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本报特约记者贲道春摄) 杨永飞,特级飞行员,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刚刚37岁的他,两鬓已过早斑白。是怎样的追求、怎样的使命感,让他如此忘我拼搏和操劳? 在杨永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用导弹爆炸后弹片加铸成的模型。它像一只雄鹰,舒展着双翼,振翅欲飞;又像一朵云团,翻卷着身躯,飘忽变化间,每一个坚硬锋利的棱角都显现着无穷的张力。 红木底座镶嵌的长方形铜板上印着4帧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的视频截图,上书一行小字:“××演习留念,杨永飞、王长银机组发射一枚导弹攻击××工事,命中!” 沿着蓝天上导弹划过的航迹,被誉为空中“王牌狙击手”的杨永飞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他临危受命,发射导弹14发14中,创造了命中率和命中精度最高两项纪录—— 一剑能封喉 面对弹片模型,杨永飞淡淡地讲起3年前那段“百步穿杨”的传奇故事,依然让记者感到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那天,我们的任务是在距离目标100多公里外的空中,对一个高5米宽4米的山洞实施精确打击。” 从杨永飞口中得知,即将发射的空地导弹对发射条件和飞行员操纵技术要求非常苛刻,此前空军飞行员罕有精确命中的纪录,这也成为制约航空兵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瓶颈”。 中午时分,杨永飞和王长银驾机挂弹起飞。40分钟后,战鹰到达导弹发射区域。 转弯,修正,跃升,俯冲,一系列连贯动作,目标被锁定。杨永飞迅速按下扳机,只听“轰”的一声闷响,一枚远程精确制导导弹弹射而出,直奔百公里外的目标。 数秒钟后,导弹受到强电磁干扰,回传到机舱的图像布满雪花。 杨永飞一边通过画面对地表环境和目标进行精准分析,一边从容命令后舱的王长银遥控调整导弹姿态。 短暂的静默后,“轰”的一声,硕大的导弹精准地钻进一座洞口仅比导弹自身翼展宽两倍的洞库内! “精确,精彩!”身在指挥所的上级领导从视频看到导弹洞穿靶标时,兴奋地喊道:“精确打击的经典之作、震撼之作!” 对这次“经典之作”,杨永飞给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100公里外放置一个宽4米的门,就如同10米外放一根针,根本看不到针眼,全凭着对目标环境熟稔于心的一种感觉…… 一剑封喉,绝非一日之功。杨永飞打得准,凭借的不是运气,而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专注,更源于军人肩上的使命感。 那年,杨永飞所在部队改装新机后,首次遂行精确制导武器实弹打靶任务。不料,精心准备数月,导弹意外脱靶。 这算什么精确打击?杨永飞心痛:“与新机配套的导弹、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价值不菲,一枚弹平时打不好,战时会怎样……” 他一遍又一遍在心里问自己:假如战争现在打响,该怎么办? 从此,杨永飞思维变了,脚步变了,生物钟也变了。为了掌握和驾驭精确制导武器,杨永飞到上级机关出差,总少不了请教一些专家,索取一些资料;到兄弟部队驻训,哪怕不睡觉,也要挤出时间与飞行员交流,搜集精确制导弹药使用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视频资料。 为了研究实弹发射的视频,杨永飞把家里的DVD机搬到宿舍,反复对比研究。有时发现一个疑点,他要翻来覆去看上几十次、计算数据上百个。 几个月时间里,杨永飞先后查阅了27册500多万字精确打击武器方面的资料、研究了数百个精确打击弹药发射的视频。 随着研究的深入,杨永飞发现,有的武器系统和弹药不但本身存在缺陷,而且在航向判读、跟踪时的标志转换等操作的原始数据上也有着致命的错误。如果飞行员按此操作,即使训练再刻苦也难以精准命中目标。 