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仁川登陆 2
送交者: HAHAHA 2003年08月06日17:57:2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登陆

15时30分,从船坞登陆舰里驶出24艘登陆艇靠向运输船,登陆部队开始换乘,登陆艇载上部队后,先在距离海岸1380米的集合地区编队,然后驶向海岸。

16时45分,登陆前的直接火力准备开始了,考虑到仁川是个有着25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联合国军将使用仁川港的设施,所以尽量避免伤及无辜平民和港口设施,因此联合国军特意将仁川分为危险区和非危险区,在非危险区,即使发现了目标,也必须在观测飞机的指引下进行精确射击与精确轰炸。

炮火准备一直持续了45分钟,直到17时29分45秒才停止——联合国军的火力协同是如此精确,15秒钟后,第一登陆波就靠岸了!

在第5陆战团登陆的“红滩”,位于整个登陆区域最左翼的第1营A连,士兵们利用梯子、绳索甚至人梯攀登上一米多高的陡峭海岸,刚冲上海岸,隐蔽在工事里的人民军就冲了出来,与第3排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3排长洛佩兹少尉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跳进人民军的堑壕,先向左面扔出手榴弹,正要向右面扔出手榴弹,一梭子机枪子弹射穿了他的肩部和右胸,已经拔去了保险栓的手榴弹落到地上,嘶嘶地冒着白烟,他大声叫到:“快闪开!手榴弹!”但是狭窄的堑壕里挤满了士兵,身边又有横飞的子弹,哪里躲得开?洛佩兹少尉一下子扑在手榴弹上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周围的战友。第3排在排长的壮举感召下,奋勇苦战终于突破了人民军的防御,但是却因伤亡惨重已无力向连最重要的主攻目标墓地高地突击了。

而第2排就幸运得多,他们是从海堤上被炮弹炸开的缺口里冲上海岸的,因此能从人民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攻击,隐蔽在工事里的人民军来不及进入阵地就被解决了,接着从墓地高地的死角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排的目标——朝日啤酒厂。

A连连长史蒂文森上尉见状,立即命令第2排转向攻击墓地高地,2排掉头从东南方向发起攻击,高地上的人民军正在应付3排的攻击,不曾想到2排会从侧后杀来,没有任何应急措施,在两面夹击下只有投降。——17时52分,第一波登陆最重要的目标,墓地高地被联合国军占领,A连以8人阵亡,28人负伤的代价完成了规定任务。

第1营的C连也以5人负伤的轻微代价突破人民军当面防御,推进到游览山的北侧。1营营长牛顿中校随即投入B连超越C连,向游览山北侧高地索敌前进,B连于16日零时前后肃清了游览山北侧高地,至此,1营以8人阵亡,39人负伤的代价完成了登陆日的预定任务。

红滩右翼的第2营E连突破人民军海岸防御后,迅速向纵深推进,于18时11分夺取了游览山西侧高地,但是连长杰斯基尔卡中尉派出的联络组却未能与左翼的D连取得联系,杰斯基尔卡中尉担心D连行动迟缓延误战机,果断命令预备队排攻击游览中部高地,经过25分钟的战斗夺取中部高地。

D连在登陆时遭到己方军舰的误击,1人死亡23人受伤,整个连队队形被彻底打乱,因此没能组织有效进攻,好在E连的主动精神,才保障了营任务的完成。营长罗伊斯中校迅速投入第二梯队F连,终于抢在人民军破坏码头之前,比较完整地夺取了码头。而且第2营在战斗中损失相当微小,只有1死2伤(未包括误伤)。

至22时,在红滩登陆第5陆战团已顺利到达团的登陆日目标线,夺取了全部预定目标,伤亡也比预计的小得多。

在蓝滩登陆的是第1陆战团,于17时32分顺利到达预定登陆点,比红滩还早了一分钟,登陆点最大的敌人不是人民军而是5米高的护岸石堤和黑夜,第一登陆波里的工兵排迅速采取措施或是进行爆破或是布置梯子,开辟攀登通道。

尽管人民军在蓝滩的防御非常薄弱,抵抗也很微弱,但是攀登陡峭的石堤太费时间,等到部队通过石堤,夜已深了,而且当晚夜色特别黑,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美军只好派出驱逐舰用直径600毫米的巨大探照灯照射登陆地点为部队照明。

不久发现人民军的一支小型坦克分队正向蓝滩疾驶,鉴于登陆部队只携带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其反坦克能力比较脆弱的,因此第1陆战团立即召唤舰炮火力,加尔凯号驱逐舰迅速抵近海滩,以127毫米主炮进行急射,其射击速度是该舰从未有过的,射击产生的火光将整艘军舰都染成橘红色,以至于远远看去就像军舰起火那样。——人民军坦克被急促猛烈的炮火之下完全覆盖!

第1陆战团克服了人民军零星抵抗后,于次日凌晨1时许推进到汉城至仁川公路,顺利达成团登陆日的目标,伤亡还不到50人。

突入补给

第一登陆波登陆并控制滩头后,根据计划必须立即在红滩卸下3000吨补给物资,以保证当日夜间和次日凌晨作战所需,由于仁川港独特的潮水,根本无法在退潮前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联合国军决定采取非常手段,将满载补给品的坦克登陆舰强行靠上红滩海岸,并一直停留到次日造成的高潮。坦克登陆舰简直就如同搁浅那样停在海滩上,虽然陆战队保证登陆舰不会被人民军夺去,但是就在仁川港的鼻子底下,人民军炮火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的,登陆舰遭到损失的情况是在意料之中,甚至很可能全部被击毁。所以美军特意选择了8艘最老最旧的登陆舰来执行这一艰巨任务。

