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在中国现代史上,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其重要
性将在愈久的将来不断得到证实。1956年苏共20大上,勇敢的赫鲁晓夫以秘密
报告的方式宣告了“斯大林主义”的破产。1971年9月13日,原中共第二号人物
林彪以葬身异国他乡宣告了“毛泽东----一个神话时代的终结”。关于文革期间
林彪的论述比较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及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各抒己
见。然而,真正从九一三事件前后,林彪的活动,表现来断定林彪是叛逃似乎还
是缺乏说服力。毫无疑问,在1971年9月时,林彪已经被毛泽东看作头号“敌人"。
但是,毛泽东的敌人未必就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刘少奇,彭德怀也曾是毛泽东的
敌人。况且,林彪是否也同样看待毛泽东却是个问号。毛泽东与林彪关系是否只
能以你死我活的方法来解决呢?从以往历次斗争的情况看,毛泽东似乎对从肉体
消灭对手不感兴趣。从政治上打倒,再让其慢慢消亡,更符合他的性格。除高岗
外,其他如:刘少奇,彭德怀,陶铸,贺龙等无不如此。本文就是试图从九一三
前后的一些情况,以及毛林历史上的关系到后来的冲突做一分析。因为这段历史
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既然是探讨历史,就需客观。正如
同我们不能把江青,毛远新所做的一切与毛泽东等同一样,我们也同样不能把叶
群,林立果所做的一切与林彪等同。
( 一 ) 温都尔汗之迷
1。林彪究竟要去哪里?
256号从 9月13日0点32分从山海关机场起飞,1点55分在中蒙边界414桩上
空出境,2点25分在蒙古肯特省依德尔默格县境内坠毁。坠毁地点在肯特省省会
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处的苏布拉嘎盆地。全程飞行了113分钟,其中有83分钟是
在中国境内,而在蒙古国从入境到坠毁共30分钟。这30分钟还要包括选择迫降地
点。所有在现场勘察的人都承认迫降地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那么,再扣除选择
地点所需的时间,飞机在蒙古上空实际飞行时间最多也就有20分钟。如果林彪在
上飞机前就定好去伊尔库茨克,那么,为什么要在中国上空飞行达83分钟?从山
海关机场起飞,按最近的航线飞到中蒙边界顶多30分钟。林彪何苦非在中国上空
瞎转将近1个半小时,等想到飞机快没油了,才飞出国境?假使林彪的智力如此
地下,那么驾驶飞机的潘景寅无论如何也不该蠢到这种地步吧?因为后来论证飞
机为什么要迫降,解释的理由是飞机没油。而飞机没油却又是因为在中国境内迟
迟不出去,结果把油白白浪费了。似乎解释不通。由此我们应该可以认为256号
起飞的第一个目的地并非蒙古或苏联。
9月13日凌晨,当飞机从山海关机场飞走约20多分钟后,多人证实这架飞机
又飞回山海关机场上空盘旋约10多分钟,这无疑是请求降落。但当时机场的灯光
全部关闭,跑道封锁。(与飞机起飞前有极大的区别)所有的人都知道林彪在这架
飞机上,有谁吃了豹子胆,敢不让林彪的飞机降落?除非这个人本身就是豹子。
飞机在请求降落未果的情形下向西北飞去。
“林彪要去伊尔库茨克”
这个情况是林彪原警卫参谋李文普在被扣押期间提供的材料。此时是林彪
事件发生数个月后。当时原林办的工作人员均被关在八大处北京军区某地坦白,
交代。由于林办工作人员交代的材料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于是李文普( 林彪
警卫处长 ) 和于运深 (林办资深秘书)被开始单独关押,交代。时任中央政治
局委员,林彪专案组负责人之一的纪登奎多次亲自审讯李文普。第一次,李文
普不开口。第二次,李文普提出三条要求:1。为其保密。2。保留党籍,军籍。
3。保证全家大小不受正治迫害。纪登奎当时不能答应,要请示“首长”。第三
次审讯,纪登奎向李文普保证了三条,换来了李文普极为重大的口供“林彪是
自己走的。他说去伊尔库茨克。”这可能是某些人需要得材料,但不一定真实
的。因为当时林彪的坐车中只有李文普存活,死无对证。况且李文普手臂的伤
为自伤这就是说林立果可能并没有向李文普开枪。而是李文普事先已经知道或
是猜到了林彪此去的结局,因此中途跳车。为什么这么说?林彪每次出行的三
原则:1。李文普随行。2。杨辰纲 (林彪的专职司机)开车。3。红旗防弹车。
这三条却一不可。尤其是,在周恩来最后与叶群通话的30分钟时,只有李文普
在现场。由于李文普的特殊身份,因此他的交代最后就成了“权威性”的铁证。
值得注意的是,林办的工作人员在交代中把周恩来及一些老帅都捎进去了。李
文普的交代是否有极大的可疑之处?
