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武器:《致命追杀》连载:第五章 |
送交者: 致命武器 2005年05月06日13:05:0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 第五章(一)★
前一天傍晚,一个捡垃圾的农村妇女得到情报,原来在东城区火车站附近外交部大街31号的外交部所属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搬家了,留下了大量垃圾等待垃圾公司派垃圾车拖出城。这位妇女在下午赶到附近潜伏下来,一直到下班,都没有看到垃圾车来,她按捺住异常激动的心情。晚上八点,她三步一回头离开现场,星夜兼程地赶回郊区农村,凌晨四点左右,她与同村的两个靠捡垃圾过活的妇女会面,开了个碰头会。这次碰头会是在共同利益指导下的一次团结和胜利的会议。 按照会议上定下的精神,三位垃圾妇女五点启程前往北京火车站,为了不打草惊蛇,不引起同行的猜疑,不被警察赶得东躲西藏,白天,她们不敢靠近目标,只好先在火车站附近游荡,几个来回就把火车站附近的垃圾箱翻了好几遍,有两次便衣警察警告他们不得在火车站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找,这严重影响了首都的形象。 晚上六点,天渐渐黑下来,灯渐渐亮起来。她们一行三人简单碰了个头,用眼神再次确定昨天定下来的分配战利品的原则,然后三人兵分三路朝外交部街潜进。 外交部街是以前北洋政府的外交部所在地,31号为现在的外交部物业,世界知识出版社一直在这里办公,两天前出版社搬家了,这里留下了大堆杂物和垃圾。 她们以前都是靠在郊区的垃圾处理场捡垃圾为生,但后来由于北京的进一步开放,外地素质比她们还低的民工潮水般涌入,北京郊区八个垃圾场逐渐沦陷于外地年轻力壮的民工掌握之中。 这些以前在垃圾场过得优哉游哉的郊区妇女很快感觉到力不从心。因为在垃圾场生活要点就在于眼明腿快,一看到有城市来的垃圾车过来,就争先恐后地冲上去,等在那里迎接新鲜垃圾从翻斗车上“哗啦”倒下来……人到中年的妇女哪里比得上农村来的民工?何况垃圾场的农村民工年纪越来越小,有些十一二岁农村来的小孩子,不但腿脚灵便,在垃圾山上如履平地,而且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被污染的脑袋瓜异常聪颖。例如有些河南来的儿童,为了第一时间捡到新鲜垃圾,想方设法避过垃圾场工作人员的视线,绕过工作人员设立的安全警戒线,提前躲在垃圾倾倒处。每天都有满车的垃圾一下子倒放在隐蔽在垃圾里的孩子们的身上,等垃圾车和指挥人员一离开,妇女跟着大队农村工后面朝封锁线冲过去的时候,她们看到垃圾堆里钻出了几个小脑袋,那些十来岁的孩子把蒙在头上的菜叶子卫生纸和避孕套扯下来,露出自豪的胜利的眼光。往往在三位农村妇女气喘吁吁跑过去时,那些孩子已经捡了一怀抱的易拉罐和可回收的值钱的玩意。 她们只能干瞪眼,羡慕得不得了,恨得咬牙切齿。她们后来才知道北京有个政协委员叫张惟英,曾经为民请命,要求限制外来素质低的民工进入北京市,她们这时萌生了要选举张委员当北京市长、当国家主席的强烈愿望。 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北京的垃圾就应该是北京郊区人的垃圾。 垃圾场渐渐失守的郊区农村垃圾妇女们痛定思痛,开始调整战略策略,开始利用郊区农民的身份,把眼光放到了垃圾源上。 她们进城了。 进城捡垃圾也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在离举办奥运会越来越近的北京市,大家都在“建设新北京”的口号下掩藏垃圾。警察和便衣更是禁止垃圾佬们在垃圾箱里翻找值钱货。而且最近有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在积极开动脑筋,想找出制定禁乞区的理论根据。 像今天这样的机会,对于三位郊区垃圾妇女来说,可谓可遇不可求。当她们三位胆战心惊地潜到外交部街31号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垃圾车显然来过,但只是放下了垃圾翻斗,等垃圾装上后,改天再来拖走翻斗。眼前,四个垃圾翻斗安然无恙地停在院子里面的墙边。垃圾已经装上了垃圾翻斗,只等垃圾车过来运送出城。 好险,好险,三人心里都暗暗感叹,一旦运到郊区垃圾处理场,就是那些眼明脚快又吃苦耐劳的农村小孩子的了。 这时天已经全黑下来,三人观察了不到半分钟,然后身体敏捷地分别扑向三个垃圾翻斗车,先是头和手伸进去,然后肚子爬上去,之后是屁股翘起来,再后来,只剩两只脚露在垃圾翻斗的外面。 “我的妈呀!”一声尖锐的喊叫从中间的垃圾翻斗里呼啸而出,冲进北京城上空寒冷的夜空中。 三位郊区的垃圾妇女像正躲在垃圾箱里偷食的老鼠,随着惊恐的喊叫声闪电般地跳出了垃圾箱。 “有警察……”中间那位妇女面如死灰,浑身哆嗦地说。 另外两位也浑身筛糠似地哆嗦起来,眼睛惊恐地四处搜索。“在、在哪里?” 中间那位伸出哆哆嗦嗦的手,指向刚才自己捡垃圾的那个垃圾翻斗。 另外两位疑惑地看看那个垃圾翻斗,又看看死灰般脸色的妇女。那妇女浑身更加抖个不停,连说话的声音也生出了奇异的颤音。 “警察、警察在那个垃圾堆里……”
作为一个大城市,每天都会有凶杀案发生过、正在发生或者在酝酿策划之中,至于无名尸体就更加不用说了。北京地区的流动人口超过350万,其中有8万人靠北京人的垃圾生活,每年冬天,有五十万民工拥挤在不但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而且风雪无阻的破工棚里,另外还有一百万的民工的住处没有足够的取暖设备,北京的冬天成为流浪在外的农村民工的第一杀手。 每年冬天,各公安分局的停尸间都会进出不少无名的尸体。公安的同志一开始也很不适应,有些甚至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更何况就算在生活水平比中国高十几倍的西方,严寒的冬天也寒杀过穷困的老人和流浪汉。在西方,这些都是要公布上报纸的,就算是在中国的南方城市香港,每次寒潮来临时,两大新闻台也会每天统计有多少老人冻死,有多少人因为寒潮而得了重感冒。但在新中国此类消息是作为国家机密的,不适合上报纸。作者在北京图书馆搜索包括人民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的过往报道新闻,结果发现,从1949年到今天,香港因为寒潮来袭而冻死的人超过一千四百人,而中国大陆一个都没有。这是闲话,放下不表。 当然大城市的警察最感头痛的还是如何区别对待从城市各个角落里冒出来的尸体。有些尸体没有任何意义,卷起来烧掉就可以了,而有些尸体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甚至包含着巨大的危机,稍微处理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如何区别对待尸体的问题完全是一个超出了警察业务的政治问题。有些尸体就像真的尸体,无足轻重,有些尸体却可能引发高层地震甚至社会动荡。有的尸体被发现后,家属带回去,烧两捆纸钱,埋了拉倒;有的尸体却仿佛是什么胜利的旗帜,被人抬着游行示威,有些则被人抬出来压活人。这也是闲话,放下不表。 当天,警察赶到后,围绕着从外交部街31号垃圾翻斗车里抬出的尸体,表情都异常严肃。 尸体穿着武装警察的仪仗队制服,金黄的绶带在现场强光灯下闪闪发出金光。