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眼中的中国军队 |
送交者: 千龙 2002年05月10日18:57:5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两万多名武装的士兵通过起义来表达他们反对现存的制度,从而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国内外敌人的第一枪。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决定把8月1日当作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节来庆祝。后来,这一天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日期。 “八·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家节日之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个节日已经孕育了很长的时间。如今它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当中纪念最隆重、庆祝最广泛的节日之一。 本文是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资料和俄罗斯国内外报刊上的资料写成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军队的现状和构成,以及我们这个伟大邻邦今后国防建设的前景。 根据1997年3月中国颁布的《国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这三者一起构成“三位一体”的中国武装力量。 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大量裁减兵员,人数只有280万左右。其构成包括空军、海军以及其它不仅使用常规武器,而且使用洲际导弹和现代核武器的所有军种和兵种。 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包括陆地、空中和海上3种核力量,其核武器运载火箭的总数已达到167枚。这支战略核力量的基础就是拥有75个弹道导弹地面发射装置的战略导弹部队。战略空军拥有80架“轰―6”型飞机(根据俄罗斯“图―16”型飞机制造)。海军则拥有1艘核动力导弹潜艇,外加12个“巨浪―1”型导弹的发射装置。 陆军拥有220万人。这支陆军由89个野战军的通用作战师构成(其中包括3个师的快速反应部队和11个坦克师)。这89个师的大部分都划归在24个通用作战军的建制内。 空军拥有大约4000架战斗机,其中大部分都是过时型号的飞机,其用途主要是完成防空任务,少量的是用来支援陆军。空军的飞机大多是歼击机,歼击机的总数约占飞机总数的75%。 海军拥有大约100艘大型军舰,海军航空兵拥有600架战斗机和直升机。为保卫海岸线,中国还拥有大约900艘只能在近海地区行动的巡逻艇 。中国海军暂时还没有航空母舰。为了在水下行动,中国拥有大约50艘柴油动力的“基洛”级潜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队构成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变化,因为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科研综合体和国防工业的改革问题上。与此同时,中国陆、海、空三军的技术装备数量还有某种程度的缩减,为的是把过时型号的装备从武器中撤掉。 中国国防建设方面的主要趋势 中国国防建设方面的主要趋势是在取代了旧观念(即准备打世界大战)的新军事观影响下形成的。新军事观的要点是: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未必有可能发生,因为现在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确保和平的国际形势。 与此同时,据中国方面估计,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和实力政策也没有退出国际关系的实践,1999年4--6月因美国和北约的过错而爆发的巴尔干地区人道主义灾难就证明了这一点。世界政治中各国的作用和力量对比没有经常不变的格局,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有可能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化。因此,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领导人认为重要的是把中国变成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有能力有效地确保国家不受外来威胁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往同西方打交道的经验所决定的。过去,中国虽具有高度的文明,但军事上很弱小,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倾轧和公开的掠夺,体验过民族屈辱,后来又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附属国。 因此,正如一系列官方声明、其中包括不久前由中国国务院出版的关于国防问题的“白皮书”中所指出的,中国军事建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巩固国防,抵制侵略和武装破坏活动,确保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同时强调:中国不会成为侵略的策源地,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趋势是在中国单方面削减兵员的情况下完善国防潜力的质量参数。中国领导人提出的要求是: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研究,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机制,逐步更新武器装备。 武装力量面临的任务是:提高在形势突变、使用现代技术(包括高科学含量的技术)的条件下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 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趋势,还有一个是削减解放军的兵员。作为对1985年宣布的削减100万兵员的补充,中国于1997年宣布计划在2001年以前从现有300万兵员当中进一步削减50万人,即将兵员总数降低到250万人。削减主要是削减陆军(占总数的19%),少量的是削减空军和海军(分别占总数的11.6%和11%)。此外,强调下述一点很重要:与这一削减过程相伴的是采取措施加强武警部队,即预定到2000年将武警部队从100万人扩大到200万人。 中国承担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义务的核战略,在“有限的回应性核打击”的构想中得到了反映。这一战略构想是:建设一支遏制性的核力量,这种核力量既能够造成核威慑,又能够给敌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从而迫使潜在之敌放弃使用核武器的反华之举。这种观念不强调取得针对发达国家的核均势,因此从节省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的角度来看,它是很合理的。 建设一支通用军事力量的观念,是在分析近10年来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方面观念的进化导致了“快速反应”和“高科技条件下有限战争”这些概念的确立。这些概念都打算建立一支比较密集紧凑的武装力量,用现代武器装备武装起来,能够在局部冲突中迅即完成战斗任务。与此相适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快速反应部队得到了发展,并且特别强调研制各种军用电子系统,其中包括远距离发现和通报系统,通讯系统,军队和武器控制系统,以及无线电电子对抗手段的控制系统。 中国的国防开支 影响中国军队建设的国内外因素 21世纪中国军队的建设,多半要受到国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对军费开支的影响将呈控制趋势。 中国的外部因素可概括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大国关系的正常化。在这些关系当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正在迅猛发展的俄罗斯与中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平等的伙伴关系。在这些关系当中,中国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一体化,作为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领导人优先关注的国内因素是确保国内政治的稳定,并且在自然资源短缺及人口和生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紧张的条件下,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带来明显的好处外,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威胁,这就是说,在世界上(包括在俄罗斯)造成了一种担心——担心中国背离和平和睦邻友好的原则。