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反東擴普京出奇招,俄入約絕地大反攻
送交者: 馮玉軍 2002年04月17日18:04: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俄羅斯將於5月底全面加入北約,資深研究人士對此深表震驚,稱此舉有可能全面打破俄經營多年的外交戰略布局——

反東擴普京出奇招,俄入約絕地大反攻

4月12日,剛剛結束訪俄的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向新聞界宣布,俄羅斯與北約已就建立"新型合作機制"達成一致,俄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布什同意5月底在羅馬舉行俄羅斯與北約首腦會議,並簽署相互關係新協議。貝盧斯科尼表示,新成立的“俄羅斯-北約委員會”將使俄在北約重大安全問題的決策上享有發言權,對所有關繫到北約的國際問題和地區危機共同做出決定,從而使俄羅斯與北約19個成員國融為一體。他宣稱"這是俄羅斯全面融入大西洋防務體系的第一步,是重大的歷史性轉折","下一步就是俄羅斯加入北約了"。布什也表示,舉行北約-俄羅斯首腦會議,“將有助於突出顯示俄羅斯與西方、俄羅斯與北約以及俄羅斯與美國之間已經發展起來的新型關係”。

這一事態表明,自去年以來俄多次提出改善與北約關係的建議終於有了結果。但俄羅斯與北約即將建立的新合作機制真的可以體現俄與西方關係“質的飛躍”嗎?俄羅斯真的會完全加入北約嗎?北約成員特別是美國會因為俄羅斯的加入而放棄對這個“歐亞帝國”的遏制與圍堵嗎?俄羅斯與西方真的可以成為“夥伴加兄弟”嗎?

第一部分:俄與北約接近各有所圖

俄羅斯與北約關係的升溫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各界人士對其評價不一。有人認為,普京上台以來多次宣稱俄羅斯屬於西方文明,因而此次與美國和北約改善關係的實質是“倒向西方”。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成份,但我們還要注意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首先,歷史上俄羅斯的國際定位始終處於一個矛盾狀態,斯拉夫派、西方派和歐亞派對其對外政策取向都有着重要影響。自9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外交思想中歐亞思想漸居主導地位,目前普京的實際外交政策仍是全方位的平衡外交,與美歐以及北約關係的改善並不意味着其完全倒向西方;其次,儘管目前俄國力下降,但俄羅斯的大國意識仍然十分強烈,普京政治理念的核心就是實現國家復興,因而不可能再做西方的“小夥伴”;第三,俄羅斯人、特別是大多數政治精英對“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和“科濟列夫主義”所帶來的恥辱與失落仍然記憶猶新,不可能在傷痛未愈之時就重蹈覆轍。

筆者認為,此次俄與北約關係的改善是普京執政以來對外政策調整的自然延續,是普京在國際形勢轉折之際、俄羅斯國力衰微之時,為實現國家振興創造良好外部環境而韜光養晦的重要選擇,是俄羅斯外交史上“哥爾恰科夫思想”的現代版本。其意圖主要是:

1、牽制北約第二輪東擴。明年第二輪東擴勢在必行,美國借東擴“遏俄控歐”的目標不可更改。俄在無力阻止的情況下轉而提出改善關係,意在以攻為守,質疑北約這一“冷戰遺產”繼續存在和進一步東擴的合理性。俄安全會議秘書魯沙伊洛去年11月20日強調,“北約一方面表示俄不再是對手,另一方面卻又繼續東擴,這是不合乎邏輯的”。 2、借共同“應對新挑戰”促北約轉變性質。“9·11”後俄突出強調恐怖主義等“新型威脅”,意在表明北約的“軍事同盟”性質已落後於時代。俄力圖借反恐合作促使北約向適應“新威脅”的集體安全機制轉變。俄國防部長謝·伊萬諾夫去年11月17日強調,“如果北約認為安全威脅確已改變,來自俄的威脅不存在了,那就必須改變北約本身”。俄前第一副總參謀長馬尼洛夫批評“北約無力組織與新型威脅的鬥爭”,俄國家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則指出,“必須建立一種包括中、印參加的新安全結構以取代北約”。 3、借與北約合作貼近與歐洲國家關係。俄認為“9·11”後歐洲國家反應遲鈍,美則不顧“統一的歐洲安全政策”而獨立行事,歐美之間產生間隙。近期俄一些外交智囊建議,俄在安全上應通過與北約的合作鼓勵歐洲的“防務特性”、強化北約的政治性質而淡化美主導的軍事集團色彩;在經濟上應強化與歐盟的聯繫,防止因俄美關係調整而將俄歐關係“降到第二位”。

  從北約方面來看,其意圖主要是:在國際反恐合作等問題上鼓勵俄羅斯的“積極表現”,使其發揮北約和美國自身難以發揮的“獨特作用”;通過加強合作消除俄的對立情緒,避免因明年第二輪東擴導致與俄羅斯的關係陷入難以挽回的“僵局”;對俄羅斯多次提出改善關係的要求有所回應,防止在與俄的“外交博弈”中無牌可出。而美國則力圖在借反恐戰爭實現全球地緣戰略部署、進一步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同時,不要把俄羅斯“逼上梁山”。

