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布什在中东问题上的暧昧态度 |
送交者: 都人 2002年04月16日16:16:5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近日中东以巴局势的发展,已经达到过一天就少一分和平指望的地步。美国的利益取向,是左右中东局势的关键,作者指出,布什政府在处理中东问题上态度暧昧,是出于美国内政和外交的需要,布什需要将奥萨马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描绘成邪恶之源,并维持国际上某种程度的“恐怖主义”威胁,作为继续“反恐”战争的口实。只要这个情况没有改变,很难指望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毫无疑问,中东局势已经恶化到极其危险的状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巴关系从功亏一篑的戴维营和平谈判,到今天你死我活的血腥冲突,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国际共同看法之外,美国许多政客,包括当年帮助以色列和埃及和解的卡特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都结论说关于中东局面糜烂,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布什上台之初,对日益恶化以巴冲突采取袖手旁观的“无为而治”政策。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除了非常短暂的“反恐统一战线”时期,又采取明显偏袒以色列的态度,放任萨隆政府对巴方采取极端强硬手段,导致冤冤相报的暴力恶性循环,以致于今天的危局。 以色列对巴方控制区域发起肆无忌惮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引起全球舆论反对,阿拉伯及回教世界民众的反美情绪更是不断高涨,迫使华盛顿不得不放出几句狠话,要以色列撤军,并派出国务卿鲍威尔启程前往中东斡旋。可是仍然可以看出布什的态度暧昧。 在世上所有国家纷纷谴责以色列的暴虐行为之际,美国仍然将局面恶化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巴方。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民事和军警组织结构被以色列全面摧毁、大量巴勒斯坦平民遭到以方残害虐杀的同时,白宫仍然继续要求阿拉法制止巴方的“恐怖”行动,成为伪善和逻辑矛盾的典范。
中东局势到达今天的地步,不仅以巴两方人民各自惨遭重大伤亡损失,美国的国家利益显然也受到了深刻的伤害。推翻伊拉克萨达姆(编按:新加坡华文媒体译为胡申)政权的近期目标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反美心态和意识的深化,对美国的长远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布热津斯基近日在《纽约时报》等主要传媒渠道上公开呼吁布什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立即采取主动,以逆转美国利益受到的损害,并批评布什的中东政策是“战略性的杂乱无章”(strategic incoherence),伦敦重要的保守派刊物《经济学家》周刊刊登关于美国犹太游说势力和美国国家利益冲突的专评,英国《独立报》发表社论《布什在玩火》,等等,都表明中东冲突已经损及美国的自身利益。 可是即使是所谓“民主”政府,也绝不能保证它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萨隆和布什政府都是例证,显示政治私利常常超越了真正国家利益。在萨隆集团,这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实现一小批极端右翼分子的“大以色列”之梦,而使得大多数以色列公民的利益遭到严重威胁。
据估计,这一保护政策挽救的每一个美国钢铁界饭碗,将导致其他行业损失至少十数个工作机会,从国家总体来说,得失一目了然。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奥尼尔因此强烈反对这一决定,在白宫内部造成很大争执,有可能不久就会导致奥尼尔的辞职。但是布什政府仍然坚持这一决定,其原因无非是钢铁工业集中在几个关键性“战场州”,对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和和2004年布什本人的竞选连任有重大干系。 布什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或曰“战略性的杂乱无章”,也和布什集团的政治私利有直接关系。布什坚持偏袒以色列,除了面临中期选举而受到美国犹太势力左右这一美国国内政治传统,还有更大的政治因素。 先讲一下,布什上台初期对中东问题的“无为”政策是对克林顿任期末尾的积极干预外交的反动。共和党当权派对克林顿的许多外交政策(特别是重视中国而忽略日本),早就深恶痛绝,同时对克林顿绯闻不断却仍然民望中天咬牙切齿。所以布什政府一上台,就逆转克林顿的许多外交政策,中东政策不幸为其中之一,更是因为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伦姆斯菲尔德等右翼干将,向来敌视阿拉法和巴解组织。 九一一事件,是布什政府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这一恐怖袭击,固然是美国的飞来横祸,使得美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无庸讳言,对布什政府而言,九一一却成为一笔政治上的飞来横财。
九一一之后,布什的政治命运一夜间改观,布什班子抓住这一天赐良机,经过出色的政治运作,利用“反恐”大旗,彻底扭转了布什在国内的政治弱势,同时在国际上大肆扩张美国的军事影响和军事存在,大大加速了美国“世界帝国”雏形的出现。 就像廿年前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一下子扭转了铁娘子撒切尔夫人(Mrs. Thatcher)的政治风水,“反恐”战争成为布什政府获得民众支持的法宝,并使得共和党右翼得以借机贯彻许多平常情况下极难实现的国内外政策,诸如大肆扩展军备和增加军费,并且以此置民主党于被动地位。 《纽约时报》就不客气地指出:布什政府正在利用“反恐”战争作掩饰,来推行其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由于美国的高科技优势,“反恐”战争的军事风险看来不大。所以出于内政和外交的需要,“反恐”战争的不断持续,是布什集团的政治利益所在,也是布什在中东问题上暧昧态度的根源。 从意识形态上说,《洛杉矶时报》早就指出:萨隆“劫持”了布什的“反恐”理论,得以有恃无恐地推行他对巴方的强硬镇压,而不必担心布什白宫的批驳。 从实际政治讲,布什需要将奥萨马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描绘成邪恶之源,并维持国际上某种程度的“恐怖主义”威胁,作为继续“反恐”战争的口实。只要上述情况没有改变,很难指望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