尸体大概有一米七六的长度,脸上虽然被垃圾和血迹弄得模糊一片,但从下巴和鼻子的棱角可以看出,死者生前很英俊,长了一幅天安门仪仗队的共和国国像。 现场被封锁后不久,市公安局刑警队领导亲自来到现场,指挥进行取证研究现场的工作,由于要清查所有的垃圾翻斗车,所以总共花了一个多小时,这期间,先是武装警察北京仪仗队的领导赶到现场,确认尸体后,又继续向上汇报。 接下来,又有两个和死者有关的单位的人员匆匆过来,之后是认为死者的死可能和他们单位有关的领导们也纷纷赶过来。 最后到达的是国家安全部侦查局的侦查处长魏建国。这件案子之所以在尸体发现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惊动了国家安全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死者的身份最为重要,这些精挑细选的武装战士都是共和国的卫士,也是共和国的门面,为了不出意外,不被人利用,他们的生活圈子非常窄小,而且还被多方监视,在这种情况下被人杀害后抛尸就尤其让人震惊;其次,凶手竟然把尸体抛在东城区外交部街,这里办公的单位大多和外事单位有关,可以说是东城区的重要位置……诸多原因让得到眼线通报的国家安全部反间侦查局局长沙伟不敢掉以轻心,当即派自己最得力的侦查处长魏建国前往。 魏建国在国家安全部侦查局工作可以说是浪费人才,因为这位可以让“死人开口”的侦查处长在国家安全部业务范围内见到的尸体总共不超过二十具,大多还是逮捕后死在监禁中的。这让他有段时间闹情绪,想调往公安部门工作。他羡慕那边的警察,如果够幸运的话,一天就能见到两三具尸体。而魏建国喜欢尸体,喜欢同尸体“对话”,喜欢找出尸体们在活着的时候没有讲出来,或者没有时间讲出来的,又或者不敢讲出来的秘密! 但威严的秃顶局长沙伟严肃地批评了他。当时局长只说了寥寥几句话,其中有一句说:我们这里是很少见到尸体,但一旦见到尸体,那就是大事,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关系到民族前途的大事。 赶到现场的魏建国站在现场射灯背后的阴影里,静静观察眼前手忙脚乱的一大群人。根据灯光的转换,他在观察的过程中,换了两个位置。他开动了每一个大脑细胞,他要在其它人没有开始思考之前就得出结论,因为他很久没有接触过死人,还因为他太想和眼前的死人“交谈”了。对于他来说,活人都会保守秘密,或者他们会撒谎,然而死人却会告诉他秘密,他们不会开口撒谎。 他是一个工作狂,一个破案狂,他利用国家安全部的设备和资讯,掌握了世界上最先经的破案取证手段。 由于赶到现场的单位实在太多,包括最后赶来的中央警备局的共有六七个单位,而每个单位都是神秘兮兮,都是得罪不起的,所以到十二点现场处理完毕后,大家都在北京市政法委领导的带领下进入到附近一个电影院的礼堂里。 “诸位都能够代表各自的单位,我希望大家转达我们对各单位的谢意。但我们刚刚请示上面,他们的意见很明确,这只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希望能够放手让公安部门做他们的工作。”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中央警备局的来人打断北京市领导的话大声说,“死者是守卫在毛主席身旁的共和国卫士。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谋杀!” 北京政法委领导没有吭声。 “死者的活动圈子完全限定死了,死者昨天还在上班,晚上没有回宿舍……”天安门武警中队的领导陈述道。 “死者是个优秀的武警战士,认真负责,除了军营生活,平时和外界交往非常之少,少到可以说没有。” “……” “这些情况对破案很重要,但不是我们现在需要拿出来细细研究的。我刚才说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案子,我想由我们地方公安处理就可以了,到现在为止,在座的各位并不比我们知道得更多,对不对?”北京市领导不以为然地说。 看到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北京市领导加重语气补充道:“除非在场的任何一方拥有我们地方公安无法掌握的材料,拥有我们公安部门没有的资源,否则,现在开始,各位都立即退出此案。如果哪位的单位有异议,请通过北京政法委表达意见。” 会场上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北京市政法委领导满意地看看大家,站起来准备宣布会议结束。这时,最后一排传来了一个声音:“且慢!我们必须介入。” 大家都把头转过去,那里站着魏建国,他刚刚和局长通过话,正把手机向口袋里放。他沉着地看看大家,开始陈述他的推测,当然谁都不认为那是推测,他们以为这位神秘的国家安全部侦查处长知道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死者穿戴整齐,显然是刚刚下班后不久就出事了。可以判断出,死者就死在天安门广场附近,鉴于天安门的神圣之处,我想没有人还认为这个案子只是普通的凶杀案。” “啊?你怎么肯定他死在天安门广场附近。” “很简单,”魏建国接着说,“死者穿戴的是执行任务的仪仗队制服,按照规定,这身制服是不能穿到外面的,一下班,首先要走回驻地,换下衣服才可以外出。死者在毛主席纪念堂工作,他们的驻地在天安门对面的劳动文化宫附近。这就是说死者是昨天晚上下班后在这段路长上被杀的。从死者后脑的伤口看,死者是被一根坚硬的铁棍之类的东西从后脑呈四十五度角直插进去,从嘴部露出,可见凶器是比较长的。大家再看看死者的高度就不难得出结论,要就是他被刺时是弯着腰的,要就是凶手超过一米九的个头。死者面部表情仍然残留着死前的惊恐,但身上却无搏斗的痕迹,说明死者是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尚未回过神来,就被人在后面给了致命的一击,可以肯定这一击并不是让他惊恐的原因,但却让那惊恐凝固在了他的脸上。那么死者看到了什么恐惧事件?我想天安门广场上绝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吓成这个样子。所以,我断定,凶杀不可能发生在死者从毛主席纪念堂走向劳动文化宫武警官兵驻地的路上。根据刚才驻地领导所说,这位姓王的武警战士下班后没有回宿舍,晚上也没有回去,今天也没有回去上班。这么说,他既不是在天安门广场上被杀,又不是在宿舍被杀,那么案发第一现场就只能是一个地方!” “啊,你的意思……”大家一片惊愕。 “他是死在毛主席纪念堂里!” “不可能,那里闭馆了。” “闭馆后是要清场的……” “是吗?”魏建国露出一丝笑意,“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确认案发现场是否在毛主席纪念堂里。大家知道,天安门广场方圆几平方公里内都装上了闭路摄像监视系统,目前有 两个系统独立运转,一个由天安门保卫部门监控,另外一个由国家安全部门控制。你们在场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的监视系统最近更新换代了,设备很先进,而且我们在天安门广场附近装有大大小小的六十多个隐性摄像头。” 大家都听着这位国家安全部的小干部在那里泄露国家安全部的机密,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不过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魏建国笑了笑,说:“你们知道,我们部门使用摄像收集的画面材料同样属于国家机密,除非中央领导签字,否则任何非国家安全部的单位不得使用。这就是说,如果想调看这些录像,你们必须请中央领导签字。我想中央领导不至于为这事签字吧,所以,我们必须加入破案!”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片沉默,在场的各单位代表都失去了兴趣。最后北京市委领导宣布,鉴于此案的复杂性,希望国家安全部侦查部门配合北京市公安局尽快破案。
