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人权、军控及台湾问题------布什访华的前景
送交者: 小国寡民 2002年02月18日17:38:39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人权、军控及台湾问题------布什访华的前景

美国总统布什过几天即将访问中国。这是自两年前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后,第一个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也是共和党大选胜利以后当选总统对中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这喻示着中美关系将面临一个新的起点-----但是,也很可能是象征性的新起点。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中美两国在相互关系的三个焦点问题即人权、军控及台湾问题上面是否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带有很大的负面的确定性。

在这三个问题当中,有两个问题即人权和台湾的问题按照中国的口径纯粹是属于内政的问题,美国人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资格干预的。而第三个问题也属于所谓的主权问题------因为中国与伊朗、北朝鲜或伊拉克这样的主权国家除了不能进行核扩散外,似乎也没有理由按照其美国这样的国家的吩咐,来决定自己做什么样的生意或者能不能做的。中国是不是可以说不?

问题在于,中国并没有说不,而是采取了一种审慎而相对积极的态度,而且是长期以来一直在与美国政府共同涉入包括这三个问题的一系列对话当中。


一、关于人权问题

必须看到。中美之间关于人权问题的分歧是根深蒂固、难以调和的。

中美之间关于人权的问题实际上是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国际主流社会所认同的一种人文价值理念。美国是贯彻的一方、中国是落实的一方;前者是主动的施加压力要求改变的一方,后者是被动的受到压力需要作出改变的一方。

人权当然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概念,但是,中美两国由于其社会基础的差异以及政治历史传统的不同,一个认为是天经地义、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就觉得是天方夜谭与举步维艰的难题。

从中国的社会现状来看,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传统。统治者与人民已经习惯于现有的政治模式或陷于固有的政治惰性当中。而政治改革的风险在于:它不仅对於现有的统治集团而且对它所统治下的人民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阵痛与丧失既得利益的危险,问题决不是单方面的。虽然民主异议人士一直在强调争取政治民主与人权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样的改革会对中国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哪些方面的后果、以及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会夹带着什么样的副产品或最终结果与原来的设想会有多大的偏离度。

我不认同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让好不容易获得了温饱与安定的中国人民,在一个时间很难确定的历史时期里,承担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的痛苦这样的局面是合理的。

由于资源配置方面根本性的困难,中国的改革一直充满着艰辛与危机,加上社会上现实的历史的矛盾本来已经难以解决或消化。即便是实现一个小小的社会公正也会牺牲另一部分更有权势的人的深度的利益,造成对社会稳定(虽然是夹带着许多不公平因素的稳定)的破坏。一个对抗性矛盾的产生可能是悄然而至的,可是,由于害怕产生多米诺效应,化解这样的矛盾就会变成在众目睽睽下面的一个殊死的较量。这是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美国人无法理解这一点,但是,美国人应该认识这一点。

中国的问题还在于,如果不抓紧时机进行民主政治的改革,社会的各种弊病(如严重的腐败与贫富两极分化等现象)将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与整治。体制与观念上的落后也势必影响到经济体制的改革、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下去,社会矛盾的激化将突破社会的既有框架。问题拖得越久将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解决。而量变无可避免地将导致质变,其结果也将是难以预料的。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结果,决不会仅仅是人民的灾难,它一定也会波及到社会的每个阶层,当然也包括了统治集团。

中国就是处在这样两难的境地当中。所以,人权或民主的问题,绝不是美国在每年一度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或美国国务院的年度人权报告的一通揭露或抨击就能够奏效的;而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的作用,似乎也仅仅限于使得中国每年几度上演捉放曹的折子戏,这不是什么进步而是一种不得已的应付,而国际社会也因为得到了几张他们所要的人犯的释放名单而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什么“人权对话”的成果。这种模式似乎已经成为近十年来人权对话的一个怪圈。这种运作方式与结果,当然使得那些民主异议人士可以免遭进一步的厄运,但是,对社会实际进步的意义却是微不足道的。

布什此次中国之行。能否在人权这个问题上取得什么新的进展,我对此深表怀疑,估计可能性接近与零。

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峙状况原地踏步,实际上已经成为俄美关系不断亲密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加催化剂。中国必须认识到,美国的人权诉求决不是地缘政治的一块遮羞布或者是牵制中国的一个什么花招。而是他们的一个根本信念,是划分国家关系的分水岭。中国也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中国又没有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从这一点来说,尽管中美关系对中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中美关系的基石实际上是空心的。我们虽然有强烈的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但是,人权这个不同理念的区域历史沉积相,把两国的意志刻画得如此的分明,怎么也不能和谐与融合。

