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印度采取迂回策略?暂停军事挑衅,改从3个层面争夺高端制造业
送交者: 力挽狂澜 2021年03月11日19:28:2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印度在2020年受了不小的“内伤”。不仅GDP衰退8.9%,而且由于没能控制住疫情,导致内部多个矛盾集中爆发。譬如印度工人抗议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占印度总人口80%的农民持续抗议新德里发布的三条农业法令。

虽然陷入困境,但印度的侵略野心反而高涨。诚然,挑起边界冲突的结果依然是被教训,但也令印方产生加速新一轮扩军和购买新装备的动力。目前印度军方就在试图引进美国的ISTAR战场和地面监视飞机平台,以便为越境打击做好准备。以低效著称的印方一方常态,对这笔军购展现出户急迫态度。

为提升军事实力,印度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国产ISTAR系统。包括雷达、通信、电子等装备的研制已经进行将近2年的研究。除此之外,印方还组建了研制NetraMK.2预警机团队。印军试图在二手A320科技基础上鼓捣出国产预警机。

美印关系的持续升温,让印方能够接触到一些高科技。但决定军工水平的天花板,依然是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战略根本就是照抄最大邻国的作业。其中就包括这一条基本原理:采购国产军事装备是对本土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和提升。尽管画虎不成反类犬,但不可低估印度的努力和潜力。

取代“大陆制造”已经成为新德里的阳谋。即便不能取代,也要从蛋糕上挖下一大块。现在的国际形势对印度有利,新德里又迎来了良机。

 1、美国鼓动盟友对华进行“软脱钩”,印度尝到甜头

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家三星已经关闭在华所有手机生产工厂,把生产基地转向印度和越南。日本也在积极推动经济方面的对华“脱钩”。2020年4月开始,日本开始拨出专款,帮助在华日资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印度。

在美国决定遏制最大竞争对手的背景下,印度不仅联系了超1000家美企,向其推介印度的“优势”,还顺势采取了卑劣手段,譬如以提高进口关税作为肮脏的武器,迫使中资厂家成批前往印度设厂,以便降低成本,在当地销售手机。包括小米、OPPO、VIVO等在内的厂商都在印度当地进行大规模投资,产能相当大。

印度等国不停挖墙脚,需要值得警惕的一个数据是,2020年我国手机产量比2017年足足下降22.24%。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印度对华经贸联系持续加强,新德里从“邻国效应”获益

2020年印度对华贸易总额达到777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不再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2020年印度对华进口价值587亿美元商品,这一数额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国与阿联酋的总和。而这还是在莫迪当局封禁数百款中企应用软件之后取得的,新德里还一度暂停对中资的审批。

“邻国效应”在发挥作用。印度在经贸上被牢牢吸附在崛起中大国的周边,犹如卫星围绕行星运转。东方大国不仅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而且2021年GDP增长率很可能超过8%。

另一颗卫星越南醒悟得比较早。自从1991年恢复对华关系以来,多采取直接“复制+粘贴”方式抄作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甚至计划在204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印度没有更长远的目标,但每走一步都要获得实惠,绝不肯吃亏。印度已经决定陆续恢复审批来自中企的投资。抄作业速度的确比越南要慢,但慢工出细活。

只有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到工业的转型,才可能改革成功。这并不是秘密,因为全世界都看到了东方大国的经验。而印度凭借庞大的人口——尽管购买力依然低下——是最有希望复制奇迹的国家。

基础实施薄弱、营商环境恶劣、能源资源匮乏等,虽然是印度的短板,但假以时日,只要下定决心,并非没有改进的空间。

3、印度意识到崛起的关键是制造业,直接明抢暗夺

美国是能脱钩而不愿放弃巨大利益,印度则是虽不能脱钩但明抢暗夺。莫迪早就将首批25个行业列为重点发展目标,并给予优惠。

如果说日本的“雁阵模式”已经破产,那么印度就更加不愿意老老实实从低端做起,而是希望一步到位,直接争夺高端产业。据《华尔街日报》2月24日报道,新德里宣布拿出近10亿美元,试图吸引计算机制造商落地印度进行生产。印度野心昭然若揭,就是缩小贸易逆差,从最大邻国那里争抢制造商。

印方直言不讳地承认,就是要把世界前五大企业都吸引到印度,以终结目前8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绝大部分都要依赖对华进口的局面。

印度并不满足于组装手机和电脑,开始直接抢夺产业链。过去数年,新德里逐步提高上游电子零部件产品的关税,迫使电子零部件的工厂向印度迁移。

对于印度,一定要警惕,不要把我国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工厂成为电子产业链全面向印度转移的平台。

如今的局势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尽快实现卡脖子技术(核心科技)的攻克与掌握是当下的最大课题。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印度追赶的脚步。

印度周期性地在边界挑事也不会停止,因为其狼子野心不会消失。只要本土企业能够替代中企,印度会毫不犹豫地出阴招狠招,譬如封禁中资APP,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印度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反而刺激了印度相关产业的成长。

因此,必须禁止上游核心电子零部件厂商到印度投资,必须禁止向印度转移高利润产品生产线,譬如显示面板、光学与声学器件、芯片等等。只能允许低水平、低技术的工厂赴印度建厂。

现在的莫迪当局似乎有点开窍,没有紧跟美国的“战略竞争部署”,而是若即若离。由美国主导的“印太”安全架构逐渐形成,缺少不了印度。是否积极参与“印太战略圈”,取决于美国能够给予什么好处。可以说,印度的“退”,是为了“进”。对美国如此,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如此。印度现在急需补血。

恢复冷静的印度更难对付。经济合作无关友谊,是为下一次较量蓄力。可以预言,印度迟早会成为“次级强权”,必须对印度的发展保持足够的警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075两栖攻击舰能否升级为航母?日本就
2020: 台军秘密研制生化武器 P4实验室曝光
2019: 假如毛泽东,中国会是什么样
2019: 委内瑞拉战争已打响?美国发动二波电力
2018: 习也不行
2018: 北韩很可能变成美国打击北京的桥头堡马
2017: 朝鲜发展核武合法合情合理,韩国日本越
2017: 从历史经验看朝鲜半岛的新战争不可避免
2016: 巴基斯坦空军求购F-16的启示
2016: 香椿树,‘文官集团’这个名词不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