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美台合伙想干什么?
送交者: wsp 2003年08月13日17:52:2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前 言

最近一段日子,战区飞弹(导弹)防御(TMD)又成为很热门的话题,报纸常登、电视节目常播,可见这个话题的热度。此事当然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基于战略研究必须设想最严重情况的行规而言,这些情况可能是:在武器技术层面而言,TMD的直接目的是防御,间接目的是将较高的技术转用到攻击武器上;在军事战略层面而言,可能是为了美国对中国大陆采取攻势而预作准备;在国家战略层面而言,可能是想延续美国在1996年遭到顿挫的路线,企图以军事支出来拖垮中国大陆。

战区飞弹防御以及更广义的美国国家飞弹防御(NMD)在远东地区事务的意义,若是详谈起来,各界人士已发表的看法、论述等等,只怕可以汇整成一大本书。不过,其中很多是战略范畴里最低层次的技术层次。其它还有更多,则是与战略思考的本体(支配互动对抗关系胜负的客观规律)关系不大,它们只是宣示自己的立场具有“道德优越性”的自说自话;这些东西时常被误认作“战略”,笔者特为它们取一个名称叫作“战略式宣传”。我们必须先大致廓清什么是“战略式宣传”,然后才可能以战略思考本体含量较高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

“战略式宣传”不等于战略

在台湾的言论市场上,最典型的战略式宣传就是“凡是基于美国利益的,就是理所当然的”。

常见的例子是某些论述采取下述逻辑:维持两岸分裂状态是合乎美国利益的,所以美国(理当)如何如何。这个思考是西方长期以军事、经济优势宰割其他民族,因而产生的自说自话习惯。其荒谬性相当于强盗说:抢劫银行是合乎强盗利益的,所以强盗有权如何如何。因为这个荒谬性是如此的明显,所以需要另一个“战略式宣传”以完成一个逻辑自足的大论述体系。那个宣传就是,美国必须坚称自己在民主政治方面的道德优越性,以论证为何美国利益可以公然在国际上凌驾其它国家,并且“有理”以强大军力支撑美国利益。

但是衡诸史实,美国实际上在中东地区支持君主政体、在智利支持杀人如麻的皮诺切特、在南越进行暗杀政变……“美国利益与价值观至上”,或者其它任何“国家的利益至上,因此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理直气壮”只有一种宗教式的战略迷思,它不是战略的本体。为什么?因为“利益与价值观至上”只保证冲突必然发生或者既有的冲突与矛盾更加恶化,但是并不保证事事只以本身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必然胜利(否则日本岂不早已“三月亡华”)。

作为一个研究战略的人,笔者的兴趣不是在于批评美国的伪善与不义。笔者感到有兴趣的是,任何国家或政权的“自说自话”对于赢得冲突胜利,以及国家或政治的长久利益有多大帮助?或者,究竟有没有帮助?因此,笔者时常以“观赏娱乐”的心情看待美国作出的一些光怪陆离的论述。例如,美国一方面宣称“美国军力领先中国大陆50年”,同时,每逢中国大陆出现某些被美国暗讽“只达到1980年代初期”的军事进展时,美国又时常宣称那些进展对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威胁。

让我们客观思考上述这一组矛盾论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卫的权利,假如美国的军力是自卫所需的常态,那么,依照人口比例计算,中国大陆军力远低于常态,其趋向常态的进展是否只是它合理的权利?如果因为中国大陆如此庞大,当它达到与人口成比例的自卫能力时,其军力可能相当惊人,于是众人就大惊小怪。那么,难道说要中国大陆像清庭末年一般贫弱,人人可以随时来要求割让领土、鼓动地区分裂或者独立,这样才众人安心?如果是这样,那是否摆明了是霸权以及霸权的跟班、买办企图对中国大陆侵略?这种摆明的侵略企图是否有助于区域和平与安全?或者,外界应该务实面对中国大陆它就是这么庞大,当它在世界上占有与此同时其人口比例相当的合理、应得、合乎民主原则的地位时,周边本来就应该有所调整,而不是抱着19世纪东、西洋帝国主义猖狂时的那付老算盘来思考事情?或者希望无限期延长那个时代的不公、不义、非法侵略造成的局面?假如中国大陆现有军力已是自卫所需的常态,不需要再增强,那么,美国的军力就明显远超出自卫所需,其目的是什么?是侵略吗?或是其它什么?这些都是颇值得战略研究客观思考的事,而且必须客观论证,不能用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立场含混交待过去。战略有它的客观规律,自欺是自败的第一步。

继续“以军迫经”

笔者早已指出,1994年到1995年之交,美国的行动似乎暗示下列的国家战略思维:因为中国大陆方面不可能坐视台独, 所以美国可以借着拉抬台湾的“主权”地位,以诱使中国大陆陈旧的海、空兵力出战,然后,再以美、台武器性能占优势的军力击灭大批共军,一方面正式宣告“台独”、一方面造成大陆动乱、落后。此种可能性的威胁若是造成中共大力扩充高技术的海、空传统军力,那么也可以破坏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甚至,像前苏联一样被拖垮。这种路线的思维或许可以用“以战毁华”或者“以军迫经”策略来称呼。