18时30分,坦克登陆舰开始靠岸,第一艘、第二艘都很顺利,第三艘972号登陆舰刚开始靠岸,人民军的迫击炮就呼啸而至,一发炮弹正中堆积在登陆舰首部的汽油桶,燃烧的汽油从破损的油桶里流出,四下蔓延,附近就是堆积如山的弹药,情况异常紧急,好在损管人员表现出色迅速扑灭了大火。紧接着的第四艘也被炮火击中,万幸的是损失很小。而最后一艘799号驶近海滩时,天色已经黑了,突然遭到人民军猛烈的迫击炮和机枪扫射,2死2伤,登陆舰上昏头转向的士兵竟把岸上正在登陆的部队当作是来袭的敌人,炮手操起20毫米、40毫米机关炮就是一通猛扫,等到停止射击,已经给第5陆战团1营D连造成了1人死亡23人受伤的重大杀伤,并彻底瓦解了该连登陆后作战行动。一番混乱后,799号终于没能在高潮退去前靠上岸,结果搁浅在海滩上,好在799号上的推土机开上岸,不仅给其他登陆舰建起了临时靠岸卸载点,还填埋了岸上人民军的不少战壕,倒是起了不小作用。

至此,海军陆战队第1师完成了登陆日的所有任务,全部代价是阵亡20人,1人失踪,179人负伤,远远小于预先估计。

截止9月16日凌晨,联合国军共上陆1.8万人,建立起牢固的滩头阵地。

扩大滩头

9月16日一早,陆战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就命第2营E连向南推进,与蓝滩登陆的陆战第1团打通联系,E连进入一直进入仁川北郊,发现市区已没有人民军——原来昨夜人民军已经撤离仁川。默里中校随即将肃清仁川市区零星抵抗的任务交给作为第二梯队登陆的韩国陆战团,集中美军部队向纵深推进。

从航母上起飞的美军8架F4U舰载机6时过后发现仁川以东5公里的汉城至仁川公路上,人民军一支包括6辆T—34坦克在内的纵队正在向仁川进发,舰载机立即俯冲攻击,炸毁了其中的3辆,人民军也用各种轻重武器还击,击落1架舰载机。得到情况报告后,美军又派出第二批8架舰载机前来增援,对人民军行军纵队进行了反复的攻击,将其余3辆坦克全部击毁,并给予随行的步兵重大杀伤。

就在空中攻击的同时,陆战第1团也以M—26坦克为先导向仁川以东挺进。9时许陆战第1团接近人民军队列所在地区,人民军一辆被飞机炸毁但是坦克炮完好的T—34突然开火,炮弹准确命中美军第一辆M—26坦克,由于距离太远,炮弹动能消耗将尽,炮弹无力击穿M—26坦克的装甲反而被装甲弹开,M—26坦克立即开炮还击,并对其他正在起火燃烧的坦克逐一进行射击,以免再有受伤坦克突然开火的情况发生。——如果人民军坦克手再多点耐心,等M—26坦克再靠近些开火,必可将其击毁。

人民军虽然主动撤出了仁川市区,但是在郊外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陆战第1团和第5团都经过激烈的战斗,至日落前才推进了约10公里,并将两个团的登陆滩头连成一片。

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陆战第1师继续向纵深推进,陆战第5团应迅速攻占滩头阵地以北10公里的金浦机场,然后渡汉江从西面进攻汉城;陆战第1团沿汉城至仁川公里向东,占领铁路公路枢纽永登浦,再从南面进攻汉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认为目前陆战第1师登陆的部队只有两个团,陆战第7团还未上陆,师已经没有掌握预备兵力,再分兵两路,每路兵力过于单薄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建议集中两个团先攻占金浦机场再从西面进攻汉城。但是阿尔蒙德根据麦克阿瑟的指示,表示只有在宽大正面全线推进,向人民军不断施加压力,才能扩大奇袭仁川的成果,而且永登浦是人民军洛东江部队补给的大动脉——汉城至釜山铁路公路的枢纽,必须尽快占领,因此驳回了史密斯的建议。

9月17日凌晨5时50分,人民军2架苏制雅克战斗机突然向仁川港外的联合国军舰队发起空袭,一号机向美军罗彻斯特号重巡洋舰俯冲,投下了4枚炸弹,其中1枚击中军舰后部的舰载机吊车,但是没有爆炸。二号机投下的炸弹,就落在左舷附近,几乎紧贴着军舰的近失弹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舰体损伤。联合国军从上到下根本没有想到人民军竟然敢于挑战美国的绝对制空权,派出飞机进行空袭,所以心理上和物质上都没有任何准备,面对人民军飞机的突然攻击,都只有瞠目结舌,而没有任何的反击!当这2架飞机完成攻击拉起飞机,再向英军牙买加号巡洋舰俯冲时,终于醒悟过来的高射炮开火了,才将其击落。虽然这只是整个仁川登陆中人民军惟一的一次空袭,其战果也是相当有限,但是却给联合国军以巨大的心理震撼!

几乎就在人民军空袭的同时,岸上担任警戒的陆战第5团D连哨兵发现晨雾中一支约有250人的人民军部队,在6辆T—34坦克引导下正在逼近,哨兵立即发出警报,D连和配属的M—26坦克排迅疾展开,在人民军来袭的公路上设下了火力陷阱。当人民军行军纵队接近到阵地前约70米处,反坦克火箭筒首先开火,准确命中了人民军第一辆坦克,接着M—26坦克、75毫米无后坐力炮、轻重机枪和步枪都先后开火,短短五分钟,这支人民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6辆坦克全被击毁,公路上横七竖八地留下约200具尸体,少数幸存者被俘。根据俘虏说,他们属于人民军第18师22团2营,奉命前去金浦机场阻击美军,并掩护师主力到达。

天大亮后,陆战第5团即根据计划向金浦机场推进。

18时许,陆战第5团一路克服人民军的轻微迟滞,到达金浦机场南侧,发现机场上人民军守备部队全然没有进入状态,不仅没有构筑防御工事,甚至连破坏机场设施的准备都没有,陆战第5团的先头部队第2营立即发起攻击,并打破美军不进行夜战的惯例,从黄昏一直打到半夜,完全占领机场。

