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核武閃擊式立體三棲登陸台灣戰法之論證
送交者: 武當道人 2002年03月21日23:07: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核武閃擊式立體三棲登陸台灣戰法之論證

本人最近會連續推出經過整理的「解放軍必讀系列文章」,由於此「解放軍必讀系列文章」的內容大都是一般軍民無法從官方的傳播媒體中得知,也是社會科學院和各大台灣研究所那些祗會揣摩上意的袞袞諸公不願公開對廣大人民說的。因此請各位網友將此「解放軍必讀系列文章」轉貼至各大網站,特別是各大學和解放軍各大院校的BBS,也可打印出來章貼在各社區和各單位的告示板上,以讓全國大學生、每位解放軍官兵和廣大人民,皆可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歷史角度深徹了解兩岸問題的急迫性和現在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威脅;此外本人在此萬望各單位的黨委和解放軍的政委們不要阻止屬下閱讀本人之「解放軍必讀系列文章」。

現今美國在阿富汗的得勢,成功將勢力伸入中亞,必然會鼓舞其再向中國其它鄰近地區推進,相信朝鮮半島和台灣是其下一階段試探的目標,近日台灣的台獨大軍師-----陸委會的主委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重量級人物邱義仁,赴美會見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層次之高歷年僅見,相信是討論了台灣的獨立步伐加速的事宜,美國若在近期支持台灣加入一些重要之國際組織,以作為試探中國的底線也不是意外的事情。目前整個國際形勢發展對中國愈來愈不利,將來真不知道會有什幺事發生,誰料到前年五月美國會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和今年四月一日美軍機在南海撞擊我軍機事件?但就是發生了。現在美國會否趁轟炸阿富汗之機,以誤炸為藉口越界轟炸中國新疆,誰能保證說這不過是杞人憂天呢?前此我已在多篇文章中闡明台獨分子是不會在不利於自己的形勢下宣布獨立的,若對中國有利的時機不打台灣,則拖至國內外形勢對我不利時台灣乘機正式宣布獨立才打,即意味着讓美、日、台主動選擇國際情勢對其有利或中國有其它外患、內亂、內部權力重組之時才跟中國打獨立戰爭,而中國卻要在不利的內外環境下被動應戰,試問解放軍如何能打贏呢?這是犯了戰略上被動的錯誤;其實要打的是台獨的實質而不是台獨的招牌,要主動掌握對自己有利的時機攻台,不必等其正式宣布獨立換招牌才打。

政府一再強調不打無把握之仗、一戰必勝、畢其功於一役等等,也可見江澤民政府面對從未面對過的戰爭,心理壓力相當大。但也可能是領導人為求一己之權力安穩和不願冒絲毫風險的私心下,硬要祈求以外交手段去解決台灣問題。如果核心有心要「畢其功於一役」(打台灣),則在美國和歐盟攻打南斯拉夫時或在美國最近集中力量攻打阿富汗時為甚幺不對台動手,那時美國根本無法兩洋同時兼顧。都是核心一廂情願的戀美情結,以為附和美國就是好,結果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捱了飛彈死了人,擦完人家屁股還要給人家踢屁股,現在打完南斯拉夫和阿富汗再集中力量在台海跟中國玩。歷史上很多時是嚴峻的挑戰和機遇是同時出現的,能否趨利避害,把握機遇,關鍵在於掌握國家命運航船的舵手素質,作為一個戰略家的偉大所在,就在於他能在國內外形勢的轉換的關鍵時刻,不失時機地抓住戰略樞紐,勇敢地迎接挑戰,以既堅決鬥爭又講求策略的方式,衝破美、日二帝的阻撓和限制,一舉進兵台灣,完成統一大業,要流的血還是要流,要付的代價始終要付。山本五十六是「一身死而志不滅,軍雖覆而國終興」。至於核心嘛,恐怕祗有吟念這兩句詩的份「廿年三過春帆下,獨自無言對馬關」(馬關條約是在春帆樓簽定的)。

是在歷史上許多戰爭失敗的一方,絕對不是敗於戰前準備不足,而是主觀考慮過於周密卻在客觀上貽誤了戰爭的時機;在軍事上來說是策無萬全,策萬全者無一全,如果甚幺都想兼顧,結果會甚幺都顧不到。國內問題等上一百年還是會一大堆,哪有天造地設出最佳時機,專等江澤民從從容容地去完成他的豐功偉績的呢?看來我國缺了一個鐵血宰相稗斯麥,卻多了一個鐵面宰相朱鎔基-----又名消氣總理。總之當今中國的領導人缺乏像毛澤東一樣的非凡的膽識、魄力和鋼鐵般的意志(雖然他也曾經在對外戰爭「如中、印戰爭」上有失策)。沒有像毛那樣高超的政治智能,豐富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經驗和非凡的膽識來領導中國人同時必須再強調一次,同時北拒北極熊,南擊美利堅之鷹。

