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德看孟良崮:张灵圃抗战缺谋少勇,除了杀老婆之外 |
送交者: 香椿树 2011年02月06日10:47:1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佛家讲究缘起, 孟良崮的张灵圃是不是常德的张灵圃之缘。 国民党底层不缺勇敢的士兵, 杂牌军阀不缺硬骨头。 可是国民党的中央军。。。 下边的故事已经不是日本鬼子占据绝对军事优势的抗战初期了。 ————————————————————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步兵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这是余程万师长给上峰的最后电文。电文确实感人,守军也确实尽到了责任.近9000人的守城部队中5700多人阵亡,2000多人受伤,数百人被俘,除城落前撤退了的伤员外,最后一日突围成功的仅几十人。但电文中提及的这些师级军官全部突围成功。就因为余师长没有战死,蒋委员长心中极不爽,战后把余师长抓了起来,要交军事法庭审判枪毙。是不是最后的电文太像诀别文了?委员长心中是真火了.在一周前的开罗会议上他刚向罗斯福总统拍过胸脯保证,已成为中国战区中外媒体内容中心的常德不会失守,而罗斯福也帮助委员长说服了邱吉尔一起开始实行打通中缅印运输通道的战役.刚回到国内,12月3日就传来常德失守的消息;12月5日罗斯福告诉委员长邱吉尔毁约不马上进行中缅印运输通道的战役了,要打中国自己打.委员长心中八成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不杀一,两个高级军官出不了心中的恶气 这就是委员长的荒唐之处了。就算是要处分指挥官,轮得到余师长吗? 常德守城战,现在常讲的是守城国军对攻城日军是一比三的劣势。但事实上常德周围参加会战的国军对日军是三比一的优势!常德周围共有8-9个军的国军,包括74军的另两个师。这些国军或是作战不力被日军割断,或是被日军一击就溃,或是不战望风而逃,或是救援姗姗来迟。委员长不去处罚这些司令军长师长们,反而要将会战中表现最好的一个师的师长下狱枪毙,真是匪夷所思。 其他部队不用提了,见死不救,打滑头仗是国军的老传统.74军该表现好一点吧?城中被围的可是兄弟袍泽.事实上,74军外围作战和其他国军比还算积极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74军自己的统计. 由于没有歼灭战,打死打伤日军数往往不易统计,且74军自己也没有统计.俘虏数目倒是实实在在的,掺不了水分. 整个常德会战中74军共俘虏日军35人. 其中守城的57师在守城战中共四次俘敌11人,有时间,地点,番号,姓名; 外围作战的74军51,58两师共有五次战斗有俘敌记录, 有时间,地点,番号,部分姓名;各次俘敌人数分别记录为6人,4人,数人,6人,6人,其中最后一次是日军占领常德后撤退追屁股时俘虏的.也就是说, 74军在常德守城阶段城外机动作战的两个师共18天的战斗中,共俘敌18人.平均一天一人! 王耀武军长带的是国军主力军还是八路的武工队? 要知道43年11月的日军早已不是37年的日军.兵员素质和武士道精神已大大地下降.差不多同时期进行的车桥战役中,新四军一师没有重武器的5个团,两天一夜就俘日军23人. 王耀武自然心中明白,也许他也觉得对单留余师长在孤城死守有愧,便在蒋面前竭力说情.委员长可能也考虑到把余杀了以后更没人肯拼死打仗了.余师长方脱牢狱之灾。 想必余师长从此心灰意冷.在74军当了一阵子副军长后,余就脱离野战军回广东老家搞地方部队去了,趁机在地方上也发了财.余后来在内战中也基本没参与,49年后定居香港,后被绑匪杀死,一说死于黑道劫财,一说因其对蒋不满而被台湾暗杀. 