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中国官方媒体正式披露歼-10研发内幕[上]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4月19日11:22:3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中国官方媒体正式披露歼-10研发内幕

--------------------------------------------------------------------------------
http://military.china.com 2005-04-19 08:05:31 中国航空报 【大 中 小】

  
  编者按: 4月2日上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共产党员型号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来自陕西、成都和沈阳三地的三个重点型号先进事迹报告团,用四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一航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在决战重点型号中,用拼搏、奉献、智慧和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写的一曲曲雄伟壮丽的篇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报告会上,党组书记、总经理、领导小组组长刘高倬盛赞为型号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并代表党组对报告团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中国一航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职工要以重点型号攻坚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在决胜重点型号任务和推进集团公司发展中谱写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篇章,用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

  刘高倬同志的重要讲话、陕西地区报告团先进事迹报告和“山鹰”精神报告会材料,已于4月8日在本报专版刊登,现将成都、沈阳两地区报告团先进事迹报告予以刊载。

  “龙腾东方寄壮志,风雨征程铸辉煌”。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战机已经设计定型,正式装备部队!新型战机的研制成功,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篇章。

  从事这项工作的航空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放弃名利,甘守寂寞,默默工作。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现场视察时所说的:这些年,你们这里静悄悄的、不声不响的、坚持不懈的日夜操劳着,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架飞机是给我们中国人壮胆的飞机!

  新型战机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几个部委、上百个单位,数十万人参加了这一工程。从第一张草图、第一份报告、第一个零件,到首飞成功、设计定型、装备部队,风雨兼程,寒来暑往,航空人用“自主创新,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敢于牺牲”的型号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天府之国、渭北平原、戈壁大漠,处处都留下航空人顽强开拓的足迹。

  我以我心写凌霄

  20年前,当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时,中国航空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当时,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现状是水平低、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新型战机研制的先驱者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创举——研制适应跨世纪作战环境的第三代歼击机。

  80年代初期,新型战机研制采用了当今国际先进技术,技术新,要求高,其新材料、新成品数量完全突破了研制一架新机的国际惯例。这些难点被自力更生、敢于拼搏的航空人打破了。

  说到新机的成功与创新,新机研制的艰辛和不易,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为新机研制付出毕生精力的老共产党员、新型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

  1986年春天,北京。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科工委的领导宣布:新式气动布局方案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随后,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新型战机总设计师。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成功,必须以雄厚的实力为基础。

  “一切为了新机,新机就是我的一切”。20多年来,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为了新型战机的设计定型,宋总殚精竭虑、赤诚奉献,放弃了许多欢乐和幸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智慧。从设计发图到设施组建,从试制试飞到新成品研制,年过七旬的宋文骢,长期工作在新机研制第一线,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某年3月23日下午,2点40分。成都某机场,随着一阵轰鸣, 01架新型战机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冲云霄。

  当天,气象条件不够理想,但国家功勋飞行员雷强在预定高度飞了三圈后就主动请战,又多飞了一圈。精彩的飞行令人振奋,漂亮的通场让全场欢呼不已。轻轻摆动的机翼,表达了雷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更展示了他娴熟、高超的飞行技术。

  当雷强驾驶着飞机轻盈地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时,机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激动地握手拥抱,欣喜若狂。走下飞机的雷强更是无比兴奋地说: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

  面对这沸腾的场面,宋文骢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潮水般的情感,与刚下飞机的雷强紧紧拥抱。

  当晚,设计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相识和不相识的都相互祝贺,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频频举杯,人们的情绪达到了沸点,热烈喜庆的气氛胜过新年,设计、试制现场今夜无眠!有人知道,再过两天就是宋总的生日了,专门定制了一个蛋糕,既要表达首飞成功的喜悦,也要向宋总表达崇敬之情。在这个激动时刻,宋总神情严肃地宣布:“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多少艰难的岁月,我们一起度过,为那心中的事业,我们一同探索”。这是一位结构工程师满怀激情创作的歌曲——《岁月》,反映了新机研制的艰辛历程,更是共产党人实现“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真实写照。