林彪說:"什麼叫作打勝仗?這就是七分把握,三分風險。可不可以十分把握後再打?答案很確定: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因為有十分把握再打就等於:打敗仗。要等到有十分把握時再打,就會遺誤戰機,而遺誤戰機就是敗仗的開始。我軍一貫以七分把握,三分風險打仗,所以我軍在東北必勝,而蔣軍一貫以十分把握打仗,所以蔣軍在東北必敗。"

拿破崙說:"什麼叫作打勝仗?這就是三分精神,一分物質。在雙方戰爭能力相等的情勢之下,勝敗對手的關鍵是軍隊的必勝信念,而軍隊的必勝信念來自統帥敢於打大仗,打惡仗的必勝意志。如果一個統帥在戰前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只相信物質的力量,而不相信自己的軍隊能夠獲得勝利,不敢在最佳戰機到來時,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果敢下令全軍進擊,那麼他永遠也不能再等到?理想的勝利?,等待他的就只有敗戰,投降。而這就是抗拒我的聯軍統帥一再戰敗的原因。所以,我堅信,我軍必勝,聯軍必敗。現在,在奧茨特利茨,我已經看到勝利就在貨架上,法蘭西帝國軍隊將士們已經垂手便可得到勝利,我現在命令你們前進!勝利的榮譽屬於法蘭西帝國全軍將士,勝利的榮譽屬於法蘭西帝國的全體國民。"

因此攻台戰役必須立足於閃電奇襲,即戰法上的「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在美、日和台灣毫無準備下開打勝算才較大,絕對不能先打外島或先封鎖台灣而不進攻台灣本島等遂步升級的作戰方式,祗有突然直攻台澎才是中國唯一能戰勝的機會。打仗時必須狼而狠,快而准,並且要一錘定音、一戰到底和速戰速決;也不能接受台軍之中途停火談判要求,可接受的祗有台灣武裝部隊之全面投降。打仗必須洞悉先機,把握戰機,才可制敵機先,也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台海不會像韓戰和越戰有持久戰之可能,韓戰時美軍沒法截斷跨越鴨綠江和圖門江的補給線,越戰時也沒法截斷胡志明小徑的補給線,但台灣海峽是一個無法遮蔽的海域,運輸機艦躲不過海空截擊,將補給品源源不斷運過海峽支持在台作戰部隊,整場戰爭就輸定了。正由於台灣海峽是一個沒有遮蔽的海域,運輸船團和運輸機在跨越這個沒有遮蔽的海峽時,兵員是不能展開的,在現代的各式戰術飛彈攻擊下是很難存活的(台軍擊敵於半渡)。即使有部份僥存下來,在沒有地面炮兵和重火力支持下,僅倚賴步兵、坦克和一點空中火力支持奪占和鞏固登陸場時,又要面對數量相對較多之台軍地面、空中火力攻擊(台軍殲敵於水際),此種打法是勝算不大的。目前我軍的計劃是在短時間內用民用集裝箱滾裝船改裝成火力支持艦,在兩萬噸以上的可以很容易的裝上一個152口徑的炮兵營,而對於小於兩萬噸級的可以裝上90式火箭炮,只要作好空中和海上的掩護,在奪得局部制空制海權的基礎上,在離灘頭陣地20公里的距離上,就可以給予搶灘部隊以長時間、高飽和度的火力打擊,半小時內,幾十萬噸的炮彈傾瀉在他們的陣地上,我軍登陸部隊就可以獲得集結進攻的時間,對我們的反擊也會由於炮火的猛烈而變的極易粉碎,對敵人的海灘部隊而言,這種火力打擊也會造成他們的心理障礙和恐懼。但以上的方式有兩個很大的弱點就是,一:海浪對民用的集裝箱滾裝船做成的搖晃會影響彈着點的精確度,如在搶灘登陸時仍然施加火力打擊,甚至可能會誤擊我軍。二:台軍的岸基雄風二型飛彈射程百公里以上,雄風一型也有四五十公里,那些改裝成火力支持艦的集裝箱滾裝船在離灘頭陣地20公里的距離時或之前,就已成了雄風飛彈的活靶,存活率有多大?那些船上的幾十萬噸炮彈在傾瀉到台軍的陣地前,可能已在船身中彈後先行爆炸,遑論火力支援搶灘登陸部隊。