这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二、关于武器扩散问题

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上在本月21日说,中国的武器扩散问题仍旧是美中关系中一个相当棘手的议题,而中国仍然没有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口管制政策来控制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口。武器扩散的问题非常可能成为下个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的首要议题。

如同人权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上面,美国人也把球开到了我们的脚下,并且十年来球一直在我们的脚下盘旋。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剩余武器买给了西方盟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但是,问题是人家的武器要么比我们的先进、要么是一些和平国家不需要什么武器。那么,中国拥有数以百万计从业人口的军工企业及其相关的研究单位的生存或产品的出路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在一些比较高级复杂的武器系统方面,我们自己还有赖于进口、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外汇。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到中国在其他相对比较简单的常规武器及少量非常规武器方面的出口。而中美关系在国际领域中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中国导弹、化学武器原料的出口以及核技术的扩散。

上个星期,美国国防部主管反武器扩散事务的副次卿布朗森在美中安全审查委员会作证时说:“中国仍然是世界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提供的对象包括一些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中国的公司向伊朗、利比亚和北韩提供了跟导弹相关的重要物品和支持。另外,中国还向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提供了大量协助,同时向一些无赖国家的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研发项目提供了支持。”

设在华盛顿的威斯康辛核武器控制研究所所长米尔霍林说,中国帮助伊朗制造化学武器,支持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计划,这些活动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米尔霍林说:“中国的扩散行为的确增强了伊朗制造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以及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至于巴基斯坦,中国的武器扩散行为则增加了那个地区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美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调停的难度。”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中国政府交涉,要求中国制定有效的出口管制,但都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11月,美中两国就导弹不扩散问题达成协议,但是在那之后,美方认为中国仍旧违背协议、在向巴基斯坦提供跟导弹有关的设备和技术。2001年9月,美国政府对有关中国公司实行了制裁,并且在两年内停止颁发向中国出口任何跟导弹技术有关的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最近,在布什总统访问的前夕,美国又宣布对中国机电进出口公司等进行了同样原因的制裁。美国国务院主管武器和技术不扩散项目的副助理国务卿范迪彭说,美中双方将如何推进武器和技术扩散问题的谈判就完全看中方怎么做了。

在反恐怖战争由美国发出胜利战报以后。美国方面对他们所谓的中国的武器扩散的问题是不是还会仅仅停留在制裁与交易直接有关的公司呢?我对此同样抱有深刻的怀疑态度。

从大的方面来说,9.11事件的发生,非但没有削弱美国人而是唤醒了他们。这对他们的激励远不止珍珠港事件,美国人现在正瞪大着眼睛、在全世界寻找恐怖分子或与恐怖活动有关的事情,这样,中国与所谓的“无赖国家”的武器交易自然而然地会被加倍地提升到一个不寻常的高度;美国由于遭受9.11事件的打击而受到的全世界的同情与支持、又因为阿富汗战争奇迹般而又令人信服的胜利、加上俄罗斯的转风使舵,使得他巩固与加强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也使得他在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居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态度也将更为强硬。

就在本月,日本首相小田纯一郎对东南亚的访问,我们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当日本与新加坡签定自由贸易协定的时候,我们还在大大咧咧地说什么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没有农业所以对日本农产品没有威胁,才能签定协议。今天传来的最新消息是,日本东盟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并在年底前开始实施,日本-东盟未来将建立起类似于本月初日本与新加坡达成的新世纪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说明了什么?这是日本在美国反恐怖战争结束后在国际经济问题上发动的一场攻坚战。说穿了,就是利用东南亚与中国一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特点,转移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方向,培植东南亚国家来共同占据美日自己的国内市场,从而达到排挤中国市场份额的大目标 ----- 主动权在他们手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完全有能力与理由对中国施加压力 ----- 你究竟是要军火市场还是要商品贸易的市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或是遥遥无期的,事情的确已经开始发生了!

中国的对策是什么、在哪里?

