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黑手 |
送交者: 蓑笠翁 2004年12月22日03:55:3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 文章来源: 蓑笠翁 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一 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现在很多的观点认为,老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老毛在庐山上对老彭说,“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彭德怀还不满意?”〔1〕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是一种误解。可以说,1958年粟裕被批,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彭德怀,也不是什么聂荣臻或是邓小平,而是陈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陈从此成为一个方面军和新四军的唯一代表了,所有的军功都几乎算到他一个人头上去了。 因为陈和粟裕是老战友,所以他“抢功”有先天优势。而象聂荣臻、彭德怀,怎么抢功?说的不好听点,陈毅有点类似于满清时候的沙俄,虽然当时正面和清政府交涉、开战的是英、法等国,但得到最大利益的却不是他们。而是打着“调停”幌子的沙俄,沙俄从清政府那里抢走了1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至今也未还给我们。 沙俄之所以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与中国相邻。同样道理,陈毅也是批粟的最大受益者。当然,陈胖子也有福气,随着叶挺、项英、饶涑石、粟裕的或殒命或倒台,使他成了唯一能代表三野和新四军的硕果。 在济南市解放阁的“济南战役革命文物陈列室”,陈列着一张陈毅拿着望远镜,与粟裕一起视察阵地的照片,成为“陈毅指挥了济南战役”的“铁证”。 相信每一位不知道城南庄陈毅被调一事的游客,都会因为这个照片,而误以为济南战役时,陈毅在华野,误以为济南战役是陈毅指挥的! 实际上这张照片摄于孟良崮战役,如今放到了济南战役革命文物陈列室,欺骗世人。 “解放阁修建碑记”是济南市政府题的词,上面写着:“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遵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战略部署,率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 能让政府部门公开撒谎骗人,若非陈毅等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是办不到的。即使没有陈毅的黑手操作,那么陈毅在生前也多次来此参观,怎么从来不指出事实的真相呢?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同粟裕不合的将军的搀和。许将军〔2〕就是其中的一个。在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许世友回忆录》第19章《攻克济南》中有下面的句子: 第541页:华东野战军首长研究决定:以山东兵团加上外线兵团一部,占参战兵力的44%,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谭震林同志和我负责。以参战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归粟裕同志指挥。 第545页:陈毅同志和谭震林同志还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激发了无比高昂的战斗士气。 在许世友的笔下,陈毅同志竟然在济南战役前夕“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 另外,在《许世友回忆录》这本书中,从来没讲过粟裕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从来没讲过陈毅自48年5月起就不在华野。再加上许世友虚构的陈毅“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读者会自然的以为前面所说的“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 粟裕指挥打援兵力,这是很正常的,林彪也常这么干。比如二打四平,就是由李天佑为总指挥,林彪负责打援方向。林彪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很少当攻城总指挥,一般是指令别人。粟裕也是如此。 而许世友故意诱使读者以为“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再说自己负责攻城,粟裕负责打援,这么一来,就诱使读者产生一个误解: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粟裕和许世友是同一个级别的兵团级! 呵呵,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都会有倾向性的。 1946年抗战胜利后第一年,在延安呆了三年的陈毅同志在老毛的派遣下,来到山东,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这时的陈已经亲自见识了在整风运动后的老毛。 这对于陈来讲是一个很的的转折。陈吸取了在井冈山时期的教训,极力推行老毛外线出击的主张,与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自作主张的“先内线歼敌,再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产生争论。但是老毛却支持了粟裕。由此而造就了被通令全军仿效的“七战七捷”。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此事在老陈的心中是阴影不散多年。 陈毅说粟裕七战七捷是战术胜利,战略失败。因为它耽误了山东与苏北共军的联合,导致苏北根据地的丧失,在战略上是失败的。就是因为粟打了胜仗,可是却导致了陈毅在淮北和苏北打败仗。58年后,陈毅指示有关部门把“七战七捷”批倒批臭。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二
豫东战役之后,粟裕以“军事观察家”名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评论该役胜利。由于粟裕只是提到华野部队而没有提到中野部队,当时在中野的陈毅大动肝火,说没有我们中野的配合,你们也打不了胜仗,实际上此事与中野的干系很小,就好象是辽沈战役同淮海战役关系那样的。到了粟裕指挥打打济南的时候,陈毅正在中野司令部里发牢骚:“这里有刘伯承,东有粟裕,我不如去办一所大学。”