在这个房间里已经呆了十天,抵抗力特强的李昌威早已经完全复原了,每次睁开眼睛,他总还是有这种感觉。这个房间装修和布置得并不算豪华,但对于李昌威来说,却是见所未见。那个软如棉花的东西叫席梦思,房间地上的树木自然是豪华的柚木地板,那几张牛皮当然是意大利进口的真皮沙发,至于那水晶吊灯,在李昌威看来,和天上闪烁的星星没有多大区别。 “起来了?”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站在门口问。 “起来了。”李昌威答道,准备等老者离开后再起来。这花白头发的老者就是当初打开朱红大门让他进来逃过国安警察追捕的人。当时愤怒的李昌威恶向胆边生,愤怒的十指硬生生插进石板,硬生生捏碎石头,抓了两把石粒,准备射向那些追杀他的人。以李昌威的功夫,他虽然无法躲过十几支同时开火的枪,但那从他愤怒的手里射出的石粒也绝对可以让那些警察身上像被鸟枪打中的兔子,浑身是小窟窿。这时老者打开朱红的大门,那慈祥柔和的声音立即让李昌威平静下来。 这十天里,老人几乎每天都来看望他一次到两次,但也只是问候一两声,再沉默观察一阵就离开了,李昌威也习惯了。在这里第三天时,他就想离开,但老人告诉他,外面已经部署了天罗地网,就算李昌威可以冲出去,也势必让那些人看到他是藏在这个四合院里的。为了不连累老人,李昌威就又呆了下来。好在他每天晚上入黑后,都可以到院子里伸伸胳膊踢踢腿。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感觉到老者在通过窗子的小洞偷看,他甚至可以感觉到老者脸上的惊愕和不信。但两人并没有作更进一步的交谈。 今天老者在一句问候后并没有离开,李昌威看见老人反而走过来,然后坐在了床前的一张高凳上。 “老伯伯,我可以离开了吗?” “可以了,他们已经放松了警惕,”一半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说,“你到哪里去?” 李昌威突然被这问题问住了。他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可以到那里去,他甚至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此时此刻,天地之大,竟好像无他容身之地。 “我还不知道你从哪里来呢。”老者慈祥地笑着,“我甚至没有问你的名字,走之前你愿意告诉爷爷吗?” 李昌威看着老人,刚才还没有想出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现在又被老人问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此时的李昌威感慨良多,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老人看出来了,于是循序渐进地问道:“你是哪里人?” “我是湖北随州万和镇小李村的人,”李昌威说。 “哦,那你姓李了,当然是这样,小李村吗,都姓李。”老者笑着说。 李昌威想解释,又放弃了,他点点头,“我以前叫小李子,现在叫李昌威。” “李昌威。”老人重复着这个名字。 “他们为什么追杀你?”老人终于把十多天埋在心里的疑问问出来。 小李子怔了一下,欲言又止的样子。 “从他们追杀你的手段来看,简直是残忍,好像必除掉你而后快。”老者盯着李昌威的眼睛说。 李昌威眼里闪过一丝迷茫,又闪过一丝愤怒,随即他低下眼皮,向眼前救了他一命的慈祥老者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我们村子实行村民自治,自己选自己的村长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们那里是个穷地方,当村长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农民每年有几十种税要收起来,作为村长可辛苦了……我们的第一任老村长累死在岗位上,第二任连任三届,最后也闹得一身病,老村长去年任期届满,他坚持要退下来。可是大家看到老村长那个样子,辛辛苦苦,不但没有赚到什么钱,而且还……当时没有什么人想参加竞选。老村长找到我,发动我参选,他老人家讲了很多道理,我听起来都觉得非常在理。于是我决定参选,村子里的村民听说我要参选,高兴死了,反正也没有别人想当。” 李昌威停了一下,看到老者在认真地听,就接着讲。 “可是这时突然出现了新情况,原来省里向中央报批的修建连接河南信阳和湖北随州的高速公路获得批准,那公路是以旧路改造,正好经过小李村。而且由于小李村正好处于这段高速公路的中点位置,县里决定以小李村为中心作一些开发,建设高速公路的辅助设施。这个消息县里先知道的,我们小李村是最后才知道。县里知道后,就有领导打开了小算盘。要知道,小李村可谓穷乡僻壤,土地一点也不值钱,可是高速公路计划获得通过,而且小李村成为中心后,情况就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土地开始值钱,土地一值钱,村长的位置就非同小可了。” 这时李昌威的思绪已经完全飘回到遥远的小山村。 “县里有个领导开始盘算把自己的亲信派到小李村当村长,这要在平时当然很容易,要城市户口难,把一个农村户口迁到另一个农村,很容易的。结果县领导就办成了,可是这时我们已经开始了村长选举,虽然也有一两个人参加竞选,但我以高票当选。县里那位领导可急红了眼,他们以程序有误迫使镇政府宣布我们的选举无效。这时,镇政府也知道了修路的消息,镇长也偷偷在村子里扶持他的人,他并不奢望他扶持的人能够当选村长,他是寄望县领导的人当了村长后,可以用他的亲信,让他们进入村民自治委员会。于是,第二次选举开始了。” 李昌威脸上露出了竞选时的激动。 “结果无论是县领导的人还是镇长的人,村民都不买帐,我第二次高票当选为小李村的村长。这次他们又来到小李村,宣布有人举报选举中出现徇私舞弊和贿选,他们也不调查,就宣布第二次选举也无效。这时镇长也开始活动了,他在村民中放风,不选刚刚搬到村子里的某某当村长,选举永远无效。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县里和乡里开始注意我。毕竟两次高票当选的都是我一个人。如果我不参选,他们的人就是唯一的候选人,那当选就顺理成章了。县里和镇里也找到我,软硬兼施做工作。我本来也无所谓,就想放弃。可是这个时候老村长来到后山古庙里找到我,老村长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他说到最后,带我来到门外,用手一指,哦,我看到山下几百个村民等在那里,向我招手。我决定竞选到底。” 看着李昌威脸上坚毅的表情,老者脸上露出了佩服和迷惑的复杂表情。 “一个月中我们小李村开始了第三次的民主选举村长的大会。那次选举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无论从程序和具体操作的细节上,都做到严格按照规定,一丝不苟。