在1995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多次演习之后,笔者也曾指出美国航舰不是想像中那么有效的工具。不过,美国方面并没有想通。一直要到1996年3月,美国原定的“航舰航经台海示威”不果之后,美国才明白过来。当时盛传中共威胁以核弹攻击洛杉矶来遏制美方,笔者当时即与“尖端科技”毕云皓先生私下谈到,洛杉矶不太可能是目标,比较可能的目标是美国航舰战斗群体本身。军舰固然视同领土,但若是为了几艘军舰而挑起核武互击本土的状况,美国似乎无法下这样的决心。若是坐视军舰被解决而无有效的反击,美国的全球霸权即会迅速解体。

此种推测太过耸动,在当时“空气里有电”的局势之下便未发表,仅在1996年4月号“尖端科技”与1997年初出版的“笑傲国防”为文陈述与美、台当时盛行看法相反的看法:“文攻武吓”失败的不是中共而是美国,而且美国将会设法拉大军事优势,待优势足够时,再恢复支持台独。而且指出,在美国未取得够大优势之前,台湾的政治人士必须放低“公开的台独姿态”,否则即无前途。某位任内政绩颇受肯定而且颇具未来“准台湾国总统”姿态的地方行政首长未能连任一事,已符合上述政治判断(不要忘记,有美方人士公开在投票前约两周表示支持此位首长的竞选对手)。

TMD就是属于上述拉大军事优势判断的范畴。这些都是很显然的道理,台湾地区只是太多人怀有偏见以致于看不清。如果当年美国航舰真的足以击败中国大陆飞弹的“文攻武吓”,今天要TMD作什么?再多造一些航舰岂不是成本更低,而且是已经验证过的系统,何必花更多钱去弄“实验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TMD?

技术效能有限性

TMD或许技术很先进,也或许拦截率相当高,不过,这对于台湾面对的根本问题不见得有帮助。有些人表示,我方应该发展一些攻击能力以吓阻中国大陆。这更是缺乏战略深度的观点。在军事方面,台湾面对的根本问题是:究竟希望军力有助于追求什么政治目标?没有目标的战略论述只有堆砌一些科技与战略术语而已,属于典型的“战略式宣传”之一。

如果政治目标是某种形式的台独,或者两岸永久分裂,我们必须认清的是,虽然美国与我方主流意见把这一类目标描述成一种“守势”性质的政治理念,以寻求道德正当性(宣称我们“守”,于是宣称对方是“侵略”或“扩张”),但是从更高的历史正义立足点观察,这一类目标极可能在中国大陆多数人民眼中是“攻势性”与“侵略性”的。从事政治的人或许可以不管对岸的观点而只顾高唱自己的口号,在自己的地盘争取政治资本,但是研究战略的人却必须能够测度对方可能动员多大的意志力投入对抗,以筹谋全体的福祉。因为白纸黑字明确记载台湾本来就是中国领土,使台湾脱离中国主权的法律性文件,是人类文明已经公认的非法殖民帝国主义者经由战争手段而强迫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

所以,我方的目标如果是某种形式的台独或者两岸永久分裂,若欲达成目标,必须屈服对岸大多数人的意志,尤其是领导意见的菁英群体。TMD无法使他们屈服,再加上一些攻势能力也没用。目前的TMD系统若以大约3枚飞弹进行不同空层的拦截,理论成功率可超过90%,即使不提“我方拦截用的飞弹成本远高于对方飞弹造价(差距可能在10倍以上),因此不可能支撑某种数量以上的攻击”此一棘手问题。上述拦截率的表现仍远逊于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帝国绝对不受中国空军攻击的能力(除了仅有的一次以B-25到东京上空空投文宣传单的“纸弹”空袭)。

说到建立攻势能力以吓阻中共,我方与日本帝国相比更是小儿科。日本当年能够任意攻击任何中国城市,即使使用毒气与细菌武器也不虞遭到报复。结果经过4年苦战,日本这个先进的工业国打到国内必须实施物资配给,仍不能使仍处于农业经济的中国屈服。今天凭我方这一点本钱,就算再加上美国支持,其实也不可能使中国大陆人民屈服或受到吓阻的。这是战略的客观规律,与你要怎么解读两岸问题或者要把台湾“主权”无限上纲都无关的,除非你能改变“马关条约”这个历史事实。

没有纯防御这回事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没有“纯防御”这回事,只有在“战略式宣传”里面才有纯防御。

孙子兵法已经指出攻、守是不能分家的,不仅是思考之时不应分家,战争实践的客观经验也是攻、守不能分的。拿破仑其生也晚,不过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战争艺术的要旨,就是一个严密的防御加上强大的攻击。虽然他的说法很可能是针对作战艺术(战役法)的层次,不过提到较高的层次上也是大致不错的。

我们姑且不论TMD的先进科技也可以转用到攻击性的武器体系上,就整个军事态势而言,很有效的(严密的)TMD必然会导致较强或较有利的攻击态势,或者因为安全相对无虞(尤其是重要政、军领导层必然位于受保护的地区内)而较倾向于采取攻势的心理。于是,拥有TMD的一方更趋向于以非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或政军势力体在处于“可相对安全发动攻击”之时,似乎都是坚持对方无法接受的不合理条件,然后发动攻击。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立国以来似乎无日不战,尤其是对国内居于绝对劣势的美洲原住民更是展开灭种式的屠杀。提出这个史实,不是要批美或者反美。在受到美、日文化殖民的台湾,这有点像是狗吠火车。笔者只是请大家注意,这些史实必定为中国大陆的战略研究人员所熟知,就战略研究的角度而言,他们最关切的必然是:“好战的”美国在能够严密防御之后,究竟打算作什么?