这是后话不提。但若是内敛,老实,能战的余接了74军军长宝座,而不是张扬跋扈的张灵甫,孟良崮的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回过头来且说57师城中突围。 按理说日军围城已经十多天了,并从四面攻城,而守军最后连守的力气都没有了,又怎能突出重围呢?查了诸多资料,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常德的特殊地形。 常德三面陆地,南城墙下是宽阔的沅江。日军围城后曾经四面攻城,但南面最易守难攻,因为需要两栖登陆作战. 11月24日,日军摆出一副两栖作战的架势,用木船,汽艇渡过沅江来攻南城。没想到守军炮兵配备强大。57师本身师有炮兵营,团有炮兵连.特别是还配属了74军炮兵团的主力,除了24门俄式76.2口径的山炮和一个战防炮连外,居然还有一个高射炮排。对这些小汽艇小木船,守军充分发挥了不接触战斗特点,一顿炮火加机枪,打得鬼子船仰艇翻,还没登岸就不得不退回去了。 第二天,日军又搞了些船,趁黄昏配合其他方向进攻,再次强渡。这次不巧,守军的炮弹一时打完了。几百个鬼子从东南角登城。不知为何日军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到突破口,是船打坏了?反正在守军投入反冲击兵力后,这股入城的日军被赶下沅江喝水去了。 此后,日军放弃了两栖强攻的念头,而转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击。日军肯定想,一条大江,我攻不过去,你没船也突不出来啊。因此,南线的军力相当部分就转走了。 其次是援军来了。 虽然薛岳判断决策有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但九战区的援军终于在12月的第一天赶到了常德南边。援军虽然没有打进来,但加上原来六战区的部队,国军围在常德附近的部队已有近九个军的兵力。日军在常德周围的兵力实在不够用呵,只能将沅江南岸的部队的绝大部分去迎战援军了。 这样,包围圈的南边就开口了。 事实上,在城落前,就陆续有伤员从南边的水路撤出。57师一个班长李超在29日巷战中受了重伤。在12月1日的晚上,他和几十个伤员一起乘小船沿江撤往了后方医院。 12月3日晨约两点,城中只有南城边上最后一块阵地了。余师长召开了团长以上的军官会议.虽然最后电文已发出,大家还是决定突围。确实,从军事上讲再坚持下去,用一批中高级军官的生命去换几个小时的阵地毫无意义。突围是完全正确的决定。但突围的过程中发生了极为遗憾的事情。 74军军属炮兵团长金定洲参加了当晚的会议。会议结束后,金团长本来欲回指挥所将人员带出来,他的副官李凤林告诉他就在开会的时候,回去通路上的阵地被敌人占领了。于是金团长带着李副官翻过南城墙拼命奔到江边。 余师长的船已走了。还有一个带马弁的高级军官的船在岸边。金团长刚跳上船,船就离岸了。李副官和十来个师部低级军官纷纷下水游向木船,一边报着自己的名字和职务,希望能上船一起走。当这些年轻的军官拉住船帮想爬上船时,船摇晃起来了。 这时,李副官看见了他终生难忘的一幕。高级军官的马弁拔出指挥刀向抓住船帮的手一个个砍去。虽然水里的军官们哀求声连片,但船上的人无动于衷,而军官们一个个哭骂着沉下水去。幸运的是,当砍到李副官这边时,金团长制止了他。可能金团长是军的军官,并不属57师管,还要卖个面子,李副官被金团长拉上了船。木船一路上并无遭遇任何日军,最后船上十余人逃出生天。 李副官并不认识这个高级军官。但可以推定他是师部的一位主官。因为57师的步兵团长们此时还在最后的阵地上充当连长的角色。其中169团团长柴意新(黄浦五期),就在小船离岸的一个多小时后,阵亡在阵地上。柴团长是57师会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美国人拍了<拯救大兵瑞恩>,中国人拍了钢八连的”不放弃,不抛弃”,颂扬的就是军队的灵魂。