结果选举结果出来了,我仍然是高票当选。可是就在我们准备交接时,镇长带着县里来的警察冲进选举会场,我们原来以为这次他们挑不出什么毛病了,结果他们说我的出生年份不对,说我不够十八岁。他们说国家安全部有我的详细记录……” “真是瞎胡扯,国家安全部怎么会有你的档案?”老人不以为然地插了一句。 “他们还骂我,骂我野种,还想来抓我打我,我就还手了,结果几个警察被我打倒在地……” “你把警察都打倒了?”老者本来想问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把几个警察打倒在地,但突然停下了,他想起每天晚上那孩子在院子里翩翩飞舞的样子,不禁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过了一会,老者才抬起头,喃喃道:“他们不可能为了这事追杀你的,地方官员贪赃枉法,北京大多不知道,知道了真相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党绝对不会支持他们。看那些追杀你的人组织严密,个个会飞墙走壁,枪法如神,绝对不是地方政法部门的。” “我没有说他们为那件事追杀我,他们这次追杀我是因为我拿了……” 李昌威突然停下来,转头找他的包袱,“我的包袱里,里面的书呢?” 老者走到茶几旁边,打开一个抽屉,把两本书拿出来。“我打开了你的包袱,你不介意吧?” 看到两本香港印刷的竖版书尚在,李昌威摇了摇头。 “他们就是因为我拿了一个叫杨文峰的人的一个包袱,就追杀我。” “可包袱里没有贵重物品呀。” “是的,除了两件换洗的内衣,一些钱之外,就只有这两本书和一份草稿。” “原来是这样,”老者盯着那两本书,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沉重,“这两本书我也看过,不过你说的什么草稿,我没有看到,大概丢了吧……” 李昌威疑惑地看着老者。
另外两盘录像中显示了小王的队伍迈着步调一致的步伐穿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在他们行进的过程中,正在天安门上游玩的群众纷纷摆好姿势,抢拍下以行进中的武警卫队为背景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魏建国在广场的人群中细心搜寻可疑的对象。 十分钟后,另外一盘隐藏在武警战士门口的摄像镜头拍摄到队伍到达故宫宿舍的情景。队伍在宿舍门口停下来,不知道谁喊了声“解散”,武警战士们肩膀突然松弛下来,然后或走或跑迈着轻松的步伐朝宿舍而去。不一会门口就只剩下一个战士。 那个战士就是现在变成尸体的小王。他在门口干什么?魏建国反复倒带研究他站在宿舍门口的动作,十分钟后,他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在口袋里找东西。录像上的小王把几个口袋又翻找了一遍,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站在原地呆了一分钟的样子。 宿舍就在十步的距离内,如果找不到,完全可以到宿舍去看看,但小王并没有走过去,而是转过了身,犹犹豫豫地朝刚才来的方向走回去。 魏建国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判断出那个武警小王是忘记带宿舍锁匙。 小王离开宿舍区后,进入到天安门,但天安门上的录像没有拍摄到他走回去的镜头。另外更加隐秘的摄像机拍摄到小王躲躲闪闪地从天安门边缘绕了一大圈,朝毛主席纪念堂走去。 “搞什么鬼,他在躲什么?”魏建国疑惑地自言自语。这时他身后的穿国家安全制服的助手开口了:“他不是躲什么东西,他穿着只有上班时才穿的佩戴绶带的制服,是不能一个人在天安门上走的。他们上班和下班都必须列队起步走。” “哦,原来是这样,多亏你,否则我的调查方向可能偏离轨道,就算能够纠正过来,也是两天以后的事了。” 助手自豪地看着这位国家安全部传奇人物神探魏建国的背。魏建国的精神则仍然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 另外三盘录像带显示小王在绕天安门一大圈后,回到毛主席纪念堂侧门,他在那里同一位站在门外的武警战士讲了几句话,那个武警战士打了个放行的手势,然后小王就消失在纪念堂的小侧门里。 拍摄到活人小王的录像带到此结束。 接下来两天里,魏建国亲自询问了相关人士,证实了他的推测,武警战士小王返回毛主席纪念堂是为了找回锁匙。当时在侧门值班的武警战士违反纪律让小王进去找锁匙,结果小王就再也没有能够活着出来。 凶杀案发生在毛主席纪念堂里! 他从侧门进入纪念堂,然后顺着小王当天应该走的路走了一遍,只用五分钟。天安门的武警仪仗队每天要站至少四到六个小时,笔挺地纹风不动地站在一个地方,这时身上的任何一点重量都可能成为负担。站岗的战士一般不带锁匙,如果万不得已带了锁匙,也会在上岗前,把锁匙悄悄放在身边方便的位置。小王就是这样做的,但当他下班时,却忘记了锁匙。 第三天魏建国已经在前几天小王走过的这段路上走过了好几十遍,这里有两个楼梯,其他路段是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摆放着仙人掌。 不知道走到第几十遍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看了看手表。然后,他找到纪念堂负责人,一个六十岁的胖乎乎红光满面的男人,说下班后希望一个人留在纪念堂里。那领导面露难色。 “我们有规矩,下班后不能在纪念堂里逗留。” “这是什么规矩?怕闹鬼吗?”魏建国讥讽地说。 胖乎乎的负责人有些恼火,“规矩是规矩,我能说什么?” “那总有例外,对不对?什么情况下可以例外?”魏建国紧追不舍地问。 “我没有这个审批权力,只有我上面的单位领导才可以批准。但他们也都是听中央的。” “你肯定记得一些特殊情况吧?” “不错,我记得,新任总书记上台后就在深夜来过,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导人,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过来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 “的尸体?”魏建国皱了皱眉头。 “不,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负责人提高声音,没有掩饰自己的怒气。 “对不起,”魏建国意识到自己的语气不太适合,道了歉,“我是办案人员,如果想让案子水落石出的话,就必须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政治观点和私人感情。这点请你理解。” 负责人的脸色也渐渐多云转晴。末了,他给魏建国建议,找他们局长,出示取证或者搜查证,然后找到上面负责单位就可以进入了。 两天后,他才拿到下班后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的特许证。他选择了那天武警战士小王返回来时的时间准时从侧门进入纪念堂。小王那天值班是站在毛主席的水晶棺材旁边的。从这个侧门走到那里的通道他白天都走过几十遍了。 他边走边观察,上到二楼时,放眼望去,突然感到一阵异样的感觉。他怔在那里,仿佛感觉到一阵阴风吹过来,不禁打了个寒颤。 