  新型战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跨时代战机,承担总体设计任务的主机所,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为主,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新机作为国家的重点型号搞了20年,有许多人付出了青春、智慧乃至生命。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先进战机早日成功,装备部队。
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的新型战机,要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要求,不仅要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还必须突破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其中,数字电传飞控设计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作为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总体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现意外必将导致机毁人亡。国外,凡是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技术的飞机,都出现过类似的惨剧。在这充满挑战的领域里,年轻的开拓者们艰难的探索和前进着,今天的六一一所所长、总设计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20年的风雨历程中,杨伟与新型战机一起成长,先后担任了飞控研究室专业组长、室主任、型号副总师,成为飞控专业无可替代的核心人物,我国航空领域的知名专家。

   为了确保数字式电传飞机的设计成功,新机研制必须建立一个系统试验环境,全面验证检查飞控系统各项性能指标、控制功能,这个试验环境就叫“铁鸟”试验台。这是一个重大的关键试验设施,它包括十个子系统,几千个控制单元,光连接电缆就近百公里长,其规模之大,自动化程度之高,困难之多,令人望而生畏。有人对“铁鸟”台组建存有疑虑,但主机所迎难而上,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铁鸟”攻关组,时任专业组长的杨伟承担了项目负责人的重任,他带领突击队,通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制定方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400页的系统定义报告;编写了设备设计报告等300多份技术文件,完成生产图纸两千多A4。他们以大无畏的创新精神最终降伏了这只高科技的“铁鸟”,为我国先进电传系统研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3月的一天,在“铁鸟”试验大厅里,壮观的“铁鸟”台静卧着整装待发。杨伟健步跨入“铁鸟”试验座舱,舱外,几十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他。

  上电!开液压!加油门!滑跑,起飞!各种指示灯交替闪烁,整个试验过程顺利流畅。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电传飞控系统试验成功了!这是我国在没有任何研制经验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功!为了这一天,杨伟和他的同事们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正是这套先进的飞控系统,为后来确保新型战机首飞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极具风险、技术难度巨大、最令人担心的数字电传飞控系统成为最让试飞员放心的系统。

  重点型号就是实践党员先进性的最好舞台,努力成为专业的行家能手就能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机研制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创新和攀登中,每一个脚印都闪烁着共产党员创新、拼搏的光芒。

  航空电子系统是新型战机的又一关键技术,要满足系统研制要求,需组建电子实验室。这是一项技术复杂、功能强大的试验设施,在我国是第一次,小到每一颗螺丝钉,大到计算机系统,一切都要靠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新机航电的开拓者们排除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技术的突破。

  1996年5月,在DSI大厅里,我国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第三代航电综合试验获得成功!2000年2月,新机全国产化DSI综合仿真试验设施全面建成。同年10月,综合仿真地面试验顺利完成。这些成功,不仅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使我国航电系统的开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填补了我国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的空白。

  2003年,新机设计定型已经箭在弦上,其中导弹靶试任务更是重中之重的关键项目,它直接关系到新机能否顺利定型,人们都在热切地关注着靶试现场。

  终于,靶试开始,首发成功!为此,大家欢欣鼓舞。然而,第二发导弹试射失败了。瞬间,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大家急切的询问着原因。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第二天,宋文骢、李文正、杨伟、戴亚隆在靶试现场,和设计员一起分析数据,仔细排查原因。在北京、在上海,导弹专家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并迅速排除。在随后的试射中三发全部命中,大江南北所有关心新机研制的人们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我们没有忘记,为了完成靶试任务,总体设计单位集中航电系统的软件、武器、雷达、总线、仿真各专业精兵强将,在西线工作了8个多月。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用满腔的热情击退了大西北的严寒酷暑,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给新型战机设计定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肖党生。正如“党生”这个名字一样,他与党同一天生,为党工作一生,为了党的航空事业而献身。

  肖党生,我国飞机机电控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被派往国外进修学习期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除了一日三餐和睡眠,其他时间都是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并参加了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开发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令外国同行和导师称赞不已。

  学习期满,校方盛情挽留,多家公司高薪聘请,但是,肖党生一一拒绝,他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心,毅然返回了祖国。

  回国后,肖党生主持了新机飞控系统中多项重要工作,成为活跃在新机研制一线的重要骨干,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1999年,肖党生主持了新机环控系统核心部件的开发工作。他将传统的飞机机械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突破了设计中的许多难点和疑点,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原系统中振荡和跟随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质,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可实现性。

  然而,长期的疲劳使肖党生的体质明显下降。当环控控制器刚刚研制成功,他就住进了医院:胃癌晚期!