后来是有一天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到中野营以上干部会作报告,介绍打洛阳的战斗经验,虽然报告总的讲得较好,但对炮火的作用说得有些过份。以至陈士榘讲完后,天都黑了,刘伯承还叫大家不要走,接着讲了话,叫大家不要有光想依靠大炮作战的心理,强调过去战争中甩手榴弹也战胜了敌人的事实,部队应根据现有装备条件,发挥我军长处,勇敢机智地战胜敌人。
但是陈毅却有了题材。陈毅于7月24日,给华野代司令员、政委粟裕,参谋长陈士榘,发去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报中央。电文措词十分严厉,指出:“无论个人的骄傲与部队的自大作风,均属政治问题,即是弱的表现”;要他们“在雨季整训中,注意上述问题的检讨。” 粟裕、陈士榘,很快于7月28日,复电“陈军长,并报军委”,表示“完全接受批评并进行了检讨”并向刘邓及兄弟部队表示歉意。陈士榘也表示,那天讲话后就觉得有不妥之处,“希多方加以指示”,并对步炮协同问题作了解释。老陈把此事上报延安。
再后来,有这么一封电报同陈毅的反应有关。 1948年10月下旬,淮海战役的各项准备基本就绪。10月23日,粟裕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一起,发出淮海战役预备命令预备命令发出以后,华野全军立即进入紧张的战前准备,粟裕和华野指挥机关整装待发。10月30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突然接到老毛代表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
漱石同志: 自中央子虞电至今已九个月,未寒电至今已两个半月,华野前委书记对于执行中央请示制度及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经验主义与游击主义的恶劣作风,至今没有表示态度,亦未申明理由,在此问题上失去主动性,落在一切兵团之后,实属不合。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现责成你传达中央意旨,处理此问题,并以结果告为盼。军委三十 亥
这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电报,批评的是华野前委书记,可是并不直接发给华野前委代理书记粟裕,而发给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何况,在电报指出的这段时间内,粟裕和中央军委之间央之间电报往来频繁,大事都有请示报告,而且毛泽东在10月6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粟裕并告饶漱石的复电中明确表示:“你们七月间关于部队思想情况的报告,算得上一个综合报告。九月的报告可在这次会议(指10月间召开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后做,即将会议情况报告即可”。6天前刚刚结束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主要就是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精神,就加强纪律性问题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通过了相应的决议。10月29日,老毛为中央起草的致华野前委诸同志电说:“我们收到并阅悉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决议,这为这个决议是正确的。”可以说,粟裕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对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决定和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政府状态的指示的态度。
老毛为什么要发这么一份电报?当时没有见到解释,现在也不好揣测。问题是它来得不是时候。当时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各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军队有南撤企图,发起淮海战役时不我待。军委于10月23日、24日两次来电,指令“粟谭速赴南线指挥”,要“粟谭专心指挥作战”。接到军委10月30日电报后,饶漱石约粟裕谈话,建议他给老毛写一个检讨报告。粟裕肩负中央军委给他的战役指挥重任,实在没有时间坐下来写个检讨报告。他对饶漱石说:“这个检讨报告迟早是要作的,等打完这一仗再说吧。” 可是粟裕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紧张的战役指挥中,仍然争分夺秒赶写综合报告。11月9日,在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长的关键时刻,终于向中共中央和军委送上了关于华野前委扩大会议检讨无纪律无政府现象的情况报告,作为补作的9月份综合报告。〔3〕《粟裕传》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三
而1948年5月“陈毅被调离”这件事更是晦莫如深,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豫东、济南、淮海战役期间,陈毅根本不在华野。而陈被调走的时候,老毛连催好几次才离开。从上到下,陈在三野的时间是很短的,到后来竟成了三野的标志,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吧。
建国后,老毛开始批教条主义,粟也开始为历史上对陈的不恭付出了代价。实话实说,粟并不在意和彭、聂,毕竟闹了多年,他们也没能把粟怎么样。彭虽然有毛的撑腰,粟其实并不怕他,战功在那摆着呢,况且后面站着一个野战军。远的不说,就讲近的,彭在朝鲜战场上拿12军都没辙,被李震到处告状,最后是彭口气软下来。如果没有陈的拆台,谅彭拿粟也没什么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批粟的时候,没一个三野的将军出来替粟说话,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了。而捣鬼的就是陈。而且是陈捣鬼在前,毛改变对粟的态度在后,彭只是趁火打劫。
也正是陈的插手,粟的罪名才有了这么一项“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因为粟不尊敬他,而是自作主张。也就是因为在批粟的时候,老陈陷的很深,粟的平反才会那么的艰难。当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动态的。不能因为毛、林后来反目,就否认他们曾经是亲密战友。不能因为粟、叶飞后来关系还可以,就否认粟曾经暗算过叶飞。 同样,不能因为陈粟关系曾经非常好,就否认陈在某个时期整过粟。同样,不能因为陈在某个时期整过粟,就否认陈、粟后来又调整好关系。毕竟他们是老战友,陈胖子在文革中遭难时,粟并没有落井下石! 是粟后来谅解了胖子!就是因为此, 粟的家人或部属不好说胖子的坏话,而是就一个劲地给彭总抹黑!