打开潘朵拉的盒子

人人都知道上述关切是必然存在的,而其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军备竞赛。所以英国的战略研究学者席格尔甚至乐观到了认为中国大陆必然竞争不过美国,因此可能像苏联一样垮掉。这里面有几个漏洞。

第一:中国大陆不太可能像苏联一样要竞争作世界强权,他们很可能只想在有凭有据的自家门里不受美国指指点点,所以竞争的规模不同,资源消耗也不同。主要的西方强国在近代战略思想成形的100多年里,全都是竞争全球优势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于是,他们战略思想的盲点之一是,误以为人人都要作世界霸权。

第二: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大陆今天计划经济的成份远低于当年的苏联,其民用经济部门的发展当然会和一切经济发展一样,产生可转为军用的技术进步。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现象可能已经发生,以至于美国必须望风捕影地提出“窃取军事技术”的指控(美方表示,没有泄露任何技术细节或蓝图,只是小型核弹的尺寸和重量“使中共知道核弹可以造成那么小”)。

这如果也算是窃取机密,那么,熟悉武器系统的读者也都可以随时“窃取”这种机密。去“詹氏年鉴”查美国可发射战术核武器的最小口径野战火炮以及该炮的射程,就可以大概估算出来了。所以,我们不禁担忧,读“詹氏年鉴”不要太深入推敲,否则,读者您可能会被冠以间谍罪名。

最严重的是第三:中国大陆估计美国可能想使用什么武器?足以造成人类浩劫的是,如果他们估计美国想使用最新的基因武器,专门屠杀汉族,而他们也往相互吓阻的基因武器发展(其成本比其它高科技武器低,因此经济负担较小。美国愈想用军备竞争拖垮中国大陆经济,中国大陆愈可能走这条路)。

更应该注意的是,台独主张者固然认为自己不是“????”,但是在基因武器眼里可能是一样的,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汉族的脚趾甲特征(大部分闽南人都有。“无唐山妈”是政治神话,如果真的这样,台湾地区根本从来不会出现歧视原住民的事),再决定你该有多担忧这种可能的武器误溢到台湾。笔者衷心期望没有这种可能性,只是,这个期望不符合美国实际科技发展趋势的暗示。

美国战略的局限

美国目前“唯利是图”式战略的局限是:必须在宣传被戳破之前,迅速获胜。否则虚假的道德理论,将在国内形成希求完美政府的压力。目前的经验律是4年,美国在一、二两次世界大战都大约4年之谱,胜利会粉饰许多事情,越战失败了,才有人挖出来当年介入越战的理由——“美国军舰遭到攻击”的“东京湾(不是日本那个,是海南岛和北越之间的那个湾)事件”,原来是美国自导自演、挑衅生事。

美国的另一个战略局限是:美方优势没有日渐扩大的长期对峙,就等于是失败。因为美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消耗约40%的各种资源,所以唯有不断扩张控制范围,以军力作后盾,推行有利于美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制造矛盾以便某方有需要美国之处,使美国获得施力的杠杆或马前走卒。例如美国的何汉理(Harry S. Harding)近日宣称是美国支持日本就台湾问题对中共说“不”。我们不难了解,日本为了坚定说不,即使美国没有教唆,日本也必须在道德上坚不承认侵华战争罪行。既然罪恶深重,却又不认罪,所以无法在远东获得真正和平相处,于是日本更加需要美国。这是为了美国战略利益而损毁人道立场与和解契机的另一个鲜明例子。

美国对于这种‘唯利是图’战略固然是乐此不疲,但是此一战略的缺点就是必须一直胜利下去,否则就要穿梆。不胜利,就是失败,因此不会有和平。只要有一个够大的经济体不受美国支配,即使是民主的、和平的,美国也是寝食难安,因为一个不受美国支配的经济大国之存在,此事本身就标志着美国的失败。此一规模够大的经济体不受美国支配的形势如果维持得够久,美国经济制度本身“不扩张,就灭亡”的压力将会逐渐恶化,而使得双方较量的进程有可能出现不利于美国的局面。

共同思考更好的前途

本文提出许多问题,但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原因是问题太复杂、深刻,而且某些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有不同的坚持(不是答案)。笔者要在此强调的是,战略的重要原则是知己知彼,尤其要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什么?所欲考虑的对抗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没有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些问题,而只是把一些片面的“战略式宣传”误认作战略思考,并且自我增强误信,结果可能是很糟的,糟到你无法想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东亚和平计划
2002: 秉持“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有何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