去大连?还是去广州?
去大连是林彪原先的计划。林彪在9月7日说要离开北戴河去大连,为此,
还专门派林办外勤警卫处刘某等人与9月10日去大连安排。同日,林办所有人员
都接到通知准备去大连。因此,去大连是计划内的事。此事周恩来也知道,并让
林彪好好休息,于10月1日前返回北京。林彪除毛家湾外,爱好去的地方有三个:
北戴河,大连和苏州。每年均如此。所以,如果林彪去大连,应当是很正常的,
是属于疗养,不可能最后慌慌张张,连林办的人员也不带。去广州是后来在揭发
林立果“小集团”时揭出的情况。其理由是林立果让胡萍(空军专机师参谋长)
准备多少多少架飞机等等,去广州另立中央。此事十分牵强。且不说林彪是否有
此打算,就连 黄,吴,李,邱也均未交代此事。况且,在毛泽东的威望如日中
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另立中央,恐怕林彪本人也不会同意。这到很象时林立
果这个时年26岁的年轻人十分幼稚可笑的想法。因此,林彪想去广州不成,改为
外逃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在以后的审查中也得出结论:黄,吴,李,邱等人伙
同林彪南逃,另立中央证据不足。
那么,林彪究竟要去哪?依当时林彪的心态来讲,他最想做的事就是与毛泽
东会面,也就是说,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北京。在毛泽东南巡时,林彪曾打电话
给周恩来,表示请周在毛泽东回来前通知他。林彪想去迎接毛。周表示一定通知。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毛是在10月1日前回京。)自1970年庐山会议后,毛林
关系紧张。毛开始在各方面部署打击林彪。林彪不会不知道。林彪的秘书们证实
林彪为此多次求见毛泽东。毛就是不见。一生高傲的林彪不得已请江青出面。为
其安排与毛会面。相反,毛对林彪步步紧逼。(有些是 毫无道理的)。如果用党
章的条文来要求,毛泽东南巡讲话本身,就是在分裂党。毛没有林彪阴谋的真凭
实据。这也正是他老人家最恼火的地方。耐人寻味的是此时北京已经进入临战状
态。毛泽东在北京部署了15个师的兵力准备与林彪摊派。周恩来,可能还有李德
生)曾给林彪去过电话(约在9月12日晚10点 30分),周总理还表示要到北戴河来
看林彪。但毛泽东没有同意。如果从时间上分析,这天晚上周恩来与叶群至少通
过两次电。而林彪叶群最终决定离开北戴河是在与第二次周总理通话之后。从时
间上来看,林彪于12日晚11时30分服了安眠药已经睡下。这时周恩来的第二个
电话打来,据秘书们回忆,这个电话约讲了30分钟。林彪是被叶群和林立果叫
醒的。他与周恩来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林彪或许是在最后的关头听从了总理
的某种建议,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周恩来没有料到的。证实林彪向去北京的另一
个理由是:临行前,叶群要秘书把所有与毛泽东,江青的书信,毛的指示,以
及电话记录全部带上。这好象是准备与什么人对证。
2。为什么不阻拦林彪?