  2004年1月14日,在新型战机设计定型的前夕,年仅48岁的肖党生带着对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走的那天,所园区网的论坛里挤满了关心老肖的人们,他们自发地缅怀老肖,自发地为他送行,人们说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新机研制一线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原新机总质量师袁承昌,全身心工作,首飞前一次偶然的体检,发现肺癌已到晚期,终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没能等到首飞成功的那一天。他为了确保新机的质量,却放弃了自己身体的质量。航电系统国家级专家蒲小勃,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被剧烈的头疼所困扰,他总是吃点药就挺过去,当他又一次被突然发作的头疼击倒时,医院的诊断是:脑垂体瘤!在连续做了两次脑部手术后,他仅仅休息了很短的时间,又投入到新机研制的工作中。电气专业副总师彭家护做过心脏手术,年过六旬还常常和年轻人一样通宵达旦的工作,被同志们称为带着心脏起搏器的“拼命三郎”…….

  我们的航空人,他们默默无闻,默默付出,心中只有一个心愿: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中国航空工业的新跨越,让祖国的蓝天永远宁静。

  龙腾东方,荡气回肠!

  从第一张草图到机身上火红的“八一”军徽,有多少当年航空工业的精英青丝已成白发,有多少有志青年已成长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中坚和栋梁。20年新机的研制历程就像一幅恢宏壮美的历史画卷,永远铭刻在华夏的千里疆土,犹如一曲撼人心灵的辉煌乐章,回荡在祖国的万里蓝天!明天,中国的新型战机将不断腾空而起,新一代航空人将不断成长,他们正以满腔的热血实现心中的豪情:我以我心写凌霄!

  热血铸剑扬国威

  新型战机试制定点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新机试制成为成飞最大的政治。20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们追求与奋斗、光荣与梦想的故事,构成了新型战机研制的壮丽篇章。

  至今,我们仍然怀念型号工程试制现场总指挥、成飞原总经理、共产党员杨宝树,怀念他为推进新机研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标准新,试制工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成飞的技术基础和能力是极大挑战,对基础管理、人才队伍更是重大的考验。

  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杨宝树说,新机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必须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我们要从爱国主义、建设强大国防的高度增强试制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公司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型号飞机开路,全线都要开绿灯,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公司党代会和职代会上,杨宝树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发出“奋力拼搏,实现型号工程节点目标”的要求。

  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具有30多年航空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杨宝树精通飞机试制生产的各个环节,对飞机各系统及相互关系了如指掌,他深知新机试制的不易,他指挥有关人员消化新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预先跟踪,作好技术储备和试制条件的准备。

  新机的装配有特定的要求,中机身的孔不但要用钻头钻,还要用铰刀铰。一个孔要用4 把铰刀才能加工完成,之后,还要涂密封胶,做气密油密试验,难度非常大。型号飞机原型机中机身骨架的装配上上下下协调了20多次, 进度受到了影响。关键时刻,杨宝树来到装配现场:“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啊!装配的进度,对鼓舞试制全线有很大影响!同志们,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决不能让型号试制的列车在咱装配厂晚点!”

  在杨宝树的鼓励下,型号装配线上的干部职工面对挑战,无所畏惧,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组织三班倒,计划按小时排,能提前1分钟,决不耽误60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带头吃住在车间;许多职工饮食起居、工作生活不再有规律,家住市内的职工换洗衣服都是妻子和家人送到公司大门口;青年职工在现场鲜红的团旗下庄严宣誓:“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才!”众志成城,确保了型号飞机按节点推进了总装。

  飞机进入总装后,杨宝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高度平行交叉的环节,要确保试制目标,必须以网络计划为核心,强化现场管理。他坐镇现场指挥,协调试制进度,解决重大问题。由于清楚许多细节,杨总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来激励大家的斗志。

