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以色列游说集团:左右美国中东政策的幕后推手
送交者: hebeiman 2011年09月20日09:00:5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以色列游说集团:左右美国中东政策的幕后推手


导语: 巴勒斯坦将于9月23号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对此,美国政府表示了异常坚决的反对,甚至威胁将动用否决权阻止其入联。一些观察家认为,这与美国国内强大的以色列游说力量有关。事实上,这种力量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就已存在,已影响美国对外政策数十年。


在以色列建国初期,只有少量美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现代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曾对此作出批评。


受迫害的恐惧和“使沙漠发展繁盛”使以色列获得犹太人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万犹太人被纳粹德国屠杀,占欧洲犹太人的2/3。这使得犹太人处于对迫害的空前恐惧。出于这种对于未来自身命运的担忧,使美国犹太人把整个民族的命运同自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促使他们把二次大战后建立的以色列国视为犹太民族“千年复国梦”的现实,当做自己的“祖国”,当做下一次发生“大屠杀”时的“最后一个避难所。这就是早期犹太人对以色列国家认同的来源。

更深层次的研究还认为,复国主义不能简单解释现实中这些组织对以色列的长期认同和支持。以色列长期稳定的发展是维持这种支持的重要因素。历次中东战争的压倒性胜利以及 “让沙漠发展繁盛”,都使犹太人的自豪感获得了持久的来源。

由于反犹主义影响,1967年以后以色列游说才真正盛行起来

在以色列国成立初期,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为以色列募集资金。但当时,以色列游说活动大多在幕后悄悄进行,例如1948年前后对杜鲁门总统的游说,主要是来自他的犹太朋友和顾问。在犹太复国主义公共事务委员会内部的“凯南规则”中说:“隐身立法之后,而非之前……即要保持低调”。这种低调主要是由于对当时反犹主义倾向的忌惮以及对面临双重忠诚指控的担心。

在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这种状况大为改观,以色列游说集团的规模、财富、影响力都有了实质性增加。在这场战争中,以军在6天时间内取得了对阿拉伯国家的决定性胜利。这对美国犹太公众的刺激超过了以往,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自豪感,成功反击了反犹主义。此后,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政治诉求更多地被公开表达。在那之后,美国对以色列的外援才超过了私人捐赠。


5月2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年度政策会议上发表讲话。


游说集团只是一个松散联盟的统称,主体由美国犹太人组成


虽然外界常常把以色列游说集团当作一个整体来描述,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单一中心的组织。“以色列游说集团”只是对一系列通过积极活动促进美国亲以外交政策的组织和个人的松散联盟的统称。其中的每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运作方式,与其他的游说组织并无二致。同样类似的游说集团还有“枪支游说集团”、“农场游说集团”等等。以色列游说集团中较有影响力的组织有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美国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等等,它们主要由犹太人组成。但这个集团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或规定的成员,除了上述核心组成者,也包括一些半边缘的团体和个人,它们也致力于以色列事务,要求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但它们不像那些核心团体一样积极和持久。例如“基督徒支持以色列联合会”等等。

以色列游说集团不等于美国犹太人,1/3的美国犹太人不重视以色列事务

虽然以色列游说集团中大部分组织都由犹太人构成,但以色列游说集团并不等于美国犹太人组织或美国犹太人的代表。例如,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就是游说集团中重要的非犹太力量。它是基督教右翼的一个分支,起源于19世纪对《圣经》的 一种阐释,在这种阐释中,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是基督重新归来的关键。虽然对以色列的支持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问题,但他们对以色列事务的参与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美国犹太人都热心于以色列事务。1/3的美国犹太人不把以色列当作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200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36%的犹太裔美国人“不是非常”或“不是全部”在感情上与以色列联系在一起。同时,很多关心以色列事务的犹太人也不会赞成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所有主张。


奥巴马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关于中东政策的演说。

通过政治捐献,扶持亲以色列议员,推动亲以政策

美国的选举特点是费用高昂,竞选捐赠约束小。以色列游说集团也主要这种方法进入到政策领域对政策产生影响。《华盛顿邮报》报道,2000年到2004年,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董事会每人给竞选活动和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7.9万美元。同时该委员会也帮助候选人与捐赠人取得联系。他们会严格筛选合适的支持以色列的候选人,安排他们与可能的捐款人或资金募集者见面。根据跟踪竞选资金捐赠的非党派团体“政治反应中心”的说法,如果候选人得到了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贴的亲以色列标签,金钱就会从美国各地被捐赠过来。