仍然站在那里,向那条二十米的长廊望过去,单调空寂的长廊让他的眼睛有些发花,有些酸胀,他揉了揉眼睛,再睁开时,突然感觉到走廊里有影子在晃动…… 他裹紧夹克衫,提起好像比平时沉重了许多的腿顺着走廊走向陈放尸体的场馆……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地方基层组织迅速大面积陷入瘫痪状态,而这时农村社会又面临了严重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一些乡村的农民为了自保和发展而自发组织成立了村民委员会。 1982年中共中央调查部刚刚复职不久的一名老调查员经过六个月的深入农村 ,写出一份绝密报告,在报告中他警告北京当局:农民失去了精神寄托,物质短缺,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出现了公共组织和权力的真空,一些地方农民开始自行组织起来……这种发展趋势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引起农村骚乱甚至暴动。这位老调查员在报告结束时建议:鉴于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成立了村民自治委员会,中央应该考虑出台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相关法规规定,既然可以引导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又可以控制其发展方向。 这位老调查员的报告只是锦上添花,当时政府高层有识之士早就有此考虑,但调查部老调查员的报告提到了“农村骚乱”和“暴动”的字眼,无疑加速了中央采取行动。 1982年开始,北京除了继续利用执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同时开始大力推动建立农村村民委员会,并将其功能由制定乡规民约、维护社会治安扩大为社区事务的全面管理。 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1988年6月,村民自治正式启动实施,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乡村选举。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95万个村委会,400万名村委会干部,同时全国范围内已经进行了第五第六届村委会选举的村子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和城市人先富起来的相比,中国农民先民主起来了。九亿农民生活在自由选举村干部的环境里。与他们相比,中国城市里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上海市民,仍然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在问到哪位是上海的市长时,还想不起来。 自从有了直选村长的村民自治制度后,有关其性质和作用,特别是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与中国的不断深入的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方面的争论就甚嚣尘上,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研究村民选举的中国学者主要围绕如下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村民直选制度是什么玩艺,当时是怎么出笼的?中国农民怎么稍微不小就变成中国最先民主起来的群体?二,村民自治委员会是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的雏形?如何发展下去?由最落后最愚昧的一群人试验成功的“民主制度”是否可以扩大到镇县一级?三,村民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正常?有否影响民主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四,中国农村的村民直接选举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影响,对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的影响作用…… 1983年成立的国家安全部在制定每年分发给海外情报员去搜集的情报提纲里,都没有忘记加上一条:收集有关外国情报机关对我农村选举的渗透情报,收集外国政要和学者对我农村村民自治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国家安全部情报局和反间侦查局联手对付那些别有用心的海外组织和个人介入我村民自治活动。这一摊工作一直由国家安全部的许长征负责,后来他升任国家安全部部长,至今他仍然对海外情报部门渗透我农村乡村直选提心吊胆。 目前至少有六十多家海外基金会或者研究机构和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获准对中国乡村民主化的直接选举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其中包括福特基金会等美国著名的基金会。 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海外的专家,对中国乡村直接民主选举关心的焦点围绕一个问题,而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是农村实行的这种民选制度对中国未来有什么影响。两种观点如下:一种认为,中国实行了二十年的村民选举制度是一个失败,而他造成的混乱特别是宗族关系混乱,地方暴政和浪费资源等证明在中国实行民主是不现实的;另外一种认为:在全世界最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民中成功实行的村民委员会自治强有力地说明民主和收入状况并无直接关系,目前中国最贫穷的农民都实行了小范围的民主,而上海还在几个上面委派的人的统治下…… 李昌威的家乡已经进入到第四次民主选举换届,他成功当选为小李村村长。但无论是李昌威还是小李村的老村长和村民们,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全中国的农民,他们虽然实行了二十年的村民自治,但并不知道围绕他们有以上的各种议论。 所以,那天当那位半白头发的老者向李昌威详细讲了村民自治委员会从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时,李昌威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