中国的武器和技术扩散当然不是要故意找美国的麻烦,也不是直接针对美国的行动。中国进行武器扩散活动基本上是基于自己的利益。 中国向外国出售武器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纯粹是经济因素,中国要赚取外汇。相对其它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言,中国军事产品的技术含量要高了许多,因而也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所赚取的外汇也更加轻易些。

第二是政治动机,支持友好国家的政府。中国在每年的人权问题的表决上面以及对付台湾的外交扩张活动(包括台湾年复一年的申请加入联合国的行动)等方面,需要大量国家的支持票。中国因为国力所限制,不可能用金钱去进行无限度的援助,而用军事产品的出口则能够达到政治上面的目的同时又收到经济方面的好处,这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

第三,中国出售了一些具有军民两用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先卖给了外国的民用部门,但是,外国政府又将它们转移到了军事部门。

第四,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军转民方面的尝试是不成功的。至少数以百万计的从业人员也在目前根本无法为其他经济部门所吸收、这部分生产资料与人员无法迅速过渡成为其他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存活,社会无法消化他们。所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似乎是他们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何况中国领导人在削弱军工生产及出口能力的时候也不能不顾忌到军方的态度或利益。这也是中国无法按照美国人的要求而中止军备扩散的一个基本的原因。

所以,在武器扩散的问题上,中国与在人权问题上面的处境是差不多的:既有不得已的成分、也有巨大的政治与经济方面好处的因素、更有与美国与国际社会为敌,有影响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发展的风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好处将越来越困难、招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而不得已的情况将依然故我。鉴于此,中国很难迅速地作出令美国人满意的选择。

所以,中美在这个领域里面的谈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与人权问题一样,又是相当艰难的。这就是我对布什中国之行的前景不乐观的第二方面的分析。


三、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自从中美建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焦点问题。至少在中国看来,台湾的问题不能妥善地解决,中美两国就不可能有不带芥蒂的融洽关系----虽然美国人的看法是人权与军备扩散的问题是两国关系最大的障碍。当然,也非常可能因为台湾问题的“解决”而导致中美两国由竞争走向对抗。

在当前,台湾问题是两国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无庸置疑的。我个人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应该以双方和平自愿平等的方式实行和平统一,有思想分歧的地方应该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协商,以进行磨合。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仅仅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而已。

但是,对待一个严肃的历史与现实政治的大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严肃的态度进行严肃的思考与分析。口号的堆垒是根本无济于事的。台湾问题的沿革是怎么样的?中共对台湾问题的观点的变迁是怎么表现的?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如何变化的?对这些问题,应该予以严肃客观的述评。

应该说,台湾这块地方正式划入中国版图实际上是在清政府收降郑氏集团以后的事情。无所谓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什么什么的牵强的说法。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以后,非常随意地割弃了台湾这块土地、抛弃了那里-----包括大批自大陆移居台湾-----的人民,使台湾沦为日本的海外属国,并入了日本的版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在盟国的帮助下,以战胜国的身份,从日本的手中收回了台湾列岛。这就是全部的事实。中国据此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已经具有充分的历史与法律的依据。

问题在于,代表中国接收台湾的政府实体是当时的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经历了从统治整个中国演变为仅仅对台湾及金澎马地区进行着有效统治这样的过程,没有最终被消灭而始终存在着、并一直以中华民国自居;而共产党却从原来的区域割据势力演变成为统治中国大陆的执政党。

历史本身还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的归属问题的态度是随着他在中国的地位或国家形势的变化而大起大落的,有着相当大的可塑性。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日本与苏联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是一个日本与苏联共同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即苏联承认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占领与对台湾的统治、日本则承认苏联占据的中国领土和把蒙古与中国分裂的事实,承认蒙古的独立与边界的不可侵犯。对于这样一个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坚决支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压力之下,被迫放弃了对台湾的占领,在台湾即将回归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公开号召台湾宣布独立。


当国民党执政的时候,为了反对它的政府或适应自己的需要,台湾的归属问题就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筹码。可见得,一个政党在野与执政之间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的看法可以有多么巨大的反差?!我不谴责任何人。我之所以指出这一段历史,是为了说明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的变化幅度可以大到什么样的程度。说明对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认知,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仅仅是到了1950年,在共产党基本控制了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又退守到了台海一线,台湾回归的问题才第一次作为共产党的口号而在大陆传播开来。当时的口号还是以“消灭蒋匪帮”为首要,“解放台湾”仅仅是它的副产品而已。而从为了挽救侵略南韩而惨遭失败的北韩政权,“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时候,又轻易地放弃原本有可能一举“解放”的台湾的事实来看,台湾的回归并没有被认为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影响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其实是不断的军事与意识形态的对峙以及为了保持“革命激情”而需要将仇恨不断升级所造成的,决非情势使然。