  杨宝树使用的“激将”法,就是向大家敞开赤诚之心,说肺腑之言,强化大家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一次动员会上,他说:“对型号飞机总装,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我们的总装车间是六十年代组成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工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咱们的总装车间从没有打过败仗!从没有因为总装而延误新机按时交付。现在,型号飞机也决不能在总装晚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那么多新的成品、新的电缆、新的插头、新的导管在装配,我们一定要一项一项地把它解决好,在战术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螺钉、每一个插头。我们的工人、工艺人员、设计人员要三结合,保证高质量的完成安装任务。党员干部要振奋精神,坚守防线,‘后墙不倒’……”
领导指挥有力,逐级落实责任,很快,电缆制造,提前完成;导管安装,提前完成;系统安装,提前完成;“三通”,没有烧坏一件成品,创造了新机总装史上的奇迹!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型号飞机被送上蓝天后,无情的病魔正悄悄向杨宝树袭来。他不是不珍惜生命,他是没有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啊!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拖着羸弱的身体,来到型号飞机身旁,像抚摸自己孩子般抚摸着伴随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飞机,目光里流露出太多的眷恋。在病情恶化处于深度昏迷时,他还在喃喃自语:“飞起来……拉高!再拉高!……”带着对新型飞机深深的爱,带着对中国航空工业美好未来的向往,他永远地离开了他牵挂的新型飞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投身挚爱的事业,并为之付出终生的追求。这,就是共产党员杨宝树的人生选择。正是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懂得了,在今天,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和追求,生命才有价值!

  新型飞机的试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真正超越。20年的研制史证明:型号飞机试制的技术、制造和管理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重大关键制造工艺技术,经过联合攻关,取得全面突破,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年,是一次次攀登科技高峰的奋斗。无数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韧不拔,挑战极限,贡献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和心血!他们当中,有科技专家,有普通的工艺员,也有生产第一线的技师、工人……

  新型飞机前起落架的制造材料是一种超高强度材料,机械加工难度很大。按设计要求,前起落架某部位上,需在直径不到100毫米、长度近1000毫米的深孔内加工出一对相间180度的键槽,槽的精度误差只允许0.03mm。这就是被称为前起落架加工第一关的“深孔内双键槽精密加工”。

  面对这一高难度技术课题,传统的工艺加工方法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另辟蹊径。工艺员们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制定出了一套套方案,在实践中却一个个被无情否决。

  有着成飞“车工第一刀”的共产党员、青年车工同工艺员一起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凭借多年的机械加工经验,提出了用车床磨键槽的想法,成功制造了“磨削动力头”,经在车床上安装试用,解决了键槽对称度要求的问题。

  参加工作10年,张林完成的工时相当于30年的工作量,仅加班加点的时间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能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张林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成飞党委及时总结提炼概括出“张林精神”,命名了“张林工段”,发出了“开展学习张林、立志岗位成才活动”的“倡议”。共产党员张林,成为敬业精神的一面旗帜。

  旗帜指引方向,榜样给人力量。共产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在新型飞机试制中诠释着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复材中心青年技术员、共产党员程勇勇担风险,与工人们一起攻关,创造性地采用玻璃钢工装技术,成功解决了盒式梁零件制造难题,合格率从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新型飞机在试飞站做称重试验时,共产党员程予川和他的战友们拿着油枪在机身上一蹲就是二、三个小时,试验结束后,他们的双手已经被煤油泡得又红又肿;试飞站五大队的共产党员们为保证发动机试车成功,将脸贴近冲洗干净的地面,睁大眼睛,一寸寸检查有无多余物;离休干部、老共产党员马贵庆病危之中,坚持不让奋战在试制第一线的儿子陪伴,嘱咐儿子“搞好新型飞机,千万不要分心”。

  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却肩负着航空报国的使命,始终站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列,充满自信地攻关、奋斗、拼搏,实现着航空报国的理想。今天,成飞已建立起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数控加工、复材构件、钛合金制造和装配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飞机工艺制造新体系,成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试制生产的重要基地。

  只有报效祖国,共产党人的生命才得以升华!