“骗人的?”昌威不知道老者的“这一切”到底指什么,喃喃地重复了一句。 “骗人的,对,是骗人的。”老者提高声音,“民主是骗人的,他们搞的乡村民主选举更是骗人的。” “骗谁?”李昌威紧跟了一句,自从三天前老者同他谈话,李昌威讲了自己的经历后,这一老一少每天都进行一两次交谈,而且交谈的时间越来越长。李昌威也渐渐学会和老者进行平等对话和探讨了。 “骗所有的人,偏外国人,骗城市人,骗他们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骗你们这些无知的农民!” “骗我们?”李昌威这次听懂了,他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 “对,骗你们!”老者加重了语气。 “怎么骗?”李昌威眼睛盯着老者。 老人看到李昌威的眼睛,心中一凛。他长长叹了口气,声音中露出怜悯:“昌威,你看过试验室里的白老鼠吗?研究人员为了找出人类的疾病治疗方法或者基因研究,用白老鼠作实验。他们把白老鼠关在笼子里,然后给他们注射试验用的有害的药物,给他们吃经过处理的特殊食品,然后再往笼子里放进各种有助于研究之用的辅助物品,这之后,研究人员就坐在那张大转椅子上,观察这些白老鼠在笼子里上串下跳,观察他们在滚轮上无止境的奔跑……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看出了老鼠身上的反应,老鼠中的毒排出了,仍然健康的话,他们就欢呼雀跃;如果老鼠身上出现腐烂以致死亡了,他们就皱眉不语,拿‘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自己,他们还是会再做实验的,反正有那么多白老鼠。” 老者边说边盯着李昌威,李昌威眉头也凝成了一团。 “可是不管老鼠会怎么样,你说,那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关心他们吗?绝对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人,老鼠充其量只不过是试验品。现在你再回头看看你们农村的所谓中国民主试验,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农民充其量不过是政府搞试验的白老鼠。学者们整天研究村民自治,他们总是提高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有些又想利用农村的村民自治推动所谓城市的民主化、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你说,这一切不是骗局又是什么?” 李昌威深深呼吸了一口气,眼睛盯着光滑的柚木地板,声音低沉却带着倔强地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们农民不是白老鼠。而且我不知道人家怎么看,不管城市人怎么看,也不了解北京政府到底想搞什么,我只知道,我们农民喜欢村民自治,我们现在在搞民主……” “孩子,那不是民主!”老者突然提高了声音,而且声音里带出让李昌威颤动了一下的威严。 老人看到李昌威怔在那里,又叹了口气,放低声音说:“孩子,真正的民主我看过,只有在他老人家领导下,我们中国的农民才有真正的民主可言。” 老者说的是“我们”,李昌威也注意到了。他怔怔地不解地看着老者。 “你看到过?在哪里?” “不是在哪里,而是在何时!我说的是过去,我看到过,是在他老人家的时代。” 老人说到这里眼睛里充满了感情,李昌威注意到感情后面是泪水。 “我是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那才是农民当家作主的时代!”老者说到最后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你说的是……” “很久以前了,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你还没有出生。” “可是我听爷爷说过,那时农民过得很穷,还饿死人……” “不错,穷、饿死人都有过,可是那时农民过得快乐幸福,而且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严!” 老者的话音越来越高,到后来都震得房子嗡嗡作响。 李昌威不做声了,他在心里细细品味“穷”“饿死”和“尊严”这些字。 这时,老者站起来,“到我书房里来吧,孩子。” 李昌威跟着老者穿过客厅,走进旁边的一个小门,一进去就被房间的布置吸引了。这里墙上到处挂着照片,房间正中央是一张毛主席标准像,李昌威感觉那照片足足可以和天安门城楼上挂的那张相比。 “这些照片都是我最珍爱的。” 李昌威这才注意到那些大多是黑白的照片,他跟着老者慢慢在房间里走着,一张张观看那些照片,从一个年轻人穿上军装的合影,到后来的一张被授予军衔的彩色照片,后来的很多照片里都是毛主席接见群众和军人的照片。两人一边看,老者一边解释,但李昌威由于对老者说的历史并不熟悉,也没有记住老者的介绍。 走到墙角,照片没有了,是一个书柜,两人停在那里。“这都是我读过的书!” 李昌威看到里面足足有上百本书,但随即他又发现那几乎都是《毛选》和《毛主席语录》之类的书,其中大部分为文化大革命出版的《毛选》学习辅导材料。 “我也看了杨文峰写的书,特别是《致命武器》,我对书里的李昌威的呐喊非常有同感,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腐败层出不穷,农民地位每况愈下,李昌威的呐喊也就代表了整个农民的呐喊。我想这也是你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昌威的原因吧。” 李昌威的脸微微红了一下,没有说话。 “他们那帮人就害怕书中李昌威这样的人,因为现在他们无法回答李昌威的呐喊。而我刚刚提起的那个时代,就是在他老人家在世的时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农民不会到处流浪,更不会饿死街头,农民不会被城市人歧视,大家都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平等的革命战士,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导师和共同的敌人……” “你说的过去有这么好吗?怎么没有人告诉我?我还以为……” “没有人告诉你,孩子,现在的既得利益者不会告诉你这些的!” 李昌威这才注意到老者挺直了腰板,神采飞扬,俨然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李昌威心中乱得很,他看了杨文峰的书,特别是那本关于盲流的书,他读了好多遍,他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时堵在心口,有时呼之欲出,这段时间他脑子混乱极了。现在碰上这位救了自己命的老者,就这样稍微一点拨,他仿佛看到了长长隧道尽头的一丝亮光,但他心里并不踏实,他还是有些犹豫,有些彷徨。 “错!孩子,过去的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我们没有想去改变过去,可是现在却可以把握住,只要把握住现在,我们就可以创造未来!” 创造未来?!李昌威听着这些和盲流格格不入的词汇,浑身也渐渐燥热起来。 “怎么创造未来?你的意思是……” “不是我的意思,是人民的意思,特别是广大弱势群体,九亿农民和成千上万下岗工人的意思,也是他老人家的意思……” “他老人家?”李昌威疑惑地看着花白头发的老者,心里产生好奇,难道还有比眼前的老人更老的“老人家”? 说完“老人家”这句话的老人眼睛里刹那充满了泪水,他缓缓转向墙上巨大的毛主席像,深情地说了句让李昌威魂飞魄散的话: “他老人家要回来了!”