陆战第1团就没有陆战第5团那么幸运,人民军第18师22团主力已经到达,在陆战第1团的进攻正面利用素砂高地一带起伏的丘陵展开了防御,由于这一带地形相当复杂,人民军很善于利用地形构筑阵地组织火力,又有坦克支援,所以陆战第1团的进展非常缓慢,到日落前,才推进了约2000米,因天色将黑,便转入防御,陆战第1团为了防备人民军坦克的夜袭,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反坦克地雷,以反坦克火箭筒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组成绵密火力网,5辆M—26坦克并列部署在阵地后方500米的高地下,炮口全部指向人民军方向,步兵则呈环形防御态势部署在上述火器与重装备的两翼与后方。

当天,麦克阿瑟以及美国7舰队司令斯特鲁布尔海军中将、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联合国军作战部长莱特准将等高级将领上岸,在史密斯的师部听取了情况汇报,并视察前线。当他们一行,来到陆战第5团D连时,战斗才刚刚结束十多分钟,T—34坦克还在燃烧,战死者的尸体尚有余温,征尘未洗的士兵看到身穿飞行夹克,头戴金灿灿的军帽(美军中校以上军官的军帽帽檐上有金色的树叶装饰,军衔越高金树叶越多),叼着玉米芯烟斗的麦克阿瑟,不禁大为惊讶,因为在普通士兵心目中,麦克阿瑟简直已经成为军神,特别是仁川登陆的巨大胜利更是麦克阿瑟的威望达到顶峰,此时能在前线见到麦克阿瑟,实在令人吃惊。麦克阿瑟对于部队的表现深感满意,对陆战队的英勇大加赞赏。

17日,陆战第1师已形成了正面宽16公里,北起金浦机场经素砂高地南至海滩的战线。特别是美军在17日攻占了富平市,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富平市是当初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军进驻南朝鲜时作为补给基地而建的,美军于1949年撤走后就移交给韩国军队使用,直到1950年7月被人民军攻占,在富平市的军火仓库里,联合国军意外发现了美军在1949年撤退时留给韩国军队的包括炮弹和子弹在内的约2000吨弹药!而且这些弹药现在全部可以使用,对于刚刚登陆补给尚不充裕的联合国军而言,简直是天赐之福!

18日拂晓开始,人民军不断以一两百人的小部队向金浦机场发动反击,但是人民军反击部队人数又少,又没有重武器支援,根本无法从有坦克支援的陆战第5团手里夺回机场,只能是徒增伤亡。

人民军在登陆后没有对金浦机场进行破坏,实在令人费解,因为人民军空中力量非常薄弱,对机场使用需求本来就很小,而机场距离登陆部队又近,一旦机场落入联合国军手里,将大大增加联合国军的空中力量。

金浦机场跑道长2000米,宽50米,可以起降大型飞机,是韩国最重要的机场,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完整地得到金浦机场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补给效率,而且作为前线机场可以发挥巨大作用。——18日14时20分,美军的一架F4U在金浦机场进行着陆试验,取得成功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谢费尔德海军中将乘坐飞机到达。接着,一直在日本待机的美国第33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团进驻金浦机场,从釜山立川起飞的C—54运输机也满载着补给物资一架接一架在金浦机场降落。

就在这一天,后续部队美军第7步兵师开始上陆,首先是第32团,该团总兵力有5114人,其中韩国人1873人。阿尔蒙德还调整了部署,将负责仁川市区肃清残敌和警卫任务的韩国陆战团调往陆战第5团左翼,由美军第2特别工兵旅接替该团在仁川的防务。

截止18日晚,联合国军已上陆部队25600人,车辆4547辆,各种物资14166吨。

19日陆战第5团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继续向纵深挺进,扩展战果。其第1营扫荡了汉江南岸后夺取了俯瞰永登浦的118、85和80高地。第3营从金浦机场北上,肃清了汉江南岸的人民军残部,占领了杏州渡口,完成了渡江作战的准备。

在刚上陆的32团的掩护下,陆战第1团全力向永登浦攻击前进,人民军在沿路埋设了大量地雷,为步兵开道的两辆M—26坦克先后触雷,堵塞了道路。团长布莱尔上校派出工兵排雷开路,但在人民军火力拦阻下,排雷进展缓慢,因此陆战第1团前进迟缓,黄昏前后才到达永登浦以南的安养川。

在19日联合国军还得到两个有力支援:美第7步兵师的第二个团31团也上陆了,原来前往东海岸遂行佯动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也结束使命赶到仁川海岸,其406毫米主炮威力巨大,将为登陆部队提供可靠的火力支援。

至19日,美军陆战第1师经过五天的登陆战斗,总共阵亡165人,伤979人,失踪5人。

向汉城进军

9月19日,陆战第5团已经进抵汉江南岸,开始进行渡江准备。团长默里上校选择杏州渡口为渡江地点,虽然杏州渡口右面德阳山(即125高地)俯瞰控制着渡口,但是只有杏州渡口是惟一可以渡过重型装备的地方,而且这段汉江江面只有550米,是汉江最窄的地点,只要渡江之后迅速占领125高地就能化解不利条件。

15时30分,默里上校召集所属3个营长和3个连长(分别是担负突击任务的H连连长鲍恩中尉、I连连长麦克米伦中尉和侦察连连长霍顿中尉)讨论渡江作战。默里团长决定采取秘密渡江的方式,所以渡江行动前将不进行炮火准备。霍顿的侦察连挑选精干人员作为第一梯队首先渡江,侦察人民军江防情况,如果防御力量薄弱,侦察连主力立即渡江,占领杏州和125高地,并排除通向汉城的公路上可能的地雷,同时在通往汶山的道路上埋设地雷以彻底封闭这一道路。随后第3营于凌晨4时渡江,超越霍顿连向汉城推进,目标是夺取95高地至35高地一线;第2营于晨6时渡江,超越第3营向汉城进军;第1营作为预备队,和配属陆战第5团的坦克连及团建制内的重装备一起等待命令渡江。

20时30分,霍顿亲自率领由14人组成的先遣队泅渡过江,其中包括出生在汉城,熟悉地形并会讲朝鲜话的霍莱斯·安德伍德中尉。五十分钟后,先遣队顺利到达北岸,稍作休息后便兵分几路前去侦察杏州和125高地。

