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美媒:外界为何喜欢把美国亚太动作解读为遏制中国
送交者: 三把刀 2015年04月13日19:26:5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当地时间2015年4月9日,韩国平泽市,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访问乌山美军空军基地。

  中新网4月10日电 近日,美国新任防长卡特对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进行访问。这是卡特掌舵五角大楼后首次访亚。美国《侨报》日前刊文分析,外界喜欢把美国的亚太动作解读为遏制中国,这次防长亚太行也不例外。其实,对于维系亚太“平衡”,美国是有“历史传统”,并非为某个国家单独设置,更非针对遏制中国。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最近在亚投行问题上失颜面,更让舆论有了发挥余地。《福布斯》杂志近日刊文称,美日正结成“遏华二人组”,亚太恐要爆发热战。

  卡特的言行的确给了舆论想象空间。在东京期间,卡特与日本防卫大臣就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达成共识。这将实现“美日对等”,未来日本在全球将承担更多防务责任。期间,卡特还重申,反对任何通过单方施压动摇日本对钓鱼岛控制的行为。

  在韩国,舆论推测卡特或与青瓦台就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进行“私谈”,该反导系统就在中国“家门口”。未来行程中,无论是印度还是新加坡,也都具备从地缘政治角度遏制中国的条件。难怪舆论会“脑洞大开”。

  卡特亚太行,真如舆论所说旨在遏制中国吗?不妨从美国全球战略中寻找答案。二战后,在经济上,美国在亚洲没有推进类似欧洲一体化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在安全上,也没建立类似北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安全高度依赖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

  该同盟网络在很长时间内起到了对亚太“稳固”、“平衡”的作用,美国因此获得安全和经济双重利益。然而,随着美中建交,菲律宾泰国拒绝美国驻军,朝鲜核危机,中国崛起等“变数”,美国建立的亚太框架悄然“松动”。

  伴随美国从中东、欧洲抽身,“亚太”重新进入美国视野。无论是美国2009年的“重返亚太”,还是2011年的亚太“再平衡”,它们的战略内涵是相通的,战略动力源也相同。美国就是要通过战略调整,对亚太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重新“排兵布阵”。亚太有许多盟友和驻军,任何危机冲突,都将波及美国利益。保障该地区稳定,获得的不仅是安全回报,还能从亚太繁荣中分得一杯羹。

  其实,对于维系亚太“平衡”,美国是有“历史传统”的。19世纪末,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利益均沾。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正酣,美国对日本采取贸易禁运,一定程度上也旨在维系亚太原先的“平衡”。

  美国是个现实的国家。东海、南海争端升温。从奥巴马本人到华盛顿阁僚频繁访亚,屡提“再平衡”,就可见一斑。但这里需要澄清,美国亚太“再平衡”,并非为某个国家单独设置。它强调的是综合、整体的平衡,谁都不能僭越红线。

  正如卡特亚太行之前所说“中美不必是敌人”,美国“再平衡”并非针对中国。但就像历史上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总是充满敌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未免美国疑虑重重。美国在亚太的目的是维系平衡、稳定,中国也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促进繁荣。美中在亚太安全、发展问题上有着“利益叠合”。只是美中互信的短板,以及历史上陈旧逻辑,给了舆论演绎的空间。这再次暗示美中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紧迫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黄克诚给中央军委电报:我军所到之处有
2014: ZT从俄乌冲突谈中国的地缘利益及外交失
2013: 揭密:美军何时攻击北韩?
2013: (组图)首位驾机逃台的叛徒
2012: 日在钓渔岛海域喊话忙中出错 我渔政船
2012: 中国大批海监船云集待发 美国拒绝向菲
2011: 中国人心理畸形和扭曲 - 编造假军事新
2011: 美X-47B无人机可自主控制 点击鼠标即可
2010: 大陆不缺台湾这点领土, 但不能喂养一
2010: 曾经的白匪《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