这时他看到走廊尽头躺着一个影子。 他陡然停下来,手心冒出冷汗。那影子抖动了一下,移动起来,他紧张得紧紧握住冷汗淋淋的拳头。 影子慢慢变小,同时从拐角处走出了一个人。魏建国定睛一看,发现是纪念堂负责人,那位红光满面的六十岁胖老头。 “我吓着你了吗?”负责人阴恻恻地说。 “没有,只是你走路怎么没有一点声音?”魏建国不易察觉地擦掉了脸上渗出的冷汗。 “是吗?听说鬼魂走路没有声音,哈哈,”负责人压抑着嗓子干笑了两声,随即收敛了皮笑肉不笑的笑容,“职业习惯,我们常常在他老人家旁边走来走去,不想吵着他老人家,自然养成了踏地无声的功夫,呵呵,希望没有吓着你。” “这次看到的纪念堂为什么和我白天看到的有些不同?”魏建国问。 “因为现在是晚上,不是吗?”负责人调笑地反问道。 白天和晚上当然不同,不过魏建国却感觉到更多的不同之处,不过既然无法说出来,也就不必再提出来了。他站在那里,朝周围观察了一阵子。 “那个小门就是通向……” “毛主席遗体陈列室!” “可以进去吗?” “可以,不过那和案件没有关系,凶杀案不可能发生在那里面!我看你就不要进去了!” “为什么?” “谁还敢在他老人家面前杀人?”负责人阴阳怪气地说。 “可是他二十多年前就逝世了,躺在那里的只不过是一具尸体……” “是吗?”负责人讥笑地半眯着眼睛盯着魏建国,“那你刚才怎么那么害怕?我现在还看见你脖子上有汗珠,这里可是一年四季恒温的。” 魏建国脑袋里稍微一思索,决定放弃了,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让他随着人流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没有问题,如果是让他一个人进入毛主席的尸体陈列室,他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不清不楚的不安。 “我想也是,凶杀案应该发生在从侧门到这里的五分钟路程上。”停了一下,他问负责人:“这段路白天人很多吗?” “没有,几乎没有人走。” “那如果凶杀案发生在这段路上的话,应该不难收集到证据。地上应该留下些蛛丝马迹的。”他转头朝走廊看去,“就算什么也找不到,那些仙人掌可以帮忙。” “仙人掌?”负责人好像没有听懂。 “是的,根据美国FBI实验室最新研究显示,仙人掌不但有眼睛,而且还有记忆大脑。他们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暴力行为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促成他们内部分泌成分的变化。我注意到从小门到这里的走廊上到处都有仙人掌,只要从每个仙人掌上提取少量成分,经过分析就可以查出哪一个仙人掌‘看’到了那晚的血腥谋杀场面!” 负责人浑身哆嗦了一下,脸上的红光霎那消退了一半,目光怪异地扫了眼走廊里的仙人掌。
第二天对地面进行的紫外线照射发现了血迹,使得从仙人掌得到答案的方法没有派上用场。那块血迹就出现在通向陈列室的小门旁。 魏建国心里更加明白了,他的推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武警战士是在这个小门口被害的,他当时要就是弯腰开门,要就是弯腰拾东西,或者——弯腰偷看尸体陈列室…… 魏建国对尸体伤口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伤口上含有铁锈,脑骨受挫处出现螺旋纹,加上对长度和重量的判断,得出了结论:从脑壳上直插入的凶器是一根铁棍,前面是尖的,上面有螺旋纹,长度有一米。 实验室的小伙子对这样的描述感到陌生,伸伸舌头,可是这样的描述对于魏建国却如此熟悉。当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乡到农村的时候,他自己就无数次双手握着这样的采石钢钎,“敢叫山河变新颜”。可是毛主席纪念堂怎么可能出现现在早就很少使用的采石钢钎呢?就是整个北京城,除了博物馆外,恐怕也难以找到一两根钢钎了。 接下来的工作也很顺利,在侦查局局长沙伟的支持下,魏建国很快查到了当天晚上经过特批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的人,当他得到那个名单时,他呆住了,原来这个名单上竟然有两百多人!那些名字几乎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他们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老艺术家老歌唱家…… “天啊,原来那天晚上纪念堂里竟然有这么多活人!”魏建国差一点瘫下去,要知道,看看这些名字,就知道要采取以前的破案方法有多么困难了。 他几乎想放弃了。
两天后,垂头丧气的魏建国来到毛主席纪念堂负责人办公室,一进门就停了下来,“你这是干什么?” 那位红光满面的负责人穿着六十年代农民穿的棉布白大褂,肩膀上搭一条毛巾,头上缠了一条大寨人陈永贵缠头的白毛巾,站在那里拉开了架势。但他的装扮和办公室皮椅子和柚木办公桌极其不谐调。 见到魏建国怔在那里,那位六十年代农民打扮的负责人咧嘴一笑:“我这是在扮演开天辟地的中国农民呀,像不像?” “我知道你在扮演农民,我是问你要干吗?” “我要参加演出!” “演出?”魏建国问,“什么演出?” “不会吧,这个你都不知道?国家机关都发了内部通知了,”负责人兴奋地说,“就是大型史诗载歌载舞剧《东方红》四十三周年纪念呀!你该不会不知道什么是《东方红》吧?”