22时10分,各侦察组先后回到岸边,附近村庄、山口都没有发现人民军防守,卡山少尉率领的侦察组报告125高地没有人民军防御。霍顿中尉向南岸发出渡江的信号,9辆履带登陆车搭乘着侦察连主力开始渡江,登陆车刚过江中心,轻重机枪的交叉火力突然从125高地上倾泻而下,迫击炮也随即开始密集的弹幕射击,有4辆登陆车的驾驶员受伤,登陆车失去控制被江水冲到沙洲上——原来在浓重的夜色中卡山少尉的侦察组搞错了方向,侦察的是125高地以西的山头,在125高地这一要地上果然是有人民军防御的!默里团长见秘密渡江已经暴露,便立即命令侦察连撤回。已经渡过汉江的霍顿先遣队也遭到了人民军猛烈火力射击,默里只好也命令其撤回。霍顿一行冒着人民军猛烈火力泅渡返回,霍顿被迫击炮弹片击成重伤,另有2人负伤,1人失踪。

20日天亮后,陆战第5团开始强渡,第7舰队司令斯特鲁布尔海军中将、海军陆战队司令谢费尔德海军中将、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和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以及随军记者团都来到江边观战。

6时45分在短暂的炮火准备后,I连乘坐履带登陆车一字排开,冲入汉江。尽管125高地上的人民军火力相当之猛烈,但是I连在师、团炮兵和履带登陆车车载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仍渡过汉江,并向125高地发起攻击,经过激战于9时40分攻占125高地。

10时许,团二梯队第2营开始渡江,随即超越第3营向汉城推进,一路克服人民军的节节阻击,黄昏前后到达大德山至望月山一线。

21日,陆战第5团继续向前突进,逐次突破人民军越来越强的抵抗,日落前已经到达鞍山山脉西侧的白川一线,汉城已经在望了!

就在陆战第5团强渡汉江,向汉城推进的同时,陆战第1团也粉碎了人民军第18师和第9师87团在T—34坦克支援下的不断反击,经过激战于22日攻占永登浦,进至汉江边。陆战第1团能攻下永登浦全靠发现了人民军防御的弱点,以第1营A连渗透过防线,直接插入人民军防御纵深才成功的。战斗中人民军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终于使美军意识到攻占汉城并不会像想象那样容易。

南翼的美军第7师32团于21日攻占安养里,确保了陆战第1师的侧翼安全。第7师还派出以第73坦克营和32团K连、工兵排组成的装甲支队乘夜色突入人民军防线,与师侦察连会合后一举占领了有着1700米跑道的水原机场。

至21日夜,陆战第5团到达汉城以西,陆战第1团到达永登浦,步兵第32团到达安养里,第7师装甲支队占领水原机场,步兵第31团位于水原以南。当日18时,联合国军在仁川和汉城地区的陆上作战指挥权正式由第7舰队司令斯特鲁布尔海军中将移交给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

就在这天,陆战第1师的最后一支部队陆战第7团在仁川上陆,截止21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累计上陆总兵力已达49568人,车辆5356辆,物资22222吨。

联合国军的兵锋终于到达汉城,汉城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邻汉江,历来是易守难攻的地方。9月21日,担负汉城防御的人民军部队是独立第25旅和独立第78团,其中独立第25旅一个月前刚刚在铁原组建,原本是为了参加对釜山的攻势,仁川登陆后由火车刚在21日紧急运抵汉城,该旅共约2500人,编为4个步兵营、2个机枪营、1个工兵营和2个炮兵营,军官和军士多是来自中国的百战老兵。25旅以汉城以西的鞍山山脉南麓的三个105高地(分别称为南、中、北105高地)为核心展开了防御,那里曾是日军的战术演习场,模拟朝苏边境的苏军防御工事建有大量的掩体、战壕和坑道,成为再理想不过的既设防御阵地。独立第78团一部则在汉城以北展开,主力和从永登浦撤下来的第18师残部集中是汉城市区作为预备队。

9月21日晚,美军陆战第1师提出了进攻汉城的作战计划,颇有政治头脑的阿尔蒙德少将认为攻占汉城应有韩国部队参加,特别命令韩国海军陆战团和第17团加入陆战第1师的进攻计划。

攻占汉城

9月22日晨7时,陆战第5团和韩国陆战团共投入三个营,并列展开,北翼的美军第3营以鞍山山脉主峰296高地为目标,中间的韩国陆战团以中105高地为目标,南翼的美军第1营以南105高地为目标,并肩发起攻击。美军认为随着登陆的成功,汉城防御将是一触即溃的,乐观地以为天黑前就能进入汉城市区,但是在鞍山山脉,却遭到了人民军异常顽强的抵抗。——人民军精心设置的防御阵地呈花瓣状,中间以坚固的重机枪火力点为核心,四周以双人掩体与战壕掩护,各火力点又相互衔接,构成绵密的交叉火力网,轻机枪和冲锋枪填补了重机枪火力网的空隙,火力配置上几乎达到每20米一挺机枪的密度,再加上迫击炮的直接支援,防御体系相当完备。

第3营在猛烈炮火和空中支援下于9时许顺利冲上鞍山主峰山顶,但是随即遭到了人民军迫击炮的压制轰击,而且人民军大量释放烟雾,严重影响了空中支援的效果,看来第3营是落入了陷阱——人民军故意将美军引入无法构筑工事的山顶,以便以迫击炮和反冲击给予打击。

中间的韩国陆战团企图先攻下66和88高地作为立足点,再向中105高地攻击。但是就在66高地下遭到了人民军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交叉射击,损失惨重,完全被压制在高地下,难以前进。

第1营的攻击也接连遭挫,鉴于南105高地是掩护陆战第1团渡江的制高点,如果不能攻占该高地,陆战第1团就不可能渡江,因此陆战第5团将全团炮火都投入到该高地,在经过长时间的猛烈轰击后,第1营竭尽全力发起攻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于黄昏前攻占南105高地。

同一天,美第7师32团对汉城东南290高地的攻击也被人民军击退。

全天,联合国军的惟一收获只有南105高地。

23日从早晨到中午,人民军对296高地和南105高地不断发起反击,其顽强与英勇令美军感到胆战心惊,两个高地的阵地前,铺满了人民军士兵的尸体,但是其后续部队呐喊冲锋依旧毫无惧色!

