武略的最成熟时期,许多战术原则脱颖而出,如“一点两面”,“三三制”及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还有“四快一慢”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战斗中总结和推广的,为中国兵法注入了新的内容,这是林彪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 11月14日毛泽东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提到“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时“辽沈战役”已结束十多天,仍不见“辽沈战役”的提法,该文注释说该几个诸役“统称辽沈战役”,但何时开始“统称”没有交待。这足以证明毛泽东没有通盘的战役构想。 11月18日 毛泽东电令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立即入关,包围唐山、唐沽、天津三处敌人。 11月19日 林、罗、刘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 11月23日 东北野战军主力陆续分三路入关:右路进冷口;中路进喜峰口;左路进山海关。至12月5日,除先进关的4、1纵外,其余10个纵队和特种兵部队共70万人,连同大炮1000门、坦克100辆、装甲车130辆、战马10万匹,浩浩荡荡地挺进平津。 11月29日 平津战役开始,华北2、6纵队进攻张家口。 11月30日率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从沈阳出发,向关内挺进。同日,华北1、2、6纵队完成了对张家口的包围。 12月6日 致电毛泽东:“每日每夜均有敌机侦察轰炸,已无秘密可言。咋已令我最后3个纵队经山海关入关。”同日13时,华北杨成武部未能挡住国民党35军由张家口附近东逃。 12月7日晚 在蓟县孟家楼宿营时遭遇国民党特务刺杀,幸机警躲避,一场虚惊。 12月8日华北杨得志兵团在新保安包围了国民党35军。 12月9日国民党104军在飞机配合下连夜出动,一口气打到离新保安以东8公里处想解救国民党35军,却遭到杨得志兵团的攻击。 12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平津前线司令部,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 12月12日我东北、华北各路大军开始神速地穿插于敌人占领的城镇、据点之间。 12月17日东北野战军2、5、11纵队包围了北平。 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7、8、9、12纵队包围了天津,同时东北野战军6、10、1纵和华北7纵隔断了北平与天津之间的联系,并准备阻击平、津敌人突围。 12月22日华北杨得志兵团攻克新保安,消灭了国民党35军1.6万人。 12月23日国民党军孙兰峰率11兵团从张家口开始突围,但华北野战军早有准备,经一天一夜的战斗全歼孙兰峰11兵团5.4万人,张家口得以解放。 12月24日与罗荣桓发布布告,宣布了解放平、津等城市的“约法八章” 1949年 1月3日东北野战军打响了天津外围攻防战。 1月6日与罗荣桓签署了一封致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的信,令守军放下武器。陈长捷收到信后却回信到“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放下武器乃是军人的耻辱,岂可随便放下。” 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平津前线总前委,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林彪任书记,负责平津前线党政军全权事宜。林彪等人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共百万大军,胜利的进行了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个剿匪总部,一个警备司令部,三个兵团部,十四个军部,四十八个师共五十二万余人,基本解放整个华北地区。 1月11日东北野战军逼近天津城区。 1月13日傅作义派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将军前来进行第三次谈判, 双方气氛很是融洽。 1月14日东北野战军集30万重兵向天津发起总攻。只用29小时就攻下了傅作义、陈长捷宣称能守半年的“固若金汤”的天津城防,生俘天津守将陈长捷。北平被围,傅作义四面楚歌。 1月15日下午3时,天津之战结束,歼灭国民党军天津防区陈长捷部两个军11个师13万人。天津解放。 1月16日,在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参加谈判的国民党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了字,谈判结束时,决定派苏静随邓一同进城,并把一封毛泽东写的信当面交给了邓宝珊,要他回去交给傅作义。因信未封口,随后邓宝珊抽出信来看了一遍对苏静说:“这封信太出乎人的意料,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这一情况,苏静马上向林、罗、聂作了汇报。听了汇报后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要暂对不交也可以。”在进城的路上,邓又提出暂时不交那封信的事,由于有了指示,苏静就很爽快地说:“您可以决定嘛!暂时不交也可以嘛!” 1月17日,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向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发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限定傅作义和平改编的时间在1月17日上午1时至1月21日下午12时。 1月22日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率部开出北平接受和平改编。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 1月31日上午 与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高级将领率领部队从永定门进入开进历史名城——北平,举行了庄严的入城式,北平和平解放。 2月2日 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任司令员和前委书记,罗荣桓任政委,下属19个军,1个两广纵队,90万人。 4月16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和华北军区一部发起安新战役。 5月1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47军主力逼近新乡。 5月5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47军主力攻克新乡。 5月6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47军主力攻克安阳。安新战役结束,此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3万余人。 5月14日第四野战军12兵团,在中原军区配合下从蕲春、黄岗间横渡长江。 5月16日 国民党军19兵团司令张珍率领128军在贺胜桥、金口一带起义。此,战役歼敌3.7万人。 