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开始,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开始走入战争历史舞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同时便向德军后方了空投了大批空降兵,成为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伞降作战。这一次空投,使得穿插战术发生了质的变化,穿插作战更从地面水面向空中立体发展。前些年大热的美国战争电视电影“Band of Brothers“就是以此为背景拍摄的,但是那次空降作战的效果并不理想,远比电视里头的表现要惨烈得多,根本原因是部队落地后无法归建,使得原先按建制训练的各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此次作战造成空降部队损失惨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的防空火力。原本讲求隐避性的空降作战由于空降机群过早地被德军发现,许多运输机为了逃避德军的防空火力,不得已临时改变空投计划,迫使许多单位被迫在德军密集防守的地区跳伞,白白地成了德军反空降活力的活靶子,幸存的落地后建制也被打乱。其实如果不是当时德军的精锐兵力已经被苏联战场大大削弱的话,别说Airborne 101了,就是诺曼底也没戏,那电视里头那句“名言”:“Paratroopers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纯粹是美国特色的牛皮。
从诺曼底战役可以看出,如果平时训练到位,运用的战术得当,空降兵完全应该可以担当第三维穿插作战的重任。而空降作战,具有的特性与穿插作战完全相同,都强调隐蔽,突然和高度机动,都是插入敌人后方的防守薄弱环节如同一颗钉子般狠狠扎在那里,配合正面主攻部队的作战。那么从这段历史中,中国的空降部队能得到一些什么启迪呢?
毋庸置言,今后凡涉及包括台湾在内的对海洋权益的争夺的战争中,中国的空降部队将与海军陆战队一起成为保卫国土的急先锋。由于诺曼底战役中,大规模空投作战的效果很不理想,许多人断言今后也不会再有如此规模的空降作战了。我就对这个结论很不以为然。今后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类似诺曼底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的话,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就是台海和中西亚地区了。在台海,大陆如果想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拿下台湾的话,唯有大规模动用空降部队。像某号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网站”长篇累犊地介绍“核条件下的方面军登陆”,完全是缺乏智慧缺乏自信的梦呓,而且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用核武器对自己的国土台湾进行打击,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而如果这个说法是针对日本,倒还可以理解。
相对美国的空降部队,中国现有的空降15军的确还稍显稚嫩一些,装备不如美军,空运能力也不如美军,最要命的是战场联络手段比美军要落后很多。一旦前期对空降场的火力准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空中掩护也不能到位,台军地面防空火力强于预期的话,共军空降部队即使勉强落地,建制一定都被打乱,那也逃不掉被歼灭的命运。这么看来,如果中国的空降15军装备达不到目前美军的水平,老愤青如我这把年纪的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红旗插上阿里山了。是不是这样呢?我看未必。
首先,空降作战如同穿插作战一样,要求极强的隐避性和突然性。要做到这一点,对空降场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在台海战事中,首先对制空权的争夺是务须多说了。在这个过程中,空降路线和空降场附近的空域必须是重点争夺的对象之一,一旦得手将极大地有利于空降行动的顺利执行。比如说台湾,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空降地域是其中部的西海岸地区。首先这个位置对空军而言也比较容易建立空中走廊,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空降级队的安全。空军所面对的威胁不如南北两头那么大,两翼比较能够受到保护。一旦空降成功,建立空降场,引导登陆部队登陆,立刻可以将台湾全岛一截为二。而台军目前的防守力量大多集中在南北两头,中部相对空虚,因为理论上南北两头的地形更适合登陆作战。如果共军的特种部队配合海空军将外岛的台军的防空火力解决掉,那么中部绝对是个上选,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空降部队要有孤军作战的勇气和战斗力。由于其特性所限,最先投入战斗的空降部队不可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反装甲能力。而且往往第一波空投,无论是伞降还是直升机降,落地前的伤亡损失可能较大。落地后,建制很可能被打断,甚至变成群龙无首,无人指挥。那么这就要求共军在平时训练中,不要照抄外军的训练和作战模式,平时应该以营连规模进行战训,强调小单位的战场应变能力。不同单位的干部士兵要经常打乱建制进行训练,以培养战时的就地归建组建能力,就地组织随行作战。因此,即便在实战中落地后建制被打乱,兵力不能高度集中,各部仍能根据战场情况自行完成既定作战目标。如果有敌方守军向空降场运动攻击,各部应有勇气和能力主动穿插接敌,使得敌人的火力优势不能发挥,要敢于乱中取胜。积极防御的过程,更有利于后续部队的顺利着陆,扩大空降场,建立简易机场便于大型机队着陆。这个过程,就要学习当年林彪部队的历史经验,结合现代战争的技术模式。因此,训练的指导思想对今后的作战模式至关重要。
海军的登陆作战也可以是穿插的模式。比如当年的朝鲜战场,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就是典型的穿插,从中间突然插入,几乎全歼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人民军。
任何立体模式的穿插作战,都必须与现有的装备技术相结合。不要被敌人的所谓的“高技术”吓倒,再高的技术,再严密的防守都会有漏洞,世界上从来没有固若金汤的防线,有的只是勇气和决心。以目前的两岸和中美日关系的现状,以及当前中国国内政经军发展的的情况来看,我这一辈的老愤青能在进棺材之前看见共军在台海上空天女散花,就已经很知足了!
对于日军战后的战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由于本老愤青不通倭语,也找不到什么资料进行研究。但是从二战时期日军的传统战术模式来看,更喜欢在细节上下功夫而不懂变通的日军,即使能在初期精心上演“珍珠港2”,也逃脱不了“中途岛2”的命运。比如珍珠港日军就因为准确地气象预报而使得其特混舰队得以隐蔽地突袭珍珠港,但是中途岛的日本海军却死在不懂变通的毛病上。而某军事网站上的“核条件下的方面军登陆作战”对日本更适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