中午后,陆战第7团渡过汉江,史密斯师长将其一部调到陆战第5团的后方,解除了后顾之忧的陆战第5团将预备队第2营替换了一直没有进展的韩国陆战团,兵分两路同时攻击66高地和88高地,激战至日落,只有D连占领了一小块突击出发阵地。

在陆战第5团的攻击方向上,23日全天是毫无进展。这天联合国军惟一的进展是侧翼的32团攻占了290高地和306高地,切断了京广公路,推进到汉江南岸的沙坪里人民军阵地前。

由于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战斗,还没能攻占汉城,使阿尔蒙德少将和史密斯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阿尔蒙德表示如果陆战队不能单独攻占汉城,那么就将第7步兵师参加进攻。史密斯少将为了陆战队的荣誉决定在24日的进攻中将拼尽全力。

24日陆战第1师的攻击重点是中路的第2营,由于晨雾和人民军大量释放的烟雾使美军的炮火准备和空中支援效果都很有限,第2营和掩护该营侧翼的第3营的突击均告失利。

史密斯中尉指挥的D连却在烟雾中未被人民军发现,意外顺利地推进到了66高地山脚下,但是继续向山上前进终于被人民军发现了,于是激战爆发了,人民军密集的火力迫使D连只得就地挖掘战壕来躲避,根本无法再向前突进。陆战队的航空兵竭尽给予支援,F4U飞机几乎贴在地面上对D连50米外的人民军阵地进行扫射,由于飞行高度实在太低,以至于参加直接对地攻击的10架飞机中有5架被击伤。

晨雾消散后,D连的位置就暴露无疑了,人民军立即以迫击炮和机枪进行精确的轰击和扫射,到了中午时分,D连只剩下了33人,而且正以每几分钟倒下一人的速度在减少。史密斯连长认为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力一搏,于是一边与营长进行协调,一边下令准备决死冲锋。

根据史密斯连长的要求,F4U飞机对50米外的人民军阵地进行了扫射,然后长机发射约定好的信号弹,向人民军阵地俯冲却不投弹——就在这时,D连仅存的33人在史密斯连长的带领下,在100米正面以锲形队形同时开始冲锋!舰载机假俯冲的把戏只能赢得短暂的时间,令人心寒的机枪声再次响起,冲在最前面的史密斯连长首先中弹倒地,D连官兵一边用手里的步枪扫射一边向前猛冲,终于冲上了山顶,人民军的防御被冲开了缺口,而从早晨开始进攻时D连总兵力为206人,到攻占66高地时已阵亡36人,负伤116人,伤亡占全连的73%!

陆战第1师终于取得了攻击出发地的66高地,而美军并不知道66高地实际上是人民军在鞍山山脉防御体系的核心,在这个如此狭小的山峰上之所以发生如此激烈战斗的原因也就在此,随着66高地的失守,人民军的意志与士气急剧下降,在鞍山山脉的激烈抵抗也迅速减弱了。

就在D连浴血苦战攻占66高地的时候,陆战第1团在占领南105高地的第1营掩护下,渡过汉江,但是该团的攻击遭到了人民军顽强的抵抗,渡过汉江后几乎是寸步难行。

24日,联合国军其他部队进展如下:32团于拂晓时分出其不意攻占沙坪里,美军第187空降团第3营空运到达金浦机场,随即作为第10军的预备队,并接替韩国第17团守卫机场的任务。

当天上午9时30分,阿尔蒙德来到第7步兵师师部,与师长劳尔少将、副师长霍迪斯准将和参谋长希斯上校进行讨论,鉴于陆战第1师在汉城以西的鞍山山脉遭遇顽强抵抗而进展缓慢,决定第7师渡过汉江从南面向汉城突进,第32团于次日6时从西冰库渡口强渡汉江,为了保障第7师强渡成功,除了将军直属海军陆战队两用牵引车营的2个连和第36水陆两栖坦克牵引车营A连的2个排配属32团外,还将军预备队韩国第17团也调归32团指挥。准备时间只有短短16个小时,第7师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25日晨6时,晨雾还未消散,汉江北岸还笼罩在朦胧之中,阿尔蒙德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开始渡江,美军18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105毫米迫击炮和12门81毫米迫击炮一起开火,由于晨雾弥漫,加上因为处于保持突然性的考虑,事先没有进行试射,因此火力准备的效果如何,实在令人怀疑。半小时的火力准备后,第一波部队第2营F连乘坐履带登陆车开始渡江,尽管空中F4U舰载机在不断盘旋,但是浓重的晨雾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空中支援,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半空,不知F连会遭到什么样的结局。

不久F连报告:“全连上陆,没有遇到抵抗,正向南山急进之中。”第2营主力随即渡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顺利渡过汉江,然后向南山推进。尽管沿途已经构筑好的防御工事很多,但是出乎意料,人民军在该地区几乎没有部署兵力,第2营迅速肃清了微弱的抵抗,于15时攻占南山。

32团第二梯队部队随之渡江,第1营于8时30分顺利渡过汉江,几乎未遭抵抗便轻松地攻占预定目标120高地,第3营跟在第1营后面也是很顺利渡过汉江,随即超越第1营继续向汉城推进,切断汉城东南的公路。只有最后渡江的韩国第17团在348高地遭到了顽强抵抗,经过一天的苦战依旧没有夺下这个汉城东郊的制高点。

汉城以西的陆战第1师为了配合第32团的渡江行动,也从造成开始发动攻势。在飞机和火炮猛烈的火力准备之后,昨日建立奇勋的D连首先出动,沿着交通壕向北,悄然运动到88高地东南,猛烈的火力准备刚停,D连便冲上88高地,殊料人民军的抵抗竟异常微弱,与昨日的66高地几乎是天壤之别,很快便退往中105高地,第2营迅疾衔尾急追,于15时45分攻占中105高地。中105高地是鞍山山脉最东端的山峰,站在山顶极目远望,汉城市区尽在眼底。