事實上大陸軍隊的強項是在山地、平原作戰,而不是渡海登陸作戰。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單純憑藉常規武器對台作戰,大陸軍隊很可能根本就沒有能力戰勝台灣軍隊,畢竟,台灣與大陸相距180海里。不談別的,即使台灣沒有海軍艦艇和戰機,祗要台灣陸軍基本保持完整和仍保有若干防空部隊,大陸軍隊也很難在台島登陸。主要是我軍正規的登陸艦隻數量不夠多,登陸艦一次所能運載的重型裝備數量偏少,而且以輕型水陸坦克無論從質量和可以運送的數量上,都無法從正面直接突破台軍的防禦陣地,並且我軍有多少人能同時到達台灣灘頭。另一方面,大陸作戰艦艇數量不多,其艦載火炮的岸轟能力相當有限,即使配合改裝成火力支援艦的集裝箱滾裝船,在靠近台島的海域時與台灣灘頭的數千門火炮和導彈部隊遭遇,在對方密集火網的打擊下,大陸艦艇很可能會被全部擊沉;結果也將是極其慘痛的,大陸軍隊死亡人數也絕對不是對越作戰死亡的數字(大約幾萬),而可能是數倍!由於我軍登陸艦艇不多,輸送能力有限,短期內又不會有很大提高,倘若象某些網友所言待第一梯隊受挫後再使用核武,恐怕已經無力在短期內找到足夠的登陸艦艇去輸送與第一梯隊同等實力的部隊登陸了。這種傳統的兩棲登陸戰法得個「慢」字,從福建沿海到台灣八至十個小時,台軍有充份時間判明我軍欲攻擊和登陸的地段,併集中兵力與我軍對抗,故登陸成功機率很低。

基於上述的分析,我們不能死腦筋老是拿二次大戰經驗來思考,科技武器的進步可徹底改變傳統的戰術,我在【解放軍必讀2「對中國攻台應否使用核武爭論」之總結篇】已闡明必需使用中子彈在台軍軍營內集中殲滅台軍主力,屆時還那來這幺多台軍到灘頭和港口阻解放軍登陸,這就是必需使用戰術核武的真正意義所在,知嘸?另一方面我軍不能局限於搶灘登陸一途,而應擴及於搶奪港口和機場,屆時普通的貨輪皆可在碼頭卸下重型裝備,龐大的軍民用運輸機隊也可在機場卸下中型裝備和兵員。因此我們應該將台灣海、陸、空三軍以閃電般的速度儘量毀於地面或港口,目下之形勢要做到此點恐怕祗有運用中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地對地導彈。任何有軍事常識的人皆知道,一般的地對地導彈即使在飛行末段有衛星較正,彈着點也是有一定誤差(Deviation)的(台行政院長唐飛將軍稱,中國之飛彈準確度是每射兩枚飛彈,有一枚可落在目標周圍50公尺範圍內),並且導彈之War Head(彈頭或戰鬥部),僅數百公斤而以,若祗裝傳統彈頭,要對一軍事目標做成有實質意義的殺傷或破壞,其所需導彈數量要比裝核子彈頭的導彈多幾十倍,這是否合乎經濟原則和可行性是值得懷疑的。我軍的優勢在於常規導彈,如果這些導彈只用常規彈頭,代價昂貴,成效卻很有限(300公斤彈頭乘600枚=160000公斤,160噸TNT),試想想美國投在越南、朝鮮、南斯拉夫、伊拉克的炸彈量是多少,幾十萬噸呀。用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只能炸掉台灣的股市,根本不可能炸垮台灣的海陸空三軍。而我軍的海空軍目前的技術含量與台軍相比,根本沒有壓倒性優勢,很容易打成消耗戰,為台灣留下寶貴的時間爭取外援,故此使用裝上低當量的中子彈頭或戰術核子彈頭的導彈恐怕是必要的。我國目前的核武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80年代中期就研製出中子彈,當時千噸級中子彈在900米高度空爆,投影點500內通殺1000米內有生力量嚴重損傷,超出1800米副帶殺傷很小,如降低空爆高度可將有效殺傷半徑進一步縮小。中子彈的特性之一就是放射性沾染小,相對較“清潔”。經過多年改進相信又有新的提高。跟美國於二次大戰時投於日本的原子彈不同的是,中國的戰術核彈是用來攻擊台灣的軍事目標而非城市。由於台灣地狹人稠,核武在使用上祗有儘量小心,但軍事目標周圍的民居難免不受影響,;使用核武的時機是在第一波攻擊時便必須用,待台軍已展開進入戰術位置或進行疏散掩護時才使用,則效果不大及易傷平民。祗要第一擊使用核武殲滅台軍主力就夠了,在客觀條件來說已無再動用核武的必要和機會。故對台動用核武是不能猶豫的,雖在道義上會吃虧,全世界都會譴責我們,但為確保勝利就不能顧慮太多,絕不能持僥倖心態,看看能否以常規武器迅速擊敗台軍再說,到我軍發覺無法以常規武器擊敗台軍時,已沒有使用核武對付台軍的機會了,屆時擺在十二億人民面前的祗有接受另一次甲午之恥和讓台灣獨立出去的殘酷現實。因此解放軍必須打破內戰不能使用核武的迷思,更要作好對台使用核武的思想準備。