九一三前林彪的北戴河驻地实际上以被严密控制。林彪的一举一动全在毛
泽东的眼中。但奇怪的是在林彪去机场前,中央没有在北戴河采取任何有效的
措施,而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却在北京布置。陆军接管北京五个机场,坦克都
开进去了。
疑点有三,其一是汪东兴和张耀祠的回忆。
汪东兴回忆与张耀祠回忆有出入。汪东兴说:晚上9点20分左右,张宏,
姜作寿将林立衡说得情况电告张耀祠,张耀祠赶到汪的办公室报告汪。然后,
汪再打电话给周恩来。周恩来问:报告可靠吗?汪说:可靠。周说:打电话通
知张宏,如有新情况立即报告。张耀祠回忆是:林立衡于晚上9点50分,到中
央警卫团部队报告姜作寿(二大队长),林立果,叶群正商量要挟持林彪逃跑,
我要找你们的负责人报告。姜于是马上报告给张宏,并在晚上10点20分左右电
告张耀祠。张立即电告汪,汪马上电告周。据张宁回忆,林立衡应该不只一次
报告给警卫部队,汪,张回忆的可能是两次不同的情况。但奇怪的是,从内容
上看似乎三人( 汪,张,周 )都相信林立衡的报告,可没有作出措施。当林彪
的专车赶到机场时,8341部队的官兵月75人已将飞机围住,但没有人敢阻拦林
彪。他们接到的命令中:没有说要拦截林副主席。
其二是周恩来的命令。
从汪,张的回忆看,北戴河的一切都要先报告周,由周决定。实际并非
如此。在中央里,周恩来是实际工作的主持人,必须报告。但同时,还有一
个人汪,张也必须报告,他就是康生----中共党务,调查,警卫部门的最高
负责人。周恩来下的封锁机场命令其内容众所周知。但这究竟是一道什么命
令?从理论上来讲,它不可能是对林彪的。256三叉戟是林彪的专机,随林
彪飞来飞去是家常便饭。如果林彪真是执意登机,这道命令实际上不起作用。
因此,可否认为,这道命令不是针对林彪。即使是对林彪,也好象是为其留
一条路。而且周恩来为什么不亲自下命令?反让李作鹏通知机场。李作鹏最
终也没有承认周恩来给过他这道命令:即必须周,李,黄,吴四人共同签署,
256才可起飞。所有的关键在北戴河和北京,而不是山海关机场。
其三是其他人的回忆。
张宁是这么说,对话如下:林立衡:首长要动,可能安全上有问题,请
你马上向中央报告。张耀祠:你有什么证据。没有证据不可以乱讲。林立衡
没有说明真情,只要求张耀祠向中央报告林彪不能动。张耀祠答应向中央报
告,但很久没有回复,据说是找不到周恩来。
这应该是林立衡第一次报告。时间应该是9点以后。这和前面汪东兴回忆
的时间是相符的。
林立衡:首长明天早晨去大连,你们千万不要让首长动。张耀祠:到底
发生什么事?不说清楚怎么向中央报?
这应该是林立衡第二次报告。时间是10点以后。这和张耀祠的回忆时间
是相符的。
大约在11点30分以后,也就是叶群,林立果已决定出发时,林立衡,张
清霖第三次电告北京。林立衡:你们再不采取措施,叶主任就要把首长带走
了啊 (大哭)张清霖:你们都是混蛋。早向你们报告了情况为什么迟迟不采
取行动。叶主任马上要走,你们立即采取措施。首长出了问题,你们要负责。
张耀祠:中央没有指示,我不好擅自抓人。总理已下令封锁机场,我只能命
令警卫部队阻止他们出北戴河。
其实,张耀祠,汪东兴不可能不知道北戴河发生的一切。除了他们北戴
河的中央警卫团不会接受任何命令。如果张宁的回忆是客观的,那么,在这
个神秘的夜晚,除了林办的工作人员全力在阻止林彪外出,而警卫部队并未
尽力。就是说,警卫部队并未象张耀祠保证的那么,阻止林彪出北戴河。相
反,如果另一个说法成立的话,其中就大有文章了。这就是,当时林立衡阻
止林彪不成,反而接到让她和张清霖也上飞机的命令。“一网打尽?”
