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歼20试飞细节曝光:并非一帆风顺,曾出现重大险情
送交者: 三把刀 2022年01月23日18:41:46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2011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成功首飞。就在歼-20首飞11周年之际,一本公开出版的《中国试飞》一书,披露了很多歼-20试飞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根据其中披露的一些内容,来聊一聊歼-20的相关细节。

熟悉国产战斗机研制装备过程的网友们都知道,歼-10战斗机采用的是边试飞、边定型、边装备的模式,开创了中国军机在设计定型前进行小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领先试用的先河。而《中国试飞》一书透露,歼-20同样采用了类似的模式,采取的是边研制、边试飞的原则,能力渐进提升,批次增量交付部队。这样做除了让空军能够尽快熟悉歼-20的性能之外,还能够第一时间将试飞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研制单位,为歼-20的完善甚至改进提供一手资料,大大缩短了歼-20战斗力形成的时间。

在《中国试飞》一书中,还提到航空工业试飞中心为歼-20预先做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改准备,诸如过失速机动特性试飞条件建设,矢量推力发动机试车台建设,隐身特性动态测试评估系统建设等。这里虽然强调的是“预先建设”,但这些项目的建设从侧面证明了歼-20具备或者将在未来具备某些非常重要的性能。首先,过失速机动是指飞机在超过其失速迎角之后仍能按照飞行员指令完成的战术机动,这种能力是近距空战中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战斗机追求的重要能力之一,它能够使得战斗机超越常规机动能力的极限,实现视距范围内首先开火和提高首次杀伤概率。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战斗机往往都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因此《中国试飞》同样提到了矢量推力发动机试车台建设,这说明歼-20在研制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将要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并且试飞院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测试的准备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试车台并非只能用于歼-20的研制,之前在珠海航展表演过的歼-10B矢量推力验证机也有可能使用过。

在中央电视台1月16日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空军航空兵某旅的歼-20已经担负战备值班的消息,其实这才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迈入了“隐身时代”。这种速度对于第一次拥有隐身战斗机的中国来说,已经非常的快了,这显然与复杂和庞大的试飞工作分不开的。此外,在《中国试飞》一书中,我们也看到了歼-20的试飞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在试飞中发现了副翼载荷超限、飞机非指令性上仰等许多设计时未曾预料的严重载荷状态。此外该书还透露歼-20在试飞中曾出现重大险情的相关经过,这也与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形成了互相印证,表明没有任何一个武器型号的研制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在此之前,《中国国防报》在2018年的报道中披露了歼-20在研制过程中,出现机载武器系统首次靶试失败的细节。《中国航空报》也曾在2015年透露,“某型机在着陆段拉平过程中,出现机翼轻微擦地,但仍成功着陆的惊险一幕。这都提醒我们,不能过分嘲笑国外类似战斗机型号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F-35一公开相关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网友总是把F-35贬得一文不值,这种思想是非常要不得的。

在《中国试飞》一书中,还提到了歼-20飞机气动特性优化改进工作,这证实了歼-20首飞以来,不同批次的战斗机在外形细节上确实有不断变化之处,而这些变化是为了进行相关优化工作。这些试飞细节尤其是相关问题的披露,其实带给我们的的是更多的自信和骄傲。同时书中的“这款最先进的新一代战斗机的设计定型”则告诉我们,歼-20已经进入了可以开足马力生产的状态。

同时在最近几天,关于歼-20已经装备国产矢量推力发动机进行试飞的“小道消息”特别多。甚至有网友根据一些模糊的图片判定,歼-20已经开始试验一种喷口特征不同,同时具备矢量推力能力的新发动机。我们无意于去证实或者否定什么,只是希望通过官方公布的这些试飞细节资料,能够明白隐身战斗机的试飞内容新,技术难度大,面临大量的试飞技术攻关课题,我们要有足够淡定和冷静的心态来看待歼-20的每一步成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中国刚刚意识到冠状病毒战争严峻性
2020: 面对冠状病毒入侵:封城背后的中国饱和
2019: 中国农民郭文贵的新年“洋雾运动”
2019: 文贵不知将亡日,隔洋醉死彼岸乡
2018: 看何新如何读 《毛选》,学军史
2018: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战 师长含泪下令
2017: 明朝的官商学黑勾结满清蛮族葬送伟大的
2017: 国产直径“最小” 硬岩隧道掘进机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