  说起试制现场的共产党员,我们不得不提起型号飞机副总工程师许德,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就渴望着有一天能够亲自研制我国先进的飞机,几十年后愿望变成了现实。他以赤子的情怀,以20年的时间全程参与了型号飞机的试制。他主持了成飞部级10余项和公司级百余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使成飞在航空先进关键制造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型号飞机机翼壁板喷丸成形项目攻关,先期在国外做了5个月的发展试验,未获成功,许德根据成形金属变形的机理提出蒙皮重新分块的建议,从而突破了这一被美国人称为“世界之最”的重大技术关键;担任试飞副总师后,他主持试飞条件的建设,开发了10余项试飞尖端技术软件,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试飞遥测指挥室,实现了飞行试验的实时传输和监控,使我国飞行试验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加快研制、加快试飞,早日定型,加速装备部队,及早实现集中大强度联合试飞,型号飞机及成飞技术服务人员进驻西线基地。身为西线试飞现场副总指挥的许德,来到冰天雪地的茫茫戈壁。妻子病重,他没有时间照顾;妻子的逝世,成为许总心中永远的痛;儿孙从国外回来探亲,他也没有时间和亲人团聚。60岁的人,和技术保障人员一起,查看资料,走访部队,排查问题,制定措施,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5月的一个下午,西线型号某架战机例行检查时,事故发生了:由于地面电源车偶发故障,造成全机身右侧电缆烧坏,全机瘫痪!大约有40多根导线的绝缘层被破坏。 设计人员提出了解决方案:将烧坏的电缆拆下,送回成飞全面彻底检查,用新制电缆更换。许总看着排故方案,迟迟没有在问题处理单上签字。最后毅然决定:“让总装车间来人,现场排故。”

  排故组抵达基地,检查发现故障面远远超出预想范围。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5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在持续高温下,忍受着电线烧坏后发出的刺鼻糊味,更换、处理了受损导线及电源控制盒,通过恢复安装、导通、绝缘测量等工作,地面电源系统通电试验一次成功。

  又一次,某架飞机定检开车,发动机启封系统工作不正常,发动机不点火。查到故障原因后,需要通过试车来进一步验证。此时正是雷雨交加的夜晚,参试人员劳累了一整天,是否必须连夜试车?没有照明情况下的试车能否安全?如果不试车,势必影响到第二天的开飞。经过思考,许德不再犹豫,以坚定的语气下达命令:“为保证飞机尽快达到可飞状态,必须连夜抓紧排故!”

  此时的戈壁旷野,呼啸着7级以上的寒风。每个队员身上虽然都捂着严实的冬装,手脚还是冻得发痛,只得不停跺脚取暖。在肆虐咆哮的寒风中,许德指挥着机务人员排故。共产党员张波在机身下查找问题,舱位空间太小,只能用两只手摸着拆装。为防止冻伤,戴着厚厚的双层手套很不方便。怎么办?张波心一横,冒着被冻伤的危险,和同事轮流脱下手套上去拆装。温热的手指一接触到冰凉的螺钉,刺骨的寒气马上顺着手指渗入血液,冷得他们不由地倒吸凉气。不知道换了多少个来回,大家的手背上被冻得裂开了一道道交错的血口,口中呼出的热气在口罩上被冻成薄冰。

  这支共产党员占了52%的试飞保障队伍,在许德的率领下,把好的作风带到了西线,以打不垮的坚强意志,做到了明天飞行,今天必须把飞机准备到位。两个月的时间内,某架新型飞机就完成了50多个起落的试飞,表现出大强度试飞的高效率,受到空军首长的高度赞誉!西线的辛勤工作,为新型飞机的设计定型赢得了时间。

  然而,没有人知道,每天工作连轴转的许德,已经便血几个月了。几个月的时间,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全部工作告一段落后,许德才回到成都就医,检查显示,他已身患直肠癌,他是积劳成疾啊!就在我们即将庆祝型号飞机设计定型前,许德却在与病魔作着顽强的抗争。躺在病床上,他还在关心型号飞机的研制情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国一航刘高倬总经理给许德的手机短信中写道:“人生能有几次搏?难忘今天,丰碑永在心中!战友高倬。”领导的关心,给了许德继续为航空事业默默奉献的巨大鼓舞。

  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飞机专家!这就是我们航空界的精英人才!正是这样的共产党人,这样坚硬的骨骼支撑着头顶的蓝天;这样刚强的身躯保存着珍贵的灵魂;这样高尚的心灵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航空人才万众一心、气势如虹地托起了新型飞机这座耀眼丰碑!为新型飞机的试制付出巨大心血乃至生命的共产党员,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创业维艰苦千重,砺剑岂止十年功。日月星辰不忍顾,风雨雷电大河东。”型号现场总指挥、成飞公司总经理罗荣怀写下的这首诗。是新型飞机试制真实的写照,更是共产党员“航空报国”的生命赞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伊拉克的民主骡子
2004: 张灵甫八卦轶事
2003: 美伊战争和宗教文明
2003: 中国会成为侵略者吗?
2002: 1991年前后的苏联,是一面镜子
2002: 中国终于出牌-从韬光养晦底线转折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