背面的第3营连续击退了人民军的反击后,乘势追击夺取了北105高地西北的无名高地,黄昏前该营首先突入汉城市区,向据守在西大门监狱的人民军发起攻击。

但是在陆战第1师南翼的陆战第1团却进展迟缓,因为该团进攻地域地形相当复杂,到处是高地、房屋和灌木丛,人民军依托有利地形,顽强战斗,作战意志非常坚强,美军常常是一个阵地刚刚夺下,人民军凶猛的反冲击就接踵而至,立足未稳的美军还没屁股坐热就被赶了出来,战斗就是这样一进一退反复拉锯争夺。为了支援陆战第1团的进攻,刚渡过汉江的第1陆战师坦克营B连紧急赶来支援。坦克连刚到达南105高地,就遭到埋伏在坑道里的人民军伏击,幸亏喷火坦克及时发威,对着坑道喷射火焰,浑身着火的人民军士兵从坑道里冲出,都被坦克上的机枪扫倒,有的坑道见势不妙,纷纷投降。但也有一些坑道宁死不降,继续抵抗,坦克连便用推土坦克将坑道口封闭。

得到了坦克支援的陆战第1团进展神速,很快就突破人民军的防御,攻入汉城市区西南的麻浦,与人民军展开了巷战。

25日日落后,美第10军认为陆战第1师和第7师已分别突破了汉城以西、以南的外围防御,部分部队已突入市区,加上空军侦察报告人民军正在向北撤退,因此命令各部连夜攻击。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却根据陆战第5团所遭受的猛烈反冲击,认为关于人民军退却的报告是值得怀疑的,而且根据东方民族的特点,人民军在首都汉城必定会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人,所以反对准备不充分的夜战,以避免夜战的混乱和无谓的损失。但是阿尔蒙德军长却坚持要求发起夜战,史密斯师长只好命令所属两个团连夜继续进攻,不过他特别提醒两位团长,一定要紧密协调,千万不要为了抢功而贸然突击,进攻路线要选择易于识别的道路,要加强进攻前的火力准备等细节。

陆战第5团刚开始推进,就遭到了一支约200人的人民军部队的反冲锋,人民军占据了有利地形,猛投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的手榴弹在漆黑的夜间根本无法看清落点,因此很难躲避,陆战第5团的夜战就这样人民军的手榴弹战被阻止了,直到次日凌晨5时仍毫无进展。

在麻浦的陆战第1团从子夜1时30分开始攻击,进攻才开始了二十分钟,就遭到了有12辆坦克和2辆自行火炮支援的约700名人民军的反击,陆战第1团被迫集中全团炮火进行拦阻射击,连续炮击一直持续两个多小时,其间只要炮火一停,人民军就冲了上来,迫使美军炮火不能间断,以至于炮兵开始警告:“再这样连续不停打下去,炮管都要爆了!”可是,炮火一停人民军就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冲锋,美军步兵又是一迭声呼叫炮火。一直到5时30分,人民军的攻势才减弱下来,而陆战第1团的夜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就在这天夜里,美军炮兵创造了整个朝鲜战争中发射炮弹速度的最高记录:105毫米迫击炮平均每门326发,81毫米迫击炮平均每门650发。4个炮兵营不仅将携带所有炮弹全部打掉,还将军弹药所储存的炮弹也全部打掉。

在汉城南面的第7师同样也遭到了人民军的猛烈反击,尽管南山坡度很陡,但是人民军士兵却很快就冲上了山顶,主峰山顶上的G连击退了人民军的攻击,但是守在主峰东侧山头的F连却被赶出了阵地,32团第2营集中预备队发起反击,又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才夺了山头。

而在120高地上的32团第1营也遭到有坦克支援的人民军反击,仅有自保之力而全无发展进攻之能。只有120高地以东的第3营没有遇到人民军的反击,连夜向东北推进,作为营先头部队的L连发现了正沿春川公路东进的人民军行军大纵队,由于人民军认为348高地还在己方掌握之中,春川公路是安全的,所以行军纵队非常麻痹,甚至都没有展开警戒。L连连长哈里·麦克迈里中尉果断下令攻击,L连的攻击完全出乎人民军的意料,人民军在行军途中被打个措手不及,转瞬之间就被击毁坦克5辆、汽车40辆、火炮3门,死伤数百人,从被缴获的文件和被打死的高级军官尸体可以看出,这是个人民军相当级别的高级指挥部!麦克迈里中尉因此获得了荣誉勋章。

26日天亮后,陆战第1师再次发起攻击,陆战第5团和第1团都遭到人民军越来越强的抵抗,进展缓慢,直至天黑依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只有刚刚到达的陆战第7团沿开城至汉城公路南下,从汉城东北面攻入市区,先头部队D连缺乏作战经验,见一路没有遭到抵抗便以为人民军已经撤退,没有派出有力警戒便直入市区,结果在独立门附近遭到了人民军由交叉火力组成的火网,在转眼之间就有40人死伤(其中死亡13人)!

