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9年。这一年注定是我国近代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已经诞生了八年的北洋政府刚刚换上了第四任总统;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宣告结束;也是在这一年,我国首次以胜利者的名义站上了国际大舞台。
而在此之前,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便一直遭受着列强的欺辱,国土也几乎被各种不平等条约瓜分殆尽。而除此之外,我国民众们希望中华复兴的情绪也被压制到了最低处。
可是,到了1919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一年我国成了“一战”中的胜利者。也是因此,那些饱读诗书的学生们看到了中华崛起的曙光。
但有时候,总是会事与愿违。
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学生们心中“中华崛起”的希望也被破灭了。
会议上,西方诸国准备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尽管当时的北洋代表团以在全力驳辩,但还是没有任何效果,西方仍以蛮横的态度逼迫中国在合约上签字。
签完字,等消息传回国内后,国人的不满情绪爆发了,其中最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学生们。因为他们刚刚接受民主思想,对西方列强的做法十分厌恶。于是,学生们便开始集会、游行、示威,并大肆宣扬“中国就要亡了”。
这个时候,俄国的“十月革命”已接近尾声,并已传进中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摆在眼前,学生们仿佛也已经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暴力”便成了部分学生绝望的呐喊。一部分愤怒的学生冲进了章宗祥的家,痛打了章宗祥一顿;有的学生则进了曹汝霖的家,放火烧了他的院子,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这一天,刚好是1919年的5月4日,也是在这一天,一场席卷整个中国的运动开始蔓延。
其实,当时的北洋政府是命令禁止游行活动的。
既然如此,那北洋政府为什么没有采取抓捕的行动呢?
比如在学生们殴打章宗祥时,章宗祥就曾求救于他边上站满的那一排军警,但这些警察却没有帮助章宗祥;再比如在“火烧赵家楼”一事中,围墙边上就站满了真枪实弹的军警,但在事情发生后,军警们还是选择取下了刺刀,退出了子弹。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跟北洋政府的“私心”有关,北洋政府希望学生游行引发国民舆论。因为只有这样,北洋政府才能在国际的谈判席上获得主动。也是因此,北洋政府才能以“国民反对过激”为由,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
言归正传,前文提到了“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因“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这才引发了学生们大肆宣讲“中国要亡了”和五四运动。
但笔者认为,以这个作为理由而发动“五四运动”是不充分的。
因为“巴黎和会”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会议。
当时,参加会议的国家被众列强分为三等,第一等国家可以派5个代表开会;二等国家可以派3个代表;而三等国家却只能派2个代表。虽然说,当时的北洋政府去了5个人参会,但最后还是被列强告知中国是三等国,只能派两个代表。
简而言之,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在列强眼中就是一个三等弱国,是注定分不到胜利果实的。
当时,能够涉及到中国利益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可是,日本却是当时西方列强眼中的一等国。
前文所提的“西方列强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其实就是指德国人手中的中国青岛和胶济线铁路权,也就是在山东的权益。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要求把山东权益收回,自然是十分正确的。但以当时的情形来看,作为强国的日本会向中国妥协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这“山东权益”实际上早在1915年时就已经被日本从德国手中抢去了,日本人也已经控制了将近五年的时间。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说没能拿回失去的“山东权益”而已,中国也不会因这五年前失去的权益而亡。
所以说,当时有些学生大肆宣扬“中国就要亡了”,其实是不符合当时的实情的。
实际上,当时学生们出来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没有达到国人的期望,是政府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向列强表达过强硬的立场。也就是说,学生们的愤怒是出于中国政府外交上的软弱。
但没办法,弱国无外交,积弱的中国在当时也不可能会有太多的话语权。
民国,如果就以文明来说,这绝对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发生直接碰撞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