中國已於去年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使以國產衛星導引巡航導彈攻擊台灣成為可能;在發動第一波戰術核子飛彈攻擊前,潛艇要先埋伏在港外以擊沉企圖緊急出港的軍艦,至於裝傳統彈頭的巡航導彈祗能留作攻擊高價值目標如雷達站、防空飛彈基地、軍用機場跑道、指管通電情C4I中心等地點;至於裝戰術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則用來攻擊台灣花蓮的佳山基地和台東建安戰機基地,兩基地全是鑿山而建,洞內的花岡岩洞庫各可停二百架左右的戰機,我們常規導彈根本無法摧毀,祗有用裝有戰術核子彈頭的巡航導彈才可摧毀的;如佳山空軍基地的戰機洞庫入口(據本人在台工作時與曾參與構築該洞厙的工程人員傾談得知,洞庫長度不足以讓飛機在內加速至出洞口即爬升,但洞厙口是有抗高爆設計,其結構加強措施,可抵禦強力炸彈),以炸塌洞庫入口將戰機堵死在裡面。指揮中樞衡山指揮所則可能要用鑽地延時引爆彈頭。下一步就是空軍對先前地對地導彈和巡航導彈未能摧毀的目標進行地毯式飽和轟炸或精確制導打擊,包括對未被摧毀之靠岸船艦、機堡、武器庫、防空飛彈基地發射反輻射飛彈、飛彈、炸彈,如此飛彈和戰機不間斷地反覆攻擊台灣各軍事目標,使台軍毫無喘息機會;另從北至基隆沿東海岸至台灣南端各港口布雷(海峽內之港口較易控制和需作登陸用),與此同時進行的是海空軍聯合掃蕩在海上巡戈的台軍艦艇。必須做到開戰一兩小時後台灣海、空軍已基本不存在,大部份的陸軍主力也迅速被殺傷殲滅,應該主要是在第一波配中子彈頭飛彈攻擊時陣亡。然後是快速部隊搶灘登陸及奪占港口和機場,跟着便是呈現萬船齊發、千機齊飛橫跨海峽的壯觀畫面。

由於這次是使用中子彈和戰術核武進行攻擊,如無意外開戰一兩小時後台灣海、空軍已基本不存在,而台灣陸軍絕大部份在營現役軍人也會在在第一波飛彈攻擊後的幾分鐘內陣亡,這將是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快速冷血殺戮,將台灣陸軍軍力大為削弱;如要再形成戰力必須立即動員後備軍人和休假軍人,但以台軍動員效率之差和核攻擊後人民的混亂和恐懼,廣播通訊和交通設施受到破壞,加之最近十年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的思想混亂,政府的威信亦已大不如前,人民不再懼怕政府,因此台軍動員恐不順利,同時受中子彈剛攻擊過的基地在短時間內仍有輻射,誰願進去報到或拿取殘存的裝備(據說台軍在山區另有軍火庫)。因而會形成一段時間幾近不設防的真空狀態,時間長短將由台軍的動員速度而定,這段時間可能是七八個小時,也可能是一兩天,甚至三天; 解放軍應把握此台灣防衛空窗期,以快反部隊(包括傘兵)迅速戰領港口、機場,灘頭,並占穩陣地以利後續主力部隊在這些已控制地段安全登島。由於快反步隊的運輸載具,如氣墊船、水翼高速艇、翼地效應載具、直升機等速度快,不像傳統兩棲登陸艦艇這麼慢,殘餘台軍便沒有充份時間判明我軍欲攻擊和登陸的地段,難以集中兵力與之對抗,並且中國已製成遠程火箭炮,可在福建沿海射至台灣西岸,可用作搶灘登陸時之火力支援,也可考慮以強5攻擊機投擲大型油氣彈清場,以殲殺在灘頭陣地上之台軍。另主力部隊能否爭分奪秒迅速抵達台灣是至關重要的,這關繫到整個登陸戰之成敗,對先頭部隊而言,這段等待後續主力部隊抵達的時間實在是Longest day。大陸沿海至台灣西岸平均直線距離150km,玉庭級和玉戡級登陸艦航速為20節,在福建沿海裝載重型裝備的運輸船團恐要八至十小時才可到達台灣西岸,在重裝登陸船團接近登陸場時,若判明不必動用改裝成火力支援艦的集裝箱滾裝船的火炮,則該船應轉而彎靠已占港口,卸下火炮彈藥成陸軍之炮兵營。而已預先出港在台海附近游戈的的民船可能較快抵達,但漁船祗能裝載輕武器和步兵,貨船則可靠碼頭卸下中、重型裝備。裝載中型裝備和兵員的軍民用運輸機則可最快抵達,可運來中型裝備。至於快反步隊的運輸載具,如氣墊船、水翼高速艇、翼地效應載具、直升機等則可來回兩岸穿梭運載兵員和輕、中型裝備,但如直5續航半徑僅110km,可能要靠攻占澎湖為中繼站,直8和其它新購俄式重型直升機如Mi-17和Mi-8等應可橫越台海,屆時此等運輸載具需求量很大,因此中國應加班生產直8、氣墊船、水翼高速艇、翼地效應載具等,並且還要向俄租借大量重型直升機。初期到達的部隊要攜帶肩射防空飛彈和便攜式反坦克飛彈,最好載防空飛彈和反坦克飛彈的輕型車輛也要登島,以補在重裝備到達前之不足。總之要做到第一個24小時之內就要登陸十萬以上的部隊,二三百輛坦克,彈炮合一防空戰車、大量運輸車輛和大炮、火箭炮等,總括來說開戰之初幾小時的登陸戰為閃擊式立體三棲登陸戰,不是大船換小船再登陸的傳統式兩棲登陸戰。為了確保速戰速決,每天要保持最少將十萬兵員及裝備送過海峽,爭取在四至七天內取得基本勝利。