甚至到了七十年代尼克松、基辛格先后访华与毛泽东几次会谈当中,在谈到台湾问题的时候,毛泽东甚至对基辛格说:我要告诉上帝台湾现在还是给美国管较好。(?!)而美国人私下里却在议论如何来抛弃台湾。

我特别要提醒有些人成天歌颂毛泽东说他对美国人是如何如何的强硬,而现代的中国领导对美国人又是怎么怎么地软弱。其实,他们所说的与历史的事实是完全相反。

在中国大陆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及台湾在蒋介石先生去世前后、蒋经国先生主政时期,海峡两岸的关系出现了一个自五十年代以来最为融洽平和的局面,两岸领导人甚至公开在报章上面称兄道弟。

应该说,这一阶段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时期、尤其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民主政治的改革也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循着健康上升的趋势全方位地发展;由于停止了对东南亚各国左派武装力量的支持、与东盟的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正是在中国国内外大环境全面地优化改善的同时,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员与商品的规模化的交流从海平面陡然升起,两岸的和平统一的前景相当喜人、有突飞猛进的趋势。尽管当时没有形式上的大小三通与现阶段台湾资金的大规模进入,但是,两岸各界人民多方面的交流与来往是极其自然和顺的,敌意与对抗已经冰释,大陆由于其自身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极大地感染了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除了特定时间的应景式的“不承诺放弃武力”的套话之外,既没有了咄咄逼人的语言也没有了擦枪走火的危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两岸和平统一的现实可能性。

问题就在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改变了一切。海峡两岸社会改革的和平竞赛变成了两极分化:大陆方面的民主改革进程曳然而止、台湾方面的改革却突飞猛进:由一党专制演变成了议会制、由议会制变成了总统直选制。在大陆经济继续发展的的情况下,虽然使得两岸的经济差距有小幅度的接近、但是,两岸人民在政治理念方面却产生了全新的巨大反差。这是发展方向上的差异。假如说,在之前的两岸对立主要是由不同的领导集团的对立所致,人民之间的关系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的话,在台湾基本完成民主政治的改革后,产生了抱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观念的社会群体,人民之间思想感情被淡化了,相互间结合的基础被销蚀了。这与什么李登辉的出现与否或他个人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与此同时,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主流社会对那场风波的一系列反制,恰恰与他们对台湾的政治成就的认同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是导致美国政府对台政策从尼克松、基辛格的准备放弃又潜移默化地重心再回归的一个基本的原因。这也是“过境外交”、武器销售、航母干预及至“保卫台湾不惜一战论”的基本的出发点。我在“关于人权与人权对话”一节中已经阐述过:“中国必须认识到,美国的人权诉求决不是地缘政治的一块遮羞布或者是牵制中国的一个什么花招。而是他们的一个根本信念,是划分国家关系的分水岭。”美国人的的确确是这么做的。在与中国及对台湾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上面,极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由于在台湾统治了五十年之久,在政治权力与国家资源的支配上都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居然被岛内的人民用选票改变成了在野党,而长期在政治上倍受压抑的民进党却成为执政党,其领导人居然当选为“中华民国”的总统,继而又成为台湾立法院的第一大党。这就使得岛内的人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这样的自信心所产生的力量是远大于十艘宙斯盾战舰与一百个爱国者发射架的。而这样的结果也不得不使国际社会对台湾这个已经逐渐为世界政治所遗忘的角落刮目相看。这个效应已经而且将还会延续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再套用过去的办法,如,扩大与增加军演的规模和频率,不定期封锁海域地进行导弹试射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因为,物质的力量需要用物质来抵消、精神的力量应该是用精神来比较与融合。但是,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台湾的社会政治改革一泻千里地向前发展的时候,大陆却在“治理整顿”、还在“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还在争论经济发展的模式、市场经济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要不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与江泽民对讲话的大力宣传。这种无谓的争论还不知道要延续到什么时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制约还不知道要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

中国正是运用了政治家个人意志的力量摆脱了保守僵硬的思想观念对经济发展的人为的阻碍、导致了十年来经济的大发展;但是,这样的意志却无法代替民主政治改革本身才可能取得的社会进步。而后一种改革的停顿与倒退,使得中国至少丧失了和平统一进程所需要的道义上的感召力。加速了岛内原本就存在的离心倾向。在这样的情形下,政治上的打压及军事上的恐吓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消极影响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帮助了岛内的“悲情外交”秀的登台亮相。这样做法,我们在国际政治方面实际上是被动的。最直接的结果是美国人已经停止再提对台政策的三个不!