在这个关键时刻,红朝宰相周恩来同志毅然决然同意出任一台大型歌舞剧的总导演和总设计师。这个大型歌舞剧至今还保持着世界上大型歌舞剧的所有迪斯尼世界记录:最多人参加,最多的观众,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导演的级别最高,全国人民观看时的眼泪集中起来可以泪流成河,影响最大,所唱歌曲流行最久…… 这就是1964年由周恩来为总导演的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三千名共和国最有才华最青春美貌最年青有为的演员紧张地排演了好几个月,然后红色的大型帷幕缓缓拉开…… 中国人民震惊了,世界人民愣住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 “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多少个后来一直叱咤乐坛和舞场的美眉当时用发自胸部的绵绵深情唱出了歌颂毛主席的靡靡之歌,多少个浑厚的男音朗诵出流传至今的颂词,多少个青春妹妹载歌载舞,扭着屁股晃动着发育不全的胸脯敬祝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寿无疆”…… 看着冉冉拉开的帷幕,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被这宏大的场面感染了,他差一点热泪盈眶,他心潮起伏,久久无法入睡,他想:原来人民如此热爱我,我是他们的红太阳,没有我,他们无法生长。只有我毛泽东,才是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全国人民的大救星。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导演的大型歌舞剧“东方红”拉开了毛主席从人变为“红太阳”的序幕,拉开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恭喜你,能够和那么多老艺术家老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魏建国冷冷地说,心里却有些羡慕。 “呵呵,我那也叫演出,我是配角而已,现在叫群众演员。”肥胖的负责人一得意,双下巴就嘟嘟地颤抖起来。 “你演哪个配角?” “我演农民,演开山辟地造梯田的农民!”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 魏建国心里一阵不安,他表情平静地问:“这身衣服不错,我不知道现在还能买到这样的衣服。” “哈哈,当然不错,是专门定做的,现在哪里还买得到。我们已经准备好久了,服装、道具都准备好了,可谓万无一失!” “道具?”魏建国勉强忍住内心的激动,“你的道具一定很有意思。” “哈哈,没有什么,”负责人说着脸更红了,弯下腰,当他再次直起身子时,手里多了一根乌黑的钢钎,魏建国差点叫出声来,忍住没有跳开。 “这一定是假的吧?” “不,为了演出更逼真,让观众看出质感和重量感,剧组决定使用真钢钎!” “真钢钎?”魏建国心里颤抖了一下。 “当然是真钢钎,你要试一下吗?”负责人说着两手握着钢钎伸过来,魏建国本能地退避了一下。“你可知道,要找这样的十几根钢钎可不容易,我们是到河北才找到的。” “找了十几根?”魏建国诧异地问。 “当然,又不只是我一个群众演员。”负责人脸上的肥肉颤动、笑呵呵地说。 魏建国双手接过沉甸甸的钢钎,双手在沉重的钢钎下微微颤抖起来。
“你做得对!”威严的沙伟局长半眯着充满智慧的自信的眼睛,等魏建国汇报完毕,表扬了一句。之后,他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子。 国家安全部侦查局局长沙伟有着一幅五短身材,但当他在办公室踱步时,却能让人听出他脚步的沉重声音。手下的侦查处长魏建国在一旁垂手而立,静静听着局长沉重的越来越急的脚步声。在侦查处长眼里,沙伟局长是善于思考,行动也异常敏捷的侦查高手,就连他那秃顶的脑门,也随着房顶上照下来的灯光而不时泛出智慧的光芒。 写到这里,读者也许又有了疑问。因为,这个叫沙伟的局长在小说前面的章节里已经多次出现,不错,作者也没有忘记,更没有搞混。可是如果你细心读小说了那么你的疑问一定很重。因为小说前后对沙伟局长的描述出现了严重的误差。如果你看出来了,说明你是一名细心的读者,甚至可以说你可以当一名侦探甚至特务。因为在这部小说中,对沙伟的描写完全是判若两人。 前面章节里的沙伟都是垂手而立,眼睛里露出不安甚至惊恐,寸草不生的脑门上动不动就渗出豌豆甚至黄豆般的汗珠。而上面的沙伟却处处透露出英气和智慧,脑门上还泛出智慧的光芒。 因为前面的章节描写到沙伟的时候,他都是站在国家安全部部长许长征的面前,而现在,他则是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自己的部下的面前。 “你没有打草惊蛇,做得对!”他突然在魏建国面前停下来,“干我们这行工作的,必须记住,要处处汇报请示。” 魏建国点着头,说:“是,我知道。我们现在怎么办?” 沙伟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一会才说道:“部长早就注意到他们,也吩咐情报局和我们侦查局要密切注视事态发展。部长认为事情并不简单。看起来,部长的担心必有其深意。现在终于搞出人命了,可是也许这只是一个序幕而已。” “这只是一个序幕?你的意思是,这件案子……” “这件案子只是一件惊天大阴谋的序幕而已!”沙伟威严地说,抬头盯着比他高出一头的魏建国,“他们这次突然大张旗鼓地要重拍大型史诗歌舞剧《东方红》,一时铺天盖地,一时又神秘兮兮,部长怀疑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正在进行之中!” “惊天动地的大阴谋?这和一个小小武警战士被害有什么关系?”一向只管破案对政治不关心的魏建国问出这话的时候,没有掩饰住他的疑问和质疑。 沙伟又来回踱了两步,面向窗户,背对着他说:“不错,你很会破案,但却不善于进一步分析,那个武警小战士当时被害时脸上挂着无法消除的惊恐表情,请问,他在纪念堂里能够看到什么让他吓成那个样子的怪物?再如你说,既然他是一个小小的武警战士,那么为什么人家要那么残忍地杀害他?而且从选择杀害他的地点和时间都可以看出,凶手也是万不得已而下手,必是为了杀人灭口!” 魏建国忍不住“啊”了两声。 “一个武警战士算不了什么,”沙伟仍然面对窗外,“但他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那才是我们想知道的!” “啊,我明白了。”魏建国头上惊出一头冷汗,“那我们赶快向部长汇报吧!” “部长?”沙伟转过身来,“部长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上班了,他和那个疯子杨文峰游山玩水去了,唉,我看部长也快疯了!” “那我们……” “我们现在不能停下,”沙伟果断地说,“好在部长早有先见之明,暗中部署侦查很久了。我们现在必须从两方面同时入手,第一,找到杀害武警战士小王的凶手,让他说出那天被害的武警战士小王到底看到了什么。第二,摸清《东方红》剧组成员情况,搞清楚这次重拍《东方红》的目的和幕后策划者……” 《致命追杀》连载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台湾3.19枪击案的真相剖析 | |
2004: | 北约东扩对欧洲安全格局的影响 | |
2003: | DF31 与 NMD 的 较 量 | |
2003: | 解放军目前装备的反坦克导弹揭密! | |
2002: | 台湾前途一片光明 | |
2002: | 中国网民给落难的阿拉法特先生的一封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