澎湖作為攻台中繼站,當然快反部隊必需在第一時間攻擊占領,以供國產的武直9為前進基地,武裝直升機是最好的火力壓制武器,讓武裝直升機來打擊部分地面目標,特別是漏網的台軍裝甲力量,這在我軍重裝備如主戰坦克未登上台灣海岸前是十分重要的。台灣島西岸較適合登陸的灘頭為北部的淡水至金山一帶,南部則是高雄左營以北至台南一帶,由於我軍的登陸艦艇數量不多,輸送能力有限,短期內又不會有很大提高,所以登陸地點不能太分散,因容易被各個擊破,故應集中在一個區域,才可迅速形成一股相當的戰力。如第一波飛彈攻擊已成功殲殺南部一帶的台灣陸軍主力,則應集中在奪取高雄港、左營軍港、高雄小港機場,屏東機場(軍用)、台南機場,和左營至台南一帶之灘頭,其次是該區各小型漁港,如屏東之東港等,以利眾多小型漁船靠岸。在南部站穩之後再往北打,屆時後續部隊的登陸地點也配合北移,我不贊成一開始就冒險直插台北的政治中心。並且從淡水河口進入台北的唯一通道是穿越狹窄的淡水河濱走廊及稍為開闊的關渡平原,那邊駐有精銳的關渡師必會死守,其餘從淡水至金山一帶的灘頭,一上岸就是面對陽明山,即是要馬上仰攻才可越過陽明山進入台北盆地,總的來說對攻方不太有利。

整個登陸過程應該是十分緊湊,並且台灣東部全部港口甚至基隆該是以水雷封鎖,西部港口則要留作我方部隊登陸之用大概不會封鎖的,在第一波攻擊時澎湖軍事基地也是同時遭受攻擊的,可能也是用中子彈,也可能包括巡航導彈和長程火箭炮,在第一波攻擊後之一小時內應該台灣海空軍已基本不存在,快反部隊便會跟着同時赴向澎湖和台灣,澎湖很小解放軍登陸時戰鬥不應超過兩小時甚或基本上是收屍的工作,因為台軍很可能已在第一波攻擊時被基本消滅掉,在清除殘敵後便是架設以S-300和對付預警飛機的FT-2000及進一步改良的HQ-9(紅旗九)防空導彈,以作為海峽通道上的防空網之一部份,以防美國戰機的攻擊,也會同時進駐武直九等武裝直升機以支持登台部隊,澎湖基本上不會作為登陸台灣島的跳板,部隊都是直接從大陸登陸台灣的,在第一天各式機艦就要輸送十萬部隊和大量各式重裝備登陸,你會看到萬船齊發和千機齊飛的壯觀畫面(在開打的第一個廿四小時的民船全是預先集結甚至預先出發的,在開打後才召喚回航的民船因要十多二十小時才回到港口,故最快也祗能在第二天才能開始載運部隊跨越海峽),整過登陸過程都是爭分奪秒地進行的,三四天就是三四十萬部隊和大量重裝備登陸台灣,開打後美日的援軍和解放軍的部隊都是在跟時間賽跑,使用中子彈和戰術核武就是用以縮短我們打敗台軍和控制台灣島所需的時間。因此我再次強調我們不能讓十二億人民冒着舉國戰敗的風險去避免2300萬台灣人民挨核彈(即使祗是其中數百萬人明頑不靈支持台獨),十二億人民寧要一個殘垣敗瓦而屬於中國的台灣,也不要一個繁榮富裕但與中國分離的台灣!!!這是台灣人民的悲哀,也是全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宿命。

在執行上述攻擊行動時有幾點問題是必須要注意和解決的:

第一,由於台灣中央山脈太高而東側急速陡降太平洋,由於飛彈彈導角度的限制,從福建沿岸發射之彈導飛彈無法在飛越中央山脈後再陡降攻擊東岸之軍事基地,如佳山空軍基地等,巡航導彈恐怕也不太適宜在越過中央山脈後陡降。故攻擊花蓮等東岸軍事基地之巡航導彈可能需從戰機或在台灣東岸外太平洋上的軍艦或商船中發射。