在常德守备战中,57师在武器装备的配置和运用,工事的构筑,官兵的战斗意志,军官指挥和士兵的训练和经验等方面, 都发挥出极高的水平,无愧国军第一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57师死守常德的表现,国军在常德会战中堪称完败。参加会战的国军如有30%有此等战斗表现,常德岂会陷落?全国国军如有30%有此等战斗表现,日军岂会打到湖南!? 但57师在软实力上还缺点什么? 想到了另外两个同级别的中国军官. 两年前的11月28日,日军南浦旅团3000多人在溧阳塘马镇合围了中国军队的一个旅级指挥机关.包围圈中除约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外,还有千余名政府机关,医院,工厂等非作战人员.在打开缺口后,为掩护非战斗人员先撤离,包围圈中两位最高级别军官毅然做出了决定,他们分别各带一支后卫部队顶在掩护阵地上.战斗结束后,大部分非战斗人员安全脱离包围圈,中国军队的两位最高指挥军官却一个头部中弹,一个腹部中弹,和数百名他们的士兵一起阵亡在阻击阵地上. 这两位军官是: 新四军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16旅政委兼苏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廖海涛. 历史往往有巧合.这两支远隔千里的部队在几年后的内战中竟迎头对上.16旅后来和一师二旅合编,成为苏中赫赫有名的王老虎王必成的6师及后来的6纵的一部分.关于这两支军队一战涟水,二战涟水,三战孟良崮的跌宕起伏的较量过程,请大家看吴强的名著<红日>就可以了. 只是有一点弄不明白:经历过常德守卫战后,聪明人张灵甫在孟良崮怎么还敢相信国防部的”74军坚守孟良崮作为磨心,中心开花,吸引共军主力决战”的作战方案呢?唯一的解释大概是常德会战时张灵甫不在常德城内守城,没有亲身体验吧? 文前,引用了余师长发的电文.本文结束时引用张灵甫师长写给委员长的信函作为本文的结尾,以示公平.该信是对委员长向其征求作战建议的回函 “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 彼此多存观望, 难得合作, 各自为谋, 同床异梦.” 前边妄谈张灵圃抗战缺谋有勇,现知张将军无谋也缺勇,除了杀老婆 - 衡阳会战是抗战时一场较大的会战。国军宣传的是坚守衡阳47天,日军毙伤病亡29000人。但最终结果还是国军丧师失地,守军举白旗投降,援军溃败。抗战已至1944年,我军在空陆已占优势的情况下打出这么一个防守结果,不仅令人掩卷叹息。关于整个战役过程分析,本人将在以后文中详谈,在此就会战中一个方向的战斗, 窥一斑而见全豹。 衡阳会战实为长衡会战的第二阶段,日军只用三日轻取长沙后(又是一件令人掩卷叹息的事),以两个师团一个旅团约四万人南攻衡阳.。衡阳我守军为精锐之十军,并加强炮兵共两万人左右。守军堪称顽强,坚守47天,暂且不表。判定日军攻击目标后,外围我军三路驰援。 东路薛岳指挥6个军和日军2-3个师团拉锯,以近三倍兵力不能前进,而日军目标是掩护衡阳攻城,也未对薛大举进攻。西南方向的是调来的广东62军(后加46军)。62军不愧为七战区的总预备队,战力较强,战意较旺盛,攻击主动,一度攻入衡阳西站,和守军相距咫尺,以致日军攻城部队不得不停止攻城,转过身来迎战,方遏制住62军的攻势。最后一路援军是西面而来并由重庆直接指挥的24集团军和其配合的部队。 说起24集团军各位可能不熟,但是它的部属可是大名鼎鼎。集团司令:王耀武。所辖74军,100军, 均为国军主力军。张灵甫,时任74军58师长也。此次王耀武除74,100两军,还配有73,79两军供其指挥,兵力至少在8万以上。