他写出专题报告,纠正了5处原始数据错误,3次与机务官兵对导弹及配套设施进行改装和改进。专家惊叹:“一名飞行员能解决如此深奥的问题,难以置信,令人折服!” 夜以继日地攻关,年仅37岁的杨永飞渐渐地两鬓斑白,正处在青壮年的他,背也有些驼,乍看上去,容貌要比实际年龄大七八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永飞先后总结出多种实弹战时突击条件、破解了多个导弹训练难题,创新了多种目标识别定位法,有效地提高了新型战机作战效能。 几年来,杨永飞先后14次进行多种精确制导武器攻击,全部精准命中,创造了命中率和命中精度最高两项纪录。 一剑封喉,发发命中。杨永飞空中“王牌狙击手”声名鹊起。 他直面战场,多次挑战新装备作战性能极限,刷新10余项新装备训练纪录—— 一飞胆惊天 “他平时看上去挺随和的,然而一旦驾机升空,那可就判若两人了。”师政委江邦胜这样解读杨永飞。 2008年仲春,某海域云层重叠,海空一色,一场某新型装备训练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将展开。 杨永飞驾驭新型战机越过海岸线后,不断向下俯冲,降低高度。 800米、500米、200米、100米,继续下降……在下降到几乎与海平面紧贴的高度时,杨永飞迅速改平,规避掉警戒和跟踪制导雷达的搜索,驾机超低空向预定的某海域扑去。 在距离目标几十公里时,装挂数吨对地精确打击弹药的战机打开加力,陡然拉起。 发动机狂啸着,喷吐出强大推力,在迎角极限,把战机迅速推到数千米的高空。 转向、反扣、俯冲,战机灵活地翻转着躯体,对准目标方向,施放干扰、搜索目标、稳定截获、模拟发射…… 在极短的时间内,杨永飞完成了一系列战术机动和模拟攻击动作,创造了机动高度最低、跃升载荷最大、准备攻击时间最短3项纪录。 谈及此事,飞行员们告诉记者:因为杨副师长经常挑战飞行极限,我们私下都称他“杨疯子”。杨副师长有句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战斗机飞行员不仅是飞机的驾驶员,更是蓝天上的战斗员。” 一次,军区空军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战法研讨。杨永飞的发言,受到上级机关批评:“你设计的这套突防战法风险太大,弄不好要死人的。” 一向温和的杨永飞被激怒了:“要死我去死。追求胜利,就得敢于牺牲!” 一语惊四座,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在杨永飞看来,平时不能面对风险的考验,战时就不能经受生死的考验。 又是一年春来早。把目光瞄向未来战场的杨永飞,向师领导建议:针对信息化空战场态势瞬息万变、随时改变任务可能性增加的特点,加强临时改变航路点和攻击点训练。 这是一项超出新装备作战应用范畴的训练,在部队激起波澜。有人说:这种训法是异想天开。 时任师长、现任空军某指挥所司令许学强欣赏杨永飞身上的闯劲,批准了他的建议,并指定他领衔担纲。 一飞胆惊天。指挥员临时给定的多个目标,杨永飞全部首次进入、及时发现、稳定截获、准确清除,飞出了战机的作战新性能。 杨永飞,为部队训练又趟出一条新路,为新战机打赢能力的提升,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他就是空中战场的舒马赫!”飞行员们对杨永飞高超的飞行技能和直面挑战的勇气佩服至极:几年来,杨副师长多次挑战新装备训练极限,数十次结合演习任务在陌生环境驾机进行探索性实践,不仅验证了复杂恶劣条件下所有作战数据,还摸索出了几十种实弹攻击新方式。 2006年6月,杨永飞所在团参加空军首次远海作战实兵演练。作为空中指挥员,杨永飞的飞行位置:双机长机! 双机相继进入跑道,滑跑、加速,如大鹏展翅直插蓝天。 上升、转弯,直击远海深处陌生复杂空域。10分钟、20分钟,无线电听筒里开始沉默。在没有任何地标、地物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杨永飞和战友们凭借大脑里存储的一个个精准的数据和座舱内的航姿系统,保持着正确航向,继续向前挺进。 