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9日前后,伴随着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宣布前往中国参加金砖峰会,加之印度军队也撤离洞朗对峙地区,且中国外交部则宣布“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这一风波终于告一段落,分析人士也可以从中读出一丝弦外之音:中国应该可以在洞朗地域实现常驻了。
资料显示,中国长期以来在中印、中不边境的亚东地区只能实现季节性巡逻。鉴于本次中印对峙72天结束之后,中国竟可以继续维持在当地的行动,本次风波就有可能加速了中国对洞朗加强管制的进程。
对峙结束时的潜台词
当地时间8月29日下午,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终于确定将赴中国参加“金砖峰会”。加之28日下午14时30分后,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也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困扰中印两国72天的边界对峙风波就此告一段落。
对这场结果仍在争论中的风波而言,很多人仍津津乐道于中国是否“暂停修路”,并将其视为判定胜负的标准。另一个细节就容易被忽视。根据中国外交部披露的消息显示,解放军将“继续巡逻驻守于该地域”。
当中国对印军越境并展开长期对峙地区从季节性巡逻转向固定巡逻时,这一关键变化就很值得推敲。资料显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的洞朗区域虽一直处于中国方面的有效管辖之下。但还有一些偏远地区,仅可实施季节性巡逻。譬如本次中印对峙的前沿就是如此。
为解决这种局面,中国在铲除了印军在此地修建的两处碉堡后,就把补给线路修到前沿,以此寻求将该地的季节性哨所改为常设哨所。而中印对峙也由此发生。
鉴于此番对峙结束后解放军“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并无按季节撤回的方案,这就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已在该区域确立了永备设施,从这里看去,本次对峙或许就起到了加速中国在该地区起到有效管制的进程。
撤军还是修路
中印的边境目标 毕竟,就中印间的现状来说,中国对边境地区的有效管控一直是靠加筑工事和辅助设施来维持的。譬如中国在乃堆拉山口的胜利就是靠33个地堡、44个炮兵阵地工事、196个防炮掩体、1,154个步兵掩体以及562公里公路,15座桥,以及530米铁丝网区域和350公里的电话线路等设施所决定的。
对于可以俯瞰印度东西最窄处“西里古里走廊”的洞朗地带来说,中方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但北京已经展开了相应的尝试。这是印度不希望看到的。
这样一来,外界也就可以理解印度为何急于在洞朗一带加以行动:莫迪政府在洞朗对峙前或许就有了大方向,即停止或阻滞中方在边境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目前印度官方口径中的中印“disengagement”(同时抽身)就暗示了这一目的。
对此,中国外交部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北京很快就在官方文件里强调只有印方“withdraw”(撤回),中国军队也将改变此前季节性巡逻驻守的常态。中方还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国防部8月31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任国强表示,中印洞朗对峙中,中国军队前推作战部署。中印洞朗对峙结束后,中国军队实现常驻洞朗。
这一系列表态就暗示北京或许会继续修路,宣示主权;亦有可能和不丹、印度“共同合作”,在莫迪访华之际给其台阶可下。在中国已经确定“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之际,这两者也就都成了比较妥当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