通过这种手段,以色列游说集团在美国国会达到了几乎不可被挑战的地位。在美国国会从未有过关于美国对以政策的大讨论——因为无需讨论。以色列在国会山几乎是免受批评的,几乎没有批评者或辩论。1975年,福特总统曾考虑“重新评估”美以关系,他立刻收到了来自两院部分议员的抗议信函,不仅如此,拒绝签署这封抗议信函的议员则在之后一次议员选举中落败。2005年,《国民月刊》在华盛顿“力量排名”中将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列为第二,仅次于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在全国步枪协会之前。

犹太选民常常是打破大选平衡的因素,总统候选人总愿意讨好犹太人


美国大选历来投票率不高,虽然美国的600万犹太人只占美国人口的百分之三,选民比例也不高,但是他们的投票率却高达90%。而且,89%的犹太选民聚集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新泽西、纽约、宾夕法尼亚等大选的关键选区。当两位候选人势均力敌时,犹太人的选择就会成为打破平衡的关键性因素。2008年美国大选,犹太选民中78%的人投票支持奥巴马,占了压倒性多数,而投给麦凯恩的仅为21%。犹太选民对奥巴马在一些关键州获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佛罗里达、俄亥俄、印第安纳、北卡罗来那和宾夕法尼亚。另外,犹太人能够为候选人提供较多的政治捐献。总统候选人不得不作出亲以色列的姿态,否则就要冒这部分选举资金流向选举对手的风险


乔治·索罗斯是成功犹太商人的典型代表


美国犹太人财力强大,2000年美国富豪榜四位犹太人进前五

犹太人自古就以聚集财富和经营见长。犹太人属于美国最富有阶层,2.3%的人口占美整个国民收入的5%。全美百万富翁中约20%是犹太人。2000年,全美富豪榜前五有四名是犹太人。犹太人掌控着美国毛皮业的90%、粮食加工业的60%、电影业的40%和钢铁业的25%。犹太人在金融界的实力首屈一指,在美一直有“犹太人控制华尔街”、“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等说法。而他们在捐款上毫不含糊。充足的资金为他们政治诉求的表达提供了保障。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基于捐赠的年度预算高达4000-6000万美元。

全美有80多个犹太捐款协调组织,而类似阿拉伯组织不到10个

犹太人大多受教育水平高,政治参与率也很高。因此,以色列游说集团的主要犹太组织内部有着较多的资源和很高的技术专业水平。多数犹太团体的特点是会员人数庞大,专业训练者训练有素,有针对具体问题的专业化工作团队,以及详细的内部交流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大量组织的存在,使得游说集团能够在重要外交问题出现时有能力进行全国性协调的政治动员。

犹太人的政治捐款最初没有组织,捐款对象不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专门协调捐款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后情况大为改观。目前全美有80多个政治行动委员会,而类似的阿拉伯政治行动委员会还不到10个。


所谓的“石油游说集团”规模小目标分散,难成气候


美国的选举和捐献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并不是只有以色列游说集团才能影响政策。例如在美国也有亲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的游说集团,但是他们无论从组织规模还是资金上都不能与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相提并论,影响力更是远远不如。杜鲁门曾经说:“在我的整个政治经历中,我从来就想不起来阿拉伯人的投票曾经左右过一次要紧的选举。”

阿拉伯国家也曾雇佣专业的公关公司和游说者提高其在美国的形象,并进行具体的武器交易游说。其中较著名的成果是1982年美国国会批准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一架预警机。但由于国会和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反对,里根被迫取消了随后的几个对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一揽子军售案。另外,与以色列存在利益冲突的能源公司也有从事大量的游说,但是他们的努力基本仅限于他们的商业利益,不涉及外交政策。总的来说,无论从资金、组织、还是目标的一致性,这些游说集团都难以与以色列游说集团相抗衡。


开放的美国政治中,有钱固然能影响国家政策的走向,但是光有钱也是不够的。只有统一的目的和严密的组织,才能最大程度表达政治诉求,获得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以色列游说集团显然是其中成功的范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反击很漂亮:中国推迟东海谈判是个大手
2010: 全军一级战备 中国决心斩首日本击溃"
2009: 刘亚洲将军道破萨达姆失败的真正原因
2009: 神舟七号航天员为什么要配枪?
2008: 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多少援助
2008: 胡温, 只要你们坚定地反腐败, 我回国挺
2006: 从数字看日本军事实力
2006: 叹服之声不断 警惕有人“捧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