第二,在目前偵搜能力提升如衛星的偵測下,作戰雙方的軍隊,重型裝備、軍艦、飛機在短時間內大規模調動很難不被對方偵知,但可以通過化整為零和利用非軍用運輸工具,以細水長流的方式將軍用物資儲存在靠近沿海的地方,坦克和大炮等大裝備則在沿海每次演習後便留一些在原地,相信中國正在如此做,甚至已完成。戰機則在開戰前一小時才轉場至靠近沿海的基地,兵員也可以穿便服在開戰前分批抵達進攻基地。

第三,為了達到奇襲前的保密目的,正規的運兵船團是很難在發動第一波飛彈攻擊前大搖大擺地出發,通常祗能從一地或數地「佯動」出發,同時進行預演,並在第一波飛彈攻擊後,立即從「演習狀態」猝然提升至戰備程度,直接進入作戰狀態,作戰目標指向台灣。由於演習之地點不能距離台灣本島太近以免引起懷疑,所以到戰爭爆發時才開始航向台灣,相信也要八至十個小時。

第四,漁船或其它民船在總攻前一兩周三三兩兩先載兵員和輕裝備出港,貨船則可裝載中、重型裝備。部份分散在台灣海峽靠近登陸場,屆時再在進攻前在海上分批集結,部份則在台海較遠處游戈,充作後續梯隊,另外還要預先安排已出港作業的大批漁船能在開打後一小時內回抵港口,若乾貨輪甚至可先在較偏僻的港口內先裝上中、重型裝備候命,以供後幾波的登陸部隊運載之用,但一切安排必需高度保密。

第五,攻擊破壞戰機跑道的方法,現多以戰機用集子母彈攻擊其機場跑道,但此祗能在第一波飛彈攻擊開始後才可進行,如以巡航導彈攜帶集子母彈攻擊其機場跑道,恐巡航導彈不易準確飛越跑道上空撒下子母彈,機堡內之戰機也不易擊中,但可先確定飛行員之休息待命室,再以巡航導彈攻擊之以殺死飛行員,但總括看來也要使用中子彈對付空軍基地,佳山的戰機洞庫甚至要以戰術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直接命中,以炸塌洞庫入口將戰機堵死在裡面。海軍基地內的軍艦恐要留待空軍來解決,但也可以巡航導彈攻擊兵員營房,以殺傷人員,使其缺員無法即時開動艦艇。

第六,台灣西部很多軍用或民用機場(部份為軍民合用)都很接近海邊,嘉義基地(約25km)和屏東基地(20km)比較遠些,最接近的就是駐有幻象戰機的新竹基地(2.5km)和駐防IDF戰機的台南基地(3km),不近不遠的有清泉岡基地(8km)和桃園基地(6.5km),新竹和台南基地距海岸之近,以至攜帶肩射防空飛彈的兵員或載防空飛彈的輕型車輛登陸灘頭後,此兩基地的戰機起降便會受攻擊,其空軍基地的作用幾已失去。在純民用機場方面高雄小港機場距離岸邊也不遠,軍民合用之澎湖機場則在海邊皆易於搶奪,台北市區內的松山機場則位於台北盆地內較難下手。就我在台灣工作時所見,民用機場的建物天台平常也部署有高射機關炮數門,故搶奪機場時要先幹掉他們。

第七,我們不能忽略了在沖繩島上美、日空軍基地的戰機及會在稍後趕至之美航母特戰群,台海地區皆在其攻擊半徑範圍內,這是在開戰之初不能攻擊的軍事基地,中國之空軍要留實力應付此威脅。美國在亞洲的兵力不夠,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肯定不敢動,本土及海外力量趕赴台海需約兩個星期,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在一個星期內攻下台灣。另SU200防空飛彈(射程100km)相信己進駐福建沿海以掌控台海之防空;由於台灣西部很多軍用機場都很接近海邊,它們的飛機有些甚至在爬升階段就已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已處於我方的導彈的攻擊範圍;另在攻下澎湖後也可在澎湖部署各型防空飛彈。

第八,台灣每年適合跨海攻擊的月份沒有幾個月,颱風季節是(八、九、十月份),而從十一月至明年三月是東北季候風,台海風高浪急,對跨海攻台,特別是小型漁船會有一定程度之影響,但以現代的科技卻並非全然不能克服。

