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观察】 伊拉克的选举与欧洲的态度
-俞力工-
2月8日伊拉克的80%选票经清点后,显示其结果大体上与预期值相吻合,即什叶派得票最多,库德族其次,逊尼派殿后。什叶派占人口最大比重,其领袖又再三呼吁教徒参加投票为神圣使命,整个投票过程自然是优势占尽。库德族的人口比例最小,但为了维护1991年以来取得的半独立地位,全力以赴参加投票,由是取得第二高票也不足为奇。占人口比例第二位的逊尼派公开杯葛投票,如今排行末座亦是理所当然。或许由于逊尼派激进分子事先进行威胁,或许大家对投票结果早已心知肚明,同时又避免在枝节问题上与美国当局发生冲突,国际人士多知趣地放弃观察、监票行动。
美国,作为此次选举的主导者,事前肯定预料到逊尼派将不会承认该次投票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甚至,还会设法采取一切强硬、暴力手段,改变生米煮成的熟饭。换言之,美国原本期待的就不是个稳定局面,而是下定决心维持一个必须有美国参与和干预的僵局。该情况,与波斯尼亚建国后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塞族、波族、克族各占一方)极为相似,即形式上、法律上组织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却是制造一个不具备生命力,因而永远需要外力扶植的“国家”。类似例子,还有许多,科索沃、阿富汗俱是如此。
由是,该提出的问题,不是“美军何时解脱?”而是,“既然不存在所谓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美国又为何进军、驻军?”或是,“再过40年,当石油资源枯竭时,美军是否还会有兴趣继续逗留在中东?”众所周知,中东的石油蕴藏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沙特阿拉伯的蕴藏量与开采量均居首位,其政府也早已在美国控制之下。91年沙国局势不稳,美国趁攻打伊拉克之机,顺势驻扎了35万士兵于该国,由是成为本拉登的仇恨与911事件的导火线。目前,继石油蕴藏量占第二高位的伊拉克降服后,美国的箭头又辗转指向伊朗…。石油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当于体中之血,近20年虽经多方努力,却已不再发现稍具规模的新油田。据专业界指出,目前新发现的石油量与消耗量大约构成1对3之比;换言之,此不可再生的资源正在以3%的速度逐年递减。于是根据较乐观的估计,50年内石油资源将近枯竭。迄今为止,除了核能之外还没发现任何其它充份的替代品。核能虽已局部采用,但既有严重安全问题,又可产生遗祸亿年的废料处理问题。不言而喻,往后的日子,谁控制了石油,谁就主宰全世界。美国于冷战结束后再三要求欧洲接受其全球统治地位。该地位,显然也包括对资源的控制。
欧洲大陆对美国后冷战时期的战略部署不以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民主投票为例,欧洲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知道任何选举必须具备各当事方接受宪政原则和选举游戏规则的前提。如果该前提是以外来的枪杆子作后盾,则投票结果也必须由军事力量继续支撑。去年阿富汗举行了总统选举,至今其总统卡塞伊仍旧随时需要500名美国保镖的保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如果一个社会还没进展到政党政治时代,族群、宗教团体多采取各派代表进行协商的办法。上文述及的国家与地区的“选举”,其实都是按老办法由族群、宗教团体指派候选人,然后再通过投票行动确认已基本构成的事实;而不是由政党经民主方式推选候选人进行参选。鉴于此,美国主导下的这些选举,严格说来是用民主形式包装老办法。唯一的新意在于目前多了道形式和美国的同意。至于美国所争取的统治地位,或对资源的控制,欧洲国家虽然不便明说,但却再三提醒“文明时代凡事必须依据民主程序、预先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意”。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