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探彗星中國為啥還繞月球?
送交者: 嵐少爺 2014年12月15日18:33:3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對於在艱苦卓絕中奮力成長起來的中國航天事業,不妨少些苛責,多些理解和鼓勵


  繼不久前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着陸彗星表面並傳回數據之後,近段時間,全球航天界又頻傳捷報。先是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在繞地球飛行兩圈後,以“完美”姿態降落在太平洋上,人類第一艘以深空探索為目標的載人飛船首次試飛取得成功。緊接着,美國太空總署發射的“新視野號”機器人探測器,在花了9年的時間、航行了48億公里後,於凌晨4點從休眠中轉醒,開始人類首次的冥王星探測工作。


  在中國航天領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幾天前,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200次發射,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完成雙百次宇航發射的國家。


  在人們為這些航天事業進步特別是中國的航天戰績感到高興時,有少數人潑冷水:“美國的探測器真是牛。我們的‘兔子’呢,怎麼不蹦躂了?”“人家都到彗星了,我們還在圍着月球轉,有啥可得意的?”……


  儘管“潑冷水”的言論既不客觀也不尊重歷史,但是對於這種時不時就會冒出來的觀點,我們也並不拒絕,相反,它還可能成為鞭策前進的動力。在中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的路上,需要這種“動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如今有了“金牌火箭”200次發射的成績,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按照既定規劃穩步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航天技術水平與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最初吸取和借鑑一些航天先行者的經驗,並沒有影響走一條獨立自主發展航天的路徑,更非自我貶低的理由。


  從歷史上看,較之發達國家,我國航天事業技術基礎非常薄弱,發展時間也較短,還不到60年。如今航天活動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居世界前列的美國,其航天事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初,至今已近百年。在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時,國家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老百姓還沒能吃飽肚子,所以能用在航天上的經費少之又少。即使是現在,相比發達國家,我們在航天上的投入仍不算多。


  正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頂住國外技術封鎖的壓力,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篳路藍縷無私奉獻,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穩的質量,在浩瀚宇宙中蹚出了一條中國之路。正如一位航天老專家所說:“我們是用修14公里高速公路的錢,修了一條38萬公里長的奔月之路。”


  航天人也常常形容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履薄冰”。航天工程是高風險、高難度、高成本的重大科學實驗活動。即使是空間技術最頂尖的美國,也先後出現了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罹難的悲劇。就在近期,美國“天鵝座”貨運飛船、英國商業載人飛船“太空船2號”又接連發生墜毀事故。


  對承受着巨大心理壓力卻始終嚴謹細緻的中國航天人,我們應該抱以寬容。讓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航天事業有了深入了解,就越體現出熱愛和寬容。就像今年1月底嫦娥三號“玉兔”月球車發生故障時,網友紛紛留言為“玉兔”鼓勵加油,希望它早日恢復“健康”。


  “前路還長,遠處青山無數。”借用一位年輕航天人的話,中國航天要追趕的路還很長,在路上不驕傲自滿,也無須妄自菲薄,要做的就是跟困難“死磕”。對於在艱苦卓絕中奮力成長起來的中國航天事業,不妨少些苛責,多些理解和鼓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美擔心嫦娥攪起月球塵埃 影響美探測器
2013: 朝鮮即將出現動亂並且引起朝鮮戰爭重新
2012: 死再多人都不能禁槍
2012: 中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東海大陸架延至沖
2011: 布熱津斯基:美國新戰略必須考慮中國崛
2011: 一起幹壞事才能成為朋友,談中國為什麼
2010: 日首相菅直人登硫磺島 跪地收殮日軍屍
2010: 香椿樹:墨脫公路最後一個隧道意味着什
2009: 文獻:蔣介石宣稱抗日十天亡國論源於孫
2009: 中國空軍上校戴旭:中國要有制裁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