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新闻),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将钚材料 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 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这些被换下来的核燃料组件,就叫做乏燃料。通俗地说,乏燃料类似于火力发电站中的“煤渣”,但是它又 绝对不是“煤渣”,而是“大宝贝”。 因为当今世界的核电技术下,核燃料都只燃烧了3%—到4%左右,就维持不了额定功率了。而这些核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核燃料。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王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核燃料进行后处理,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过程把核电站没燃烧完的核燃料,还有新产生的核燃料提出来,再制成咱们核电所需要的燃料元件。”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王健接受采访 循环利用的原理听起来简单,操作却异常艰难。如何对这些有极强核辐射、对人体有致命伤害的元器件进行剪切、分离、提取、提纯等等?每一步都是难题。我国科学家经过24年的科研,经过反覆实验,终于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王健:“完全是靠咱们国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研发的这么一个设施。”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指挥王俊峰:“我们最后这一次(试验),制备出了合格的铀产品和钚产品,所以说我们成功了。” 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孙勤:“在核燃料这个工业里面,我们是极少数几个能够形成核燃料循环的一个国家,因此来说,在国际上对整个技术水平、科技水平、我们将能够既有话语权,甚至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此前,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掌握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但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每个国家都是严格保密。而我国核燃料已经发展 20多年,目前已经有13个建好的核电机组,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乏燃料组件,在没有掌握这项技术之前只有一个处理办法——存起来。 快堆技术简介: 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属于全球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的应用,与目前运行及正在建设的第二代、第三代核电站相比,其形成的核燃料闭合式循环,可以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现有核电站只有1%,也就是提升了60倍)。 由于利用率的提高,相对较贫的铀矿有了开采的价值。就世界范围讲,可采铀资源将因此增加上千倍。以目前探明的天然铀储量推测,快堆的使用可以使铀资源可持续利用3000年以上。 中国实验快堆大事记 1986年863计划实施,开始“快中子增殖堆”课题预研 1995年12月中国实验快堆工程立项 1997年8月中国实验快堆被列为863计划重大项目 2000年5月核岛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2002年8月核岛厂房封顶 2005年8月堆本体安装开始 2007年6月堆内构件安装完成 2007年7月主控室交调 2007年12月完成模拟组件安装 2008年12月全厂安装完成,综合冷调开始 2009年3月堆本体气密性试验完成 2009年4月冷态调试结束,热态调试开始 2009年8月热态调试结束,具备首次装料条件 2010年6月首次装料 2010年7月首次临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