结果,由于对中国军事意图的不正确理解和故意歪曲,便出现了一种“中国威胁论”,西方和俄罗斯的某些媒体都在周期性地鼓吹这种论调。 对于国外出现的一种舆论——不能正确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建设,中国深表遗憾。那些议论的实质可归结为下列的指责:1)俄罗斯和美国军队在亚太地区削减人数以后,中国试图占据业已出现的力量真空;2)中国打算充当军事和经济上的地区超级大国;3)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现代化的武器,从而要为地区的军备竞赛承担责任;4)中国只等待着一个机会——尽快炫耀自己的武力并打击邻国或美国。 中国专家通过引用俄罗斯和美国在该地区军备(包括核军备)的数量,驳斥了这些指责。他们认为:俄、美两国的军备超过了中国。中国学者声称:尽管俄罗斯和美国削减了军备,它们两国在亚太地区仍然拥有最强大的军队,因此这里没有“真空”,因为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留下“真空”。 中国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在驳斥另一种指责时肯定地说:中国就没有打算称霸并充当世界上的政治独裁者;即使中国将来成为相当强大的国家,它也没有这方面的野心。 至于下面一种指责,中国专家认为:满足现代国防需要的军事现代化,对中国是个大问题,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的状况和水平在许多指标上都落后于毗邻的强国。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军费开支甚至少于诸如南韩这样的国家和台湾这样的经济主体。 不过,那些非议中也有不少的真实成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国内的威胁更令中国感到不安,它们有时比来自国外的威胁更危险。对中国的领导人来说,当时头等重要的大问题来自国内,因为这些问题妨碍着国家职能的正常发挥,并给国家的存在造成严重威胁。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态方面的问题包藏着造成严重危机态势的巨大潜力,结果使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变得很脆弱。 在一些人看来,顺理成章,给自己造成额外的外部问题就意味着使自己摆脱了国内问题。但这是违背中国改革的逻辑的。 上述的一切使我们有理由认为:21世纪之初的中国军队既不会侵犯俄罗斯,也不会侵犯别的国家。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朝一日强行“入侵”自己的台湾省,这也是相当令人怀疑的,尽管中国领导人在上个世纪末曾经发表过声明,说他们并不排除以武力对付台湾,如果台湾领导人进行挑衅、打断中华民族的统一过程的话。(顺便说说,台湾岛上那次政治选举以后,台湾那个领导人已经离开了政治舞台。) 中国本来就无意武装“入侵”台湾,因为据说后者事实上正在转入大陆中国的怀抱。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台湾各主要企业在中国大陆的生意正以“巡航速度”在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规模。难道有理由杀掉可以自己卧巢的母鸡,就为了从中索取什么“金蛋”不成? 今天我们是从“防卫足够”的原则出发来评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部活动的。那些把中国及其军队描绘成“嗜血成性的恶魔”,并以此恐吓人们、阻挠俄中合作必然巩固的“专家学者”们,我们很想告诉他们一句俄罗斯很好的谚语:“小偷叫嚷‘捉贼’的嗓门总是比谁都高。” 中国军队正在掌握现代军事装备 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半还处于半游击状态,但它后来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发展成为一支正规的陆军的。50年代初才开始组建空军和海军,在后来的10年中又开始部署战略导弹部队。1974年,战略导弹部队被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数十年来,中国军队的建设都是基于一种构想,那就是: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大规模反华军事行动有可能发生。国家发展初期的军事理论依据是“人民战争”。正是这种“人民战争”的概念规定了要养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并且维持着军队和经济的高度动员准备状态。这就要求消耗大量的人力、物资和财政资源,从而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由于60年代以前苏中军事技术合作(包括苏联对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提供直接的援助)相当密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实际上就成为苏联军事机器的复制品。它不仅是一支战斗队,而且在国内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还是一支生产队,以及土地改革和工业化的传播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来,其军队总共参加过10次战争、边界冲突和其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大约损失了50万名指战员。 1986年,中国“改革的设计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着手在军队中进行认真的改革。但在改革初期,很少摹仿西方的模式。比如军队转入职业化的问题,甚至连讨论都没有讨论过。因为在全国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兵员的贮备总是很多,现行的全民义务兵役法实际上就没有执行过。解放军征兵实际上是有选择的,即从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优秀的那部分青年中挑选,首先当然是挑选那些忠于共产党的青年。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认了军队现代化的必要性。这次党代会确定了优先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方针,目的之一是为国防建设和发展军工综合体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础。这次会议提出的任务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具现代的面貌,同时又保持了国家现行军事机制的基础。在这种机制中,军队被赋予的角色是党的主要的和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据军事专家掌握的资料,在兵员数量上,中国军队较为庞大。12亿多人口养活着大约三、四百万的正规军。陆军有24个通用作战军。空军的装备有将近四千多架作战飞机。海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和海岸防卫部队)拥有200多艘主要级别的作战舰艇、将近400艘快艇和将近250艘辅助舰船。海军航空兵拥有五百多架战斗机。战略导弹部队拥有大约20枚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的军队由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管理。中央军委负责确定军队建设的方向、战争的政治目标和战略目标、军队的预算,解决与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实行全国总动员和局部动员的一整套问题。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中央军委的主要机关是总参谋部,对军队的管理要通过总参谋部进行。 至于国防部,在中国国务院的系统中,它只是负责落实国家军政领导人关于军队建设技术保障,军队预算的计划、分配和消耗等方面的决定,协调生产国防产品的国务院民事各部和部门的活动,进行国际军事交流,以及对外履行中国军队的代表职能。 中共中央通过总政治部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 中国领导人认为:军队要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传统,承认党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为巩固国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全部的力量。中国议会新的人员组成中有286名代表是军职人员。(未完待续)
|
|
|
|
实用资讯 | |