一直到黄昏,联合国军只占领了汉城一小部分地区,急不可耐的麦克阿瑟却在14时10分就发出联合国军第9号公告,宣布完全占领了汉城。

然而汉城的战斗还在持续,27日陆战第1师逐步向市中心逼近,越近市中心,街垒就越多,那都是以沙袋堆积起来,前面埋设地雷,街垒后方和侧翼的建筑上部署机枪、反坦克炮和迫击炮的坚固据点,摧毁这些街垒美军都需要先由飞机进行扫射,再以得到坦克支援的工兵排除地雷,然后坦克掩护步兵冲锋,一般情况下消灭一个街垒几乎需要一小时。陆战第1团就这样步步向市中心进逼,11时占领法国大使馆,15时20分占领苏联大使馆,15时30分占领美国大使馆。而在西北部的陆战第5团进展也很迅速,上午夺取了汉城中学,下午攻占中央政府大楼和国会大厦。陆战第1师在整个汉城市区,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升起美国的星条旗,似乎各个部队在进行升旗竞赛,这恐怕是受太平洋战争中硫黄岛战役那张最著名的升旗照片影响,想不到陆战队的士兵竟会带着这么多的星条旗。

9月28日,陆战第1师终于肃清了市区各地的零星抵抗,这才完全占领汉城,陆战第1团的先头部队已占领了汉城以北的一些高地,控制了汉城通往议政府和铁原的公路。

联合国军占领汉城之后,首先在29日举行了韩国中央政府还都仪式,陆战第1师则对汉城北郊进行了扫荡,肃清了零星的人民军残部。

10月1日,陆战第5团开始沿汉城至平壤公路北进,几乎没有遇到有力抵抗后进抵临津江南岸。陆战第7团则沿议政府至铁原公路北进,只有在10月2日遭到人民军第31师31团的有组织阻击,克服人民军31团的阻击(这也是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所遭到的最后有组织抵抗)后,于10月3日进入议政府。

人民军在汉城的防御,并不是很坚固,也没料想到联合国军会从仁川登陆直取汉城,因此9月中旬在汉城的守备部队只有约8000人,在永登浦约有5000人,合计约1.3万人(比联合国军估计得要多),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刚从南朝鲜招募的新兵,装备不齐全,训练更不充分,战斗力很弱。而在汉城至水原之间还有约1万人,仁川登陆后约3000人南下增援釜山,其余约7000人全部增援汉城,使汉城的兵力增至2万,但是在联合国军几乎不间断的空中阻滞下,增援部队都是逐次到达汉城,而且损失很大,没能形成拳头,因此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9月21日,就是陆战第1师开始进攻鞍山山脉那天,朝鲜驻汉城的中央各机构就开始撤离。看来人民军并不打算坚守汉城,其部队在外围的顽强抵抗只不过是为其主力和机构赢得撤退的时间,24日从永登浦撤到汉城的第18师余部约5000人撤出汉城,更是预示着人民军从汉城总撤退的开始。当25日,美第7师渡过汉江后,人民军将防线收缩到了市区。当晚人民军对南大门、西大门、南山和120高地等地进行了强力反击,而且反击部队都有坦克支援,反击又是持续反复进行,估计那是为了掩护主力撤退而进行的最后决死战斗。当这一反击失利后,人民军在汉城就只能通过巷战来进行最后的抵抗了。

在整个仁川登陆战中,联合国军战役准备时间两个月,直接准备二十天,这点时间对于组织如此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而言,是相当紧张的,甚至可以用突然来形容。好在联合国军的统帅麦克阿瑟以及参加登陆的主力部队美军陆战1师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久经历练,深谙两栖登陆作战之道,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规模的登陆作战准备。再加上美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战役伪装与佯动,有效隐蔽了登陆企图,达成了登陆的突然性。

登陆作战中,美军火力密度相当大,仅担负直接舰炮火力支援的就有13艘军舰,大口径舰炮共278门,在登陆地域平均每公里正面达到70门,支援登陆作战飞机300架,平均每公里正面80架!有力保障了登陆的顺利实施。

惟一不足之处就在上陆以后向纵深推进时,进展较慢。以推进速度最快的登陆先锋陆战5团为例,上陆后三昼夜推进20公里,平均每昼夜推进仅7公里!整个战役,从登陆到攻占汉城,历时14天,平均每昼夜仅2公里。

洛东江前线

仁川登陆后,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立即开始紧急调整部署,在仁川汉城方向,由西海岸防御司令部指挥防御部队对登陆之敌进行反击,并依托汉江沿岸和汉城建立防御;在洛东江方向,由前线指挥部指挥第1军和第2军,收缩防线转入防御并抽调有力部队北上增援汉城,然后实施战略退却,退守锦江、小白山防线,与汉城防御部队衔接,先集中力量消灭登陆之敌,再调头对付南线之敌。

9月15日夜,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得知仁川登陆已成功上陆后,立即命令所部于16日零时开始全线进攻。以便形成以第10军为“铁砧”以第8集团军为“铁锤”的局面,将人民军主力夹在“铁砧”上以“铁锤”砸个粉碎!此时第8集团军建制内编有美军2个军、韩国军队2个军团,共15万人,在兵力和装备上均处优势。联合国军计划以美第1军指挥美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英国第27旅、韩国第1师,从大邱、倭馆、大田方向实施主要攻击;以美第9军指挥美第2步兵师、第25步兵师从晋州方向实施辅助突击;韩国第2军团指挥韩国第6、第8师从大邱以东向北攻击;韩国第1军团指挥韩国首都师和第3师沿东海岸向北攻击,作为两翼。但是攻击开始后,由于战场上正下着倾盆大雨,空中支援无法进行,而人民军则利用恶劣天气也在战线各处发动攻击,美第8集团军的攻势在人民军的攻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绝大部分部队只是忙于确保自己阵地而根本无暇也无力进攻。

9月17日,仁川登陆部队正顺利推进,没有遭到一直所担忧的人民军强大反击,也没有中国军队参战的迹象,加上天气逐渐好转,空中支援终于可以实施。在这一系列的好消息鼓舞下,第8集团军才真正开始了攻击。然而在人民军的顽强抵抗下,全天毫无进展。

9月18日,第8集团军进攻正面逐渐开始出现进展,美军第2步兵师第38团首先渡过洛东江,是最大的战果。

仁川登陆三天以来,人民军洛东江前线总指挥金策大将一面将第105装甲师主力和刚从汉城地区起程南下的第9师87团调回汉城,一面对前线部队严密封锁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的消息,采取种种措施,力争保持住原有战线。但是就在这一天,仁川地区的联合国军占领了金浦机场,并威胁到永登浦。至此,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终于明白要想阻止住仁川登陆部队并保持住洛东江战线已不可能,因此决心立即调整部署,命令位于战线东南端的第1军迅速回撤,第2军则必须确保现有战线,尤其是确保后撤咽喉枢纽的倭馆地区。待第1军北撤后第2军再后撤,企图在小白山脉一线建立新的战线。

9月19日,美第24步兵师主力强渡洛东江,美第1骑兵师第5团则攻占了关键的咽喉要地倭馆。洛东江前线人民军主力的命运开始变得险恶起来。

9月20日,人民军在多富洞地区防御崩溃,人民军第2军各部都开始出现了崩溃的明显迹象,而其右翼的第1师和第13师已经开始崩溃!