第二部分:俄難以真正融入“跨大西洋安全體系”

儘管俄羅斯和北約都表現出加強合作的意願,但各種現實決定了俄羅斯不可能完全融入“跨大西洋安全體系”。

  一、俄羅斯自身難以“入約”。首先,北約成員國都遵守相同的價值觀和社會標準,這些標準目前俄遠未達到。其次,“入約”必須完全改變軍隊的基礎結構體系,俄對此無法接受。第三,“入約”可能破壞俄經營多年的外交戰略布局。俄著名政治學者費德羅夫認為,“俄加入北約將會損害同中國等戰略夥伴的關係,這是目前俄不想看到的”。

二、北約並不想接納俄為平等成員。這不僅由於西方仍對俄抱有戒備與防範心態,更由於北約成員擔心在目前決策機制下,俄一旦擁有“否決權”將使北約喪失行為能力。因而羅伯遜去年11月25日表示,“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假定前景可能破壞北約團結”,北約仍將在“97年協議框架”下與俄發展關係。11月28日,北約高官在總結羅伯遜訪俄成果時強調,“斷言北約與俄羅斯未來的形式與性質還為時尚早,北約對此尚沒有正式立場”,“但可以肯定,在任何情況下,北約都不會賦予俄羅斯對北約決策的否定權”。今年3月初,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和美國駐北約高級官員最近在訪問立陶宛時都強調,北約與俄羅斯的新合作機制只限於在反恐、武器擴散等領域的合作,不會讓俄羅斯對北約重要問題享有否決權。已經成為北約成員的波、匈、捷三國也堅持反對俄加入北約。捷克總統曾指出,“俄羅斯的加入可能導致北約像聯合國和歐安組織一樣無所作為。”

三、雙方間現實問題難以解決。在東擴問題上,北約決心已定,難以更改。而俄仍稱東擴是“歷史錯誤”;儘管北約在“9·11”後對俄車臣行動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但在人權等問題上仍有保留。俄與北約國家已因此幾次發生口角;儘管普京對美借反恐戰爭在俄周邊布下“蟒蛇套”、竭力對俄進行圍堵沒有公開表示不滿,但實際上俄羅斯卻暗中加緊了戰略部署,與美展開了新一輪“爭奪戰”。

上述種種表明,即將建立的俄羅斯與北約關係新機制不會消除雙方的戰略矛盾,俄羅斯與北約發展不會是光明坦途。

第三部分:一旦擁有決策否決權,俄將使北約喪失行為能力

普京執政以來,相繼出台新版《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想》、《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和《俄羅斯軍事學說》,對對外戰略進行調整,其重要目標就是為俄羅斯的復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實際政策上,普京在繼續拓展全方位外交的同時,將重點放在改善在葉利欽後期陷入停滯狀態的對美和對北約關繫上。去年年中以來,俄在改善與北約關係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去年7月16日,普京表示他主張在歐洲建立一個統一的安全空間,為此,“要麼像解散華約一樣解散北約,要麼北約接納俄羅斯加入,使俄成為制訂和起草決定的平等參與者。”

“9·11事件”後,普京以國際反恐怖合作為突破口,力圖全面調整與北約的關係。9月26日,普京訪問德國,呼籲西方政治家以全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嶄新的世界。在被問及莫斯科是否尋求加入北約時,普京說:“一切都取決於開出的條件。西方再也沒有拒不舉行這種會談的理由了。”10月3日,普京在布魯塞爾出席第8屆俄歐雙邊首腦會議時表示,“西方認為,北約現在已經是一個政治性大於軍事性的組織。如果這一進程得以實現的話,這將改變許多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會更全面的加入這一進程,並準備與北約“從性質上改變我們的相互關係”。

俄羅斯在反恐怖合作以及與北約關係上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在北約內部也引起了一些回應。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去年10月3日與普京會談後強調,“現在我認為北約與俄羅斯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深入和實際合作將在我們之間建立一個獨特的關係。”11月17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致信北約各成員國首腦及普京,建議全面提升北約與俄羅斯的合作水平,賦予其以“新的性質”。

但俄羅斯與北約有關新關係框架的磋商異常曲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堅決反對讓俄羅斯獲得對北約決策的否決權。近一時期來,普京或通過熱線電話、或通過親自會晤,就俄羅斯與北約關係與北約重要成員國的首腦都進行了頻繁的磋商。本月初,在索契會晤到訪的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時,普京提出了召開俄羅斯-北約首腦會晤的建議。俄外交部稱,新型合作機制必須具備"平等"的特點和共同決策的原則,但這一要求能否得到滿足,卻絕非俄羅斯一廂情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