50分钟、一个小时……杨永飞和战友们创下了空军新装备史上海上航行距离最远的新纪录,摸索出无线电静默状态战斗队形协同攻击、对海岛固定目标和海面陌生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等多种新战术。 他在一次次对抗中,研练出59套空战战法,编写了近30万字新型战机教材—— 一刻不懈怠 “难得的‘飞行奇才’!”翻看杨永飞当年的毕业档案,航校教员给他留下如此的鉴定。 “那是老黄历了,脱胎换骨的杨永飞不但拥有高超的飞行技能,更有精湛的技战术水平,是个难得的‘空战奇才’!”时任师长、现任空军某指挥所司令许学强这样评价他。 夜色笼罩,大地沉睡。一场激烈的空中对抗一触即发。 两架战机在相距数百公里的机场起飞。距“敌机”百余公里时,机上告警系统接受到“敌机”雷达的探测信号,闪动着“危险”提示。 杨永飞迅速以最大速度爬升,摆脱劣势。就在“敌机”将其截获锁定的一刹那,杨永飞一个大角度机动,使“敌机”雷达丢失了目标。 几个回合下来,杨永飞驾驭战鹰闪、转、腾、挪,竟使“敌机”没有一次稳定跟踪,“敌机”先进导弹就是发射不出去。 随着距离的接近,杨永飞凭借新战法,最终死死锁定了“敌机”。未曾见面,杨永飞率先拿下一局。 进入视距内格斗,杨永飞利用头盔瞄准器等传感设备迅速占据空中优势,再次稳稳锁定目标,一枚模拟发射的导弹,把“敌机”一举击落。 “杨永飞战场态势感应能力非常强,总能先敌发现、先敌进入、先敌开火,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对战法的刻苦研究。”一级飞行员李松柏最了解曾经的“老搭档”。 杨永飞的书柜里摆满了《战斗机空战》《空天一体作战学》等军事理论书籍;他的电脑,屏幕主界面是某新型战机的座舱图,点击文件夹,飞机性能原理、各种特情处置方法等资料一应俱全。 “战法训练,杨永飞总爱问‘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他是爱找麻烦的人。”杨永飞只要知道你是武器方面的专家,总会追着你问:“这种导弹设计攻 击距离是多少公里?高度多少能打到这种距离?大高度差情况下能打多远?”“这样搭配挂载武器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最佳战术条件?” 在师作训部门统计的一组数字中,记者看到,几年来,他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机兵种联演联训12次,带有战术背景的空中对抗就多达上百场。 空中刀光剑影,战法不断出新。对敌三代机空战,对地面(海上)目标精确打击……杨永飞研练出59套战法,全部转化为新装备实战能力。 “训练谋打赢,一切为打赢。”杨永飞以此为人生格言,一往无前,永不懈怠。 不到两年时间里,杨永飞先后参与和牵头制定了35套应对各种安全危机和演习预案,新型战机作战效能大幅提升。“他不但是一名驾驭新型战机的战斗员,更是一名专家型飞行员。”飞行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杨永飞在新装备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数家珍—— 他自主编写了12万字的《某型飞机飞行员实用手册》,成为某新型战机技术改装必备教材;他整理出15万字的《某新型战机航空理论1000问》, 在空军同类部队推广使用;他摸索出的70多种新装备空中特殊情况处置方法,改进和创新了飞行安全风险评估、飞行质量监控等9项新装备训练管理制度,被上级 推广;他攻克了定位系统干扰影响、某武器系统目标跟踪不稳等8项束缚新战鹰翼翅的重大技术难题,大幅提升新战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他甘为人梯,培养出一批空中“神射手”,锻造出一支威震长空的鹰隼团队—— 一雁领群雁 “如果不是杨副师长力排众议让我打那一弹,我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啦!”飞行员高景对老团长充满了感激之情。 前年9月,某型导弹在西北大漠进行检验性打靶,高景作为备份人员参战。