恰恰的是因为陈老总和彭老总后来都成了正义的一方,那么批粟就成了好人斗好人,是误会。也就才有了粟的平反是这么的曲折。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里,是陈粟的合照放在最显赫的位置。而事实上,当时全军指挥是粟裕,攻济总指挥是许世友。史载,陈老总曾到此一游过,还对大家说,粟总啊,是我的亲家哪。
当然后来的《陈毅传》,也有那么几个地方值得商酌。有人指出,至少本书有二个地方不妥(还有那个林彪是逃兵的说法我早就批判过了) 。其一是把陈毅独当一面时的失利归因于兵力未能集中,而这是不对的。
南北满分立时,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虽然初期南满一度困难,但没有人归因于“南满部队没有放弃南满撤向北满”。陈赓长期独当一面,也没有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其他部队一同打仗。 就拿华野自己来说,陈毅5万人对国民党军10万,屡战屡败,归因于兵力没有精中,而粟裕3万多人对12万,屡战屡胜,如何归因?解放战争第二年,华野在济南战役前,也一直分处几地。
总之在解放战争中,一个大的战略区,分为二个以上的作战方向,这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事,倒是象陈毅那样独当一面就屡战屡败,非常少见。陈赓、萧劲光,华野第二年的陈士榘、韦国清、许世友,都不象陈毅那么个一路溃退法,从淮北一直退到苏北,再在二淮保卫战中无作为。 《陈毅传》以“兵力未集中”作为陈毅兵败的原因,根本说不通。关键还是陈毅能力上的问题,战略上这种布置没有失误。 事实上,46年下半年如果华野与山野真的“兵力集中”了,淮阴会丢得更快,因为敌人可从南、北二个方向夹攻二淮,我“兵力集中”的野战军就会迎接不暇。兵力分处二个作战方向,是更高明的战略。类似的情况,东北分为南、北满,而不是南满部队与北满“兵力集中”,是更高明的战略,这叫南拉北打,北拉南打。而46年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也应分为二个作战方向,陈赓不宜和刘邓合兵一处。
《陈毅传》第二个不妥的地方是,刘邓在48年2月的电报中,向华东要大员,以解决财政的严重问题,这里指的是邓子恢。《陈毅传》却把此电录入,这样写,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使读者不小心把邓子恢的功劳放到陈毅身上。 虽然邓子恢是5月30日和陈毅结伴去的中野,但2月刘邓的要人,是邓子恢,不是陈毅。并不能理解成“刘邓如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陈毅来解救自己的财政危机”。况且陈毅到了中野后,也确实没管什么财政。在中原严重的财政危机面前,陈毅倒是闲得连下棋都找不到对手。 看看《邓子恢传》,邓子恢到了中原后就是管财政的。
〔1〕 权延赤:《庐山会议新说》(《大时代》杂志增刊),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许世友回忆录》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3〕《粟裕传》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3: | 解读中国新一代“夏”级战略核潜艇 | |
2003: | 神秘的051D型--首条万吨大舰 | |
2002: | 各地打架特色一览 | |
2002: | 蒋介石决不是一个英雄 | |
2001: | 阿富汗战争极其后续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 |
2001: | 论中国上马航母的五个必要性、迫切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