5月17日四野肖劲光先谴兵团解放武汉。 5月28日 中共中央决定第四野战军与华中军区(由中原军区改称〕机关合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 7月4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分路向远安、当阳地区前进,开始进行宜沙战役。 7月16日宜昌解放。 7月15日沙市、江陵解放。 7月18日 宜沙战役结束,歼敌1.5万人。 8月4日,被四野大军包围在长沙的程潜和曾血战四平的陈明仁率部起义,长沙和平解放。 9月13日第四野战军以13兵团率领38军、39军为西路军在沅陵以西打垮国民党军暂编第1军,开始了衡宝战役。18日占领沅陵,23日占领溆浦。 9月30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分三路奔袭值芷江。第四野战军12兵团率领40、41、45、46、49军为中路军奔袭永丰地区。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和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同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38军在花桥歼灭敌103军残部。 10月2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兼政委陈庚率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15兵团和两广纵队在湘赣粤边地区向余汉谋部发起进攻,一举突破敌粤北防线,开始了广东战役。 10月3日第四野战军12兵团全线突破敌永丰地区第一线阵地,敌主力西撤至界岭极其以南地区。 10月5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39军在会同以东,洪江以西地区歼灭敌100军军部、联勤及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致此,解放军已从右翼突破了白崇禧的“湘粤联合防线”,斩断了湘南、湘西两敌之联系,白崇禧主力赖以西窜贵州的湘黔公路为第四野战军13兵团切断。同日上午,令第四野战军12兵团部队停止前进,集中兵力,调整情况;同时还令西路军由会同、黔阳东进至宝庆、祁阳地区参战。第二野战军18军向常宁、祁阳挺进,阻敌过湘江。二野战军16、17军向渣江地区前进,准备参战。45军135师在前进途中,未能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至当日夜于金兰、东江之间越过衡宝公路插入敌后,进至沙坪、灵官殿地区对敌人构成了严重威胁。 10月6日白崇禧集中国民党军桂军主力4个多师的兵力猛烈攻击45军135师,但均被135师击退。这时西路军13兵团已进占芷江、安江、洪江,截断了敌西窜入黔的通路。作为东路军的第四野战军15兵团、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两广纵队也已多路攻入粤北,白崇禧的“湘粤联合防线”已被解放军从左右两翼突破。 10月7日白崇禧感到在衡宝线上与我决战已处于不利的态势,遂于当日零时下令全线撤退。同日5时,当即组织正面5个军、13个师实施全线追歼。 10月8日第四野战军46军占领衡阳。 10月9日拂晓,插入敌后的45军135师堵住了敌人南窜的路,傍晚参加衡宝战役的各路大军在祁阳以北之五峰山区完成了对敌人主力7军、48军的合围。夜135师击溃号称“钢军”的桂军7军军部被,敌军失去指挥,一片混乱。同日,西路军13兵团进占武岗极其以北地区,歼敌63师3000余人。宝庆守敌14军62师弃城西逃。 10月10日集中40、41、45、49军等4个军共13个师的兵力,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 10月11日下午,全歼被围之敌两万余人。 10月13日西路军13兵团在石下江地区将14军62师歼灭,并迫敌新编第八军独立1师投降。敌其余部队迅速向广西境内撤退。 10月14日第四野战军15兵团进占广州,两广纵队和湘赣粤边纵队进至珠江三角洲地区。 10月15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即以6个师在粤中纵队的配合下分三路向粤西追击。 10月16日结束衡宝战役。歼灭白崇禧部4个精锐师和宋希濂集团一部共4.7万人。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选为委员。 10月24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的6个师在粤中纵队的配合下将国民党军21兵团部及4个军残部包围在阳江地区。 10月25日国民党军21兵团集中3个师突围未成;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主力从三面发起攻击。 10月26日第四兵团全歼国民党军21兵团部及4个军残部后,继续西进。 11月4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主力先后占领罗定、信宜、廉江等地。切断了广西白崇禧部向海南岛的退路。广东战役结束,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余汉谋集团6.2万人。 11月6日 指挥9个军40余万人,分三路向广西突进,追击白崇禧部的5个兵团12个军,发起了广西战役。 11月10日占领靖县、通道、全线三城。国民党军17兵团仓皇西逃。同日,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向茂名推进。 11月15日第四野战军13兵团经黔南向广西河池、百色疾进,切断国民党军西逃云南、贵州之路。同日,第四野战军15兵团43军向信宜、廉江推进,配合第四兵团主力切断国民党军逃向海上的通路。 11月24日白崇禧部3、11兵团开始向信宜、廉江、茂名等地猛烈攻击,受挫。 11月27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主力从茂名、信宜、廉江等地突然反击,并乘胜猛追,攻占容县、玉林、陆川等地,歼敌11兵团一部。 11月30日第四野战军43军一举突入博白县城,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兵团部。随后,配合第四兵团主力将国民党军第三兵团的三个军围歼于博白、陆川地区。 12月2日 开始指挥各路大军大胆穿插,长途奔袭,继续猛追,先后占领百色、南宁、灵山、合浦等地。 12月7日 将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和第1、第10兵团极其残部围歼于钦州和小董圩地区。 12月14日 占领镇南关,广西战役结束。此役,歼灭国民党军17.3万人,约2万人逃往越南。 7月至12月 指挥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四兵团,先后进行了宣沙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等重要战役,共歼敌三十九万余人,解放中南广大地区。 12月26日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自1950年1与1日起,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野战军党的前委改称为中南军委分会,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和中南军委分会书记及中南军政大学校长。领导机关驻汉口。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