第九,目前台灣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兵力部署大體如下(實施精實計劃後台軍之實際兵員數已較下表有所減少): 北部地區:陸軍5.4萬人,3個重型裝備師,2個預備師,1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旅。 中部地區:陸軍5萬人,1個重型裝備師,4個預備師,1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旅。海軍在公館至清泉岡一帶部署一個陸戰師約2萬人。 南部地區:陸軍4萬多人,2個重型裝備師,2個預備師,1個空降旅,2個裝甲旅。海軍在高雄至林園一帶部署一個陸戰師約2萬人,現南部陸軍部隊已改為聯兵旅編制,新近成立之快反部隊駐台南官田鄉。 東部地區:陸軍1個重裝預備師,約7000人。 澎湖地區:陸軍1個重型裝備師,近一萬人。 金門地區:陸軍4個師5萬多人,現今實際數目已大為減少。 馬祖地區:陸軍1個師又幾個營約2萬人。 東沙與南沙地區:已改為海岸巡防隊駐守(非軍隊),顯已準備隨時棄守,所以要小心台灣屆時會拋棄南沙太平島,讓菲、越侵占以牽制中國的攻台兵力。

第十,台軍後備役動員現狀

台軍認為,後備軍人是“國家”總體戰力量重要的一環,動員速度的快慢將制約總體力量的發揮。因此,為實現以武拒統的目的,台軍制定了“平時廣積蓄,戰時速擴張”的動員政策,採取各種方式提高后備役部隊的快速動員能力。

50多年來,台灣當局一直謀求“以政治建設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後盾、以心理建設為動力、以軍事建設為核心”,不斷健全所謂總動員的戰爭動員體制。目前,台軍動員決策機構是“總動員聯席會議”,由軍地雙方主管動員業務的高級官員組成,日常工作由“‘國防部’總動員綜合作業室”負責。1997年5月,台 “國防部”在“行政院”的指導下制訂了《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實施辦法》,用以推動各項動員業務。

台軍總動員具體任務的執行機構由“國防部”統管,按軍隊、地方兩條系統分別由“國防部”、“內政部”在總動員令發布後,組織實施。此外,台灣當局還設有“台灣地區總動員協調會報”,負責協調軍隊和地方及各種部門間的動員業務。“協調會報”由台灣地區、作戰區、縣(市)、基層(警察局)、鄉(鎮)等5級組成。

台軍常備部隊具有平、戰兩種編制。為達到“立即動員、立即成軍、立即作戰”的目標,主要採取以下三種動員方式:

(一)編實動員。又稱為“戰時緊急動員”,是臨戰和戰爭初期常備部隊由平時編制轉入戰時編制的主要動員方式。台三軍的常備部隊、預備部隊和戰鬥與勤務支援部隊平時並不滿編,在編制上有一定量的缺員,戰時首先實施編實動員,用後備軍人充實滿編。台軍規定,戰時編實動員部隊的召集時效為24小時。據悉,台軍轉入戰時體制,一天之內可動員29萬部隊。 (二)擴編動員。即根據各軍種的任務和戰時可能獲得的裝備情況,以三軍的常備部隊、管區和各軍事院校的現有人員為主體,加編一定量的後備軍人編成作戰部隊。據透露,戰時台軍1個聯兵旅,可擴編為2個聯兵旅。台軍規定擴編動員召集時效為48小時。據稱在平時演習中24小時的報到率可達70-80%。 (三)戰耗補充動員。即根據預先對戰時人員的損耗情況,提早制訂人口補充計劃。戰時則依計劃逐次實施補充,以確保持續作戰能力。

第十一,台軍目前之心態:李登輝雖已將參謀總長.和部份軍種司令換為台籍,但台軍中高級軍官中大多數仍是大陸赴台人士後代,他們打起仗時,不知要為這個暫時還掛着中華民國招牌的台灣國賣命,還是要向解放軍投降。台軍一直是國民黨軍,雖然李登輝刻意的將其“國家化”,但是廟拆了,和尚還在,廣大國民黨員軍官對民進黨人做自己的司令心理有牴觸,軍心浮動,不知所歸,甚至可以說是精神分裂;台軍建制改革尚未完成,存在一定程度混亂狀態;這就是為何李登輝指示陳水扁要任命前國防部長唐飛上將為行政院長,並且陳水扁在三軍軍官學校畢業典禮中假惺惺的高呼「中華民國萬歲」的原因。可以預料,陳日後“工作重點 ”之一便是加速台軍各級軍官台籍化,並大力培植民進黨員軍官,以使之成為可靠的台獨工具。

第十二,攻台戰役爆發後之追擊台獨份子注意事項:武力解放台灣前,要先搜集台獨份子之資料,如辦事處地點、住所、照片等及訓練足夠會說閩南語和客家語之振暴警察(武警),在運輸條件允許下應緊跟着解放軍進駐解放區,先發制人將台獨份子遞捕,以免暴動發生。如台灣之高官和台獨份子躲進美國在台協會(AIT),可發動外省人或其它暴民火燒AIT,迫其逃離火海再將其毆捕。對那些繼續武裝頑抗的台獨份子,在追擊圍剿時不接受其投降,將其擊斃消滅,免得將來又利用美帝和國際人權組織要求釋放,總之是借戰爭的機會把他們殺光就是了。另一方面因攻台戰役一爆發,台灣各軍民用機場不是被毀就是被解放軍占領,被毀機場因主跑道之破壞,大型飛機沒法升降,故陳水扁、呂秀蓮、李登輝等重要台獨份子會坐直升機逃往琉球群島南端之八重山列島,解放軍應注意在這個方向截擊。