3。256号坠机的疑点
256号在温都尔汗苏布拉嘎盆地坠毁。坠毁的原因据说是油料不够,机
组人员不齐,有些迫降动作没有做等等。驾驶员潘景寅慌忙迫降不的要领以
至机毁人亡。这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结局。最好的结局未必就是真实
的结局。其疑点是:现场考证,9具尸体均为外伤,死亡原因乃是大火窒息
而亡。如飞机油料不足,何来如此大火?按公布材料看,当时飞机尚有存油
两吨半,按正常情况,这个油量完全可以飞到温都尔汗。但是驾驶员却选择
了迫降。原因何在?9月12日晚,256号从北京前往山海关,起飞时载油15吨,
英制三叉戟飞机每小时耗油4-5吨。北京到山海关机场后,飞机共耗油2吨半。
在例行飞机检查后,潘景寅让技械师李平把油加到17吨。此时应是在晚10点
以前。李平加油时由于飞机自带压力加油接头与加油车的不配套,故没有加
到17吨。实际最少应该有15吨左右。从飞机13日0点32分起飞到2点25坠毁,
共飞行113分钟。飞行高度在2500-6500米,(注意其中在中国境内大部分为
低空飞行),平均每小时耗油4吨半到5吨。飞机飞行近两小时后,就是说,
在飞机迫降时,飞机上最少还有2吨半至5吨油。潘景寅是中国最优秀的驾驶
员之一,长期给毛,林,周等人担任机长。对他的技术不应有任何怀疑。如
果飞机有油,为何要迫降?如果非要迫降,为何又要带油迫降?稍有一点常
识的人都知道,带油迫降是极其危险的。因此,通常飞机如果非迫降不可时
(如起落架不能正常放下等),必须先把油耗尽,然后再行迫降。这是个基本
常识。由此可以断定,潘景寅在空中遇到了比带油迫降更危险的事。这个危
险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飞机已经失去控制。潘景寅经过最大努力选择了迫降地,进行这
次没有其他选择迫降。这个失去控制的原因来自外部,如遭到袭击,导致飞
机受损。佐证的情况有:飞机右翼靠近机身下方有一个直径40厘米的洞口,
呈外翻状, 据说是因为飞机翻滚爆炸时形成。但这个洞口无论如何确实像
爆炸物所制。而且,如果当地目击者的说法是可信的话:飞机是带着一团火
冲下来的。
第二:飞机起飞前已经遭到人为的破坏。佐证的情况有:飞机迫降时起
落架,减速板,及减速反推力装置均失灵。因此很可能,256号自飞上天的
那一刻起,已经注定永远不可能安全降落了。
第三:飞机迫降时,机身向右倾斜,右机翼撞地造成严重损坏,在擦地
划行约29米后, 形成跳跃翻滚,导致腾空爆炸。然后,才由于大量航空油
造成大火。由此可见:飞机迫降时无法减速,飞机机翼倾斜的方向恰巧是有
不明不白“洞口”的右翼。
林彪死了。这是一些人期望的。但他没有死在中国,他选择了异国他乡。
恐怕这是林彪自己最后清醒时的选择。他没有象彭德怀,刘少奇那样接受毛
泽东给他最后命运的安排,他用独特的死亡把毛泽东从神坛上推了下来。
256三叉戟坠毁前,飞机上没有博斗。似乎所有人都等待命运的最后时刻。
除了林家三人,刘沛丰,潘景寅,杨辰纲外,还有三人,我们也应该记
住他们的名字:李平,空军三叉戟飞机机务中队副队长,技术精湛。时年33
岁。张延奎,空军第一流机械师,时年26岁。邰起良,空军三叉戟机务中队
副队长,时年36岁。
国家主席与接班人之争
从表面上看,毛林交恶的直接起因是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其中心
是“天才论”和设国家主席。其实,“天才论”是幌子,国家主席问题是实
质。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在组织上打倒刘少奇合法化后,毛林关系开始起
微妙变化。第一个信号是,十一中全会公报中的三个副词“天才地,创造性
地,全面地”被毛从公报中删除。其实,这三个副词并非林彪的发明,林彪
是在67年毛主席语录的再版前言中运用了这几个副词。由于林彪在文革中的
特殊影响和作用,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林彪的话。后来,毛在1970年10月与斯
诺的谈话中也谈到当时需要一些“个人崇拜”。公报也好,再版前言也好,
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如同打倒刘少奇一样,也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产物。当
年,在上百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除了陈少敏一人投票反对打倒刘少奇,
其余全体都是赞成票,周恩来还代表中央对刘少奇的审查工作做结论,并高度
赞扬江青。尽管这些特定时期的产物后来被证明是错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
可以理解的。同样,对林彪的再版前言也应该放在当时的环境中理解。
1。九大报告
毛泽东在文革中指哪打哪,打谁谁倒。其奥秘在于一文(中央文革)一武
(以林彪为代表军队。主要是原红一方面军)。刘少奇被打倒后,新的问题出
现:是继续革命,还是发展生产,稳定社会。这是中央文革与林彪,周恩来,
陈伯达等人的分歧所在。毛似乎又成了仲裁人。
