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海軍戰艦數量大幅多於美軍?至少還差125萬噸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21年03月11日19:42:2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有關“中國威脅論”的惡意炒作,西方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搞出一個用來批判中國的大新聞。隨着中國公布的2021年國防預算突破2000億美元,又有一波有關中國軍隊的聳人聽聞的內容甚囂塵上,這其中的一個就是CNN前幾天的關於“中國海軍艦船數量大幅多於美軍”的報道。裡面聲稱中國海軍在2020年有360艘艦艇,多於美國海軍的297艘。

  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軍隊內容的時候有一個好,那就是報道內容看起來精心考證,但其實都來自於有名有姓的官方報告而非媒體自身的“自學成才”。只要稍加按圖索驥,就不難發現這一數據來源於2021年1月27日發布的美國國會報告《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

  按照這一報告的內容,中國海軍的360艘艦艇包括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7艘攻擊型核動力潛艇、55艘常規動力潛艇、43艘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102艘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以及包括導彈艇、兩棲艦船等在內的149艘其他艦船,雖然說起來要比美國海軍多67艘,但中國都很清楚,既然這個數字裡包括了導彈艇和輕型護衛艦,那麼解放軍數量超過80艘的導彈艇(大多數是22型,還有部分037系列導彈護衛艇)和超過60艘的056/056A型輕型護衛艦就不能不算在賬上。這些排水量幾百噸的導彈艇和排水量只有1300噸的輕型護衛艦儘管缺乏遠海作戰能力,但在以湊數為目的的數字遊戲中卻威力非凡。

  ▲ 22型導彈艇作為十多年前的產品,和眼下的中國海軍主要任務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這就是美國媒體眼下渲染中國海軍規模的可笑伎倆,但在美國的輿論話語中卻有着不小的置信度,畢竟對於那些從不關注中國海軍實際建設和發展情況的媒體人或者國會議員而言,這個數字表格簡單、直接、而且真實,並且用數量=規模這一直白到不科學的邏輯,強行向美國人灌輸一個錯誤的答案。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用數量,還有什麼簡單粗暴的手段能夠讓人明白中美兩國海軍之間的巨大差異呢?相信另一個答案很快就呼之欲出,那就是同樣直接地計算海軍艦艇的排水量(嚴格的說還不能叫噸位),並且以兩國軍艦的總排水量來比量海軍的強弱以及差異。施佬隨手一搜,就有一種說法,說2020年美國海軍總排水量352萬噸,中國海軍則是227萬噸,中美兩軍125萬噸的排水量,差不多就是兩國海軍的差異。

  用排水量這個概念代表海軍的強弱興起於工業革命之後,當鐵和鋼取代木材成為軍艦結構的主要材料之後,艦船的排水量就直接表明了這條船的規模和造價,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條軍艦能搭載多重的火炮,敷設多厚的裝甲。因此軍艦總噸位越大,意味着所需的工業化產品越多,一般來說海軍戰鬥力也就更強。這樣的“定論”雖然在19世紀的海軍歷史上有過不少翻車的記錄,但無論是利薩海戰中撞擊戰術的“偶然大勝”,還是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憑藉速射炮的優勢實現“以弱勝強”,都沒有改變各國看總排水量辨識海軍強弱的這一方法。

  進入到20世紀以後,噸位代表海軍地位這件事情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被進一步加強了。一戰和二戰中的無限制潛艇戰里,潛艇戰鬥的成功與否甚至直接成了每月擊沉噸位數與新造噸位數之間的賬面比拼,一定程度上算是排水量對於軍事力量重要性的體現。而兩次大戰期間的海軍條約體系更是將噸位與艦艇級別乃至性能的對應關係大幅強化。以至於到了幾大海軍強國的排列順序也直接就看海軍艦艇總噸位,看噸位和主炮口徑就能定義艦船等級的“鬥獸棋”狀態,有多少總噸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每艘戰列艦和巡洋艦又有多少噸,有多少主炮和裝甲,就能評判出海軍力量的強弱等第。

  不得不說海軍條約對於普通公眾看待海軍力量強弱的影響頗為深遠,儘管在軍事科技進入導彈時代以後,隨着大口徑艦炮在海軍武器上的核心地位讓位於艦載機和各種導彈,除了航空母艦之外的作戰艦艇噸位的大型化趨勢一度出現了扭轉。排水量上萬噸的輕重巡洋艦讓位於幾千噸的導彈艦艇,類似智利、阿根廷這樣的國家,一度因為機緣巧合獲得過排水量萬噸級別的輕巡洋艦,而在實現導彈化以後,其主力艦船的噸位就驟降為排水量不足4000噸的導彈護衛艦。

  不過饒是如此,有關噸位與作戰能力的聯繫依舊強勁,在當代海軍裝備建設上,由於各國艦船前後相差30年,技術差距在時間和國別上都差異巨大,二者在很多時候依然存在極大的不對應性。俄羅斯海軍從蘇聯繼承了一批排水量8000噸以上的大型反潛艦和導彈巡洋艦,但其未經徹底改進的整體技術水平遠不如眼下中國和歐洲海軍的一系列排水量6000噸級的高性能驅護艦;中國台灣海軍幾款4000噸左右的護衛艦也無法和其假想敵的同類裝備相抗衡。

  ▲ 防空這件事上,領頭的最大卻不是最強的

  而由於有航空母艦以及各種兩棲艦等各類以運載和使用其他裝備的艦船存在,在擁有這些裝備的海軍之間進行比較的時候,拉開差距容易,縮小差距也同樣看起來輕鬆。一艘5萬噸級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光艦用燃油就有差不多1萬噸,加上幾千噸艦載機用燃油、上千噸淡水和上千噸機載武器彈藥,還有幾十架空重近20噸的艦載機,同一艘航母在空載和滿載的狀態下排水量能相差1.5萬噸左右,而像美國“小鷹”級那樣噸位更大的常規動力超級航母,空載和滿載時的噸位差能到2萬噸以上。兩棲攻擊艦這樣的大船也是同樣如此,因此才會有“黃蜂”級空載2萬噸級、標排3萬噸級、滿載4萬噸級的巨大差異。到了這個時候,百萬噸級的差距意義巨大,而這些單艦之間的排水量“你長我短”對性能的影響,很多時候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巨大。

  當然既然看排水量不好使,不少媒體和軍迷又想出了另一條辦法——比垂髮數量。老實說這個做法頗為復古,畢竟風帆時代比較艦隊的火炮數量也是很重要的。作為一種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普及的導彈發射系統,垂髮數量本身雖然意義有限,在簡單粗暴反映海軍戰鬥力水平上的意義,倒是不得不說也有幾分道理。而隨着未來各種能量武器在海軍中的應用,也許過不了多久,艦隊發電功率什麼的,沒準也會被納入到海軍實力的高下判斷之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075兩棲攻擊艦能否升級為航母?日本就
2020: 台軍秘密研製生化武器 P4實驗室曝光
2019: 假如毛澤東,中國會是什麼樣
2019: 委內瑞拉戰爭已打響?美國發動二波電力
2018: 習也不行
2018: 北韓很可能變成美國打擊北京的橋頭堡馬
2017: 朝鮮發展核武合法合情合理,韓國日本越
2017: 從歷史經驗看朝鮮半島的新戰爭不可避免
2016: 巴基斯坦空軍求購F-16的啟示
2016: 香椿樹,‘文官集團’這個名詞不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