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蒋粉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把戏
“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说的本是一回事,但是字序一改,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屡战屡败”体现了将领的无能和愚蠢,而“屡败屡战”则充满了励志的色彩,体现了为将者百折不挠的气概。中华文字太有意思了。
“屡败屡战”的典故出自曾国藩。老曾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军之初,连遭惨败,曾经两次投水自尽被救起。其间,他上奏请宽免处分恩折时,有“屡战屡败”的话,幕僚李元度建议改为“屡败屡战”, 曾国藩一见为之大喜,以后就以“屡败屡战”为勉励自己的座铭言。据说,这一座右铭曾被蒋介石,毛泽东赞赏有加。
现在,大大小小的蒋粉为了粉饰老蒋,却在搬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文字游戏。他们反复强调,国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和200次小规模战役,阵亡将官200多人,损失兵力近400万人。他们却绝口不提这些会战、战役、阵亡带来的实际效果。由此,以“屡败屡战”的悲情和励志,来掩饰老蒋“屡战屡败”的无能。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26省1500余县市沦陷,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平民死亡900万,9500万人成为难民。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如此惨重的损失要由谁负责?除了残暴的日本鬼子,当然还要追究老蒋领导无能、国军作战不利的责任。老蒋是当时中国的领导者,国军是当时中国的政府军,国家和人民遭受如此惨重损失,他们不负责谁负责?
做为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坚持抗战是最基本的要求,能打赢才是合格的标准,显然,老蒋及其麾下的国军这两点都做的不好。200多万伪军投敌,无数次战斗、战役的失利,这都说明这样的领导和军队显然不合格。
事实上,拿老蒋和老曾做对比,恐怕是高抬了老蒋:
其一,老曾至少知道羞耻。人家打了败仗,看着自己从家乡带出来的子弟兵死伤无数,还知道羞愧之下投水自尽谢罪。而老蒋呢?面对国家、民众和军队的惨重损失,却舔着脸占着位子不辞职。
其二、老曾最终剿灭了太平军,“屡败屡战”最后换来了彻底的胜利。而老蒋呢?却是“屡败屡战”、再战再败、一败再败,真真正正的成了“屡战屡败”。
评价老蒋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我认为,首先要确定抗日战争究竟是否打赢了,我感觉很难说打赢了。台湾虽然光复了,但是外蒙却独立了;琉球没讨回来,只增加了南海那一片名义上的领海,中国再次重演了胜利者却失去领土的悲剧。细看二战之后各国的得失,除了战败国要遭受当然的损失,还有朝鲜这样特别弱小的国家之外,损失最大的就是中国了。
这样的结果,与老蒋的无能有直接关系。
在抗战后期,盟军在各个战场都是乘胜前进,唯独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军遭受了豫湘桂大溃败。这样的表现,导致美苏英等大国对中国极度轻视,美国不再指望中国军队能够打败日本,转而寻求苏联军队的协助以解决在华日军,由此导致了美苏的一系列交易,从而极大了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关于琉球,台湾学者考证的结果是,罗斯福希望把琉球划归中国战区。这个建议当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海空军的中国军队独自去收复琉球,而是希望中国派出地面部队,在美国海空军的支援下收复琉球,这样就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如果中国军队成为攻克琉球的主力,或说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谈论琉球的归属问题自然就有发言权。但是很遗憾,老蒋的国军龟缩在大西南,连自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为美军分担了,因此,收回琉球就不可能了。
中国的悲剧,坏就坏在老蒋这个瘪三手上了!无能至极,却掌握着权力,这样的结果,不仅未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什么功绩,反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咱们不说意识形态之争,不深究老蒋的主观动机,就看老蒋的表现,试问蒋粉,这样的人穿越到古代,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无道昏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