1969年2月,毛召集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和文革一班人开会商定九大政
治报告起草问题。毛指定报告由林彪负责召集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谈要点,
陈主笔,张,姚协助。陈是按林彪谈话的思路起草。后因江,张,姚与陈矛盾
激化,毛采用了张,姚的稿子,陈伯达的草稿被毛退回。从表面来看此事似乎
仅仅是张,江,姚与陈的矛盾,实质上却是毛给了林彪一个不软不硬下马。原
因在于陈的报告基本上是林彪的思路。后来负责此事的康生为了在毛林两面讨
好,基本上不参预报告的起草。等张,姚报告完成后,康生特意打电话给林,
一方面表示不完全赞同张,姚的报告,需要修改,另一方面又说该报告在短时
间拿出来也不容易。两头不得罪。而陈伯达却就此失宠于毛,以至于他认为自
己都有可能不能进常委。新形势下需要新的势力平衡,陈一年后在庐山翻车与
此有直接关系。
现在看来,陈的报告中更多的是强调发展生产力。陈报告的题目是“为把
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实际是当时林彪主张的要点:
“要搞民副国强。报告可从人民,国家的角度去讲问题”。按理说林彪的主张
应该向毛汇报。而后来张,姚的报告实际上是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
命”理论的系统总结。这与陈伯达最初的报告有很大不同。暂不说陈在文革中
有多大罪责,如果仅从报告本身看,陈的报告应是较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林彪
对毛此举极为不满,以致于在会上念的有气无力。用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
要相信那些大秀才的”。正因为林彪对自己原报告内容被否定不满,故直到念
报告前对张,姚的文章始终连看也没看,只要老毛同意林彪就念。
在1973年党的十大上,周恩来曾说:“九大政治报告是毛主席亲自主持起
草的。九大以前,林彪伙同陈伯达起草了一个政治报告。他们反对无产阶级专
政下的继续革命,认为九大以后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这是刘少奇,陈伯达塞
进八大决议中的国内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
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修正主义谬论在新形势下
的翻版。林彪陈伯达的这个政治报告,理所当然地被中央否定了。”这段话从
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毛林关系首次裂纹应在九大报告问题上。
2。 林副主席的第一个号令
在起诉林彪的反党文件中(1971年),林彪1969年10月18日发出的有关军队
加强战备(从20日开始)的命令是第一个罪状。
1969年的大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自8月新疆铁列提克事件后(此事实际上
是苏联对中苏在珍宝岛军事冲突的报复。我军一个边防巡逻队,相当于一个加
强排全部阵亡。)中苏边界危机一触即发。国内的一些省份武斗十分激烈, 军
委为此发布的七。二三公报措辞非常严厉。毛泽东本人从当年3月起,也多次强
调要准备打仗。10月15日政治局会议决定进行大规模疏散,17日,周恩来代表
中央向几位老同志宣布毛泽东的疏散决定,日期定为10月20日。
10月20日是苏联代表团抵京的日期。中央一致认为苏联有可能利用谈判
做掩护,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林彪于10月16日离京赴苏州。18日向黄永胜
等人发出指示。当时中央,包括毛泽东本人也相信苏联可能利用谈判做掩护,
发动袭击。林彪作为军委的直接负责人下达有关军队的指示是理所当然的。更
何况,当时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备战工作已成为头等大事。而所谓林副主席
的第一个号令中所涉及的内容全为军队战备的细节,诸如准备反坦克武器等等,
全无政治内容。因此,把林彪10月18日的指示,看成林彪反党阴谋活动前的
一次演练过于牵强,也不符合事实。后来对林彪集团的审讯中,没有这条。
理由是证据不足。因为叶群的确将林彪的指示电告汪东兴。而毛泽东所看到
的军委办事组战备汇报,是当时总参副总长阎仲川提交的,不仅林彪不知,
连黄,吴,李,邱都不知此报告是用“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上报的。
但从后来的情况看,毛对林的这个指示十分不满。毛是在19日看到军委
办事组的报告,看后让汪东兴把它烧掉,汪东兴不敢烧,毛自己烧了,而且
连文件的信封也要烧,被汪劝阻。当汪将此事报告给周恩来时,周十分惊讶,
并将此事电告了林彪。对林彪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此时,林彪与周恩
来的厉害关系是一致的。不然,周恩来也不会将此事告诉林彪。做个心知肚
明岂不更好?