9月21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的消息终于在洛东江前线扩散开来,纸终于还是包不住火的,几天来人民军一直努力封锁的噩耗终于无法控制地如同长了翅膀一样散布开来,一向以纪律严明、战斗意志旺盛、作风顽强的人民军在得知真相之后,竟然在刹那间便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土崩瓦解!洛东江前线人民军主力的全线崩溃已无法挽回,人民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险之中。

第8集团军终于完成了在战线正面的全线突破,尽管在局部地区人民军还在进行殊死抵抗,但是人民军全面败退已成定局,第8集团军下达了追击令。

9月23日,人民军最高司令金日成饮泣下令全军向三八线以北总退却,第1军且战且走,逐步撤向锦江以北,建立新的防线;第2军退守小白山,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收拢部队,争取对猖狂北进之敌予以打击。

9月25日,人民军再次调整部署,第1军加速向西北撤退,与汉城地区部队会合,在汉城、忠州、荣州一线建立防线;第2军就地展开防御,坚决阻击南线之敌北进。但是南线联合国军进展很快,9月26日,南线美第1骑兵师先头部队与登陆部队的美第7师先头部队在乌山会师,彻底封闭了人民军主力后撤的通道。同时人民军完整防线已被联合国军撕裂,各部与联合国军犬牙交错,大多已与人民军最高指挥部失去联系,其中第1军各部已被切断退路,隔绝在三八线以南,第2军各部则在当面之敌紧迫下,无法到达指定地点,更无法形成完整的战线,而且都已遭到惨重的损失:

第1军军部:9月27日退到乌致院地区时发现已被美军1骑兵师第5团切断退路,军长金雄只得下令解散军部,自己仅带着几名贴身警卫和参谋翻越太白山,历经艰险才回到北朝鲜。

第2军军部:在军长金武亭率领下从安东经原州回到金化,基本未遭损失。

第1师:创建于1947年3月,军官多为苏联回国,有一个中国团,其他团里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回国士兵,总兵力1.1万人,师长是从苏联回国的崔光少将。10月初,大体还算完整的第1师撤回到原州、横城地区。

第2师:创建于1947年3月,军官和士兵中很多是从中国回国,总兵力1.1万人,在陕州地区溃败,跟随师长崔贤少将(中国回国)回到三八线以北的还不到200人。

第3师:创建于1948年2月,军官多为苏联回国,总兵力1.1万人,师长李英镝少将(中国回国)。在倭馆地区遭到毁灭性打击,仅余1800人于10月3日撤回到铁原、金化。

第4师:军官多为苏联回国,有一个中国团,总兵力1.1万人,在陕州地区溃败,小股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师长李权武(中国回国)只带着极少数人回到三八线以北。流落敌后的余部于11月初与发动第一次战役的志愿军会师。

第5师:即原中国第164师,总兵力1.1万人,师长吴白龙少将(苏联回国),在盈德地区附近退入山脉,最后从山间小路辗转回到三八线以北,但部队损失过半。

第6师:即原中国第166师,总兵力1.1万人,师长方虎山少将(中国回国),约有2000多人被隔断在智异山区,后来成为在该地区开展游击战的主力,师主力抛弃重装备全速后撤,最后在咸阳地区遭到美军毁灭性打击,残部于10月4日到达永同。

第7师:创建于1950年4月,军官和士兵中基本是从中国回国,总兵力1.2万人,部分部队流落在智异山、咸阳以北山区,主力在金泉地区遭到覆灭,只有极少数官兵回到三八线以北。活动在智异山、咸阳以北山区的余部约5000人于11月初与发动第一次战役的志愿军会师。

第8师:主力遭到覆灭,只有约1000人撤回到平康。

第9师和第10师:在金泉和大田地区竭尽全力进行阻击战,以掩护主力后撤,在激烈的阻击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第12师:主力溃散后,师长指挥残部约2000人经原州、春川北上,沿途收容不少其他部队的散兵,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时约为3000人。

第13师:创建于1950年6月,军官和士兵中很多是从中国回国,总兵力0.6万人。在多富洞地区进行长达一个月的血战,几乎损失殆尽。

第15师:创建于1950年3月,军官多是从苏联和中国回国,总兵力1.1万人。在长途后撤中逐渐溃散,但师的建制尚存,在春川附近越过三八线后到达江界仅余3000人。

第105装甲师:军官和士兵基本都是从苏联回国,装备苏制T—34坦克120辆,总兵力0.6万人。作为人民军中的精锐部队,先是被调到汉城地区担负永登浦、水原地区的防御,但是遭到美第10军的沉重打击,余部北撤途中先在倭馆、金泉、大田地区,后在乌山地区连遭攻击,损失了全部坦克,只有少数士兵回到三八线以北。

至9月底,仁川登陆的美第10军和洛东江一线的第8集团军会合后,联合国军全力向三八线推进,9月29日已全线逼近三八线。此时,人民军在三八线北地区只有少量刚刚组建的新部队和一些警备部队,战斗力都很弱,已根本无力阻止联合国军的北进,朝鲜战局来了个彻底的大逆转。

麦克阿瑟的辉煌颠峰

仁川登陆在1950年朝鲜战局中的作用与影响,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使联合国军彻底摆脱了被动应战的局面,使开战以来一直所向披靡的人民军主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联合国军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席卷,几乎占领整个朝鲜!仁川登陆也因此以出其不意的奇袭在世界军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一手策划,并力排众议坚持实施,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因此麦克阿瑟也赢得了如日中天般的声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关于对台动武的三个流行的错误认识
2002: 陈水扁独意已决 大陆将被逼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