而日军在西线原只有一个40师团,后来该师团竟也调去攻城。日军一个师团满编约为17000人。 在一个月的西路援军战斗中,只查到了营团级的进攻。整个74军,仅有张的58师有战斗行动。58师最有名的战斗是攻占鸡窝山,该战斗是团指挥的营进攻。经三天激战,主攻营亡一连长(黄浦十六期),士兵伤亡近半,攻占山头。基层干部和士兵够英勇。 100军的19师曾有积极的解围行动,但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受到命令撤退了。在衡阳陷落的前三周左右,19师参谋主任陆承裕上校得到王耀武的命令带一个营,配部电台,向衡阳城郊前进,“主要任务是搜索敌情,和衡阳守军联络,相机以枪声支援衡阳守军,鼓舞士气。”(见之于陆的回忆文章) 该命令好有特点哇:1)不和日军硬打,一个营的兵力能有什么用?2)不是真冲进城中支援,让城中听得见援军枪声就行。陆上校心领神会,带一加强营进入衡阳郊区。再派一个班,晚上打死日军的哨兵。第二天,日军30人(小队级)来巡逻,陆用一个连将其击退;第三天,日军百余人(中队级)来扫荡,陆用全部兵力将其击退,然后自己撤退。19师至此完成了支援守军的任务。 后来衡阳陷落后逃出城的士兵证明了陆上校完成了集团军司令员交给的任务:他们听到了城西的枪声,他们的士气受到了鼓舞,他们认为援军就在眼前所以又拼死守了20天,城破后他们知道西边有中国的军队,所以向西边突围并得到生还。可是,如果他们知道了命令的原文,他们是否还会再守20天? 所谓国军的抗战主力不过如此而已。王耀武这一招,别人学没学会不知道,但100军的军长肯定学会了。 就在日军长衡攻势作战的前三个月,另一支中国军队在东边发动了对日军的一场攻势作战。这支中国军队没有空军支援,基本没有炮兵,攻击的是日军腹地的坚固设防的中心城镇,抗击的是日军4-5路的援兵。然参战的中国5个团的部队在攻击,打援上协同配合,积极主动,一举破城杀援,收复失地二百里。是为车桥战役。中国参战军队为新四军一师,正副师长粟裕,叶飞。 三年后,两支中国军队在内战中相遇了。国军对山东的攻势作战中,王耀武虽已当上了山东省主席坐镇济南,他的子弟兵74军和100军依然并肩攻击前进,为国军攻击主力,只不过番号已改为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当年的58师师长张灵甫已升为整编74师师长,而张的老上级是整编后的83师师长,他的名字叫李天霞。 按作战部署,83师应以一个旅保护74师右后侧安全。但李师长早学会了王司令官当年的那一招,他派出一个战力很弱的一个团,带部电台,冒充旅的番号,在74师右后侧活动。当李发觉华野开始攻击后,仍下那个团,将主力一口气撤退15公里。以致74师和83师被轻易割断。 华野进攻部队为5个纵队(军),其中三个来源于新四军一师。 张灵甫在孟良崮上守了三天,他绝望时有没有想过三年前衡阳守军困守47天的心情? 很多后人为一支抗日劲旅最后葬身在山东的荒山上而惋惜。算了吧,所谓劲旅,首先是要有战魂。那支失败的军队,它的战魂三年前就丢在衡阳城外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刘立志:如何有效处理和解决对台军售问 | |
2010: | 十三年前的美国战略构想 中国现在已经 | |
2009: | 朝鲜网站对朝鲜战争的描写 没中国的事 | |
2009: | “中国军舰逼退某国潜艇”被曝造假(zt) | |
2008: | 谢谢台独:你们不上蹿下跳怎能换来我中 | |
2008: | 从战略高度看台湾问题与两岸统一 | |
2007: | 中国外交战略刍议 | |
2007: | 东海角逐:钓鱼岛的战略意义 | |
2006: | 中朝五次战役后之叹 | |
2006: | 日本为什么没有象中国一样被蒙古军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