3。接班人问题
九大中,全中国,全世界都已知道林是毛的接班人。可是毛自己却在此
时对接班人产生了疑虑。毛此时好象开始更中意张春桥。
以下有几种版本,读者自己判断。
1969年九大后,毛在与林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了林后的接班人问题,曾提
到张春桥。毛问林彪:总理年龄大了(时年71岁),你考虑过他的接班人没有?
林说:没有。毛又问:那你看小张怎么样?林彪一听此话,什么也没说,调头
就走了。另一说法:九大后,毛曾问林:你看将来谁当总理合适?你将来交班
交给谁?林彪没有思想准备,说:我没考虑。毛说:我看就是张春桥。林彪不
说话,片刻,林直言:还是跟毛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人更可靠。毛无疑是在试探
林的反应,而其心中究竟考虑的是张春桥,还是江青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
肯定,张春桥听命于江青。而且毛就是想让江青接班,老人家自己也实在无法
说出口。在政治上,毛对江青是疼爱有加的。从以后的实际中也表明了这点。
彭德怀反对大跃进,要打倒。刘少奇有“野心”,要打倒。陶铸当“保皇派”,
要打倒,邓小平搞“翻案”,要再次打倒。而唯独对江青,却是:“江青有野
心”,但是要“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
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老人家当年如果能对其他与之分歧者都采取如此宽
大的胸怀,那该多好呵。最后,林彪终于还是栽了。栽在反对张春桥的斗争中。
当九一三后,江青成了反林英雄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岂知,强中更有强中手。那是后来的事。
4。林彪能不能当国家主席?
“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这是老人家最后给林彪的定案。急于当国家主席
就是急于夺权。我们先暂不说林彪想不想当国家主席,先说林彪能不能当国家
主席。
作为当时的林彪,只具备当国家主席的政治条件,而不具备其他条件:
其一,林彪的身体状况较差,源于38年枪伤,中枢神经严重受损。可以说
是个半残废。
其二,林彪极不愿与外国人打交道,有其身体的问题,也有性格的问题。
其三,国家主席是个行政职务,理应由党务或政务人员出任,林彪是职业
军人,在政务上没有任何经验,这点他不会不知道。
其四,刘少奇被打倒的前车之鉴林彪记忆犹新。当后来毛泽东说要当也应
让董老当,足以表明未来的国家主席已是虚职。
因此,从法理上讲,林彪能当国家主席。任何一个年满35岁,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可当国家主席。从现实讲,林彪又不太可能
去当这个主席。即使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也不是什么过错。总不能因为后来张春
桥想当总理,在宪法中也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设“总理”吧。谁想当是一回
事,选谁当是另一回事。
明代朱元璋因为李善长,胡惟庸两任宰相权力太大,最后,干脆取消宰相
一职,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毛泽东因为不想让林彪当国家主席,要修改宪法。
这恐怕不是老人家自誇的“阳谋”吧。况且最早提出“国家主席”问题的是周
恩来,而非林彪。在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关于国家主席问题讲过五次,其中第
一次,第二次,第五次是专门针对周恩来单独讲的,第四次是在政治局全体会
议上讲的。只有第三次是针对林彪讲的。以汪东兴为例,第一次,就是毛派汪
东兴回北京传达老人家关于修改宪法,不设“国家主席”指示,但直到庐山会
议,汪东兴本人还是积极主张设“国家主席”。可见,老人家在此问题上是多
么孤立。连身边如此亲近的“保镖”都体会不到老人家的“阳谋”,反而积极
支持林彪,周恩来及政治局多数的“阴谋”。林彪的用心何其“毒”也。
我们再看看老人家是如何看待国家主席的。
“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如果理解的不错的话,此话应该翻译为,
“我不能再当国家主席。因此,设国家主席是错误的”
“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此话应该翻译为,“我都不想
当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设国家主席?”
“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
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老人家说得太精辟了。只是后来还是不断
有人要上这个炉火去心甘情愿去烤,烤不上还不高兴。
1970年8月,庐山会议,没有人提议林彪担任“国家主席”。
原 文 刊 载 于 南 风 窗 杂 志 四 月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