然而,在高景心里却装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此前因发射另一种型号导弹发发命中,而被誉为“导弹王子”的高景,在2008年的两次重大演习中,接连因为罕见的某型导弹故障,意外失手。两次失利,高景信心备受打击,怀疑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打某型导弹。 在这次检验性打靶中,作为头号射手的杨永飞带领飞行员张顺发射3枚导弹,发发命中。而发射最后一枚导弹,杨永飞决定带备份飞行员高景上。 高景心里直犯嘀咕:我能行吗?我打不上不要紧,可别把杨永飞“王牌狙击手”的名声毁了。 “打不上算我的!”打靶前夜,杨永飞找到高景谈心:“你的技战术水平没问题,只要你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一定会把靶标炸成碎片!” 此次检验性打靶涉及到某型导弹改装定型,技术人员听说要换备份人员高景上,都持反对意见。杨永飞据理力争:“如果导弹没有问题,他也一定能打好!” 杨永飞和高景驾机升空,顺利进入突击航线。此时,高景手心开始出汗,心跳骤然加快。前舱的杨永飞从高景的僵硬操纵动作中,感觉到了高景的紧张。 机翼下是辽阔的海域,杨永飞通过机内通话器对高景说:“你看下面的海岛,传说这里住着神仙呢。等一会儿小高要在神仙门前放鞭炮喽。” 几句玩笑话,让高景绷紧的神经得到了缓解。 “发现目标,距离……” “锁定目标,发射!” 杨永飞从容下达发射口令。导弹在杨永飞和高景的操控下,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奔目标。 “打中了!”当指挥所通过无线电传来通报,长时间笼罩在高景心头的阴影,随着目标的灰飞烟灭,也随之被驱散了。 重拾信心的高景在随后举行的实弹演习中,突破“敌”防线,再次发射该型导弹,把岛上目标一举摧毁,重新赢得“导弹王子”美誉。 “你就不怕当初打不上?”记者采访时追问此事,杨永飞回答:“个人名利事小,团队成长事大。” 相对于如何保住自己“王牌狙击手”名声,杨永飞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培养出更多的空中“神射手”,带出虎狼之师,打造一支威震长空的鹰隼团队! 王长银、高景、张顺等一批年轻的飞行员,是杨永飞手把手带出的高徒,也是杨永飞一次次挑战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目标时并肩作战的战友。每次实弹打 靶,杨永飞都是上级的首推人选,可他却没有选择“强强组合”的搭配方式,不仅次次带新飞行员,而且频频换人,让更多年轻人得到锻炼。 实弹射击前,他怕新飞行员紧张,每次都主动安慰:“打不好算我的,毕竟你是新飞行员嘛。”几年下来,与杨永飞在实弹打靶中搭档的后舱飞行员,个个成为“神射手”。 如今,这批“神射手”带教的后舱新飞行员也正在茁壮成长。 去年10月,空军组织常规武器比武竞赛。在高手云集的众多参赛队中,时任团长的杨永飞,带领团队取得总体第一的好成绩。但在新型战机个人单项比赛中,杨永飞名列空军第三,成绩排在了自己培养出的“神射手”王长银的后面。 有人调侃:“徒弟超过师父喽,你这颜面可丢大了。”杨永飞淡然一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自己带出的弟子打得比我好,我感到比自己打得好还欣慰。” “他坚信,指头硬不代表拳头硬,拳头硬才能打得赢。他带领的团队犹如长空利剑,直刺苍穹!”在第六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的评奖揭晓典礼上,颁奖词诠释了杨永飞作为一名新型指挥员的使命追求。 群雁高飞头雁领。去年3月,时任团长的杨永飞带领全团远程奔袭,首次组织整建制团规模海上飞行训练。在海上航行没有任何地标、地物参照,容易产 生错觉的严峻挑战下,杨永飞主动加大训练难度,设置了空中拦截、地空导弹攻击等实战背景,增加联合对抗等战术演练课目。全团飞行员驾机遨游海天间,凭着精 湛的技战术水平,集智攻关,连续作战,圆满地完成飞行任务,部队远海低空超低空突防能力大增。 永飞,永飞,永远飞翔……从和蓝天结缘的第一天起,杨永飞就把使命融入了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