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第一艘SSBN——乔治。华盛顿号
弹道导弹核潜艇(以下简称SSBN)被誉为是大国重器,只有五大国海军才拥有像样的SSBN。但在60-70年代美苏核竞赛最激烈的阶段,美苏曾倾国之力建造这些昂贵的金鱼,建造速度几乎和中国海军现在以“下饺子”著称的056型护卫舰(2013年,一年10艘)相当,一年造10艘,不叫稀奇。
1959年,美苏之间冷战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这一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飞赴莫斯科,参加了一个博览会,在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一同参观一个自动化香肠车间,尼克松当时故意问道:“你们苏联有吗?”素以口无遮拦著称的赫鲁晓夫一席话着实吓坏了这位后来的美国总统,“我们正在以造香肠的速度造导弹!”
但尼克松没有告诉赫鲁晓夫的是,美国人正以造香肠的速度建造SSBN。1959年6月,在原计划建造的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鲣鱼级的二号艇基础上,加了40米的舱段和16枚北极星A-1潜地导弹的乔治。华盛顿号下水了,人类有史以来进入了SSBN的时代,5艘乔治-华盛顿级于1959到1960年间下水。
这是后来被美国骄傲的称作“41 for Freedom”的41艘北极星潜地导弹SSBN建造的序幕。1959到1961年,5艘乔治-华盛顿级的改进型——伊桑-艾伦级开工,在1961年,连同最后一艘伊桑。艾伦级和9艘新建的拉斐特级,美国在这一年一口气开工了10条SSBN,1962年,9艘拉斐特级的改型——麦迪逊级(共10艘)开工,到1965年,麦迪逊级的改进型——12艘本杰明。富兰克林级全部开工。
“41 for Freedom”于1959年到1967之间全部服役,年均建造速度达到了惊人的近10艘。相比而言,苏联的第一种SSBN——658型“H(旅馆)”级虽然也是1959年下水,但1960年才完工,它的首艇就是家喻户晓的“寡妇制造者”——K-19,故障频出的旅馆级只建造了8艘,每一艘只能携带3枚R-13或者R-21潜地导弹,射程、威力和单艘携带16枚北极星系列潜地导弹的41条美国金鱼相比相形见绌。
真正让苏联迎头赶上的是1966年首艇下水的667A型SSBN,苏联的第二代SSBN。因为酷似美国的“41 for Freedom”,美国人将其命名为“Y(杨基)级”,长得像杨基佬呗,但不管怎么说,能够携带16枚R-27/SS-N-6潜地导弹的杨基们总算赶上来了,1967年到1974年间一共完工了34艘,年均近5艘。
这种你争我赶的游戏,持续到了80-90年代。1981年到1996年,美国海军不紧不慢的接收了18艘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SSBN——俄亥俄级,单艘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IID-5型潜地洲际导弹,俄亥俄级和这种潜地导弹的组合实力超群,迫使苏联用更大的资源建造SSBN。
70-80年代,苏联用了两种策略建造SSBN。第一是拼数量,1972年到1992年,总共43艘的667B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德尔塔)级”陆续服役,年均建造数量约2艘,但总量依然是单级艇中的世界第一,最后一艘D-4型K-407艇新莫斯科夫斯克号是1992年才服役的,7艘D-4现在仍是俄海军的主力。
667B型的出现,对苏联的海基核力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新型R-29系列潜地导弹的使用,这些潜艇可以在白海打击美国本土,无需绕过北约重点设防的GIUK(格陵兰-冰岛-英国)防线,另一方面,由于R-29是液体燃料潜地导弹,为了让重达90吨的巨无霸——R-39/SS-N-20“鲟鱼”固体燃料潜地导弹上艇,前所未有的海中巨兽——941型台风级出现了。
在俄罗斯,台风级的设计代号是“Акула”(鲨鱼级,音译就是阿库拉),其实美国人将971型攻击型核潜艇命名为阿库拉级完全是张冠李戴,但总的来说,过大的水下排水量,也只能携带20枚“鲟鱼”,台风整体上其实并不算成功,总共只建造了6艘,最后一艘台风——谢韦尔斯塔利号要比最后的D-4型更早服役。
现在中国海军在稳步建造094型乃至096型SSBN,但比起美苏不计成本在60-70年代疯狂建造来说,差距还很远,当然和那个核战一触即发的年代相比,现在和平和发展依然是主流,时过境迁,重温这段历史也只能当讲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