打破不能對同胞使用核武的迷思,首先現今台灣人民已有很多不承認自己為中國人,那同胞的問題就顯得不完全站得住腳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承認自己為中國人者不包括在內。中國在首次核試爆後便公布不對無核國和地區首先使用核武,但台灣仍在蔣經國時代研製核武,台灣造核武百份百是用來對抗大陸,亦即是準備用來攻擊大陸的,後來在美國壓力下才拆毀中山科學院內的核子反應堆。台灣人民可撫心自問,自己有無盡力阻止民進黨上台?答案是沒有盡力,最近之台灣立法委員選舉更顯示台獨黨派的得票率比前次立委選舉多了幾個百份點,台人還勾結美夷,日寇來圍堵大陸,中國的軍政領導人選前己向台灣人民發出多次忠告,如總參謀長張萬年說:選擇台獨就是選擇戰爭,錢其琛也說了類似的話,“一個中國原則和兩岸關係白皮書”也發表了,前監察院長陳履安也特地趕回台灣向台灣人民闡明台獨的危險性,台灣人民仍沒法掌握和平的最後機會,那台灣人民就祗好認命吧!假如不使用中子彈和戰術核武攻台,是很難在美日援兵趕至前攻下台灣,我們面對的是不對台軍使用核武便很可能戰敗,屆時要再承受一次甲午之恥和讓台灣獨立出去,中國就會長期被美、日二帝以第一島鏈封死,這樣十二億人民受得了嗎?不要盲目迷信飛彈優勢,如不裝上中子彈和戰術核子彈頭是沒有意義的,光憑傳統彈頭或甚至是高爆彈頭也是無濟於事的。什幺是戰爭?戰爭是當雙方無法坐下來談的時候,用殺死殺傷對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既然已經開始殺人,用什幺手段來殺死對方就無關緊要了。人類的歷次戰爭,幾乎都是採用了當時最先進、最殘忍的手段。如一戰時的毒氣,二戰時美國給日本吃的二顆原子彈,越戰時美國的凝固汽油彈地毯式轟炸。台獨分子選擇了台獨,就相當於選擇了死亡。如是讓台獨分子選擇是被凝固汽油燒死,還是被戰術中子彈烤死;我想大多數台獨分子寧願選擇吃中子彈,因死得比較痛快。一場時間較長的殘酷常規戰爭,他們死的人會少嗎?絕對不會。既然常規戰爭同樣避免不了傷亡,而且可能死得更多,與其在短兵相接之時,槍炮子彈亂飛之際,死得血肉橫飛,缺胳臂少腿,還不如死於中子彈的輻射高溫,死得乾淨利落,毫無痛苦,猶如安樂死,這不也算是盡了同胞之宜,仁義得很嗎?現代的核彈頭已經可以控制當量,反而有可能減少雙方軍人的總傷亡;況且中子彈很乾淨,與原子彈和兩相彈不同,放射性沾染幾乎沒有,對我方部隊的作戰行動幾乎沒有影響。如須要不妨在我們解放台灣之後,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告慰亡靈,說明我們的苦衷,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苦口婆心了這麼多年,他們盡當耳邊風!因此這場戰爭無法避免,要流的血還是要流,要付的代價始終要付;這是台灣人民的悲哀,也是全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宿命,奈何!奈何!另可以沒收所有台獨份子包括民進黨、建國黨員的財產設立「海峽兩岸傷亡軍人與眷屬救濟基金」,並且要建一「民族罪人館」將捕獲的台獨首要份子如陳水扁、呂秀蓮、李登輝等判死緩後再關進去,着其向全國民眾提供擦鞋服務以為該基金籌募經費,民眾在讓他們擦鞋時可向其吐口水和大聲喝罵,公開任由人民精神折磨他們,由於這是人民自動自發做的,甚麼國際人權組織也無話可說。 請參謀專業的網友按本人的攻台戰法搞一個進攻時序部署圖來說明會更具體。由於是次是和各位討論涉及中華民族興衰的攻台之役,事關重大,小子材疏學淺,萬望各位高人斧正,特別是解放軍的將校提出你們的高論,大鳴大放,道理祗有愈辯愈明。

各位網友可否替我把【解放軍必讀1「核武閃擊式立體三棲登陸台灣戰法之論證」】一文寄到或Email到「北京中南海解放軍總參謀部二部」供解放軍高層參考之用,最好註明給遲浩田和張萬年及各軍種、軍區司令參考。本人之computer為Big5 軟體,無法Emial 給他們,並且身在海外也不知道總參謀部二部的詳細地址,也不方便在信封寫上此敏感的收信部門。這祗是舉手之勞,但可能關繫到攻台戰役之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更牽涉到千萬解放軍的生與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