从美国的亚洲外交政策的传统来看,它是乐见海峡两岸的和平自主的统一的。因为这有助于发挥它在亚太地区的综合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与扩大它的商机、同时也能够促进它在安全方面的利益。但是,如果台海一旦发生战事,从美利坚民族的特性来看,因为他们承诺了、就必然会卷入这场战争。虽然美国人肯定会有伤亡,但是泱泱大国与弹丸之地也决计逃不了两败俱伤的结局,这对於我们这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才是中国人民真正不能饶恕的行为。

我们有很多的时间与巨大的空间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如果非得由解放军来开展几场战争的话,战场应该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阿穆尔河对面和外兴安岭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南海诸岛及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面疆域上、在所有被别国侵略的我国故国土上去打仗。决不应该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中国人用枪口对着中国人的自相残杀。假如这样的悲剧真的发生了。只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了,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更何况,去发动所谓的收复失土这样的战争也是一种绝顶疯狂的行为呢?!

我们应当寄希望於台湾的人民,人民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的,用战争诉求的方式实际上是反人民的方式,是货真价实的分裂祖国的行为。和平统一是两岸最终的发展归宿,没有第二条道路。

从海基海协两会上次的会谈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多的时间了,双方还是不能就新一轮的会谈何时才能恢复进行了无穷尽的探索。而主要的内容就是“九二共识”与“一中各表”。我实在不明白既然已经有了“共识”,怎么又来了一个“各表”,那就是说还是没有共识。如果是这样的话,双方就应该赶紧展开新一轮的会谈,重新来寻找共识,而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这样的字眼里面去钻牛角尖。要这样做的话,就是研究一百年也难以找到共识的。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只能说明,一定是哪一方面的内部出了问题,需要时间来加以整合。而钻字眼、磨时间是为了争取时间来处理内部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够理解的缺乏诚意的表现。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台湾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台湾紧靠大陆的地理位置与日益倚赖於大陆的经济架构是无法改变的,台湾的语言文化与大陆的亲和程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往来的规模日益扩大是无法变更的。这就是说,两岸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和平统一的条件绝对是充分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再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两岸的领导人能够真正地抱有善意、克服歧见、用崭新的意识来开创两岸会商的新起点、新气象。但是,岛内政党政治的日趋成熟,在展现了台湾政治的多元化的同时,也增加了这个社会的内聚力,更提升了他们的国际形象。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加快和平统一的步伐了。

美国是台湾的政治理念与制度的样板国家,又是台湾最大的商品输出国、武器供应者和安全的保护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美国人的政策取向是相当关键的一环。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诸如科索沃、伊拉克、北朝鲜这些与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地方去与美国人闹什么别扭。而是应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台湾的和平统一的问题。我们既然在历史上有过那样大的对台问题的可塑性,那么,仅仅在统一的方式与途径上,我们应该而且完全有必要采取更大的弹性或变通的态度,使两岸的会谈真正得以启动、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四、简单的总结

中美两国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曾经受到了几次比较大的挫折,对此,我在“大国单边情结的终结------中国造就了俄美关系的里程碑”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说明。但是,9.11事件提供了一个双方共同反恐的合作平台。当前,这个平台已经初步经过了考验。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将它作为一个载体,使得中美两国能够由此及彼、由反恐到两岸、到泛太平洋,到世界范围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友好合作伙伴,从而推进中国的和平统一的伟大的民族事业走向两岸共赢的辉煌的顶点。

相对布什总统为时仅仅三十个小时的访问而言,要解决中美之间包括这三大问题的所有的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意义充其量是象征性的。但是,这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新的开端与定位,即便在无论哪个具体问题上面都没有什么突破,访问与会谈的本身就是一个里程碑。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循着正确的方向开始良性的互动了。

割掉冷战思维的尾巴,这是两个大国共同应负的历史责任。而中国自从结束三个世界的理论以后所追求的国际战略总目标与国家总体形象的重新认定,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